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茶房沟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9042771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房沟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茶房沟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茶房沟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茶房沟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茶房沟水文地质类型划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荥经县茶房沟煤业茶房沟煤矿矿 井 水 文 地 质 类 型 划 分 报 告报告编制单位:荥经县茶房沟煤业有限公司报告编制时间: 二一一年八月荥经县茶房沟煤业茶房沟煤矿矿 井 水 文 地 质 类 型 划 分 报 告报告编制单位:茶房沟煤业有限公司编 制 人:李晓林报告编制时间:二一一年八月第一章 矿井及矿区概况第一节 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一、交通位置荥经县皇仪乡茶房沟煤厂位于荥经县城 208方向直线距离 14.7km,行政区划属荥 经 县 皇 仪 乡 鱼 泉 村 茶 房 社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4623,北纬 293940。茶房沟煤厂位于石滓- 凰仪煤田西翼,矿区至荥经县城公路里程约 2

2、5.2km,交通较为方便( 见 图 1 交 通 位 置 图 )。二、地形地貌、植被及水系矿区地形地貌属构造侵蚀中至低山丘陵地貌,地势总体南西高、北东低,顺层坡与陡坎交互,地形反差大,最高海拔位于矿区南西端,海拔标高+1250m,最低海拔位于矿区北东部枇杷树沟边,海拔标高+1005m。相对高差约 245m。区内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木林,山梁及陡坡地带植被覆盖率 85%以上,水土保持良好,缓坡、平台地区有少量耕地。矿区位于白石河北岸,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多为季节性冲沟,冲沟径流大多由北西流向南东,汇入白石河。10240 1030 1031010302940294030310茶 房 沟煤 厂中 里

3、镇下 里 城 东城 西 镇陇 西 永 兴 镇大 兴 镇 凤 鸣姚 桥 镇雨 城 区 雅 安 市 大 池 塘香 花草 坝 镇大 爷 庙 和 龙李 坝孔 坪沙 坪 镇 大 房 基冯彭 家 山 严 桥 镇蔡 坝 候 金 郭 湾晏 场 镇周 河望 鱼炳 灵 吴 庄张 村王 家 坡上 三 岔 河白 家 山大 火 地周 店 子 坪万 里大 伙 地沙 坪 李 坪 银 厂 沟海 子 坪大 水 坪野 猪 坪 348团 宝 山 老 鹰 嘴锣 锅 坪38背 后 山 箐 箕 湾 泸 萍 湾 杆 子 坪二 道 坪 田 坝 头凉 纸 厂凤 仪 凤 仪 石 滓 黄 家 湾铜 厂 沟 银 木 寺火 烧 桥丁 村 位武 同 庙

4、矿 山 田 家 坝 石 桥花 滩 镇 六 合 五 宪 荥 经 青 龙烈 太 塘 口大 坪 山石 碑大 沟 小 沟赵 家 沟大 田 坝庙 岗复 顺民 建烈 士荥 河新 建 杨 家 山 邹 家 院 子宝 峰天 凤和 平 村大 岩 卡 甘 荣 石 龙 观 化 八 步兴 业新 场铜 厂春 尖 坪奇 上鱼 泉高 山 寺 白 岩 沟 前 阳 王 家 营 对 岩 镇 坪 石 坝南 郊多 营 镇乐 英 多 功 大 深 溪飞 仙 关 镇始 阳 镇和 源思 经大 河沟 头 大 坪 北 郊凤 禾天 全 海 岭 大 寨 永 盛白 古 树 仁 义青 石小 河楠 木 坪牛 寨 子 老 场 新 华 思 延 沫 东 镇芦 山

