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用地布局规划第 17 条 居住用地1规划原则和目标(1)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为城镇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现代化的生活居住环境;(2)住宅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重视因地制宜地组合居住区内各种建筑、绿化植物和自然环境条件,创造朴实、大方、明朗、亲切并富有特色的社区生活环境;(3)集中紧凑地组织居住用地,按照居民生活的不同层次需求,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使居住功能明确、建设有序、方便生活、便于管理,且富有社区生活气息和文化涵养;(4)注重对居住区内各类市政设施的配套,同时,加强对规划区内各主要农村居民点的改造以及市政设施的配置;(5)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与适当的政
2、府引导,有效的调控镇区的土地供应。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有序有效地推动镇区的房地产发展。2布局规划至 2020 年居住用地达到 371.50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31.83%,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为 37.15 平方米。居住用地分四片分布,分别为吕四片区北部新区居住区、吕四片区南部新区居住区、吕四片区中心居住区和秦潭居住区。(1)一类居住用地(R1):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规划该类居住用地面积为 7.58公顷,临近北串场河与大洋港交汇处的商务绿岛(纯阳岛) 。(2)二类居住用地(R2):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3、规划该类居住用地面积为363.92 公顷。3中小学配套在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建设中按国家有关标准配置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必须配备必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如操场、跑道等。规划保留鹤城中学、 茅家港中学和双鹤学校,共计 3 所普通中学。将全镇的小学适当就近合并,成为中心小学,积聚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规划吕四片区保留大洋港小学、桂林小学和北海小学。秦潭片区保留秦潭小学。第 18 条 公共设施用地1规划原则(1)在镇区建设现代化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2)建设分等级、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相对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3)搞好居住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合理布
4、局商业网点,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的需要;(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吕四港镇今后长远发展的可能,并使其发展和实施具有连续性。2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公共设施用地 129.95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体用地的 11.13%。(1)行政办公设施对镇区内部分零散的行政办公用地和各局委进行整合,迁移至现镇政府所在地段,结合镇政府的扩建,形成镇区内的中心。规划行政办公用地 12.29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1.05%。(2)商业金融设施进行镇区的土地置换和开发,完善其商业、金融、信息中心的职能。加强鹤城公园周边地块的商业设施建设,形成服务全镇的商业中心区。结合镇政府西侧工业用地的搬迁,在环城北路和延寿
5、北路交叉口东北部的地块建设全镇的商业中心。结合吕四中学的撤并,在鹤城公园东侧建设商业区。结合吕四片区南部、北部和秦潭片区的开发,建设各自的商业中心,作为全镇的商业次中心。开展鹤城公园南部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开发利用,形成传统商业步行街。对鹤城路沿线的商业街区进行改造,扩大街坊进深,形成良好商业购物氛围。扩建城北市场,对海洋产业区内的交易市场用地进行升级改造,在大洋港西侧苏 335 线以北筹建国际水产城。规划商业金融设施用地 82.27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7.05%。(3)文化娱乐设施大力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建设多层次的文化娱乐设施,切实改变现有娱乐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因现状镇区没有
