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章 个性行为基础,教学提示: 本章将介绍个性的概念、成因和有关个性的理论,对直接影响管理效能的个性特征进行了重点探讨,然后对个性结构中气质、能力、性格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不同个性的人如何进行管理进行了探讨,希望以上这些理论知识能对人们了解自己、理解他人有所帮助,特别希望能对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有所启迪,达到提高管理有效性的目的。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理解个性的概念,了解影响个性形成的原因 了解个性差异与管理 了解个性与职业的发展以及职业的匹配 了解知觉与行为的关系,引导案例:一个女船长的经验,秦惠生长在渤海边上,但小时候却不会游泳,因为母亲不允许她玩水。而不久前,她却成
2、为了中国第一位万吨级远洋货轮上的女船长。这一级别的女船长在全世界也只有15位。在秦惠生长的村子里,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很少,他们还是更习惯于在家里做家务带孩子。秦惠初中毕业时正赶上一家远洋货运公司招聘女船员,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考试。结果在100多名应聘者中,她成了5位幸运儿之一,而这5位女性中只有包括秦惠在内的两人通过了培训,正式成为远洋船员。远洋货轮上的生活并不轻松,但是秦惠坚持下来了。在航行了9年零7个月之后,她被提升为船长。在谈及经验时,她说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男性船员的歧视,因为一开始他们都认为女人在船上待不了多久。与大多数中国家庭不同,秦惠的丈夫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因为秦惠常常带领
3、着她的60多名船员一出海就是三五个月。秦惠觉得亏欠家里挺多,却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个事业型的女强人。,2.1 个性概述,蝎子的天性 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过池塘,但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青蛙先生,你能驮着我过池塘吗?”“我当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必须拒绝,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时蜇我。”“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蝎子反问。“蜇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青蛙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有道理。青蛙想,也许蝎子这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池塘。就在它们游到池塘中央时,蝎子突然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下。伤势严
4、重的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毫无好处,因为我死了你就会沉没。”“我知道。”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但我是蝎子,我必须蜇你。这是我的天性。”,寓言启示,上述寓言故事表面上是说蝎子和青蛙,其实说的是人。对于人来说,每个成型的个性是很难改变的。应该认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的个性特征、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交往风格,管理者不应试图改变和消除它们,而是应因势利导地加以利用,应该力图使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2.1.1 个性概述,1、个性内涵这里,我们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对个性给出一个较为简单的定义,个性就是人的一组相对稳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着特定的个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5、。 2、个性的性质 独特性 稳定性 整体性 倾向性,3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1)先天遗传的生理素质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前提 2)社会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3)社会实践活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2.1.2 有关个性的几个概念,1个性和人格 第一,人格包括了所有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价值观、态度、需要、兴趣、认知能力和情绪情感、道德品质。 