5、 成雅高速公路图 1 交 通 位 置 图 主 要 公 路 2 乡 村 公 路 3 水 系 4 县 ( 市 、 区 ) 所 在 地5 镇 ( 乡 ) 所 在 地 6 村 所 在 地 7 县 ( 市 、 区 ) 界 8 矿 区 位 置123 56784 5km三、气象及地震区内气候为亚热带大陆性温湿季风气候区,据县气象局提供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267mm,6-8 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 15.3 ,最高达 34.7,最低气温为 1 月,为 -4.2,历年 12 月-2 月为冰冻降雪期,多年平均湿度 85%,最小为 37%。荥经县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地震震级一般为 2.5-3.5 级,震中多在荥经

6、县城北及北西,最大一次地震为 5.5 级。自 2002 年至今,有小于 3.5 级地震记录 5次。荥经县及附近地区,历史地震活动虽较频繁,但震级小,危害较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所处区域属地震烈度区划度区,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四、区内经济状况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人口密度 600-800 人/km 2。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豆类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茶叶、蚕桑等。名优特产有天麻、黄柏、首乌、百合等中药材。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其次为铁、硫磺及水泥用石灰岩及玄武岩石料。工业产品主要有能源(煤、电力)、建材(水泥、石料) 、食品制品等

7、。五、电源和水源1、电源矿井为双回路供电电源供电,其中一回路供电电源取自龙苍沟乡变电站,从该站以 10kV 的 LGJ-70 型架空输电线接入矿井地面 10kV 变电所,线路长8km;另一回供电电源取自岗上变电站,从该站以 10kV 的 LGJ-70 型架空输电线接入本矿井地面 10kV 变电所,线路长 2km。龙苍沟乡变电站和岗上变电站均与当地区域电网相连,矿井双回路供电电源稳定可靠。2、水源区内无大的河流,主要为季节性溪沟,流量最大的溪流位于矿区东侧,总体流向为由南向北,溪沟一般流量 15m3/s。溪沟水的水质和水量均能满足矿井整合扩能后的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第二节 矿区开发现状一、矿井

8、现状荥经县皇仪乡茶房沟煤厂始 建 于 1995 年 。 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 30kt/a,核定开采边炭煤层,核定开采深度为+1060+875m。矿区实际开采独连和边炭煤层,经多年技术改造,矿山实际生产能力可达 30kt/a。荥经县皇仪乡茶房沟煤厂为平硐开拓,有主平硐、副平硐、回风平硐各一处。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爆破掘进,人工落煤,长壁式开采,自流排水。主平硐及运输大巷顶板破碎地段采用砌碹支护,以煤矸回填采空区。矿区范围内宽沙煤层已布有开拓系统,尚未开采;独连煤层已开采副平硐以上+990-+1050m 水平,走向长度约 600m;边炭煤层已开采主平硐以上+994-+1

9、042m 水平,走向长度约 750m。各井巷情况如下:主平硐(边炭):井口坐标:X=3284254.259,Y=18284937.773,Z=+993.75,主平硐沿边炭煤层走向布设,掘上山与风井相通。副平硐(独连):井口坐标:X=3284460.425,Y=18284961.642,Z=+993.78,揭穿独连煤层后布设采掘巷道并与风井相通。回风平硐(边炭):井口坐标:X=3284035.213 ,Y=18284733.063,Z=+1042.92,回风平硐沿边炭煤层布设。六、本矿井邻近煤矿现状划 定 的 矿 区 范 围 北 西 与 荥 经 县 皇 仪 乡 工 业 公 司 煤 炭 二 厂 相

10、 邻 , 北 与 飞 水 岩煤 厂 相 邻 , 西 与 新 生 煤 厂 相 邻 , 相 邻 矿 权 之 间 留 有 矿 界 煤 柱 , 没 有 矿 权 重 叠 和矿 权 纠 纷 。第二章 地质特征第一节 地质特征一、地层本区出露地层有海相沉积的二叠系地层和陆相三叠系及侏罗系地层。详见“区域地层简表”表 1-2-1-1。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现从老至新简述于后(参见矿区煤系地层柱状图 图 1-1-2-1)1、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 3xj)须家河组在本区分三段,由下至上为:须家河组第一段(T 3xj1):厚约180m,平行不整合于下伏雷口坡组之上。岩性为灰、黄灰色