6、图书馆,规划在吕四片区北部临近北串河建设镇区图书馆,服务全镇。在吕四片区北部新区新建展览馆一个,包含科技展览馆、历史博物馆、工业展览馆等功能。保留吕四片区南部的文化站,并在秦潭片区和各中心村建立文化站。将吕四片区中部的文化宫扩建为居民综合活动中心,包含老年、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功能。保留吕四片区南部的文化站,并在秦潭片区和各中心村建立文化站。规划在各居住区结合片区中心形成居住区级文化娱乐中心。各居住小区应设置相应文化娱乐用地,并和小区级公建结合规划布置。规划文化娱乐用地为 6.40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0.55%。(4)教育科研设施规划科研用地主要布局在北串场河与环城东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地块,
7、作为吕四港镇发展职业教育、科研院所等用地。规划教育用地为 11.85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1.02%。(5)医疗卫生设施保留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将吕四卫生院移至吕四片区北部新区并将之升级为吕四医院;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将原茅家港医院和吕四港镇医院合并,在三甲村(原茅家港镇)建立三甲医院;提高秦潭医院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的配备等级;将秦潭港医院龚家镇分院改为二补医院。加强各居住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建设,方便居民。规划医疗设施用地为 6.45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0.55%。(6)体育设施在吕四片区北部新区规划建立服务全镇的体育场,并在各个行政村设置体育活动健身场地。新建居住区和小区应按照
8、标准设置小型运动场地,居住组团内结合绿地布置儿童活动设施,形成合理的体育设施系统。规划体育设施用地为 2.98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0.26%。(7)社会福利设施保留原来吕四片区南部的敬老院和福利院;依托原秦潭镇和茅家港镇居委会内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在秦潭片区和三甲村(原茅家港镇) 、二补村(原龚家镇)各设一个老年活动站。镇区规划社会福利用地为 0.40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0.03%。(8)文物古迹结合镇区内的 8 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进行积极的保护,并加以整理和改造。在其临近地区设置 5 处社会活动广场。规划文物古迹用地 7.31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0.63%。第 19
9、条 工业用地1规划原则和目标充分考虑规划镇区的生态环境,在发展海洋产业、五金工具、能源产业等产业的同时,要加强各片区环境保护,尤其要体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充分依靠吕四港镇的区域和交通优势布置工业用地;合理安排开发区的工业和居住之间的相对关系,既要减少干扰,又要便捷联系,方便居民上下班的通勤交通。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和基础设施集约利用程度,尽量减少沿路发展。2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工业用地 275.11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23.57%;规划工业用地部分布置在大洋港西毗邻天汾镇的地块;部分布置在吕四片区东侧工业区,现状苏 221 线南侧。另有部分工业用地作为大唐电厂配套工业布置在秦潭片区。
10、第 20 条 物流仓储规划基本延续现状物流仓储用地的发展现状,仍在大洋港河两侧的大部分地段规划为仓储用地。其中,在大洋港河东岸的北部地区接近吕四火车站附近,建设吕四港镇的物流中心,用地约 16.53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1.42%。物流仓储用地与居住区用地之间以 30 米宽的防护绿带进行隔离。规划用地总面积为 93.57 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 8.02%。第二章 绿地系统规划第 21 条 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建设绿色生态型示范城镇,塑造吕四港镇独特的竞争优势,创造绿色生态平台,进行绿色生态核心展示。1以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和建设环境优美的镇区为目标,进行镇区绿地系统规划;2结合镇区的自
