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莴笋种植.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9042842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莴笋种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莴笋种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莴笋种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莴笋种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莴笋种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膜春莴笋定植后管理要点一、适时定植在我省中部地区,春莴笋适宜的定植期一般在 3 月下旬。亩用根力多 15-10-17(硫)30-40 公斤,艾邦特 1 袋(1 公斤)深翻整平,做成平畦。定植要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栽植深度与土坨齐平即可。定植后浇水,定植密度一般掌握在行距 40 厘米、株距 30 厘米。二、田间管理定植时浇定植水,定植后第二天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快速缓苗。由于早春地温低,不宜多浇水,在定植 15 天后浇第二水,之后进入蹲苗期。当莴笋的嫩茎开始膨大时,应随水追肥,浇施培养好的沃益多,亩冲施碧成(16621 硝硫基高塔速溶)1020 公斤。进入嫩茎膨大期后对水分比较敏感,应经常保

2、持土壤湿润,约 7 天浇 1 次水。三、防病治虫霜霉病是莴笋生产上常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幼苗发病后变黄枯死,成株则由下部的老叶开始发病、叶片上产生浅绿色至黄色的多角形不规则病斑,叶背面对应位置有白色的霉状物,有时霉层可蔓延到叶片的正面。后期叶片上病斑变为褐色,相连成片,发黄干枯。有时,病菌能扩展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防治可用宝力克、氟吗啉、68.75%的银法利喷雾。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主要危害莴笋的根部,在 3 月下旬可用 3911、辛硫磷灌根,蚜虫和白粉虱可用护瑞、25%的遍净吡虫啉喷雾防治。 四、适时采收莴笋采收期在心叶与外叶相平时,俗称“平口”,即莴笋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尖端相平时,为最佳

3、采收期。收获过早,产量低,采收过晚,品质下降。冷棚莴笋防“三脖”近几年,我省冷棚莴笋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比较稳定,效益也不错,但受重茬栽培的影响,使得莴笋上的三大病害霜霉病、病毒病、褐斑病的防治难度不断加大。下面就莴笋三大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和菜农朋友们做一交流。 霜霉病 八路创业网 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或套种,加强田间管理,整平畦面,采用高畦栽培,以利排水降湿,防止漫灌,适当密植,勤锄杂草。及时清除植株下部病残叶,适当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可用宝力克、氟吗啉、68.75% 的银法利喷雾、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2.2%霜霉威水剂 600 倍液,或 69%

4、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代森铵水剂 1000 倍液,或 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 7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药剂最好交替使用。 八路创业网 病毒病防治措施:加强管理。因地制宜调节播期,做到适期播种。苗期注意小水勤浇,避免过分蹲苗。适期喷洒叶面肥,促进植株早生快发。防蚜灭蚜,减轻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可用病毒 A(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菌毒清水剂 200300 倍液,或 2%宁南霉素水剂 200300 倍液,加悬浮锌等药剂喷雾防治。每隔 57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褐斑病防治措施:均衡施肥,保持植株

5、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收集病残体带出田外烧毁。发病初期可用 40%百菌清悬浮剂 800 倍液,或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或 40%多硫悬浮剂 500 倍液,或 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隔 7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种秋莴笋时需要注意什么?受种植习惯的影响,对莴笋种植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固定性。但种起来省工省力,见效快。近几年南方市场对河北省秋莴笋需求逐年增加,这无疑给河北省菜农带来了较大商机。下面给朋友们介绍秋莴笋定植与管理的技术要点。一、整地与定植种植秋莴笋的地块要求土壤肥

6、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精细耕作。结合耕地每亩施入农家肥 35 方,亩用根力多 15-10-17(硫)30-40 公斤,艾邦特 1 袋(1 公斤),耕地刮背儿后做平畦。然后用镐头刨穴。穴间距离(株行距)35 40 厘米,亩刨穴 5000 左右。当秋莴笋苗长至 56 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定植时尽量选择阴天或雨天,这样有利于快速缓苗和提高成活率移栽时尽量使秧苗直立,避免歪斜,定植后及时浇水。二、田间管理浇过缓苗水后,在地面未干时,本着一遍浅二遍深的原则,锄划两遍。应注意的是,在锄划时遇有歪倒的秧苗,要及时培土扶正,因为歪倒苗会产出弯笋,俗称 棍儿笋 ,这样会使莴笋的商品性大打折扣,进而影响收益。如遇较

