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园林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一、园林发展史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
2、、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 300年至公元 592年)在公元五世纪,建立大和国。大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项。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 712 年,它与公元 720 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
3、、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 593年至公元 710年)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 711年至 794年)此期日本全面吸取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而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 年)在西大寺后院的离宫。城外私家园林还有橘诸兄(6
4、84-757 年)的井手别业、长屋王(684-729 年)的佐保殿和藤原丰成的紫香别业等。不过,这些往日庭园皆成过眼烟云,埋入历史的尘土之中。(四)、平安时代园林(794-1185 年)京都山水优美,都城里多天然的池塘、涌泉、丘陵,土质肥沃,树草丰富,岩石质良,为庭园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载恒武天皇时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园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并模仿汉上林苑营造了“神泉苑”。这一时代前期对庭园山水草木经营十分重视,而且要求表现自然,并逐渐形成以池和岛为主题的“水石庭”风格,且诞生了日本最早的造庭法秘传书,名叫前庭秘抄(一名作庭记)。后期又有山水并野形图一卷。中世园林(五)、镰仓
5、时代园林(1185-1333 年)纵观镰仓时代,园林作品多,遗存也多,整个朝代的武家政治和动荡社会使人们试图远离尘世的不安,遁入佛家世界,寺院园林大盛,依然维持前朝的净土园林格局,具体做法上还是池中心水池、卵石铺底、立石群、石组、瀑布等,景点布局也从舟游式向回游式发展,舍舟登陆,依路而行,大大增加了游览乐趣。在寺园改造和新建的过程中,用心字形水池也表示以心定专一,力求顿悟有关,而作为枯山水的作品并未出现,可能有零星的试验而未流行,或毁后未得到记载,但可以说,枯山水的思想已经产生了,只不过真正成形园林实例我们现在未找到,后来南北朝的西芳寺庭园、临川寺庭园、天龙寺庭园等枯山水就是这一时代枯山水的实
6、例。(六)、南北朝时代园林(1333-1392 年)这一时期园林最重要的是枯山水的实践,枯山水与真山水(指池泉部分)同时并存于一个园林中,真山水是主体,枯山水是点缀。池泉部的景点命名常带有禅宗意味,喜用禅语,枯山水部用石组表达,主要用坐禅石表明与禅宗的关系,而西芳寺庭园则用多种青苔喻大千世界。(七)、室町时代园林室町时代,园林风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造园主人上看,武家和僧家造园远远超过皇家。从类型上看,前朝产生的枯山水在此朝得到广泛的应用,独立枯山水出现;室町末期,茶道与庭园结合,初次走入园林,成为茶庭的开始;书院建造在武家园林中崭露头脚,为即将来临的书院造庭园揭开序幕。从手法上看,园林日本化
7、成熟,表现几方面:轴线式消失,中心式为主,以水池为中心成为时尚;枯山水独立成园;枯山水立石组群的岩岛式、主胁石成为定局。近世园林(八)、桃山时代园林(1573-1603 年)这一时期的园林有传统的池庭、豪华的平庭、枯寂的石庭、朴素的茶庭。桃山时代不长,武家园林中的人的力量的表现是有所加强,书院造建筑与园林结合使得园林的文人味渐浓。但是,由于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仍旧以池泉为主题,且这一时期持续时间不长,且只露出个苗头就灭亡了。(九)、江户时代园林(1603-1867 年)江户时代的园林,从园主来看表现为皇家、武家、僧家三足鼎立的状态,尤以武家造园为盛,佛家造园有所收敛,大型池泉园较少,小型的枯山水