11、中至厚层粗-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次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夹煤层。旋回结构多而明显,下部各旋回的砂岩粒度粗,含砾石。个别具斜层理,旋回间冲刷接触明显,由于冲刷作用使两旋回合为一体的现象时可见及,上部砂岩粒度变细,各旋回的泥质岩增多,此段含煤 6-8 层,多分布于中部及上部,均为局部可采煤层。矿区拟采的宽沙、独连和边炭煤层均位于该段。须家河组第二段(T 3xj2):厚约 180m,与一段整合接触,为区内主要含煤段。岩性为灰、深灰、黄灰色薄至中厚层中至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上部岩性稳定,以泥岩、砂岩泥岩及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及泥质细砂岩。下部砂岩层居多,粒度粗,发育

12、斜层理及水平层理、波状层理,由具粗至细的旋回结构构成,岩相变化较大(常见河流向河床相横向接触) 。此段含煤 10 余层,区域可采煤层主要是双龙和三荒四炭两层。须家河组第三段(T 3xj3) :全区厚约 270m,与上覆及下伏二段整合接触。一般由灰、浅灰、黄灰、深灰色中至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等组成多个沉积旋回。中下部产淡水瓣鳃化石,偶见煤线或团块。2、第四系(Q) 厚 0 5m主要是残坡积砂岩碎块、砂土、亚砂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及低凹地带,厚度小。区域地层简表 表 1-2-1-1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界 系 统 组 段 代号 厚度(m)地层单位特征备注新生界 第四系全新统Q

13、 36 灰色含砾石、砂、粉砂、粉砂粘土层中统新田沟组J2x 360灰色中至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薄层钙质细砂岩、紫色泥岩夹灰绿色薄层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上部砂岩中夹泥灰岩,砂岩具斜层理。侏罗系中下统 自流井组J1-2z192257紫、紫灰色中至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为主,砂岩与砂质泥岩或泥岩常互为夹层。三段T3xj3 270灰、浅灰、黄灰、深灰色中至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等组成多个沉积旋回。中下部产淡水瓣鳃化石,偶见煤线或团块。二段T3xj2 179灰、深灰、黄灰色薄至中厚层中至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上部以泥岩、

14、砂质泥岩及粉砂质为主,夹细砂岩及泥质细砂岩。下部砂岩居多,粒度粗,发育斜层理及水平层理、波状层理,由具粗至细的旋回结构构成,岩相变化较大上统须家河组一段T3xj1 105灰、黄灰色中至厚层粗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次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夹煤层。旋回结构多而明显,下部各旋回的砂岩粒度粗,含砾石。本段中上部含宽沙、独连、边炭煤层。中生界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 253811下部灰色细粗粒砂岩、砂砾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夹煤线;中部灰色灰岩;上部紫色钙质粉砂岩夹薄层泥灰岩、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灰岩与灰岩互层。晚古生界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2e 绿灰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图 1-2 矿 区 煤 系 地

15、 层 柱 状 图统 组系 岩 性 描 述 岩 层 柱 状 图厚 度( m)地 层代 号段上统三叠系1T3xj2T3xj3Txj须家河组三 段二 段一 段中统由 灰 、 浅 灰 、 黄 灰 、 深 灰 色 中 至 厚 层 中 细 粒 长 石 石 英 砂 岩 、 石 英 砂岩 、 粉 砂 岩 、 砂 质 页 岩 等 组 成 多 个 沉 积 旋 回 。 中 下 部 产 淡 水 瓣 鳃 化 石 ,偶 见 煤 线 或 团 块 。未 见 底T2l为 灰 、 深 灰 、 黄 灰 色 薄 至 中 厚 层 中 至 细 粒 长 石 石 英 砂 岩 、 粉 砂 岩 、砂 质 泥 岩 、 泥 岩 和 煤 层 组 成

