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亲主题德育实践活动课观察量表课题实验课“活动思想”数据采集表授课教师团队 _ 姓名_ 学科 授课题目 采集教师团队 _ 姓名_ 学科 填表日期 观察目的:了解本次实践活动课的活动思想是否符合本次活动的评价要求。观察要点:分工*合作*倾听研究问题:活动思想是否符合评价要求,活动目标是否突出,活动内容是否具体,可操作性是否合适。活动思想观察表观察中心1.面向全体学生。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自主性。3.关注体验,注重实践性。4.关注个体差异,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5,回归生活,注重实效性。优秀 良好 一般 不满意 未观察到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孝亲重点、难点的处理
2、内容设计 活动训练安排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活动的自主性 学生活动的实践性 与生活的联系性 观察记录活动体验活动的实效性 活动思想情况分析5 分制:优:5 分;良,4 分;好,3 分;一般,2 分;尚好,1 分。孝亲主题德育实践活动课观察量表课题实验课“活动内容”数据采集表授课教师团队 _ 姓名_ 学科 授课题目 采集教师团队 _ 姓名_ 学科 填表日期 观察目的:了解本次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内容是否主题鲜明、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动形式是否丰富多彩。观察要点:分工*合作*倾听研究问题: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主题是否突出,是否达到教育目的,时效性如何?5 分制:优:5 分;良,4 分;好,
3、3 分;一般,2 分;尚好,1 分。观察中心 活动内容的多样性、适合性、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活动资源的生成性优秀 良好 一般 不满意 未观察到1.环节一内容:2.环节二内容:3.环节三内容:4.环节四内容:教学环节5.环节五内容:1.讲解清晰契合主题2.板书呈现的内容?是否促进学生理解?呈现形式 3.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1.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是否对理解内容有帮助?2.教师怎样指导学生理解活动内容(看图/讲故事/运用媒体开展讨论/)?结果怎样?3.教学设计有那些调整?结果怎样?教师对内容的指导 4.教师是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活动内容
4、情况分析孝亲主题德育实践活动课观察量表课题实验课“活动过程”数据采集表授课教师团队 _ 姓名_ 学科 授课题目 采集教师团队 _ 姓名_ 学科 填表日期 观察目的:了解本次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内容是否主题鲜明、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动形式是否丰富多彩。观察要点:分工*合作*倾听研究问题: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主题是否突出,是否达到教育目的,时效性如何?观察重点:活动过程中学生及教师的表现,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时效性。得分1、对活动内容是否浓厚,活动情绪是否高昂。 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交流,主动参与讨论,重组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3、学习中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4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否主动完成现场调查、资料调查、情景模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己的实践能力。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交流互动、共同探究学习问题。一、学生活动(40%) 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或与同伴合作,去探究问题的结论,并在探究中拓宽知识面,提高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精练、生动,板书设计合理有效,工整美观。2、根据实践活动教学目标,整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生成新的见解,从而受到孝亲教育。3、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展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学习过程。4、师生
6、交流、生生合作互动,课堂对话民主平等。5、注重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师行为(40%) 6、注重过程调控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有效调控学习气氛。1、活动目的性是否明确,活动是否有效。2、预设的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活动的时间、时机是否恰当。3、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是否积极有效地参与。4、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5、教师是否了解各种活动方式的基本功能,是否掌握操作要领。三、师生互动(20%) 6、教师对互动过程的推进方式是否合理,调控是否科学有效。总体观察印象: 优秀:85 分以上;良好:7584 分;合格:6074 分;不合格:60 分以下孝亲主题德育实践活动课观察量表课题实验课
7、“活动效果”数据采集表授课教师团队 _ 姓名_ 学科 授课题目 采集教师团队 _ 姓名_ 学科 填表日期 观察目的:了解本次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内容是否主题鲜明、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动形式是否丰富多彩。观察要点:分工*合作*倾听研究问题: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主题是否突出,是否达到教育目的,时效性如何?活动效果观察表观察中心 1.综合能力。2.双主体作用。3.教育效果。4.体验感受。5,实效性。优秀 良好 一般 不满意 未观察到是否达到孝亲的目的 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训练 学生参与活动的数量 活动目标教师是否起到了引导作用,与学生合作完成情况学生参与活动后的情绪表现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体验时的不同表现 是否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观察记录活动感受学生受到孝亲教育的程度 活动效果情况分析5 分制:优:5 分;良,4 分;好,3 分;一般,2 分;尚好,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