7、大降雨,雨后天晴后,应及时再锄划。莴笋喜欢湿润的土壤,所以应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分别在莴笋定植后 15 天左右和 10 天左右结合浇水,浇施培养好的沃益多,每亩冲施碧成(16621 硝硫基高塔速溶)1020 公斤。三、及时采收秋莴笋采收过早,影响产量和收益,采收过晚会中空抽薹,应在未抽薹前外缘叶片与生长点平齐时采收。四、病虫害防治秋莴笋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和菌核病。在发病初期,用 72.2%霜霉威1000 倍液或 70%安泰生 600 倍液喷药防治霜霉病,连喷 34 次。用 30%硝基腐植酸铜500 倍液或 14%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和黑腐病,间隔 710 天

8、连喷两次。用 50%农利灵 1000 倍液或 50%扑海因 1000 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间隔 710 天连喷两次。秋莴笋虫害主要是美洲斑潜蝇,可用护瑞、25%遍净吡虫啉喷雾防治。秋栽莴笋严把五关秋莴笋播种育苗期正处在高温季节,昼夜温差小,夜温高,呼吸作用强,容易徒长,同时播种后由于高温和长日照易使莴笋花芽迅速分化而抽薹,所以培育壮苗和防止未熟抽薹是秋莴笋栽培的关键。选种关选择耐热不易抽薹的品种。秋莴笋苗期处于有利于抽薹的高温和长日照条件下,所以必须选择对高温和长日照反应迟钝的、尖叶类型的中晚熟品种,如紫皮香、柳叶莴笋、万年春等。播种关秋莴笋从播种到采收需要三个月时间,适宜茎叶生长的适温期在旬

9、平均气温下降到21以后的 60 天左右,所以苗期应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下降到 2122时的前一个月比较安全。播期太晚虽然不易抽薹,但因生长期短使产量降低。育苗关夏播时因温度高种子发芽困难,播前必须进行低温浸种催芽,方法是用冷水浸种一昼夜后放于 1520温度下,34 天出芽后,在午后温度较低时播种。播后在畦面覆盖麦秸、稻草等遮阴,以达到保湿、降温、防雨打的目的。还可以和小白菜混播,小白菜出苗快可替莴笋遮阴,待莴笋出齐苗后再逐渐拔除小白菜。播种方法有湿播和干播两种。采用湿播法的当小苗顶土时轻洒一次水,12 天后便出齐。采用干播的须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并降低地温,注意喷水必须在早晚进行。出苗后逐步撤去覆

10、盖物,加强对幼苗的锻炼,之后先浇清水降低苗床温度以防幼苗晒伤,以后仍要勤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浇井水降低地温防死苗。及时除草,防虫、间苗,34 片真叶时随水施一次速效性氮肥。 管理关苗龄 2530 天,有 45 片真叶时定植,最好在午后带土定植,以利缓苗。定植前必须施足基肥,为了防止秋莴笋抽薹,必须尽量满足水肥要求,使叶面积迅速扩大。定植后浅浇勤浇直至缓苗,缓苗后施一次速效性氮肥,以后适当减少浇水,进行一次深中耕扩展根系。团棵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加速叶片的发生和叶面积扩大。即将封垄前,茎部开始膨大时进行第三次追肥,此次除施用速效性氮肥外,还要增施钾肥,促使茎部肥大。调节关利用植物生长调节

11、剂抑制未熟抽薹。在莴笋封垄前茎部开始肥大时用矮壮素或青鲜素叶面喷施 23 次,可有效抑制抽薹,增加茎重。夏莴笋的无公害栽培技术1.选用适宜品种 宜选用耐热,高温下生长迅速,叶片多而柔嫩,品质好的品种。如耐热白叶尖、苦荬叶,白叶、耐热二白皮等。2.适时整地播种 热水莴笋一般在 47 月,分期分批直播栽培,少数高密度栽植。选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件、排水条件好的微酸性土壤。播种前 710 天翻耕晒垄,并施足底肥,每亩施入农家肥 35 方,亩用根力多 15-10-17(硫)30-40 公斤,艾邦特 1 袋(1 公斤)在整地前施入后整平整细,盖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种。45 月上中旬,气温还较低,种子不需低温

