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大教育南山校区Nanshan Campus of Xueda Education第 1 页 共 4 页学员个性化辅导计划学生基本情况:姓名: 岳菁滢 学校: 育才一小 辅导科目: 数学 教师姓名: 孟大伟 学习管理师: 贺宁 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主要是学科知识理解不深入,下面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来阐述:1、数与代数方面:多位数乘法会出现错位现象、多位数除法有时不能很好地试商、四则运算算则以及运算律的掌握都是有困难的、分数的乘除算 则不能很好地掌握,对于带有括号的运算出现困难,分数小数之间的转 化也不熟练, 对于倍数与因数等理解不深刻,常
2、见量之间换算有困难,比如平方厘米与平方米之 间的换算也不熟练,方程的理解和计算也存在困难2、空间图形方面:不能灵活地运用各面 积公式进行计算, 对 于图形之间面积的转换的来历也不清楚,缺少对于图形的感知以及 测量方面的感性体验3、统计与概率方面:缺乏数据 统计的过程, 对于可能性没有深入的理解4、实践与综合应用:缺乏问题 解决的一般思路,不能很好地分析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建模能力有待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成功体验 极可能偏少,尤其是在四年 级以后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1、通 过 这 几 次 课 ,菁滢没有表现出较高的数学逻辑智能(有 效 地 计 算 、测 量 、推 理 、
3、归 纳 、分 类 ,并 进 行 复 杂 数 学 运 算 的 能 力 ),这 个 也 许 由 于 菁 滢 对 于 自 己 的 数 学 没 有 自 信 ,加 之落 下 的 知 识 点 太 多 ,导 致 分 析 问 题 时 很 难 保 持 对 逻 辑 的 方 式 和 关 系 ,陈 述 和 主 张 ,功 能及 其 他 相 关 的 抽 象 概 念 的 有 较 高 的 敏 感 性 。2、目 前 ,菁 滢 的 空 间 智 能 可 能 也 有 待 提 高 和 开 发 ,面 对 一 个 描 述 的 空 间 图 形 的 问 题 时 ,她 能 初 步 地 表 示 出 来 ,但 是 ,很 难 能 表 述 清 楚 。3
4、、目 前 ,菁 滢 的 自 主 学 习 数 学 的 能 力 很 弱 ,两 次 布 置 的 作 业 均 没 有 完 成4、目前,菁滢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通过九天共计四次课的教学,所了解的学生状况学生在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1、对于数学学习,菁滢的方法是记忆一些公式和数学结论 ,这有一个前提是,真正理解的这些公式的来龙去脉,而目前,菁滢并不理解这些公式或者结论的适用条件,那样单纯花时间记忆这些无疑是舍本逐末,因此,这个需要以后再学习中不断校正。通过沟通,了解到先前的数学课外辅导机构要求他们记忆,因此,菁滢形成了这种对于数学、数学学习的认识,这需要时间来改观2、菁滢对待数学学习,对待问题
5、的态度,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比如,做题随便一看就做;,随便一看就做;平时做题,不愿 认真做;这应该是一种表象,对于 10 岁左右的孩子来讲,这也许是她不自信的表现。因此,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让她有成功的体验,然后再来深入了解这种情况3、通过交流,我得知菁滢无论是考试还是作业均有“借鉴其他同学成果 ”的习惯,并与同学(尤学大教育南山校区Nanshan Campus of Xueda Education第 2 页 共 4 页其是前后位)形成了某种小的利益集团(菁滢英语很好,前后位有时候会在英语学科上借鉴她的一些成果),在考试中也有这 种期待, 这也是可能照成她成 绩忽高忽低的原因。这一
6、点,需要特别的关注,因为这会养成菁 滢一种投机的心态,不利于菁滢今后的成长,而这一点对于数学学习,对于学习,对于作为一个人本身的成长与发展都是一个不利因素。学生学习上的特长和优点菁滢显示出良好的人际智能以及语言智能, 这是她的优点。同时,在英语学科以及语文学科上的优势,也肯定可以为她数学学 习的提升提供迁移的基础教师针对学生知识中的问题拟采用的辅导方法兴趣先行:在教学中采用一些实物以及趣题,逐 渐培养菁滢对 于数学的兴趣专题统领:以在知识模块提到的 4 大板块为专题,进行专题辅导立足当前:以当前(五年级上册、下册)知 识为切入点,争取保证当前的知识接受的可能性急补过去: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 知
7、识漏洞进行补课教师针对学生能力欠缺采取的训练方法以知识的补习为载体,在教学中注意菁 滢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菁滢自己解决问题,多让她有成功的体验,开拓她思路,鼓励她用实物来帮助自己理解,鼓励她将 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逐渐提升开发各种能力教师建议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1、多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2、独立完成作业和考试3、重视平时的练习与作业,建立错题或者难题集4、开学后,坚持预习与复习辅导计划1、上课模式:“诊断阶段”数学趣题或者数学活动+专题诊断试卷(学生做题,教 师观 察,然后沟通)阶段 1:查缺补漏数学趣题或者数学活动+知识体系梳理补漏(教师引导为主,注重实体活动
