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球运动概述,排球运动概述,第一节 比赛方法与特点 第二节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传播 第三节 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 第四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第五节 现代排球及排球技战术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第一节 比赛方法与特点,比赛方法,目录,排球运动的特点,第二节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传播,起源 1、民间游戏说 2、摩根发明说 传播 1、文化侵入 2、军队、战争,目录,第三节 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一、采用六人制排球以前的我国排球运动 1、 传入的情况:传说1905年,但未见资料。有史可查的是1913年。(邱纪祥、许文辉 南武中学 ) 2、 男子:1914年第二届全运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15年在上
2、海举行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男排首获冠军。至1934年共举行了10届远东运动会,我男排共获5次冠军,5次亚军。,目录,第三节 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3、女子:1921年在广东省运动会上首次出现。 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23 年起开始组队参加第六届运动会,历经5届(至1934年)均获亚军。 4、演变 a、人数: 1913-1919年:16人制;1919-1927年: 12人制; 1927-1951年: 9人制;(位置均固定不轮转,两次发球机会),目录,第三节 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b、技术: 1919年以前:由简单地托来托去到前两排中间的队员打高远球进攻,但尚未出现拦
3、网技术。 1919年以后:发展到采用上手发球、正面扣球及单人拦网和倒地救球。进攻从中间转为两侧。1927年九人排球以后,在技术上出现了勾手大力发球和鱼跃等各种救球技术。由头排中担任托球组织进攻,二排队员运用助跑起跳扣球,并出现了勾手扣球技术。在1930年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上,我国创造了“快板球”,战术上也出现了前排快球掩护、二排拉开进攻的打法,防守也出现了集体拦网和分工防守。,目录,第三节 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c、“排球”名称由来:1935年全国统一以“排球”这 一名称称呼该项运动。总的来说,六人制以前,我国排球运动开展并不 普及,技术水平低,战术非常简单。旧中国共举行了七届全国运动会,从第二
4、届开始有排球比赛(1914-1948)。(女子第三届1924年开始),目录,第三节 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二、中国六人制排球运动的发展 第一阶段:(1951-1956年)继承、学习、推广 1、 继承:上手传球、勾手大力发球、正面及勾手扣球、快球和拦网等技术。当时快球和快攻技术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2、 学习:向苏联及东欧强国学习高打强攻,倒地防守等技术和“两次球”进攻战术。 3、 推广:1951年成立了男、女国家队。去中南、西安14个城市作巡回表演,较系统地介绍了6人制排球比赛规则,技、战术与训练方法。 1956年我国男、女队首次参加世界锦标赛,女队(共17个队)获第6名,男队(共24个队)获
5、第9名。,目录,第三节 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第二阶段:(1956-1966年)普及、摸索、发展、创新 1、 普及;58年 台山;2000支队,延边:1000支队。 2、 摸索、创新:1960年日本女排夺得世界锦标赛亚军,62年夺得冠军(70年后四年才一次)。61年我国乒乓球队夺取26届世锦赛冠军,在我国排球界引起很大的震动。国家体委将排球列为重点。1964年周总理邀请大松博文率日本女排访华。 3、 发展:1965年、1966年,我国男排与当时世界强队捷克、东德、日本、苏联队等比赛,各有胜负。,目录,第三节 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第三阶段:(1966-1972年)低潮停顿阶段 第四阶段:(19
6、72-1978年)恢复 1972年2-3月,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我国体育工作开始恢复,同年6月10日,在北京举行五项球类运动会。 1974年我国恢复参加世界锦标赛。女队从第6名降到14名,男队从第9名降到15名。1975年举行第三届全运会。 1976年重新组建了国家男女排。在1977年世界杯比赛中,女排取得第四名,男排取得第五名。1978年世锦赛,我国女排取得第六名,男排取得第七名。,目录,第三节 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第五阶段: (1979-1986年)高峰女排:五连冠 男排:81年第五名第六阶段:(1987-2002)起伏不定 第七阶段: ( 2003- ) 重建辉煌,目录,第四节 世界排球
7、运动的发展概况,一、技、战术发展的概况 、国际排联成立 排球运动诞生至今已100多年,真正的发展是1947年国际排联成立之后。 1947年创建了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总部设在巴黎,第一任主席是法国人鲍尔 黎伯(Paul . Libaud)。 1985年总部迁至瑞士洛桑。,目录,第四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1954年国家排联正式接纳中国为正式会员。1958年12月因“台湾问题”,我国正式宣布退出国际排联。1974年联合国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国际排联的成立标志了排球运动从娱乐游戏时代进入了竞技时代。,目录,第四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男子排球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 1949-196
8、4年 五十年代以来,苏联男排一直占统治地位基本阵容采用“四二”配备,进攻打“中一二”战术,防守采用“心跟进”,发球攻击力不强,主要依靠“高举高打”得分,故有“力量派”之称。他们以扣球的线路和落点变化为指导,强调动作家是细腻,讲究配合,有打有吊,以巧见长。 除苏联男排外,捷克斯洛伐克男排也同样醒目。曾击败苏联男排夺得冠军,另一次为亚军,创造了“技巧派”。,目录,第四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第二阶段: 1965-1972年 这一阶段由于发球攻击性不强,便产生了 “两次球”进攻战术和“两次球及其转移”的完整技术。防守继“心跟进”之后,又出现了“边跟进”战术。 东德(民主德国)男排以 “超手扣球”
