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书条幅摘要:草书是文字的一种形体,又是一种书法的样式,其在中国文字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草书的形成与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通过对草书条幅为题,采用文献收集的方法,从草书内涵、形式以及规范入手,对草书条幅的书写进行全面研究。因此,本文指出草书在长篇纸张创作中需注意的事项,得出即不失气势又不失理念的草书作品。草书作为中国书法形式之一,其注重线条的优美、结构的工整和风格的不同。草书优美的前提条件就是,书写规范、合理布局和笔画准确。草书是为了满足书写便捷的需要,而创作出来的一种书体,其具有结构简单、笔画牵连和偏旁相借等特点,但是其不易辨认。草书自产生至今,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秦末汉初的章草、
2、汉末张芝的今草、唐朝张旭和怀素的狂草以及当今的现代草书。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草书的书写形式也不断变换。书写着不了解草书的方法和形式,一味随意书写,势必影响草书的书写效果。一、草书的发展历程草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草书主要包括书写潦草的书法;狭义的草书主要包括专门的书法文字和文体。行书是区别草书概念的一项标准。行书不应该纳入到狭义的草书之中,所以本文研究的草书应该是指狭义的草书,即专门的文字和文体。相对于正体来说,草书是由部件和方向符合组成的文字体系。草书概念中分为体和字两种。体就是指外形、姿态;字就是指文字的外部特征,也就是草书的风格。草书主要研究字的风格,其体现一个时代的字形特征,既
3、包括形体特征又包括书法特征。草书最早起源于草率的隶属。在书品一书中就明确提出, “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急。 ”在东汉和帝时,传世的永元五年兵器册就是隶书快写的草体。隶书经过笔画省略和勾勒连带,书写非常便捷和轻松,通过艺术的加工,隶属快些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收笔带雁尾的上翘书体,就是人们常说的“章草” 。自魏、晋楷书以后,草书融入魏、晋楷书的书写方式,形成了“今草” 。在“今草”之中,出现了字体独立的书写方式就是小草,又称为独草。在智永撰写的草书干字文一文中,就是采用独草的书写形式。自从唐代中期以来,张旭创造狂草书写方式,狂草书写方式笔画简略,字字相互勾连,甚至出现一笔一行的现象,将草书推
4、向颠逸境地。怀素在张旭的基础上,将草书的笔势推向迅疾之地,上下一起合成,从不间断。张旭和怀素的草书被称为“大草” ,又叫“狂草” 。怀素的代表作为自叙帖 ,这是目前公认的在世狂草之作。 自叙帖自身的艺术特点其实就是 “叙”的原文,将古代浪漫主义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二、草书的书写章法下面就从草书的用笔、结构、章法和体势方面,对草书进行详细的分析。张旭狂草用笔起源于隶书,而隶怀素改以师承篆籀。因此,怀素草书多为圆势,也就特别擅长曲转缠绕笔法,给人一种纵横捭阖,变幻莫测、松弛有度和迥环矫健的感觉。如 118 行的“激切”和 120 行的“固非虚” ,让人感到圆转挺屈就像钢丝缠盘屈。怀素草书虽瘦而实,
5、开创中国草书笔法的新形式。中国晚清书论家刘熙认为, “善书者虽速而法备” 。这说明中国草书在怀素时代,其书写用笔翻转跳动,顺势不齐,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相对于三王和智永来说,怀素草书文中相同字多,字体结构大相径庭。由于草书书写过快,很多字并未严格遵循草书简省原则,经常出现 “草乖点画” 之处。怀素草书中,若未进行详细解释,很多文字不能读懂。例如,怀素草书中的“谓” 、 “居” 、 “昂” 、“教”和“婴” ,都很难读懂。章法作为草书书写的新颖之处,体现着草书整幅作品的水平。草书的书写章法应该是神闲气定,笔走龙蛇,有行无列,潇洒自如,尽显狂草书法简省。在草书的书写过程中,透露通透、快捷和灵
6、动的气息。如怀素在自叙帖中的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时,将“戴”字突然增大并超出其格,总共横占三行半的宽,竖占四至五个字长,而“公”字比一般字写的小且扁,这样就给欣赏者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这可能是怀素情绪突然激动,导致最后十行书写混乱,如乱石分布,天女散花,体现了怀素随心所欲和信手挥洒的书写方式。草书将作者“狂来轻世界”的情感体现在纸上,将欣赏者带入痴、醉和狂的境地。通过运用“三米字格”对草书进行平面分析,发现草书经常出现一笔写出几行字、一行字或者几个字。如怀素的自叙帖中,总共有五十二行,其中书写过程中上直而下端向右倾斜的有六十三行,而上直而下端向左倾斜的仅四行。因此,草书字与字之间的连续程
7、度就是区分狂草和今草的区别,提出了“行”作为区分草书的标准,突破了传统草书研究的“字”为单位的标准。总结草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中,最具魅力的一致艺术形式,其将时代特征融入其中,不断发展和变化。草书不仅可以满足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又能体现时代文化特征,让草书书写形式不断变幻。草书条幅要让欣赏者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又要体现草书的“狂”和“草” ,这就需要通过字体的大小、位置和笔画连续程度。参考文献1徐燕.书法创作及当代书法创作J.南京艺术学院,2009,(2):1.2查律.草书线性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2007,(4):9.3王宏.怀素狂草书自叙帖赏析J.理论与创作,2009,(3):10.4张恒奎.草书体的形成与演变D.吉林大学,2008.5沈一草.流畅求力J.美术大观,2007,(7):21.6章校中.留白的美意J.美术教育研究,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