16、。 上 部 岩 性 稳 定 , 以 泥 岩 、 砂 岩 泥 岩 及 粉 砂岩 为 主 , 夹 细 砂 岩 及 泥 质 细 砂 岩 。 下 部 砂 岩 层 居 多 , 粒 度 粗 , 发 育 斜 层理 及 水 平 层 理 、 波 状 层 理 , 由 具 粗 至 细 的 旋 回 结 构 构 成 , 岩 相 变 化 较 大( 常 见 河 流 向 河 床 相 横 向 接 触 ) 。 此 段 含 煤 10余 层 , 区 域 可 采 煤 层 主 要是 双 龙 和 三 荒 四 炭 两 层 , 其 余 均 为 局 部 可 采 煤 层 或 煤 线 。 在 砂 质 泥 岩 、粉 砂 岩 及 泥 岩 中 常 见 含

17、 结 核 状 或 似 层 状 菱 铁 矿 , 含 新 芦 木 、 苏 铁 及 蕨 类等 化 石 。为 灰 、 黄 灰 色 中 至 厚 层 粗 -细 粒 长 石 石 英 砂 岩 为 主 , 次 为 粉 砂 岩 、砂 质 泥 岩 及 泥 岩 夹 煤 层 。 旋 回 结 构 多 而 明 显 , 下 部 各 旋 回 的 砂 岩 粒 度粗 , 含 砾 石 。 个 别 具 斜 层 理 , 旋 回 间 冲 刷 接 触 明 显 , 由 于 冲 刷 作 用 使 两旋 回 合 为 一 体 的 现 象 时 可 见 及 , 上 部 砂 岩 粒 度 变 细 , 各 旋 回 的 泥 质 岩 增多 , 此 段 含 煤 6-

18、8层 , 多 分 布 于 中 部 及 上 部 , 均 为 局 部 可 采 煤 层 。矿 区 拟 采 的 宽 沙 、 独 连 和 边 炭 煤 层 位 于 该 段 。为 中 -薄 层 浅 灰 、 灰 色 泥 质 灰 岩 、 白 云 质 灰 岩 夹 细 砂 岩 、 粉 砂 岩及 泥 岩 。雷 口坡 组 201800宽沙NNNNNNNN独连NNNNNN02040m47,8 边炭40,63二、构造矿区位于荥经大向斜南部倾伏端,含煤地层东翼止于火烧桥,地层倾角26 32,西翼在凰仪乡以西一公里与老地层相交,地层倾角 1521 ,该向斜向南仰起。矿区范围内地层倾向北东(3540 ) ,倾角 1011 ,略成

19、弧形的平缓单斜构造。矿山范围内尚未发现破坏煤层为较大断层,地质构造简单。三、含煤岩系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本区含煤地层,为一套受印支运动强烈影响地壳上升,长期遭受剥蚀的在古地理基础上沉积的一套河湖、沼泽相含煤岩系,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次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不等厚互层地层。该套地层区域上厚度大于 500m,在区内按岩性组合特征又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在矿区一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段厚约 110m,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厚约 180m,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厚度大于 200m,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二段以泥质岩类夹煤层(线)为主,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以砂岩为主。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一段含可采或局部可采的宽沙、独

20、连、边炭煤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二段(T 3xj2)含可采的或局部可采的三荒四炭、双龙、上下连煤层。须 家 河 组 第 一 段 ( T3xj1) , 属 沼 泽 相 沉 积 层 状 矿 床 , 在 矿 区 内 为 缓 倾斜 的 单 斜 构 造 。四、煤层特征宽 沙 煤 层 位 于 须 家 河 组 第 一 段 ( T3xj1) 上 部 , 上 距 须 家 河 组 第 二 段( T3xj2) 12-20m。宽 沙 煤 层 在 矿 区 内 最 小 埋 深 0m, 最 大 埋 深 100m,为 单 一 煤 层 , 煤 层 厚 度 0.32 0.38m, 平 均 厚 0.35m, 在 矿 区 范 围 内