11、然环境特色,点、线、面结合,形成完整的镇区绿地网络系统,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效益;3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镇区绿化特色;4结合环境保护,合理布置各类防护绿地,保护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强化主要交通干道与景观的绿化建设,栽植地方特色树种,保护和改善镇区生态环境;5兼顾海洋经济开发区、能源基地、电动工具城和镇区建设,共同保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6配套建设居住区游憩场地,开辟公共绿地;7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吕四港古镇格局与历史风貌。第 22 条 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绿地用地 100.35 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 8.6%;1公共绿地规划设置综合公园 5 个,社区公园 9 个,其他绿地 2 个,其中,
12、鹤城公园为镇区的中心公园。开挖沟通北串场河和东串场河,在镇区内沿河设置滨水带状公共绿地,使吕四片区内水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在环状水系的两侧各控制 1020 米的绿化景观带,形成带状滨河公园,形成镇区绿地系统的环状格局。形成“翡翠绿心,银链环城,绿带串珠”的绿地景观框架,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品质。2生产防护绿地规划镇区与工业区之间适当隔离。共设置三条防护带,分别位于大洋产业区和吕四片区北部新区之间;吕四片区与其东侧的产业区之间;秦潭片区生活区与工业区之间。在镇区内北串场河东段北岸设置镇苗圃,用地 4.41 公顷。3居住区绿地按照居住区服务人口数量,在居住区内配置相应的绿地,以提高宜居性。4道
13、路绿地在主要交通性道路两侧,配置道路绿化。详见附表七。第三章 综合交通规划第 23 条 规划目标1建立与镇区规模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快速畅通的道路网,镇区道路网布局适应今后镇区用地规模的扩展、交通结构的变化和快速交通的发展,建立规模适宜、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网络,坚持可持续发展;2道路网规划应与镇区用地规划一致,促进镇区地升值,改进镇区土地开发条件,带动镇区的开发建设;3明确划分镇区干道、支路系统和交通性与生活性干道,按客货分流、机非分流、人车分流的原则规划镇区干道网,提高干道网密度;4避免过境交通穿越镇区,过境车辆以不影响居住生活为原则,顺畅便捷地过境;5道路规划应认真考
14、虑结合现状道路、水系等地形面貌,从长远利益出发,近远期结合,改线、打通、拓宽相结合,道路规划与绿地规划、管线工程、防震防灾等专项规划相结合;6交通设施的配置应根据规范和预测确定指标,统筹安排,建设完善的公共停车场、加油站、车辆清洗站和客运汽车站;7切实规划、管理好镇区各道路交叉口,包括镇区道路与外围公路的交叉口;8重视道路与绿地系统的配合建设,尤其重视广场、沿河和主要人行步道的绿化设施。第 24 条 铁路规划宁启铁路于协兴河南侧东西向经过启东市区,沿头兴港向北至吕四港镇。规划设置吕四站。名称 起点 终点 建设标准 用地控制 吕四站宁启铁路 南京 启东 正线,一 总宽 80 客货两用线 米规划吕
15、四站位吕四片区北部、西侧紧邻吕四旅游风景区,站区总用地面积 14.8 公顷。第 25 条 港口规划在大洋港沿岸,规划港口用地 16.22 公顷。其中挖入式港池的北侧为集中的港口用地,用地面积 10.63 公顷。第 26 条 长途汽车站规划近期以镇政府西侧在建的长途汽车站为主要的对外交通客运站,面积约 2 公顷。远期将改长途汽车站外迁至吕四片区南部临近吕北公路处,原长途汽车站用地改为社会停车场和公共交通总站。第 27 条 道路广场规划规划道路系统由省道、镇内干道和镇内支路构成,规划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为 152.96 公顷,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13.10%。其中,道路用地 139.28 公顷,占
16、规划总用地的 11.93%。镇区规划建设道路见附表八。结合镇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 5 个历史文化遗产的附近各建设1 个社会活动广场。其中位于吕四古城墙以北、人民路以南的广场,作为全镇的市民中心广场。结合吕四火车站的建设,建设火车站前广场,作为交通集散广场。第 28 条 交通设施规划1停车场规划按照适当的服务半径,规划镇区建设用地内布置 12 个社会停车场。2加油站规划规划镇区内的交通密集地区设置 4 个加油站,在镇域其他范围内还有 4 个加油站 。第 29 条 公交系统规划规划建立便捷的城镇公交网络,上接轨镇区,下延伸至各个自然村,并与铁路站点和长途汽车站规划相衔接。在镇区设置 6 个公共