第二,人格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一贯行为模式加以描述,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人的人格特征是稳定的。 第三,人格具有独特性和共同性。,2性格和气质,4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1)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首先,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为基础。 其次,
6、能力的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和制约。 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与气质既有区别,又互相渗透,彼此制约。 首先,从气质和性格特征各自的特点来说,虽然两者都是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其生理基础,但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系统基本特性的自然影响,而性格更多地受生活环境的制约。 其次,气质对性格有深刻的影响。在性格形成过程中,气质影响着性格表现方式。例如,同样是勤劳的人,具有多血质的人,在劳动中容易表现出情绪饱满,精力充沛;而具有黏液质的人,则可能表现为踏实肯干,操作精细。,2.2 个性管理,案例:武松打蝇 2.2.1 个性差异与管理 1、对个性的正确认识 1)个性类型不是绝对的 2)个性并无好坏之分 案例:哈
7、罗德吉宁的个性 3)个性并不决定成就大小,武 松 打 蝇,武松在景阳岗打虎出了名以后,某机关重视人才,特地把他调了过去。 机关里既没有打虎的任务,又没有什么出力的工作要他干,武松是条硬汉子,没有坐办公室的耐性,每天闲着无事,看着这儿苍蝇不少,嗡嗡地飞来飞去,着实令人讨厌,便拿起苍蝇拍子来打苍蝇。 一天,鲁智深来拜访老朋友,一进门,看见武松在打苍蝇,笑道:“我们的打虎英雄,怎么在此打起苍蝇来了?” 武松见是鲁智深,忙施礼说:“老兄,请勿见笑!在这儿实在闲着无事,浑身筋肉都松弛得发酸。恐怕长此以往,我便过不得景阳岗了。” 鲁智深问:“为什么?” 武松说:“如果再过景阳岗,遇到老虎,我打不了老虎,恐
8、怕只能给老虎当点心了。”,2、个性差异与管理,1)能力差异与管理 第一,掌握能力阈限,搞好人与工作的匹配 第二,同一个人不可能适应所有部门的每一项工作 第三,同样聪明的人,不一定适应同一工作 第四,接受同等教育的人,能力水平并不相等 第五,管理人员应该针对员工的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实施不同职业教育和训练。 第六,完善组织机构,确立人才“金字塔” 第七,在选择和安排工作时,尽量考虑员工的兴趣,同时注意培养员工对本职工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2)气质差异与管理,第一,根据员工的气质类型,安排适当的工作 第二,在选择安排一个部门的工作上,注意不同气质类型人员的适当搭配 第三,从员工的气质类
9、型出发,施以不同的教育手段,3)性格差异与管理,2.2.2 个性与职业的选择,1、组织管理中的个性差异观 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兴趣各一,行为风格迥异。 组织对待员工的方式是不断进化的。 关键的问题是了解人们具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并运用差异的知识尽可能地使人们更好地从事工作。,2、能力与工作的匹配,与工作效率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是一个人的能力。 心理学家尝试建立了与职业成就和职业满意度有关的基本职业能力倾向的概念和结构 。 不同的职业和工作又要求从业者具有不同的能力倾向。 能力固然是工作绩效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 。,3、个性与工作的匹配,第一,个性类型与职业:由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的差异
10、,造成了人们在个性上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霍兰德个性类型与职业范例,3、个性与工作的匹配(续),第二,兴趣:只做某类事情的偏好。 第三,职业动机:有5种动机可以说明职业匹配的方向: 管理方面的动机:有管理他人的愿望。职业目标是成为管理者。 技术和业务方面的动机:渴望个人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他们不追求管理职位,而希望成为专家。 安全的动机:追求职位稳定,把自己维系于某个特定的组织或领域中 创造的动机:具有创造性的个体,希望创造或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有创办企业、开发产品的愿望。 自主与独立性动机:这种独立的动机是一种摆脱组织约束的期望。他们重视自主,想当自己的老板、按自己的步调工作。,4个