8、多见。从园林类型上看,茶庭、池泉园、枯山水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互相交汇融合,茶庭渗透入池泉园和枯山水,呈现出胶着状态。从技法上看,枯山水的几种样式定型,如纯沙石的石庭、沙石与草木结合的枯山水。型木、型篱、青苔、七五三式、蓬莱岛、龟岛、鹤岛、茶室、书院、飞石、汀步等都在此朝大为流行。(十)、明治时代(1868-1912 年)明治时代是革新的时代,因引入西洋造园法而产生了公园,大量使用缓坡草地、花坛喷泉及西洋建筑,许多古典园林在改造时加入了缓坡草地,并开放为公园,举行各种游园会。这一时代的造园家以植冶最为著名,他把古典和西洋两种风格进行折中,在青森一带产生了以高桥亭山和小幡亭树为代表的武学流造园流派
9、则严格按照古典法则造园。(十一)、大正时代(1912-1926 年)大正时代由于只有 14 年,故园林没有太多的作为,田园生活与实用庭园结合,公共活动与自然山水结合,公园作为主流还在不断地设计和指定,形成了以东京为中心的公园辐射圈。(十二)、昭和时代(1926-1988 年)昭和期间的园林发展分为战前、战时、战后三个时期。战前,日本园林的发展飞速; 1937 年,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所有造园活动停止,全民投入战争;1946 年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了全面建设公园的热潮。从总体来看,昭和时代历史较长,在位 63 年,但仍保存君主立宪制,在园林上也是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精神。(十三)、平成时代(19
10、89 年至今)这是日本后现代建筑和造园的时代,日本造园家把传统精髓进一步整合到园林之中,形成在日本式现代园林,渗透入各个领域的各类建筑形式之中,得到全世界的称赞。二、日本园林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
11、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从种类而言,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池泉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
12、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筑山庭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的园林构成。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日本筑山庭中的园山在中国园林中被称为岗或阜,日本称为“筑山”(较大的岗阜)或“野筋”(坡度较缓的土丘或山腰)。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山庭为辅。平庭即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园林,一般在平坦的园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用各种岩石、植物、石灯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组成各种自然景色,多用草地、花坛
13、等。根据庭内敷材不同而有芝庭、苔庭、砂庭、石庭等。平庭和筑山庭都有真、行、草三种格式。茶庭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面积很小,可设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茶庭犹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但空间的变化没有中国园林层次丰富。其园林的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是指在大型庭园中,设有“回游式”的环池设路或可兼作水面游览用的
