1、膨化食品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74011998前 言本标准在制定指标时,尽量与国内外相关食品标准保持一致。但由于生产状况与国内外相关食品不完全相同,因此,本标准依据卫生学调查结果,应用具代表性数量样品的检测数据,参考国内 GB 7099-1998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 T71021-94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和国外(JAS 通告54389江米条)相关食品标准而制定。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湖南省卫生防疫站、上海百事食品有限公司、天津顶圆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玉莲、唐细良、宋
2、凤英、韩宏伟、李宏文。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膨化食品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谷物、豆类、薯类为主要原料,经加湿(调整水分)、膨化、烘烤、调味(或不调味)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酥松度的一类食品。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2760-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4789.2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GB
3、 4789.4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T 5009.385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19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22-199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测定方法GB/T 5009.37-199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61996 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3
4、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膨化食品膨化食品是指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体积明显增大,且具有一定酥松度的食品。4 分类4.1 根据膨化食品生产工艺不同分为二类。4.1.1 油脂型膨化食品:原料经食用油脂煎炸或用经过调味的植物油喷洒、浸渍、干燥等方式而制成的食品。4.1.2 非油脂型膨化食品:原料经膨化器加温(调整水分)、挤压、焙烤、调味(或不调味)而制成的膨化食品。5 卫生要求5.1 感官指标具有该品种特有的正常色泽、气味和滋味,不得有酸败、发霉等异味。5.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 1 理化指标指 标项 目油脂型 非油脂型水分,% 7 7酸价(以脂肪计),mg KOH/g 3
5、 过氧化值(以脂肪计),meq/kg 20 羰基价(以脂肪计),meq/kg 20 砷(以 As 计),mg/kg 0.5 0.5铅(以 Pb 计),mg/kg 0.5 0.5黄曲霉毒素 B1,(以玉米为原料),g/kg 5 5食品添加剂 按 GB2760-1996 规定5.3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 2 微生物指标 项 目 指 标菌落总数,cfu/g 10000大肠菌群,MPN/100g 90致病菌 不得检出注:致病菌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救球菌、溶血性链球菌6 检验方法6.1 感官指标取两包以上样品打开包装后观察,应具有各种品种正常的色泽,不得有霉变及其他外
6、来污染物。品尝其味,不得有酸败、哈喇味等异味。6.2 理化指标6.2.1 样品的处理取 0.5kg 含油脂较多的样品或 1kg 含油脂少的样品,在玻璃乳钵中研碎,混合均匀后放置广口瓶内保存于冰箱中备用。6.2.2 水分水分按 GB/T 5009.3 规定的方法测定。6.2.3 酸价按 GB/T 5009.56 规定提取脂肪。分析按 GB/T 5009.37 中规定的方法测定。6.2.4 过氧化值按 GB/T 5009.56 规定提取脂肪。分析按 GB/T 5009.37 中规定的方法测定。6.2.5 羰基价按 GB/T 5009.56 规定提取脂肪。分析按 GB/T 5009.37 中规定的方法测定。6.2.6 砷按 GB/T 5009.11 规定的方法测定。6.2.7 铅按 GB/T 5009.12 规定的方法测定。6.2.8 黄曲霉毒素按 GB/T 5009.22 规定的方法测定。6.3 微生物指标6.3.1 菌落总数按 GB 4789.2 规定的方法测定。6.3.2 大肠菌群按 GB 4789.3 规定的方法测定。6.3.3 致病菌按 GB 4789.4、GB 4789.5、GB 4789.10、GB 4789.11 规定的方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