17、交通总站,开通公交线路,将镇域内的各组团紧密联系起来。第四章 市政工程规划第 30 条 供水1规划原则(1)保证镇区所需水量,符合用户对水质、水压的要求,并考虑消防及紧急事故时用水。(2)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注意给水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依照给水设计规范,考虑近、远期结合,充分发挥原有工程经济效能,综合水源、地形、镇区布局等方面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给水系统的全面规划。2用水预测至 2020 年,规划镇区人口规模将达到 10 万人。规划期末用水量取 6 万立方米/日,给水管管径为 600mm。3水源规划吕四港镇域西侧有一地面水厂,近期镇区用水有该水厂供给;远期通过启东区域性
18、供水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建立遍布全镇各片区、中心村和基层村的供水管网系统,提高全镇人民的社会生活水平。4供水管网规划根据镇区发展规划、用地布局,考虑到近远期镇区的实际需要,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能。规划镇区的供水管网系统连接成网状,提高镇区供水的可靠性。镇区供水干管主要布置在镇区交通干道下,在集中供水区干管之间设连接管,成环状;在非集中供水区,可为树枝状,待以后用水量增加时,再连接成环。第 31 条 污水1污水量预测镇区规划期末(2020 年)总用水量为 6 万立方米/日,取供排比系数为 0.9,污水处理率为 90%,则规划污水量为 4.86 万立方米/日。2规划原则及目标(1)科学、合理布局镇区污
19、水处理设施,力求投资少、效益高。(2)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达标后方能排放,减少镇区污水对河流水系的污染。(3)力争 2020 年镇区污水处理率达 90%,下水道普及率 100%。3污水处理厂规划在吕四片区东北约 700 米处,规划建立一座日处理能力为 5 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占地约 5 公顷。镇上各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及特殊作业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必须符合排入下水道的水质标准,才可接纳。处理深度为二级生化处理,达标排放。在其周围建立绿化防护林带,以改善周围环境。秦潭片区的污水就近排入大唐电厂的污水处理厂,实施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4排水管网规划完善镇区排污管网。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方式。新建镇区一律采
20、用雨污分流制,老镇区结合改造敷设污水管道,把原来的合流管制改造为雨水管道,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河道。雨水管渠的布置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河流、水渠等天然水体。污水干管一般沿镇区道路布置,通常设在污水量较大或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雨水管渠主要布置在道路中心之下。排水主次干管走向明确,组成有机的排水管网系统。规划期末将排水管网延伸、覆盖到整个镇区。排水管网的建设应注意阶段性、经济性。排水管网的布置必须与镇区近、远期的规划相一致,即管道的敷设要满足近期建设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预留管位,以便远期扩建。第 32 条 电力1规划原则新建与改建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供电
21、工程的供电能力适应远期负荷增长的需要,结构合理,便于实施和过渡。镇区供电工程设施符合镇区环保要求,减少镇区的污染及其他公害,同时与镇区交通等其他基础设施相结合,统筹安排。2负荷预测根据分类综合用电指标表 ,规划期末负荷总量 37 万 kw。3规划目标吕四港镇以大电网供电为主,各用电大户自备电源为辅。4电源规划以现状镇区的吕四变电站、茅家港变电站和秦潭变电站为主供电源。但将吕四变电站向外迁出老环城南路,迁至新苏 335 线以北,为远期吕四片区发展留下发展空间。将秦潭 35kv 变电站升为 110kv。根据供电管理和负荷要求,设置 10 个 10kv 开闭所。配电室的位置,按 500m 的服务半径
22、设置。5电力线路规划对于高压送电线,在镇区建设中应按供电安全要求,留出高压走廊,结合沿线设置绿化带。第 33 条 电话通信2020 年,规划镇区人口将发展到 10 万人,主线普及率为 60%,主线将达到 6 万对,手机普及率为 85%,本区将拥有手机 8.5 万部。现状吕四镇区内有 1 个电信局,规划将其移至香堂路和延寿北路交叉口以东;保留原位于人民路和来鹤路交叉口处的原电信局,由于用地的限制,将其降级为电信支局。规划建议在秦潭片区和三甲、二补两个中心村分别新建电信支局 1个。第 34 条 有线电视及广播增加有线广播,将电视电缆逐步过渡到宽带通讯传输,以光缆形式进入小区。在吕四片区建设广播中心