21、 走向 及 倾 向 方 向 延 伸 均 较 稳 定 , 全 区 开 采 。 其 顶 板 为 粉 砂 质 泥 岩 , 底 板 为 泥 岩 。独 连 煤 层 位 于 须 家 河 组 第 一 段 ( T3xj1) 中 上 部 , 上距宽沙煤层垂距40 42m。 在 矿 区 内 最 小 埋 深 0m, 最 大 埋 深 140m, 为 单 一 煤 层 , 煤 层 厚度 0.28 0.31m, 平 均 厚 0.29m, 在 矿 区 范 围 内 走 向 及 倾 向 方 向 延 伸 均 较稳定 。 独 连 煤 层 顶 板 、 底 板 均 为 粉 砂 岩 。边 炭 煤 层 位 于 须 家 河 组 第 一 段 (

22、 T3xj1) 下 部 , 下距雷口坡组垂距810m, 上距独连煤层垂距 45 48m。在 矿 区 内 最 小 埋 深 0m, 最 大 埋 深185m, 由 两 个 煤 分 层 组 成 , 上 分 层 厚 0.28m0.35m, 夹 矸 厚0.050.15m , 夹 矸 为 炭 质 页 岩 , 下 分 层 厚 0.170.20mm, 纯 煤 厚 度0.460.55m, 纯 煤 平 均 厚 度 0.51m, 在 矿 区 范 围 内 走 向 及 倾 向 方 向 延 伸均 较 稳 定 。 其 顶 板 为 粉 砂 岩 , 底 板 为 泥 岩 。 详见表 1-2-1-2 煤层特征表五、煤质特征(一)物理

23、性质及煤岩特征1、 宽 沙 煤 层 : 煤 岩 为 黑 色 , 以 亮 煤 为 主 , 条 痕 呈 褐 黑 色 、 土 状 或 暗 淡 光泽 , 条 带 状 结 构 , 块 状 构 造 , 属 半 亮 型 煤 。2、 独 连 煤 层 : 呈 黑 色 , 煤 岩 以 亮 煤 为 主 , 夹 镜 煤 及 部 分 丝 炭 、 暗 煤 条 带 ,条 带 状 结 构 , 块 状 构 造 , 内 生 裂 隙 发 育 , 属 亮 型 煤 。3、 边 炭 煤 层 : 呈 黑 色 , 以亮煤为主,夹暗煤带状,具贝壳状及阶梯状断口,破碎后呈块状。内 生 裂 隙 发 育 , 性 脆 , 属 亮 型 煤 。(二)煤质

24、矿井采集煤样送四川省雅安市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测试,据 MT/T850-2000、GB/T15224.1-2004、GB/T15224.2-2004 和GB/T15224.3-2004,宽沙煤层属高灰特低硫低热值无烟煤,独连煤层属高灰低硫低热值无烟煤,边炭煤层属高灰低硫低热值无烟煤。详见表 1-2-1-3 煤质特征表表1-2-1-2 煤 层 特 征 表煤层厚度(m) 结构/夹矸 层数 层间距 (m) 顶底板岩性全层厚 纯煤厚 层数(层)含煤地层煤层编号 两极值平均两极值平均两极值一般值结构 平均煤层倾角()煤层稳定性可采情况视密度(t/m 3) 顶板 底板宽沙0.32 0.380.350.

25、32 0.380.350 简单 1011 较稳 定 可采 1.40 粉砂质泥岩 泥岩404241独连0.28 0.310.290.28 0.310.290 简单 1011 较稳 定 可采 1.40 粉砂岩 粉砂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 3xj) 边炭0.51 0.700.610.46 0.550.5111二分层45 48465 1011 较稳 定 可采 1.40 粉砂岩 泥岩表 1-2-1-3 煤 质 特 征 表 注识 : 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 煤质分析结果(%)含煤地层煤层编号 水分Mad 灰分Ad 挥发分Vr 全硫St,d固定炭(%)焦渣特征 磷发热量Qgr,adMJ/灰熔点ST(C)胶质层