11、性特征和工作绩效,五种个性特征,经分析发现,(1) 责任感和情绪稳定性(情绪的正向效应)能有效地预测以上所有职业群体的工作绩效和所有效标; (2) 外向性能很好地预测管理者和警察的绩效; (3) 宜人性可反向预测专业人员、技工和管理者的绩效; (4) 开放性可预测警察和技工的绩效; (5) 开放性和宜人性都可以很好地预测培训成绩; (6) 开放性可预测人事数据; (7) 外向性中的精力充沛和责任感中的成就动机对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和上级评价都有很高的预测效度。,2.2.3 差异的判定:个性测量,1.问卷测量法个性测量问卷是心理学专家根据所要测定的个性要素的特点,精心设计而成。他们一般由一系列问题
12、组成,其编制方法通常采取“是非”式或等级排列式。 2.投射测量法 1)墨渍图 2)句子续完测试 3)主题统觉测试 3.情景模拟个性测量法 1)一次“无领导小组讨论”练习。 2)一次“公文处理模拟”练习。 3)“决策模拟”联系。,2.3 知觉与行为,案例:兰克尔克培训新员工 2.3.1知觉的概念 人的知觉活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从感觉(信息背景和线索)中选择知觉的对象; 对对象的局部信息与不完整的线索和信息进行回忆补充; 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并组织构成完整的对象; 对知觉对象做出适当解释并用名称标识。,哈维兰克尔克培训新员工,哈维兰克尔克是一家制造厂的工头,受命教会新员工如何
13、使用某台机器。那位新来的工人是个小伙子,一个少数民族成员。他是通过针对难以受雇人群的特别培训计划招募来的。 兰克尔克对这类特别招聘计划没什么好感。他老大不乐意地把小伙子带到机器跟前,指导他如何使用。“每次这种金属部件从装配流水线传到这儿,你把它拉下来,放到这个压床下面。这边儿对齐了,然后踩一下脚踏板,钻头就会落下来正好在这儿打个洞。干的时候小心你的手别挨着钻头。傻瓜也能干这活儿,有问题吗?” “没有,先生。”新来的人答到。 在这位工头看来,这个工人不大可能会成为一个特别能干的人。由于受赞助性行动而受雇的少数民族员工他已经见得太多了,他们根本就不能胜任工作。说实话他也弄不懂为什么会这样。他对他们
14、这些员工全都一视同仁,跟别的人没什么两样。事实上,他特别注意在向所有新员工解释这个简单程序的时候,都使用同样的语言。 没过几天,兰克尔克的这位新员工在完成工作数量和质量上大都落后于别人。对此兰克尔克感到毫不意外。 第二位新员工,一个兰克尔克感觉看上去挺机灵的小伙子,也得到了和第一位新员工几乎完全相同的活。这位新员工大约觉察出工头好像挺喜欢自己,对于“傻瓜也能干这个活儿”之类的评价并不在意。很快,他能像那些干了一段日子的熟练工人一样完成任务了。,2.3.2 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时这种能从知觉对象的背景中优先将其区分出来并给予清晰反映的特性,就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
15、性所谓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时能把由许多部分或属性组成的对象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来反映的特性。这是知觉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区别于感觉的标志。 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在感知客观对象时,能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去解释当前对象,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在知觉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而知觉形象却保持相对不变。,2.3.3 知觉形成的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对象与背景的差异 3)知觉对象的组合方式,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下列原则,第一,接近原则,第二,相似原则, ,第三,闭锁原则,第四,连续原则, ,主观因素,1)兴趣 2)需要和
16、动机 3)个性特征 4)经验 5)情绪状态,2.3.4 社会知觉,案例:一个公司的秘密的聘用制度 1社会知觉的类型 1)对人的知觉 案例:杀人现场 2)自我知觉 3)人际知觉,一个公司的秘密聘用制度,在日本大名鼎鼎的Kinokuniya书店,妇女们发现这家公司有一套秘密的聘用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哪一种女性可以被雇用,哪一种女性不能被雇用。结果,现在这家公司的一些女职工,正在要求采取反对书店的行动。下面就是一部分应聘的“不利条件”,这些条件登载在该书店的女职员聘用指南上: 带眼镜 离婚者 相貌丑陋 身高不能高于4英尺8英寸 同讲师或作家结婚者 当过护士 以前曾换过工作 曾在学校的报社供职 远离家