23、,在秦潭片区设一个广播电视中转站。第 35 条 邮政规划邮政网点系统由邮政支局、邮政营业所二级构成。邮政支局在行政中心新建。邮政业务网点的合理布局根据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等因素确定。邮政营业所的服务半径为 0.7km,服务人口为 2-3 万人。规划保留现状吕四镇区内人民路和来鹤路交叉口处的邮政局,由于用地的限制,将其降级为邮政支局,服务南部片区。另在香堂路和延寿北路交叉口以东建设服务全镇的电信局。同时在秦潭片区和三甲、二补两个中心村分别增设 1 个邮政营业所,每个邮政营业所面积为 250m2.。在各行政村设一处邮政代办所,服务各自附近的乡村通邮业务。主要交通道路及住宅小区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报刊亭。
24、住宅楼信报箱率应达到 90%。第 36 条 供气1规划原则(1)吕四港镇至远期可发展管道煤气,近期以罐装液化石油气作为过渡。(2)合理划分镇区供气分区,确定各储气、供气点,以及民用、企业团体和工业等各类燃气用户的气量分配比例,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各类燃气用户。(3)确定可靠的燃气供应渠道、建立完善的管网系统和位置合理的各种设施,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要求,确保燃气的气源和供气的安全可靠性。2规划目标及用气量预测远期(2020 年)规划汽化率 100%。人口:规划期末(2020 年)为 10 万人。远期户均人口按 3.2 人/户计,镇区总户数为 3.125 万户。燃气化户数:2010 年为 3.12
25、5 万户。规划以管道燃气作为气源。3规划布局(1)气源吕四港镇燃气气源近期为液化石油气为主,由位于吕四片区东部临近苏 211 公路的液化石油气公司供应。远期则以管道天然气为主,由启东市燃气发生站通过中压管道引入吕四港镇。天然气门站与储备站合设,站址选择在吕四港镇东侧,毗邻液化气罐瓶站,南侧为村镇公路,站区用地面积 4050 m2.(2)输配气管网根据供气规模和用气范围,结合镇区的客观情况,规划输配气管网系统采用中压、低压二级的地下管道输送方式。中压燃气管输送压力为 0.2MPa;低压燃气管输送压力为 0.01 MPa。为确保供气安全可行,管网采用环状为主、环状和支状相结合的方式。燃气管道尽量避
26、免布置在快车道下,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内。(3)调压站设置 13 个燃气中低压调压站,每个服务半径约 500 米。(4)液化气瓶装供应站布置镇区内液化天然气瓶装供应站站址按照供应区域的中心布置,以便于居民换气。供应半径以不超过 0.51.0km 为宜。第 37 条 环卫设施1垃圾量预测规划垃圾产量以 1.1 公斤/人.日计算,则 2020 年,镇区日产垃圾 110吨(2020 年规划人口 10 万计) 。规划居民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 100%,建成区内的垃圾收集和清运全部实现容器化、机械化。2设施规划(1)规划建立完善的环卫系统,按标准在规划镇区建设 1 座中型垃圾转运站,7 座小型垃圾中转
27、站。(2)垃圾卫生填埋场近期在秦潭片区以东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 1 座,并配备垃圾运输汽车。(3)垃圾和废物箱 规划垃圾收集方式以垃圾桶定点收集为主。统一规定镇区道路的清扫保结时间和垃圾的倾倒时间、地点、方式。垃圾桶的服务半径在200m 以内,沿街两旁和路口设置废物箱,废物箱间距在商业大街为2550m,交通性干道为 5080m,一般道路为 80100m。(4)公共厕所规划按 2500 人设一座,服务半径平均 300-500m 标准设置公厕,每座厕所的建筑面积视具体位置在 1525 m2.之间选择。(5)其他环卫设施清洁工作息场所。规划每平方公里设置一个清洁工作息场所,每个作息场所面积为 60 m
28、2.。第 38 条 环境保护1环境综合整治依据和目标镇区大气环境质量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095GB-1996)进行控制;水环境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0) 控制;环境噪声标准按照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的规定执行。到 2020 年镇区环境全面达标,同时实现镇区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收集运输、综合利用达到先进水平。2环境质量保护区划分将镇区的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为三级进行控制:一级环境质量保护区、二级环境质量保护区和三级环境质量保护区。一级环境质量保护区包括:(1)镇区西侧大洋港的南部内河河道及其两侧临近地区;(2)吕四片区内各公共绿地和滨河绿
29、地;(3)大洋港河和北串场河交汇处的绿岛和一类居住用地。三级环境质量保护区为:(1)吕四片区西部的大洋产业区;(2)通吕运河东侧北部的市场和物流中心;(3)吕四片区东侧产业园区;(4)秦潭片区东部和南部的工业区。其余的镇区为二级环境控制区。3一级环境质量保护区控制标准对于本区,空气质量按照国家环境空气一级标准(GB3095-1996)控制;噪声按照国家一类混合区控制,噪声等效声级昼间 55 分贝(A) ,夜间 45 分贝(A) 。水体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为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4二级环境质量保护区控制标准区内空气质量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控制;噪声按照国家二类混