14、“回游兼舟游式”的环池设路等,一般是舟游、回游、坐观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加园林的趣味性。有别于中国园林的步移景随,日本园林是以静观为主。日本园林的四分之三都由植物、山石和水体构成,因此,从种植设计上,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同一园中的植物品种不多,常常是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用另一二种植物作为点景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但十分美观。选材以常绿树木为主,花卉较少,且多有特别的含义,如松,如松树代表长寿,樱花代表完美,鸢尾代表纯洁等等。三、日本著名园林举例(一)桂离宫日本 17 世纪的庭园建筑群。位于京都市西京区。这里很早就是王朝赏月的胜地,16201624 年,智仁亲王
15、在此兴建别墅。1645 年其子智忠亲王再次进行整修,遂成为日本各种建筑和庭园巧妙结合的典型代表。桂离宫占地 6.94 公顷,有山、有湖、有岛。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桂离宫的主要建筑有书院、松琴亭、笑意轩、园林堂、月波楼和赏花亭等。在“造景”方面,建筑师着眼于明朗和宽阔。整个景区以“心字池”的人造湖为中心,把湖光和山色融为一体。湖中有大小 5 岛,岛上分别有土桥、木桥和石桥通向岸边。岸边的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四面八方,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松琴亭、园林堂和笑意轩都是日本“茶房”式建筑,是供在这里游玩的皇室品茶、观景和休息之处。月波楼面向东南,正对心字
16、池,是专供赏月的地方。书院里收藏有上千册的古书和各种古董,都是皇室的珍品。桂离宫的整体布局,是许多优秀建筑经过严密的构思设计组织在一起的。其中的茶室是古茶室之一,分春、夏、秋、冬四间,与天然景观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古书院建筑以轻快、简素的空间构成。庭园模拟名胜风景而设计,还包括有禅宗寺院风味的石庭和茶室的露地庭等,因此可说是各时代、各流派的综合样式。 桂离宫这座 370 多年前的庭园建筑,充分显示了日本古建筑和谐的风格。它正以更加迷人的姿色,吸引着大批日本国内外的游览者。(二)修学院离宫日本最大的庭园建筑群,是日本三大皇家园林之一。位于京都市左京区修学院町,1659 年竣工。离宫建造在比叡山麓,
17、庭园占地约 26500 平方米,加上园内山林约 156400 平方米,分上、中、下 3 处山庄。 以修学院山为借景、宽阔的庭园以及优美的氛围,堪称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修学院离宫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比睿山麓,是日本三大皇家园林之一。 是 1656 年1659 年期间后水尾上天皇建於比睿山山下的大型山庄,修学院的建造由后水尾上皇所设计与指导,连模型都是他亲力亲为。园林始建于 1655 年,竣工于 1699 年。占地约 54 万 5000 平方公尺,由上、中、下三个茶屋(庭园)构成。茶屋立於幽雅的小池之畔,建筑和大自然浑然天成,巧妙绝伦。综观修学院离宫,远离市尘却可遥望街市,离而不隔,若即若离。本
18、为山地,曲水瀑布最宜,却强为广大水池,堆土岛构桥梁,工程浩大。但堤下以植篱掩盖,堤上宽堤如浜,显得亲切自然。最妙处为借景,在邻云亭、千岁桥、西浜各处都可借到山下、市区和远山的景观。另外,全园的祈寿主题非常明显,有寿月观、神仙岛(一池三岛)、千岁桥等主要景点,透过这些景名,那位当年已 63 岁还在造园的后水尾上皇的晚年心情也可略见一斑。在这里,他一边凝望着月亮,一边作诗,就这样度过着他的岁月。从这个有着水流和叮咚作响的瀑布的下庭园中,你可以沿着一条两边树木林立的小径来到中间的一个庭园。这儿的小亭中有一幅著名的鱼画,那鱼逼真得就像有一张画出的网在罩住它们,不让它们游走一样。最后你到达云亭,在此能观