9、而蜚声排坛,被称为“高度派”,夺得两次世界冠军。 1965年规则重大修改,中国男排创新了“盖帽”拦网及“平拉开”技术;日本男排创新了“短平快”,随后又首创了“时间差”、“位置差”等自我掩护的进攻方法。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各队“以快制高”,这种“强攻快攻”的战术体系形成了“速度排球”。日本男排于1972年第十二届慕尼黑奥运会上历史性地夺得冠军。苏联、捷克各取得一次冠军。,目录,第四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第三阶段、(1973-1976年) 1973年中国男排在“短平快”的基础上,创新了“空中漂动”技术,我国运动员汪嘉伟又把“空中漂动”技术发展成“前飞”和“背飞”,形成较完整的“空间差”技术,轰
10、动排坛一时。 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欧、亚两大洲的各种打法在相互取长补短,互相糅合。 波兰男队应世界排球运动发展潮流,以攻守全面战术多边的特点,连获1974年世锦赛和1976年奥运会冠军。,目录,第四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第四阶段、(1977年-1989年) 1977年规则又进行了重大修改,有利于拦网防守一方,但同时也促进了各种破拦网进攻战术的发展。中国男排在借鉴了各种快攻打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夹塞”战术,后排进攻普遍采用,形成了“立体进攻”和“双快一游动”战术。 排球运动自80年代,可以说进入了现代排球阶段,其技战术内涵便是全攻全守。 八十年代后期,美国男排大胆运用跳发球技术、后攻
11、技术和两人接发球战术,创造了扩大防守,设计了立体进攻战术,提出了高度、速度和全面的等边三角形均衡发展学说,并被大家所接受。他们从1984年以来,连夺四次世界冠军。,目录,第四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第五阶段、(1990- ) 现代排球的另一个内涵是:排球的社会化、商业化和职业化。由于排球运动的日益社会化、商业化和职业化,为排球运动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其调整是:西欧诸经济强国排球运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技术水平突飞猛进。1988年以前历次世界各大赛中,意大利男排只有四次进入前八名,而1988年以后每次大塞均打入前八名,其中四次夺得冠军、一次亚军。另外,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
12、也迈如了排球强国之列。,目录,第四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三)、女子概况 第一阶段:五十年代 1959年以前,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欧诸国在技、战术上模仿男子打法,显示了较强的实力,几乎垄断了当时世界比赛的前几名。当时,欧饿、亚、美洲各队打法基本类似,大多采用正面上手发、上手传球,进攻多高举高打,拦网威胁不大,常采用“中一二”进攻阵形,防守则多运用双人拦网“心跟进”形式。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引入“边一二”和“两次球”等战术,比赛中主要依靠个人进攻战术和变化取胜。,目录,第四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第二阶段:六十至七十年代初 六十年代初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创造了勾手漂球(也有四川女排发明了“勾
13、漂”之说)、前臂垫球和“侧滚翻防守”技术。这三项技术的创造和应用,打破了苏联女排称霸排坛的局面,同时也将亚洲打法及这三项技术传向世界各队,推动了女子排球技、战术水平向更新的高度发展。 这一时期,日本女排成为亚洲“高快结合、积极防守“型的代表。从1960-1977年18年间的世界大赛中(共十一次),日本女排取得六次世界冠军,苏联女排取得五次世界冠军 ,进入了日苏对抗时期。,目录,第四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第三阶段:七十年代后期 七十年代后期,排球技、战术发展很快,两种流派趋于糅合。1977年规则的改变:“拦网触手后仍可击球三次”,为接扣球组织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女队攻防由此相对比较平衡,防
14、起成功率较高,对组织快反击极为有利。除“短平快”、“夹塞”等被广泛运用外,中国女排又创造了“串平”战术,为世界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这一时期,美国和古巴迅速崛起。1978年世界锦标赛中,古巴女排打破了日、苏一统天下的局面,首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日、美、古、苏、中这五个队实力雄厚,比赛中互有胜负,竞争十分激烈,成为女排五强。,目录,第四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第四阶段、八十年代 以中国女排五连冠为代表,标志着中国队的时代。 第五阶段、九十年代 古巴队一枝独秀,标志着古巴队的时代 共举行8次大赛,古巴得7次冠军(苏联1次90年世锦赛),目录,第五节 现代排球及排球技战术 发展的主
15、要规律和特点,(一)、现代排球它包括全攻全守排球,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排球和“大排球”三个内涵。 “大排球”: 1、队伍空前壮大 2、形式越来越多“六人制排球”、“沙滩排球”、“轮椅排球”、“气排球”、“墙排球”、“雪地排球”、“水中排球”等,目录,第五节 现代排球及排球技战术 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二)、排球技战术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 1、技术出现的三个途径是“改进、移植和创新” 、改进原有技术:如如前臂垫球技术是对 翘腕垫球就是的改进和发展。 、移植其它技术:如“盖帽”式拦网移植于 篮球的“盖帽”技术。 、创造新技术:如发飘球就是等。,目录,第五节 现代排球及排球技战术 发展的主要规律
16、和特点,、创新技术是偶然出现普遍运用规范动作自由运用的过程。 如“快球”,最早出现在30年代我国流行九人排球时。前排队员应急跳起“压球”,偶尔使用之。因其突然进攻的威力,逐渐提炼成为规范的“快板球”,进而不断发展创造出一系列快球。,目录,第五节 现代排球及排球技战术 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3、新技术的出现常常带动新战术的创新: 两次球 两次球及其转移 快球 系列快变战术 远网扣球 立体进攻战术 鱼跃和前扑 使扩大防守战术成为可能 上手挡球的运用 造就了压缩防守阵型的形成,目录,第五节 现代排球及排球技战术 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4、进攻技、战术的发展领先于防守技、战术的发展,防守技、战术的发展又促进进攻技、战术的发展: 扣球 拦网; 飘球 垫球 个人战术的变化 丰富了集体战术,目录,第五节 现代排球及排球技战术 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5、男子技、战术的发展领先于女子,女子技、战术效仿男子6、战术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合7、技、战术的高水平发展要求运动员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目录,课后提问!,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