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体中心至浑河区域城市设计绝大部分沈阳人也许还记得,在1999年以前,浑南还是一个由连片平房、菜地、土道所组成的远郊地区。人们坐车到紧靠浑河南岸的浑河堡就感觉已经出了沈阳城,更不要说住在那里了。今时今日,浑南新区已成为沈阳的新兴区域之一,发展变化可谓一日千里。浑南新区将延续沈阳市金廊、银带“大十字” 的空间结构,以浑河大街为轴线形成浑南新区的经济核心区;结合奥体中心配套建设商业、文化、休闲设施,形成辐射全区的中心,构筑浑南新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功能。沿浑河充分发挥生态、观光旅游作用,形成集公共建筑、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为一体的生活休闲观光带。人是城市之本,离开人的个性,城市魅力将无从谈起。有什么样的
2、人群,就有什么样的消费,就有什么样的供应,也就有什么样的产业。有什么素质的人掌握一座城市的规划,那座城市就会带着他的生活理念和思想境界。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它的最大要求是在既方便时尚有利市民生活的同时,又必须承载城市本身与居住者的历史人文延续,从而具有历久弥新的发展潜力和无限吸引外来人的文化魅力。水一直与城市发展成长和人类自身繁衍生存有着不解之缘。水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江河湖海之滨。近几十年来,滨水地区作为城市中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独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正成为全世界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热点。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古代就深为人类所关注。沈阳这座前努尔哈
3、赤时期的军事要塞城邦,也是一座滨水城市。 “母亲河” 沈水(浑河)孕育了沈阳并赋予了它2300多年的生命力。滨水地区首先是城市居民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和生活空间,是作为满足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及休憩养性的重要场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滨水地区的开发必充分考虑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并与风土人情、传统滨水活动有机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精心设计开发空间,让全社会成员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魅力。沈阳市浑河沿线地区城市设计需要注意的是:1、利用浑河水岸线资源,塑造沈阳特有的城市空间形象,重新再现浑河的生命力;2、明确水域以提高土地开发价值,促进沈阳的城市建设与意象;3、提供便捷的交通系统,加强浑河
4、与城市的联系,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促进经济与产业的发展;4、改善浑河河岸环境质量,强调生态环境与生活质量,增强滨水地区的活力;5、平衡和协调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坚持适度、合理、高效开发的原则;6、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满足浑河两岸分期建设的需求;7、提供多样化的城市活动及场所,以高质量的城市设计为手段,创造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滨水城区对比广州段的珠江滨水设计,我们可以发现广州段的珠江两岸可供发展的地方都是硬式地面,和浑河两岸有着很大的区别。受城市地理条件的限制,土地紧缺的广州很早即对珠江两岸进行了集中开发,而且建筑密度比较大,到了晚上,两岸楼群的亮化灯光反射到江,满眼的波光粼粼,十分漂亮。而浑河则
5、有着四、五百米宽的滩地,在没有改造之前,人们一直无法对它们进行使用。沈阳的浑河也因为过去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一度遭受严重的污染,其臭脏曾经让人们望而却步,直到近两年才把它治理好,逐渐融入现代城市的版图。但事物自有它的两面性,浑河由于被开发的时间短,所以还保有弥足珍贵的原生态特点。针对浑河这一难得的现状,规划建设时一定要考虑保留原来的地貌势与地貌,为滩地让路,在滩地之外进行建设,让浑河成为即使在世界上也是为数不多、保有原生态状态的城市段河流。鉴于国际上泰国河两岸完全被私家分割、建筑拥挤得连一条缝隙都看不到的弊端,今后浑河两岸的规划,一定要充分考虑它的非常珍稀和历史渊源流畅性;必须考虑它所具备的深
6、层次文化底蕴,让浑河永远给人们留有一种健康的感觉。由于中国的发展起步在西方发达国家之后,而沈阳的起步又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开放城市之后,目前沈阳的自然环境很少被破坏,滨城就有非常美的水,就有生态非常好的环境。在这样的基础上规划沈阳的浑河两岸,把沈阳的浑河变成城市的内河,首要突出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滨水地区的房地产开发,楼房一定不可以建得太高,不可以距离河水过近,这样看起来整个环境才融洽,天际线也会很美。遥保证两岸相对建筑之间至少有1000米距离,只要有太阳,居所日照就非常充沛。这样也有利滨水地区空气湿度大,植物生长茂盛,所生成的负氧离子增多,对活动和居住在这
7、里的人的健康有好处。在借鉴成熟近水区建设经验来规划设计沈阳的滨水建筑时,不允许在浑河两岸发生类似泰国那种少数人享受,多数人被排斥在外的败笔。沈阳的规划原则要把整个浑河的滩地,浑河的家园还给老百姓。要让所有到浑河岸边来的人,都能够非常自在的享受到滨水建设的悠闲生活,浑河两岸的建设,应当充分满足沈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沈阳浑河区域设计,应结合城市功能布置活动空间与设施,设计打造绿化生态带,滨水景观带,文化旅游带,健身活力带。力图建立3大界面:“滨水界面”以生态休闲为主题,主要由步行道、观景平台、景观塔、木栈道、各种乔灌木组成,利用景观元素,构建层次丰富的滨水立面以及天际线;“城市界面” 体现城市化
8、特色,提升外部车行道的道路景观,加强城市与公园的道路连接,突出了车行入口的景观和可识别性,结合人行入口,建立视觉通廊,纵向引导使城市中能直接体验滨水空间,扩大场地的感染力。 “景观绿廊界面” 用贯穿场地的内部绿地、景观、广场、公园串联起中心带状空间。全民健身,以带状的形式,设计有氧休闲公园、城市文化公园、体育运动公园三大功能分区。西部扩宽滨水人行木栈道及观景平台;结合原有植被分布,增设有氧健身设施,开展慢跑、打拳、健身舞蹈、社区型健身设施等低强度的健身活动;中部改造提升城市文化广场、阳光沙滩,开展沙滩排球、轮滑、乒乓球、羽毛球等中强度的健身活动;东部结合现状良好的植被,在原有场地的基础上扩充设置篮球场、网球场、棒球场、足球场等高强度的健身活动,水上可进行赛龙舟、皮划艇等运动。交通系统,结合现有道路,完善了机动车车行、景观大道、人行步道三大道路系统。在景观绿带中设置一条贯穿始终的景观观光慢行道,利用电瓶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横向串联各个功能场地机景观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