19、赏到令人心颤的美丽全景:上庭园散落着湖、桥、瀑布、小岛和精巧的亭子,这些形成了前园;后面是京都城,背靠重重群山。 1 (三)龙安寺龙安寺是由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细川胜元于宝德二年(公元 1450 年)创建的禅宗古寺。龙安寺位于日本的京都,龙安寺庭园是日本庭园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 5 组长着青苔的岩石,建寺时是日本视觉艺术发生重大革新的时期,龙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龙安寺寺内景点有:矿石寺院,枯山水庭院,鸳鸯池,其中最著名的是矿石寺院,不见一点泥土,由圆形和椭圆 形的小石子铺成,其上摆有十五块岩石,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会
20、有一块矿石隐藏。龙安寺庭园是日本庭园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 5 组长着青苔的岩石,此外别无一物,15 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 330 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 15 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因其属眺望园
21、,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由古岳禅师在 16 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四、日本园林的文化、审美意蕴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林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在日本园林的体现。但是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生存的思想文化、物质空间的不同,使得日本园林无论在
22、园林类型、造园思想,还是在园林中开展的活动都深深地带有日本文化的特色。日本的儒教是在公元 3 世纪后期传入的。儒家的政治理念和伦理观念为大化革新奠定了基础,儒家思想从而成为日本社会的政治原则和教育方针。儒家思想在日本园林中的表现有以下几点:(1)君中民绕和礼制秩序。平安时代的寝殿造园林和净土园林中,明显的中轴即为秩序和礼制的表现。天子处中的思想在园林中表现为园林中心的中岛,中岛外围环水,环水之外环陆。以中岛为君,环水为臣,环陆为民,这是典型的君民的放射型布局。中心水池的布局在中世以后的园林中表现得更加强烈。(2)儒家中庸思想在江户时代与神、道、佛融合,成为综合性园林创作的指导思想。如将讲究自然
23、的池泉园、讲究诗画的建筑、讲究茶道的茶庭、讲究佛理的枯山水整合于一体,或在一个园中同时模仿本国和外国景观都是儒家中庸思想的表现。(3)儒家文人参与造园。如明朝遗臣朱舜水避难日本后建小石川后乐园,取意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桂离宫的月波楼取自白居易“月点波心一颗珠”。(4)儒家美学最高境界的诗、画、乐都进入了园林的构图,如大德寺大仙院方丈庭院便是按一副山水画创作的,同时也有画僧参与造园。(5)与民同乐思想的应用反应在园的取名上,如偕乐园、乐乐园、聚乐园等。园林内与外之隔只是象征性的生垣,表明了园主与民同乐、不愿疏远的态度。2、佛教思想日本园林受到佛教的影响要比儒、道家更深。佛教与神道教长期作为
24、国教,而儒家思想只是作为皇家贵族治世的秘法,并未渗入平民。佛教先用画佛像、造寺塔展现慈悲、庄严的艺术形象,激发崇拜心情;其次通过建筑、园林营造精神家园。日本的佛教建筑形式也由草顶(或树皮顶),由彻上露明变成天花吊顶,由柱子入地变成柱础立石,由无斗拱变成带斗拱,由素木本色变成丹朱彩画,这些转变都与功德捐赠有关。佛教对日本园林的影响有以下几点:(1)因佛教而产生新的园林形式,如平安时代的净土园林,镰仓时代的枯山水,室町桃山时代的石庭,桃山时代的茶庭等。(2)佛教的出世说与道家的出世说相结合,奠定了日本园林山水特征和远离城区建寺立园的自然观,参悟自然的游览观。(3)佛教经历了由与皇权政治结合、与贵族
25、政治结合、与武人政治结合到与平民结合这样几个阶段,寺院园林也由依附于皇家园林、依附于贵族依附于贵族园林、与私家园林相近布局的净土园林、逃避战乱独善其身的枯山水到世俗化与儒家结合的茶庭等几个阶段。(4)佛教园林从皇家和私家园林中走出,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后又反影响皇家和私家园林在日本的皇家园林中不仅有寺院而且有枯山水,如林丘寺和止止斋。(5) 皇家、私家和寺院园林中个性最鲜明的当属寺院园林,它的枯山水几成日本园林的代名词。(6)飞鸟时代园林的须弥山是佛教教义的表现,从须弥山发展为佛菩萨石,是园林佛教化的铁证。(7)日本佛家园林景点题名常依宗教经典,如西芳寺园取自佛经“祖师西来,五叶联芳”;修学院