30、合区控制,噪声等效声级昼间 60 分贝(A) ,夜间 50 分贝(A) 。水体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为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5三级环境质量保护区控制标准区内空气质量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GB3095-1996)控制;噪声按照国家工业集中区控制,噪声等效声级昼间 65 分贝(A) ,夜间 55 分贝(A) 。水体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为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6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控制要求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等效声级昼间 70 分贝(A) ,夜间 55 分贝(A) 。第 39 条 秦潭片区与大唐电厂资源共享秦潭片区与大唐电厂资源共享包括两方面,其一是秦潭片区可利用大唐电厂建成后企业自身所拥有的
31、消防队、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和装备;其二是秦潭片区在大唐电厂建设期提供水、电等支持,并预留给水、燃气、电讯、道路等出口和联结点,以便大唐电厂建成投产后的对接。第五章 综合防灾规划第 40 条 消防规划1消防站设置在吕四片区设置普通消防站 2 处,同时设置 119 报警察系统;秦潭片区共用大唐电厂的消防站;并完善消防队伍编制,充实消防装备。2 管网布置与消防水量市政消防栓的间隔严格按照 120150 米一个的要求,结合镇区、港口、给水管网设置,每个交叉口均须布有消火栓。全镇按同时发生火灾两次考虑,每次消防水量为 45 升/秒,两次共90 升/秒。3 消防通道新区建设和现状镇区改造均应留出消防通道,宽
32、度应大于等于 3.5米,保证消防车通行。4 消防布局要求各项建设严格执行国家防火规范。居住区建筑布局应满足消防要求,应充分考虑防火间距,保证居民的疏散和消防车、消防人员的作业。重要公共建筑应按规范布置消防通道,高层建筑应保证登高梯架设的间距。化学危险品仓库的建设需考虑消防要求,并需报请消防管理部门批准方能动工建设。5 企业消防各大型企业要按照消防规范及有关条例,配备企业消防队。第 41 条 抗震规划1. 抗震标准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吕四港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相当于 6 度) ,反映谱特征周期为 0.4。2. 建设工程抗震规划(1)建筑结构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和规范设计。
33、(2)对所有可能发生次生灾害有直接关系的建(构)筑物,不符合要求的应加固,新建的提高一度设防。(3)重要的行政机关和重要的输变电站、邮电变换中心、自来水厂、煤气厂、区域调压站等生命线工程和重点工程项目须做建设场地抗震安全评估,提高一个等级,按 7 度设防,并按抗震规范设计。(4)在各项工程的布局与建造时,尽量避免断开的破碎地带,以减少震时的破坏。(5)沿海重大工程建设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构确定设防标准。3. 避震场所现状及规划的广场,公园,镇政府、各中学、小学、体育用地、块状绿地等。4. 疏散救援通道规划交通性干道和生活性干道作为避震道路,必须保证畅通。5. 规划设立抗震救灾
34、指挥中心(镇政府) ,负责制定应急方案,统一指挥人员疏散和重要物资转移,并在各片区设区级指挥中心。第 42 条 防洪规划1. 防洪标准规划镇区防洪标准按 50 年一遇设防。2. 防洪规划原则(1)综合运用挡、排、疏等手段,建立和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2)防汛排涝主要通过排涝闸、河道(包括横河、纵河、泥沟、丰产沟、田间排水沟,做到沟沟相通,沟河相通)来正确调度水情,降低水位。(3)各涝区蓄、截、排全面统筹规划,近期、远期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措施,逐步完善提高至设防标准,未能达标的堤围需在规划期内进行改造。(4)积极进行镇域内通吕运河等各条河道的整治和疏浚工作,对镇区现有河道清淤除碍,完善石驳岸和
35、沿海堤防防水墙和挡浪堤建设,局部拓宽河道,增加水面,扩大泄洪能力。加强河道的管理,严禁乱占河道。3. 堤防标准采用抵御 50 年一遇高潮加 10 级风浪爬高再加安全超高为建设目标。海堤顶宽应不小于 6 米,堤顶标高不低于 3.4 米。4. 防洪工程措施镇域内原有的内河防洪堤围和海防堤围基本保留,并结合镇域内公路系统的建设进行改造和整理。设置沿海沿大洋港河两岸设防洪堤。以大洋港闸、新港闸、嵩枝港闸、滨水河东西闸、北串场河东西闸、茅家港船闸、茅家港“三角区”西闸、小农场闸、盐场闸为出海涵洞,是防汛排涝出口。第 43 条 人防规划 镇区人防工事应满足镇区 30%人口的防护要求,人防工事面积应该达到