26、Y(mm)粘结指数G煤种宽沙 2.82 48.46 9.12 39.60 2 15.41 三号无烟煤 (WY3)独连 1.43 44.24 8.43 0.46 47.33 2 15.97 三号无烟煤 (WY3)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 3xj)边炭 0.81 45.66 7.21 0.60 47.13 2 15.97 三号无烟煤 (WY3)第二节 水文地质条件一、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一)水文地质条件现状评价1、地表水区内无大的河流,主要为季节性溪沟,流量最大的溪流位于矿区东侧,总体流向为由南向北,溪沟一般流量 15m3/s,因开发梯级电站,调查期间,该沟谷近乎断流。矿区地表水体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

27、水,区内年降雨量为 1267mm,大气降水较充沛。大气降水多以片流形式汇入溪沟,少量沿基岩裂隙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2、矿区地下水矿区地下水以砂岩裂隙水为主,孔隙水次之。含水层主要是砂岩,隔水层主要为泥(页)岩,各含水层间几乎没有水力联系,主要表现为承压和自流。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一二段以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根据各岩层的含水性及对矿床充水的关系及隔水层情况分述于后:(1)三叠系须家河组第一段(T 3xj1)弱含水层 为砂质泥岩、泥(页岩) 、炭质页岩夹薄层砂岩及煤层(线) 。为矿山所采煤层的赋存层位。其含水层为向矿井充水的砂岩孔隙含水层。(2)三叠系须家河组第二段(T 3xj2

28、)弱含水层 为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页)岩和煤层(线) ,富水性弱,与拟采的宽沙煤层垂距在 100m 以内,其含水层为向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之一。(3)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层 主要为残积堆积物,厚 05m,成分为角砾、砂、粘土及其它松散岩体。富水性较好,煤层近地表一带为该含水层,但由于其厚度薄,含水量少,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4)隔水层:各段岩层中之泥岩、炭质泥岩为隔水层。2、老(窑)采空区及生产矿井的水文地质特征(1)老(窑)采空区区内采煤较久,仅本矿山已形成的独连采空区面积有 0.176km2,边炭采空区面积有 0.213km2,这些采空区部分位于矿山后续开采区域的上部。矿

29、山目前为平硐开拓,后续开采区域许多资源位于现采区域的下山方向,矿山扩能后将会开采下山,老采空区积水会向后续的开采区域渗漏,因此采空区积水对矿山后续开采有一定的影响。本矿为独立扩能矿井,原矿井形成的采空区边界清楚、且为平硐开拓,采空区积水量有限。(2)生产矿井茶 房 沟 煤 厂 现主平硐井口高程为+993.75m,副平硐井口高程为 +993.78m,回风平硐井口高程为+1042.92m ,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采用平硐开拓,主井涌水量一般为 3m3/h,最大涌水量约 5m3/h,均为自流排放。调查期间各井口涌水量如下(表 1-2-1-1):表 1-2-1-1 茶 房 沟 煤 厂 矿 区

30、内 井 口 涌 水 量 一 览 表井 口 名 称 +994m 原 主 平 硐( 边 炭 ) +994m 原 副 平 硐( 独 连 ) +1043m回 风 平 硐涌水量(m 3/h) 3 2.5 0(二)水文地质条件预测评价矿山拟采区条件与现采区条件类似,均为地下开采,现采用“类比法”预算矿井采至+875m 水平时最小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Q=Q1((FS)/(F 1S1)式中:F 1现有水平采空区面积(m 2) ;S1现采水平水位降低(m) ;Q1现采水平涌水量(m 3/d) ;F预算水平采空区(m 2) ;S预算水平水位降低(m) ;Q预算水平涌水量(m 3/d)表 1-2-2-2 矿区宽沙煤