12、催芽。即将种子用 2530温水浸泡 67 小时后,放在常温下或放入冰箱一昼夜后用湿布包好,保持湿度,24 天后 70的种子露白,选阴天播种。45月上中旬也可播湿籽盖薄膜、至开始出苗后撤去。5 月下旬7 月上中旬视天气情况,如炎热干燥则用小拱棚或平棚覆盖遮阳网至出苗或 2 片真叶。大雨天还可用遮阳网小拱棚覆盖,起到防雨水冲刷、苗床板结的作用。由于多采用直播,播种量可减少,每 10 平方米播种子510 克,即每亩直播田播种 300600 克。3.栽培管理 播种出苗后,及时间苗,一般在 2 片真叶前进行第一次间苗,间掉过密、过挤的苗;在 45 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并根据苗距 10 厘米定苗,间掉

13、弱小苗和过多的苗。间掉的健壮苗还可按株行 10 厘米左右高密度栽植,每亩栽 30003500 株。每次间苗,尤其是在定苗和移栽缓苗后,要及时浇施培养好的沃益多,和冲施碧成(16621硝硫基高塔速溶)1020 公斤,浇水施肥同时进行,保持土壤湿润。雨天还要及时清沟排水。4.适时采收 在定苗或移栽后 25 天左右,根据市场情况,开始陆续采收嫩株或半成株上市。如采收不及时,可能抽薹使品质变差。一般一次性采收,去掉根和枯黄叶,用清水冲洗干净,扎成 500 克左右一把上市出售。早秋莴笋的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早秋栽培一般于 6 月中下旬7 月下旬播种,9 月中旬-10 月收获,选择耐热、耐湿、抗高温、不

14、易抽苔的尖叶型品种,如科光一号,科兴 9 号等。 2、育苗:播种期间温度较高,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即先浸种 3-4 小时,用手搓洗种子表面粘液,淘洗 2-3 次,出水后稍晾干,用湿布袋包好,放在地下室、井房或吊井中(布袋离水面约 10cm )等冷凉处,每天用井水淘洗 1-2 次,3 天左右即可发芽,待80种子露白后播种。适当稀播,匀播每亩苗床用种量 1 斤左右。育苗地应选荫凉、湿润、灌溉方便之处,搭棚遮阴,经常施清粪水,促进生长,及时间苗,使幼苗粗壮,防止徒长。3、定植:选阴天或雨后土壤湿润时栽苗,最好带土移栽,及时浇定根水,行株距 1 尺见方。 4、肥水管理:莴笋根系浅,吸收能力强,不耐浓

15、肥,对水肥要求严格。连座期后,茎开始膨大,应重施追肥。但追肥不宜过浓和施得过晚,过晚易使茎开裂。土壤过于干旱或水分过多,缺肥或偏施氮肥,都会造成茎部瘦长,品质差。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水分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肥水管理。5、收获:当莴笋嫩茎顶部与外叶等高即“平顶”时为成熟采收的时期。莴笋栽培技术要点一、概述莴笋为菊科莴苣属 12 年生作物,根浅而密集,多分布于 2030 公分的土层内。莴笋喜冷凉气候,短日照、低温有利于莴笋生长发育;长日照,高温易抽薹开花。莴笋组织脆嫩、含水量高,整个生长期要求均匀而较充足的水分供应。 二、栽培要点 1、栽培季节 八路创业网 莴笋适应性广,根据市场需求,选用不同品种可以做

16、到排开播种,周年均衡生产供应。正季主要以秋冬播种,冬春收获为主,品种主要是玉棒一号、五号、圆叶 1 号、四季圆叶杂交等。夏季以大花叶、竹叶青为主。2、整地施肥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深耕晒地,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 2-3 吨,亩用根力多 15-10-17(硫)30-40 公斤,艾邦特 1 袋(1 公斤)晒垡 710 天后精细整地,以 1.81.9 米开墒,正季栽培采用平墒,反季栽培采用高墒。3、播种当苗地准备好后,然后把种子直接播在苗地上,浇水后用 3911 乳油,施苗地防止地下害虫,每亩大田栽培需苗地 15-20 平方米,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 2530 克 ,