26、离宫的止止斋取自法华经“止止不须说”。五、文学作品中的日本园林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在其文学著作千鹤 、 碧波千鸟 、 美丽与哀愁中多次写道日本著名的茶室以及茶文化。如在碧波千鸟中有一段茶室的描写:“八张席的大茶室左手,隔着一条很窄的走廊,有两个小茶室,一间铺三张席,一间铺四张半席,右手也有一间三张席的小茶室,茶室前有一块狭窄的草地,走下去,见草坪一端的夏桔,枝头上也已锦色斑斓。直到海滨,是一片缓缓的斜坡,松林傍水而立”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的古都中介绍、描写了日本的平安神宫。平安神宫里的庭院、樱花、醍醐寺的五重塔、杉林等等都是日本园林的常见景色。“平安神宫以时代祭
27、而著称,明治二十八年,为纪念一千多年前桓武天皇奠都京都修建的,所以殿堂不显得陈旧。据说大门和前殿是仿当年平安京的应天门和太极殿。右有桔树,左有樱花。从一九八三年,将迁都东京之前的孝明天皇,也同历代天皇一起在这里祭祀。在神前举行婚礼的人也不在少数。最美的莫过于一簇簇红垂樱,装点着神苑。如今真可谓除了此地樱花,无疑代表京都的春天”。“走完了石步,池边是片杉林,再走不多远,便上了桥殿。桥殿也者,因为桥的造型像座宫殿,实则名曰泰平阁。两侧的桥栏,有如带矮靠背的长凳,游人可以坐在上面休憩,隔池眺望园景,或者说眺望带池塘的庭园”。古都中和服街一章开头便写道:“京都作为一个大都会,可谓树木青翠,秀色可餐。且
28、不说修学院离宫和皇宫内的松林,古寺庭园里的树木,即便是木屋町和高濑川畔,以及五条和堀川等地夹岸的垂柳,虽在市内,游人也会立即给吸引住的。那是真正的垂柳。绿枝低垂,几欲佛地,十分娇柔。北山峰峦圆浑,连绵起伏,山上的红松也都郁郁葱葱”。美丽与悲哀石景枯山水一节提及很多日本的庭园。其中写道:“京都寺院的石景庭园,至今还留下多处,颇为知名。西芳寺的石园,银阁寺的石园,龙安寺的石园,大德寺的大仙院石园。妙心寺的退藏院石园等,便是主要的几处吧。其中,龙安寺的石园,不仅闻名遐迩,而且在禅学和美学上。可以说是几近神化了西芳寺是梦窗国师于历应二年所复兴,修堂塔,挖池塘,筑岛屿如今的枯山水,相传是沿着上山去缩远亭
29、的石磴构筑而成。意在表现瀑布与流水。因是以石搭成,想必风貌依旧,完好如初,苔寺的庭园里,春雨打湿的青苔,色泽十分鲜艳,上面,马醉木一粒粒的小花,白花花地落了一片;绿的白的之中,间或落有一朵红的山茶花。茶花形状完好无缺,面朝上,宛如开在上面一样。龙安寺石园里的石头,经过雨淋,也各显其色” 。日本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三岛由纪夫的重要代表作长篇小说金阁寺取材于 1950 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小说中讲述了金阁寺的由来,“足利义满承受了西园寺家的北山殿,并在那里建筑了一幢规模宏大的别墅。主要建筑物有舍利殿、护摩堂、仔法堂、法水院等佛
30、教建筑群,还有表殿、公卿间、会堂、天镜阁、拱北楼、泉殿、现雪亭等住宅建筑群。舍利殿的建筑耗资巨大,这就是后来称做金阁 的建筑物。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叫做金阁,是很难划分清楚的。一般地说,是应仁之乱以后,文明年间已经普遍沿用这一名称了。 “金阁是幢三层楼阁的建筑物,面临开阔的苑池(镜湖池) ,大约是 1398 年(应永 5 年)建成的。第一二层是按中古贵族住宅的形式建造,使用了带方格子的板窗。第三层为三间,纯粹是群堂怫堂式的造型,中央镶有唐式建筑的板门,左右镶有花卉形的窗。柏树皮毒的方锥形屋顶顶端,饰有一只镀金的铜凤凰。人字形屋顶的钧殿(漱清)伸向他面,打破了整体的单调感。屋顶坡度比较平缓,屋檐下的椽子稀稀疏疏,木工精细,轻巧而优美。住宅式的建筑,配以佛堂式的造型,不愧是和谐的庭园建筑的杰作,表现了义满吸收宫廷文化的情趣,也很好地传达了当时的氛围。小说这样赞美金阁寺“金阁犹如夜空中的明月,也是作为黑暗时代的象征而建造的。因此我梦幻的金阁以涌现在其四周的暗黑为背景。在黑暗中,美丽而细长的柱子结构,从里面发出了微光,稳固而寂静地坐落在那里。不管人们对这幢建筑物做什么评语,美丽的金阁都是默默无言地裸露出它的纤细的结构,必须忍受着四周的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