31、层巷道系统涌水量预算表项目T3xj1含煤段(宽沙煤层)参数来源采空区面积F1(m 2)388810 现有采空区面积水位降低 S1(m) 10.00 地下水位最高点平均标高(+1000m )与现采水平(+990m )水位最低点之差枯水期 132.00 生产矿井最小涌水量现采水平(+990m) 涌水量Q1(t/d)洪水期 320.00 生产矿井最大涌水量采空区面积F(m 2)3212755 预算水平以上采空区面积水位降低 S(m) 25.00地下水位最高点平均标高至预算水平(+875m )之垂距枯水期 600预算水平(+875m) 涌水量Q(t/d)洪水期 788预算枯水流量与现采水平实测枯水、洪

32、水流量差的和按上式预算矿井开采至+875m 水平时的最小涌水量约为 600m3/d;最大涌水量约为 788m3/d(参见表 1-2-2-2) ,矿山扩能后,部分开采区域为现采区向下部延伸,界时应加大抽设施投入,开拓布局中应处理老采空区积水、预防突水。总之,矿区地下水根据储存空间及运移条件,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两大类,其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对矿床充水影响最主要的因素为须家河组第一段之砂岩裂隙水。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第三章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一、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据含水层描述可知,三叠系须家河组第一段(T 3xj1)弱含水层 ,为砂质泥岩

33、、泥(页岩) 、炭质页岩夹薄层砂岩及煤层(线) 。为矿山所采煤层的赋存层位。其含水层为向矿井充水的砂岩孔隙含水层。三叠系须家河组第二段(T 3xj2)弱含水层,为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页)岩和煤层(线) ,富水性弱,与拟采的宽沙煤层垂距在 100m 以内,其含水层为向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之一。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层,主要为残积堆积物,厚 05m,成分为角砾、砂、粘土及其它松散岩体。富水性较好,煤层近地表一带为该含水层,但由于其厚度薄,含水量少,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在浅部该含水层处于疏干半疏干状态,正常情况采掘工程基本不受其水害的影响。另外,老窑、采空区及废弃巷道附近进行采掘活动

34、时,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有关要求,在做好探测、排水工作的基础上,其采掘工程不受其水害的影响。综上所述,我矿采掘工程不受水害影响。二、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由于我矿区及周边地面没有湖泊、河流及水库等大的水体,且地面没有因开采所引起的地裂缝,所以地面防治水工作简单。井下目前及未来三年的开采水平,主要的防治水工作是对浅部的老窑及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放,其工作易于进行。综上所述,我矿防治水工作简单、易于进行。第四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我矿开采煤层为三煤层,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含水层,补给条件差,补给来源少,单位涌水量 q0.1(Ls -1m-

35、1);矿区浅部存在老窑、老空区和废弃巷道,存在少量老空积水,其位置、范围清楚;目前在+994m 水平以上正常涌水量Q1=5.5m3/h9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 Q1=13.3m3/h210m3/h;矿井开采+994m 水平以下采区煤炭时预测正常涌水量 Q1=25m3/h9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 Q2=33m3/h210m3/h;没有突水量;矿井采掘工程不受水害影响;防治水工作简单,易于进行。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三条的有关要求,按分类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综合分析认定我矿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二、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1、由于人员及技术装备配置等方面的问题,矿井涌水量的观测值与实际值存在一定的

36、误差。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要酌情解决人员及装备方面的问题,加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注重对矿井涌水量、排水量观测及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积累,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生产。2、目前,采空区积水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水害隐患。我矿区浅部及矿区外围浅部存在老窑、采空区和废弃巷道,其位置、范围清楚,但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建议在老窑、采空区及废弃巷道附近进行采掘活动时,应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有关要求,做好老空水的探测、排水工作,以防止灾害性突水事故发生。3、井田范围内断层,在断层附近进行采掘活动时,应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有关要求,留足防水煤柱,预防断层导水而引发水害事故。4、由于采矿引起的地裂缝,不仅会发生地表水、大气降水、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沿地裂缝进入矿井,使矿井涌水量陡然增加,易造成淹井事故。因此建议,在雨季应加强巡视,对地裂缝及时回填,以免大气降水沿地裂缝灌入矿井成而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