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读美学散步关于美,我们总是有莫名的向往,对于美丽的事物,一朵花,一棵树,一片云,一个人但凡能让我们在视觉上在心灵上感受到美得冲击的东西,我们都会欣然追随。只是,我们对于真正的美的理解和感悟到底了解多少呢,从感性的层面来说,我们也许有这个判断力,它是美的,是丑的;它是好的,坏的。然而,从理性的层面来说,却道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了。在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我找到了答案。所有的美都有载体,它总会用一种实物来呈现,而非抽象的,空渺的。比如诗,画,书法,建筑等等。在西方美学里,他们更注重一种,人性的美,写实的美,严谨的美。一方面,他们把我自然的现实,另一方面重视宇宙形像里的数理和谐性。所以西方建筑整齐匀
2、称,庄严肃穆,雕像生动写实,高贵雅丽。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之所以能够传神的刻画出蒙娜丽莎的笑容,是因为结合了透视法,解剖学等科学的方式。而在中国传统美学里,它没有一种固定的美学理论,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限制美应有的形态。在宋代博学家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里,他曾点评,画家画山水,并非如常人在平地上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仰首望山,然后一笔一划临摹。而是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 “以小观大” 。把全部景界做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不是通过一个透视的焦点,一个笃定的场所。在这里,是与西洋画法大不同的地方,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看空间万象,所以我们的艺术不是由线
3、条,点面汇聚合成。嵇康先生有句名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这正是体现了拿着音乐的心灵去领悟宇宙。也许你会问,美从何处寻?宗白华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甚是赞同的。 “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痕迹” 。当我们的心灵起伏万变,碰到情感的波涛,思想的矛盾时,也许此刻你的心里住着的皆是苦涩,伤悲。只有莎士比亚或者列夫托尔斯泰把它形象化了,表现在文艺里。一句话来说,就是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那是旁人会看见你的心灵的美,你自己也才真正的切实地具体发现你的心里的美。在这之间,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才能面对美的形象,如实和深入的反映到心里来,再
4、加上艺术的手法加工,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古人把这个过程称之为“移人之情” 。所以,我们常常说要,陶冶心灵,心的修养和锻炼也是替美的发见和体验做准备。 许多个夜晚在青花瓷的旋律里入睡,悠扬的钢琴曲声每每将我带入未知的又似曾相识的世界,引动无尽的夹杂着哀愁与温暖的回忆与追思。 “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就是一个拓展了我们的情感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如果一首新歌的新曲也算新节奏,那作曲家就是“高明的人” 。这种新节奏也得符合人的审美心理至少是部分人。没有人的心绪和思维是相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刹那”的心绪和思维也是不同的,那么就有无数的“新节奏 ”等着人们去创造,去发现,来满足这无数
5、的心绪和思维,以应和它的节奏,引起它的共鸣和感触。这种共鸣和感触很多时候是由“ 回忆 ”引起的。当节奏与某一时候的心境相吻合,回忆便复苏,捷克诗人里尔克有段精妙的随笔,梁宗贷曾译有:。 。 。可是单有记忆尤未足,还要能够忘记它们,当它们太拥挤的时候,还要有很大的忍耐去期待它们回来。因为回忆本身还不是这个,必要等到它们变成了我们的血液,眼色,和姿势。等到他们没有了名字了不能别于我们自己了。然后可以希望在极难得的顷刻,在他们当中的一句诗里生出头一个字来。 ”所以当你把那些回忆溶进生命,溶入你的内心。主观上的感情也会对客观事物产生巨大的样子了。在中国的美学史上有几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美学史它的特点:
6、一方面中国的美学思想涉猎广泛,诗歌,绘画,书法,戏剧,音乐,所以学习的美学史的材料特别丰富,牵涉的方面也很广域。另一个是中国各门传统艺术不但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彼此之间还相互联系,影响渗透,比如诗歌和绘画就是很好的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地。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哲学的基本方法来看待这个问题联系的观点。例如汉代壁画和古代建筑来理解汉朝人的赋,结合发掘出来的编钟来理解古代的乐律,结合楚墓中极其艳丽的图案来理解楚辞的美,等等。另外,美学史审美上的改变发展,从魏晋六朝时期开始,中国人对美感走到了新的方面,就是由华丽浮艳,整齐和谐,装饰性强到一种自然可爱,注重自我意识。李太白有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7、宋代苏东坡也是追求诗文要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枯淡,就像美玉一样,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极是绚烂,又及平淡。关于虚实的问题上,宗白华先生也给出很好的解释。先秦诸子善用艺术做比来阐释他们的哲学思想,其中有个最重要的观念,既虚和实的观念。在著作考工记所表现的这种虚实结合的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再比如中国画的空白,中国画的布白,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刁窗。中国园林建筑上的镂空和空间处理。这些都说明,以虚带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的美学思想。虚实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既艺术应该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才能创造美的
8、形象,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的思想。 ,如果只是单纯的以虚为虚,就是纯粹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失去生命力。只有二者的结合,就能达到无穷的意味。比如诗人欧阳修有首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摆不知人世换,酒阑无赖客思家。这里的情感就像漂浮在水面的浮萍,一种漂泊忧郁基本基调就将几件事物紧密相连。化实为虚,虚中有实。于是一首空灵优美的抒情诗就孕育而生。其实艺术家的创造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取之于造化自然,在艺术家的笔墨之下后山苍木秀,水活石润,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美境地。关于艺术意境问题上,先生给了明确的五种划分。一是为满足生理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二是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
9、系,而有伦理境界;三是因人群组合互制,而有政治境界;四是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五是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它们分别主于利,爱,权,真,神。但介乎后二者之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化实景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 ,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一切的美都是来自心灵的源泉和映射。艺术的意境也不是固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观情感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眼里有不同的感触,也就有诗人画家笔下各样的奇葩,这些景物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艺术家们由写实传神妙悟的经过。产生了作品。组织的点,光,线,声,色,体和谐汇聚成艺术形式,以表意境。音乐和建筑
10、的秩序结构犹能体现宇宙真体内部和谐与节奏,所以也说一切艺术趋向音乐的状态。天地万物中莫测高深之境看似无规无律,但是通过人类理性的方式布景,加上艺术的方式传达。物我合一,我与这宇宙就能相融一体,达到那种艺境。关于美学的研究实在高而深,美而精。本书开篇说道,散布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边折道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到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于是在一路阅读的同时,我也一路拾获了对美的新体悟也许我只能从先生的书中得到这样些许的顿悟,浅显也好,懵懂也罢,只是自己的一点心得和美的体悟。宗白华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艺术者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会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