36、3 万平方米。在中心区设立人防指挥中心。该中心按平战双重功能设计和建设。重点防护目标为政府机关、防空指挥中心、桥梁、公路站场和通讯、电力、给水等重要部门。市政管线的敷设应与人防工程结合,以提高其防空、防震等综合防御能力。规划在镇政府等少数大型公共设施、广场处,安排人防工事,以利于战时保护指挥系统以及人流密集处的人员隐蔽,并配备地下储备、地下车库、医疗设施等。高层建筑及重要公共建筑物应设置地下室,平时可作停车场、地下商场或旅馆等用,战时作防空洞使用。第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第 44 条 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期限是 20042010 年。第 45 条 近期城镇规划本规划以 6.5 万人口为近期城镇人口
37、规模;近期建设用地面积为 75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 116.7 平方米。第 46 条 近期建设目标近期建设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依据,以土地利用远期规划为纲,以整合优化镇区及各片区用地布局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功能置换为主,从现状和近期发展的可能性,合理规划镇区建设时序,严格控制各自为政的无序土地开发。保证各个时期形态结构的合理性。各项建设项目应与镇区功能结构及发展趋势相协调,保证各项建设的完整性与可持续发展。近期建设重点项目紧凑布局,成片开发,优先建设道路及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环保与生态设施,为城镇各个组成部分的良好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提高城镇的外部影响力和吸引力,为民营造宜人的生活空间。第
38、47 条 近期建设方向(1)吕四片区以吕四片区北部新区、吕四片区南部新区、海洋产业区和吕四片区东侧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契机,结合发展现状,依托区域级和镇级主干道的建设,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启动建设新区,带动吕四功能定位的提升。同时对吕四现状镇区进行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新,实现功能置换,与新区发展相对接。吕四片区近期人口规模 5.9 万人,近期规划建设用地为 694 公顷。(2)秦潭片区秦潭片区近期建设以现状建成区的整饬更新为基础,同时结合大唐电厂产业发展的工业配套,以片区东部的工业用地的建设为主要任务。秦潭片区近期人口规模 0.6 万人,近期规划建设面积 65 公顷。第 48 条 居住用地规划规划
39、近期居住用地 247.46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 32.62%。吕四中心居住区围绕吕四片区中心继续向外环状扩展;吕四片区北部新区居住区主要建设延寿北路和鹤城北路之间的地区;吕四片区南部新区居住区集中建设位于老环城西路以东、陈涛路以西、菜园路以南、纬三路以北的地区;秦潭居住区结合原秦潭港镇村民居住区的建设,对原有居住区进行改造和新建。结合工业区的建设,开发建设各个工业区的配套员工住宅区。居住新区建设应先地下后地上,水、电、路、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城镇基础设施先行,确保居住新区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对老居住区及农村居民点进行更新改造,建设成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城镇住宅小区。完善路网及市政设施,加强
40、绿化建设,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拆除更新部分危旧房和阻碍城镇发展的小片居住用地及农村居民点。居住新区建设禁止单家独院宅基地开发,鼓励多层、小高层住宅小区的开发。撤消吕四中学,其原有用地改为鹤城公园用地和商业用地。在吕四片区南部新建一所小学,服务南部居住区。原有的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加以扩建。结合居住小区的建设,配套小学及幼托。秦潭片区内的小学和中学各一所均保留,并加以扩建。第 49 条 工业用地规划(1)加快各镇区和各村零散的工业用地的整合置换,推进“工业进园” 。镇区内污染较大的三类工业近期内全部迁出,近期内暂时保留镇区内污染较小的原有工业用地,逐步调整原镇区内部部分污染型工业,远期将镇区内所有
41、工业用地外迁,将其迁至工业园。(2)搬迁拆除质量较差的工业厂房,现状质量较好的近期保留,但限制其进一步发展,远期逐步置换。(3)在集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扩建海洋产业区;结合镇区内迁出的工业企业以及镇区东部沿苏 221 线分布的企业,全面启动镇区东部的工业园区的建设;秦潭片区东部的工业区也应逐步建设。(4)规划近期工业用地 149.59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 19.72%。第 50 条 物流仓储用地规划规划的物流仓储用地主要集中于吕四片区内的大洋港沿岸。近期内物流仓储的建设格局基本建立,所预留的港口物流仓储用岸线全部建成使用。物流中心项目启动建设,近期内建成经一路以西的用地,在大洋港西侧
