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必修2 第一章 第3讲.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9019777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 第一章 第3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2 第一章 第3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必修2 第一章 第3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必修2 第一章 第3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必修2 第一章 第3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3 讲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1实质: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_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受_、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_是决定环境承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3估算依据: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二、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_的人口数量。2意义:反映_的协调发展,体现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3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和_的优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4谋求途径Error!思维拓展 自然环境优劣、地域开放程度和科技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大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之呈负相关。影响因素多且变率大,故人口

2、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特征。考点一 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典例导入 1.下表为我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读表,回答(1)(2)题。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承载人口量(万人)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地形 光照 热量 土壤A B C D(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 地理环境“高

3、、寒” ,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A B C D疑难剖析1表解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影响因素 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小2.对环境承载力的不同估计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采用估计方法各异,得出的结论自然存在差异。观点 着眼点(估计依据) 主要论点悲观论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

4、由此引发多种问题现今世界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依照目前科技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的后果不堪设想乐观论尚未被开发利用的资源;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中间论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全球环境承载力在 100亿左右考点二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意义典例导入 2.广州提出到 2020 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 1 500 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 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1)

5、 (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D该指标与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2)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提倡高消费 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 B C D疑难剖析1人口合理容量制定的原因和内容2怎样判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不同因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人均消费

6、量低,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压力的因素是人口过快增长。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高,人均消费水平高,消耗了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源,并依靠其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因此它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的因素是人均消费水平高。用以下简单图式表示:3人口合理容量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就世界而言,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努力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就各国、各地区而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的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考点三 环境承载力

7、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典例导入 3.读“木桶效应(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 ,回答(1) (2)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单位:人)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2)如果用 a 表示 2011 年我国的人口数量,用 b 表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 c 表示我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 a、b、c 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abc BcbaCbac Dacb(3)下列有关我国不同

8、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疑难剖析1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考虑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人口数量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估算的角度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估算的未来某一时期某一区域所能容纳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意义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 ,是一个警戒值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是一个合理值二者与制约因素

9、的相关性表现(注: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1)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 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最佳人口) ,即适合养活多少人。(2)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承载力有很大影响。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谋求合理人口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措施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典例 下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

10、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思维过程答案 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着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储量减少,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当工农业产量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时,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方法技巧 1如

11、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 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 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 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 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分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

12、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 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 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 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 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 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 )两方面入手。2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的解决措施:遵循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如资源问题开源节流;灾害防治(环境治理) 措施组织管理措施(法律法规、意识宣传、 应急预警机制等) 工程措施(因地制宜) 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等) 。考查点一 环境承载力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读“ 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

13、耕地 变化图” ,完成12 题。“环境负担 ”公式:EBPATP人口Population A消费程度Affluence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 Burden1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 50 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2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考

14、查点二 人口合理容量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 预测数据。 读表回答 34 题。预测 2050 年人口数量 14 亿15 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 亿16 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 亿16.6 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8 亿9 亿3.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5 亿16 亿 B15.1 亿16.6 亿C8 亿9 亿 D14 亿15 亿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考查点三

15、我国的环境承载力据国家统计局 2007 年 2 月 28 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 年末我国总人口数为 131 448 万人,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 1.49 亿。读“人口增长趋势图” ,回答 56 题。5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约是 16 亿人B我国人口承载量极限值约 100 亿人C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D到 2040 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合理容量6到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B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C老年人口太多,导

16、致死亡率上升D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第 3 讲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52 分)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及 20 世纪 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 ,回答 13 题。1下列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 ( )A四川 B广东 C海南 D广西2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城市化的表现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大城市劳动力短缺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A B C D3从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 ( )加快经济发展,调控环境承载能力 依靠资源开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17、 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A B C D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 60 多万,人口密度为 0.42 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 ,回答 45 题。4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 )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 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 地势较低,交通便利A B C D5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 39.2 万人因干旱缺

18、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 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 67 题。6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7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2011 年 4 月, “金砖五国”(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南非)领导人在中国举行第三次会晤。读“金砖五国”人口密度 图, 回答 89 题。8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依次是 ( )A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B俄罗斯、印度、中国、巴西C巴西、印度、中国、俄罗斯D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9甲、乙、丙、丁四国中 ( )A

19、甲国人口集中于北部 B乙国在南非西北方向C丙国多暴雨洪涝灾害 D丁国综合国力最弱10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环境承载力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承载力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承载力的估计值基本相同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以内A B C D下图为“四个国家 1960 年和 2011 年人口数量状况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112题。11有关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国人口总量和增长量最低B美国人口增速和增长量最高C印度人口总量和增速最高D沙特阿拉伯人口总量最

20、低而增速最高12上述四个国家中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国家是 ( )A沙特阿拉伯 B美国C德国 D印度13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二、综合题(共 48 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 分)材料一 2006 年美国人口达到 3 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 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 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材料二 美国人口分布图(1)简述美国人口增长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21、。(2)你怎么理解“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 ”?试用环境承载力的知识对其进行阐释。(3)简述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 分)材料一 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 费量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0.1 0.1 2 000材料二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口(万)面积(平方千米)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年径流总量(有效)(立方米 )8 200 16 万 920 万 800 万 2 200 亿材料三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 趋势, 预计 20 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 1 亿

22、,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 133 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 233 万公顷。考虑 森林面积的增加,未来年径流量会略有增加。(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 ,森林面积_,淡水_。(2)目前影响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 。未来 20 年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但是这种资源在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复习讲义基础知识一、1.最大 2.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二、1.适宜 2.人口与环境 3.资源 4.计划生育 科技 利用效率 适度典例导入1(1)C

23、(2)B 2.(1)B (2)B 3.(1)D (2)C (3)D对点练习1C 2.C 3.C 4.D 5.C 6.C课时规范训练1B 2.D 3.D 4.C 5.A 6.A 7.C 8.A 9.C 10.C 11.D 12.A 13.C14(1)特点:以机械增长为主。 原因:美国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国人迁入。(2)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增加将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并给全球环境形成巨大压力。(3)东北部(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原因:煤、铁资源丰富;开发时间长;经济(工业、金融、贸易发达) 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15(1)0.112 公顷/ 人 0.098 公顷/ 人 2 683 立方米/人(2)森林 耕地 在城市、工程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 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