17、用遮阳网覆盖,然后压实即可。一般按 3235 公分的株行距进行移栽,每亩种植 4800-5200 株,移栽时淘汰茎部已膨大的苗子,以免早期抽薹。4、田间管理移栽后及时浇水,移栽成活后兑水浇施氢铵每亩 810 公斤加普钙 10 公斤。以后控水控肥,加强中耕,莲座期至叶片封垄浇水追肥,每亩施尿素 1015 公斤,硫酸钾 5 公斤,以后见干见湿。茎部开始肥大时,第三次追肥,每亩穴施三元复合肥 50 公斤,硫酸钾 10公斤,尿素 15 公斤。5、病虫害防治病害(1)霜霉病莴笋以霜霉病尤为严重,高温高湿易发生,定植后 20 天打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发病初期可用 687.5 克升银法利悬浮剂 100015

18、00 倍液、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77.2霜霉威水剂 10001700 倍液防治霜霉病。(2)叶斑病、褐斑病可用 75百菌清(达科宁)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30003500 倍液。(3)菌核病近年来,菌核病为害也比较严重,是一个低温高湿病害,当气温在 5 15 左右,相对湿度 8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发生和侵入危害,可用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20002500 倍液、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防治。另外,病毒病,可用毒消、好普等防治。虫害(1)蚜虫护瑞、25遍净吡虫啉乳喷雾。(2)潜叶虫护

19、瑞、成虫可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40005000 倍液;幼虫用 75潜克(灭蝇胺)可湿性粉剂 45005000 倍液防治。低温阴雨天注意防治莴笋锈病冬末春初的低温阴雨天气,最容易使莴笋感染锈病,使叶片失绿黄化枯死,必须要注意抓紧防治莴笋锈病,以保护叶片。具体防治方法如下:在冬末春初低温阴雨时期,注意检查莴笋的叶片,发现叶面有鲜黄色至桔红色的帽状锈孢子器,叶背对应部位也产生隆起的小疱时,就要每 710 天叶面喷洒一次 1000 倍 80%晴菌唑、800 倍 65%代森锌混合液,或 1000 倍 80%多菌灵、 1000 倍 50%福美坤混合液,或 1000 倍 50%三唑酮、1000 倍 80

20、%代森锰锌混合液进行防治,连续喷洒 23 次,均匀喷湿所有的叶片,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另外,在莴笋伸长膨大期间,施一次有碧成或智优硝酸钾,以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发病。每亩施沤制腐熟的花生饼肥 2530 公斤、磷酸二氢钾 810 公斤,兑沼液或沤制腐熟的人畜粪水 5060 倍后,均匀淋在莴笋植株根部周围的土壤中即可。越冬莴笋易开裂肥水预防要先行越冬莴笋采收时,常发现茎部有许多的裂缝,影响商品性,严重的伤口引发软腐病和菌核病的发生而变为黑褐色。莴笋进入茎部肥大期,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水分,才能促进嫩茎迅速肥大,但在茎部肥大后期,特别是接近采收期,因浇水过多,或连降大雨,茎的基部往往出现纵向裂口。发生

21、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天气或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接近采收期,嫩茎基部表皮已经硬化,这时遇到降雨或浇水过多,嫩茎内部增长快,产生膨压,外部已经硬化的表皮向内产生壁压,由于膨压大于壁压,而使嫩茎基部纵向产生裂口。同时又处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适合病原菌的繁殖与蔓延,所以容易发病。这种现象在雨水较多的春莴笋栽培中发生较为普遍。秋莴笋如果前期干旱长势不好,后期突遇降水或人为地大量施水也易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莴笋茎干裂开以后,根治的措施比较困难,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越冬的莴笋翌年返青前期,对肥水管理要以控为主,使叶面积扩大、充实,为茎部肥大积累营养物质做准备。当进入莲坐期,叶数明显增多增大,心叶与莲坐叶平头时,莴笋茎部肥大加速,应勤施肥水,特别注意增加速效氮肥和钾肥,每亩冲施碧成(16621 硝硫基高塔速溶)1020公斤,有条件的可以追施培养好的沃益多,每次 15 公斤。但施肥要少,施得要勤,不可过晚。此时也是需水的关键时期,既不能使土壤干旱,否则,猛一浇水,莴笋茎因迅速吸水膨胀而产生裂口,也不可浇水过多过早,若浇得过多过早,容易使叶片徒长,幼叶生长不健壮。因此,水要少浇,浇水要匀,以防莴笋裂口。在接近采收期控制浇水,遇到降雨及时采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