17、庭生活 有“乡下人的风度” 好争辩 对法律感兴趣或学过法律 参加了宗教或政治团体 在酒吧或餐馆干过活 傻里傻气,案例分析,案例表明群体与个体一样存在知觉。“社会知觉”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在1947年提出的,用以表示他对知觉的一种新观点。其主要含义是指知觉的过程要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后来,这个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专指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社会群体以及个人间、群体间相互关系的知觉。,杀 人 现 场,一天傍晚,我在一家超市购物。一转弯,我看到一幅吓人的景象。地板上躺着一个男人,他身上压着另一个人,上面那个人个子高大,简直像个恶魔!他掐住受害人的喉
18、咙,将头往地板上撞,到处是殷红的血。我急忙赶去叫商店经理。当我和经理赶到“杀人现场”时,警察也到了。费了好长时间才弄清真相。原来地上的男人患有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后产生了反应而昏了过去,摔倒的时候碰破了头,造成了“满地是血”的表象。上面那人是正在购物的顾客,看到病人跌到,慌忙上前察看伤情,想设法帮助病人,给他松领口。这时我才注意到,那位无辜的“谋杀犯”个子相当矮,而且,他居然是我的邻居,一个敦厚而好心的图书馆管理员。,2、社会知觉的偏差,1)首因效应 2)光环效应 3)投射效应 4)对比效应 5)刻板效应 6)煮蛙效应,本章知识结构图,案例分析,王彦的管理思想实德建材公司主要经营建筑材料,销售点
19、覆盖全国十多个省市。最初实德是从经营地板材料起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都是以地板材料为主营业务的,后来才逐渐扩大了经营范围,并把主要目标市场定位在东部沿海中小城市。实德的经营原则是销售市场上质量最优的建材,为客户提供一流服务。同时实德非常注重绩效,整个企业采取了比较扁平的管理结构。最高层之下,建立了支经理人员队伍负责各地的销售。这样做是为了能确保提供给客户最优质的服务。公司要求每位经理人员都要将大量精力放到服务方面,想客户之所想,尽可能让客户满意。每支经理队伍都要定期开会,研究有什么新产品,如何改进送货、客户还有什么潜在需要等等每支队伍的负责人由各位经理轮流担任。公司这样的思路主要来源于总经理王
20、彦,这位年轻的企业家信守勤劳、正直、公平、适应环境的人生哲学,将员工视为公司内最重要的资源。公司经常性地为员工提供各种在职培训,公司很少从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公司内部提拔。而且所有的经理人员都要从最低层做起,使他们在走上岗位之前能充分了解公司的运作。王彦的哲学深深影响了整个企业的文化。实德的商品不会因为行情的变化剧烈的波动,实德的服务也总能让客户满意。实德在客户眼中是一家非常可信、负责的企业,享有很高的信誉。这一点公司上下都引以为自豪。,问题,(1) 应用个性理论分析王彦的行为。 (2) 王彦对其管理人员的行为改造策略是什么? (3) 王彦的社会知觉有什么特征?这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帮助
21、?,模拟练习,组织行为工作环境观察练习 (一)目的 1从组织中为工作环境的信息中得出结论 2和其他人一起比较,对比这些结论 3在比较和对比过程中对组织行为增进理解 (二)步骤 1组成六个小组:两个男性小组;两个女性小组;两个混合性别小组。 2每个组员阅读以下短文,并对关于老张行为的几点信息逐个做一简单的解释。 3就每个人的解释,共同给出一个针对每点信息的合理解释。 4把小组的结论记录在纸上、黑板上或是其他地方。 5根据老师的安排,以小组单位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如果以10分为满分,你会给老张的工作打几分? 如果以10分为满分,你认为,他个人的满足程度可打几分? 你是否希望这个人成为你的老板? 6
22、当指导老师抽到你们组时,准备好介绍你们小组的意见和解释,并为之辩护。 7根据指导老师的指示完成练习。,短文,老张是市中心医院病理学实验室主任。市中心医院是市中心的一个主要医疗中心。老张有一个博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并持有病理学执照,而且已经在实验室工作了五年。作为关于如何把组织行为的原则运用到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去的研究部分,你最近一直注意老张的行为。 你发现了以下几点信息 在老张的办公桌上有一张全家欢。 办公桌经常乱七八糟。 老张经常和员工交谈。 有几次你去老张的办公室,他的办公桌旁都没有人。 有几次你都发现老张不在办公室里。 老张一周和上司共进几次午餐。 老张为家里即将诞生一个小宝宝而兴奋。 老张将要去商务旅行。 六星期后,老张将离开去从事更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