8、,注重概念的感性理解)阶段 2:知识夯实数学趣题或者数学活动+知识体系夯实(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阶段 3:整体提升数学趣题或者数学活动+能力提升(学生问题解决为主,教师引导为辅)2、各阶段课时分配:(1)诊断阶段(6 课时)(目前处于阶段)目的: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摸清学生知 识体系架构漏洞,以便接下来做有针对性地辅导效果:根据学生情况,此阶段也能部分地解决一些知 识体系的漏洞,但是不全面,只是在个 别点上解决,帮助授课教师制定菁 滢个性化的详细辅导方案(2)阶段 1:查缺补漏(56 课时)目的:系统地帮助菁滢梳理前五年所学数学知识体系本阶段按照以下 4 个专题来进行处
9、理:数与代数( 30 课时):主要是数概念的建立(1 课时)、数的认识与位值的理解(3 课时)、数的学大教育南山校区Nanshan Campus of Xueda Education第 3 页 共 4 页运算(16 课时),包括各种数的运算算 则、运算律、以及速算巧算、数字模式的识别与形成(3课时)、各种量的认识与换算( 7 课时)空间 与图形( 16 课时):主要涉及图形的认识(2 课时),包括各种立体图形、平面 图形、图形的测量与计算(10 课时),主要是 长度,面 积的理解与计算等、图形与变换(2 课时)、图形与位置(2 课时)统计 与概率( 6 课时):统计活动初步(4 课时), 统计
10、过程的 经历,与数据的收集整理、不确定性现象(2 课时)主要是该种现象的理解实践与 综合 应用(4 课时):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4 课时),重点是了解、掌握在补习基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学生的 综合运用情况(3)阶段 2:知识夯实(36 课时)目的:在系统地梳理前五年所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夯实知识架构, 为下一阶段的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本阶段按照以下 4 个专题来进行处理:数与代数( 18 课时):主要是数的运算(10 课时),包括各种数的运算算则、运算律、以及速算巧算、数字模式的识别与形成( 2 课时)、各种量的 认识与 换算(6 课时),本阶段会有一些较为综合运用的题目空间 与图形
11、( 8 课时):主要涉及图形的认识(1 课时),包括各种立体图形、平面 图形、图形的测量与计算(4 课时),主要是 长度,面 积的理解与计算等,图形与变换与图形与位置(2 课时)统计 与概率( 4 课时):统计活动初步(2 课时), 统计过程的 经历,与数据的收集整理、不确定性现象(2 课时)主要是该种现象的理解实践与 综合 应用(6 课时):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4 课时),重点是了解、掌握在补习基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学生的 综合运用情况(3)阶段 3:整体提升(42 课时)目的:在对前五年所学数学知识体系掌握的比较扎实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综合运用的题目(主要是课内的,涉及部分竞赛数学
12、的内容)来提升灵活运用 这 些题目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本阶段按照以下 4 个专题来进行处理:数与代数( 10 课时):主要是数的运算(6 课时),包括各种数的运算算则、运算律、以及速算巧算、数字模式的识别与形成( 2 课时)、各种量的 认识与换 算(2 课时),本阶段主要是一些综合运用的题目空间 与图形( 8 课时):各种立体图形、平面 图形、 图形的 测量与计算(6 课时),主要是长度,面积的理解与计算等,图形与 变换与图形与位置(2 课时)统计 与概率( 4 课时):统计活动初步(2 课时), 统计过程的 经历,与数据的收集整理、不确定性现象(2 课时)主要是该种现象的理解实践与 综合
13、应用(20 课时):主要是在具体的应用题目中抽取数学模型,逐渐能养成“怎样解题”的思维习惯,逐渐养成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3、评价反馈(1)平时上课课堂反馈评价(与家长的口头沟通、教 师教案 课后记部分)(2)平时家长家庭情况评价(家长与学管老师的沟通记录)(3)各阶段诊断性评价反馈(各阶段测试题、阶段各因素用力分析)学大教育南山校区Nanshan Campus of Xueda Education第 4 页 共 4 页4、说明(1)以上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制定的一个辅导方案,共 计 140 课时,可能在具体 执行过程中根据孩子的情况,会做临时变动,比如,菁滢某个地方理解和接受地非常快也非常好,那么
14、课时就会相对少一些,有些地方接受起来有困难,我 们的课时将适当增加;或者,由于期中或者期末复习,我们需要作临时的微调 。无 论怎样,我们的目的就是提升宝贝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养成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为今后的升学考试以及接下来初高中 阶段的数学或者说是理科各科目的学习,打好数学角度的基 础。(2)菁滢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效果,这里面既包括学校(包括体制内学校和体制外的辅导学校)的原因,也包括家庭、社会的因素,这些因素形成合力之后,还要看孩子个体对我们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所以,所有的外因都是通过菁滢的内因起作用的,因此,我们需要竭尽全力将所有外在因素组织在一起,形成合力,促进菁滢从内心想去不断地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从而使其个人得到真正的全面和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