42、苏 335 线以北筹建国际水产城。近期内规划物流仓储用地 68.97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 9.09。其中物流中心用地为 7.69 公顷,占近期建设的物流仓储用地的10.03%。第 51 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1.近期公共设施用地建设方向规划近期公共设施用地 96.23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 12.68%,人均公共设施用地 14.80 平方米。重点建设四个公共服务中心,即:分别为吕四片区北部公共服务中心、吕四片区南部公共服务中心、吕四中心区公共服务中心和秦潭片区公共服务中心。吕四中心区公共服务中心要继续完善和加强,形成服务全镇的公共服务中心;其余三个中心的相关服务设施启动建设,近期内初步形成
43、规模,形成各自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心。结合居住区的建设,配套必需的公建设施。2行政办公用地近期内对镇区内部分零散分布的行政办公用地和各局委进行整合,迁移至现镇政府所在地段,结合远期镇政府的扩建,形成镇区内的行政中心。规划近期行政办公用地 10.55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 1.39%,人均公共设施用地 1.62 平方米。3商业金融用地进行镇区的土地置换和开发,完善其商业、金融、信息中心的职能。加强鹤城公园周边地块的商业设施建设,形成服务全镇的商业中心区。结合镇政府西侧工业用地的搬迁,在环城北路和延寿北路交叉口东北部的地块建设全镇的商业中心。结合吕四中学的撤并,在鹤城公园东侧建设商业区。结合吕四
44、片区南部、北部和秦潭片区的开发,建设各自的商业中心,作为全镇的商业次中心。开展鹤城公园南部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开发利用,形成传统商业步行街。对鹤城沿线的商业街区进行改造,扩大街坊进深,形成良好的商业购物氛围。扩建城北市场,对海洋产业区内的交易市场用地进行升级改造,在大洋港西侧苏 335 线以北筹建国际水产城。规划近期商业金融用地 60.74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 8.01%,人均公共设施用地 9.34 平方米。4文化娱乐用地近期加大镇区内各项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力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娱乐设施体系。扩建镇区内原文化宫,建设成为服务全镇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北串场河以南、鹤城北路两侧建设镇图书馆
45、和展览馆,并将其作为青少年活动基地。建设秦潭片区内部的文化活动站。规划近期文化娱乐用地 3.49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 0.46%。5体育用地结合吕四片区北部现有体育用地,建设吕四港镇体育中心,配备相应的体育活动设施和活动场地。规划近期体育用地 2.98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 0.39%。6医疗卫生扩建吕四卫生医院和秦潭港卫生院为吕四医院和秦潭医院,扩建并在吕四片区北部北串场河以北新建一所医院。规划近期医疗卫生用地 6.45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 0.85%。7教育科研用地搬迁原位于镇区东部、苏 221 线以南的市水产研究所,迁移至北串场河以北、鹤城北路以东临近北串场河的地块,扩建其规模
46、,提高科研设施配置水平。规划近期教育科研用地 4.32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 0.57%。8社会福利设施用地建成镇区南部念总村附近的镇养老院和福利院,在秦潭片区内新建一所老年活动站。规划近期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0.40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 0.05%。9文物古迹结合镇区内的 8 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进行积极的保护,并加以整理和改造。在其临近地区设置 5 处社会活动广场。近期规划文物古迹用地 7.31 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 0.96%。第 52 条 园林绿地建设开挖沟通北串场河和东串场河,在镇区内沿河设置滨水带状公共绿地,使吕四片区内水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在环状水系的两侧各控制在 1020 米的绿化景观带,形成带状滨河公园,形成镇区绿化系统的环状格局。改造大洋港东岸北串场河以南的滨河岸线,使之成为生活岸线,绿带宽带控制在 50 米以上。在各个居委会和村委会扩建和新建综合性公园或街头绿地。对镇区内的各类绿地进行建设控制,用地性质不得改变,不允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