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一、智力及其结构(智力的理论),因素 论,形态论,多元 智力 理论,三元 智力 理论,(一)智力因素论,斯皮尔曼(Spearman)提出二因素论。,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 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瑟斯顿(Thurstone)提出群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语文理解(V)指理解语文涵义的能力; 语句流畅(W)指属迅速语文反应能力; 数字运算(N)指迅速正确地计算能力; 空间关系(S)指方位辨识及空间关系判断能力; 联想记忆(M)指两事联结的机械
2、式记忆; 知觉速度(P)指凭视觉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 一般推理(R)指根据经验能做出的归纳推理能力。,(二)智力形态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l,1963),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神经系统的成熟 晶体智力:社会文化经验,(三)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H.Gardner,1983)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语言智力 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关系智力自知认识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后来增加:自然智力,(四)三元智力理论,成分智力,情景智力,经验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
3、考、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所需适应、选择所要的环境,及有效的改变、塑造环境的能力。,代表人物: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入乡随俗 环境选择,提取信息 自动化,二、智力的测量 三、智力培养的原则 (一)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 (二)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 (三)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 (四)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第二节 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一、创造力概述 (一)创造力的定义: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
4、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 创造力不等于发散思维能力 创造力可以表现在人类生活的一切实践活动中 所有人都有创造力,只是水平不同而已,(二)关于创造力的理论 1、吉尔福特:流畅性、变通性、新异性(独特性) 2、沃拉斯(华莱士):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三)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 (四)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五)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2)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3)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4)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 (5)有丰富的想像力
5、,敏锐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 (6)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 (7)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二、创造力的测量与鉴别 (一)以发散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迄今为上,这仍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测验形式。这类测验大多以发散思维为指标,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几方面评分。著名的测验有:建立于吉尔福特三维智力模型理论基础上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散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盖策尔斯和杰克森门编制的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等。,(二)以创造个性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这类测验以创造性个性为指标,考察被试是否具有好奇心、独立性、恒心、适应
6、性、自信心等创造性个性特点。(三)以创造成果为指标的产品评定这类测验通过创造成果来评定个体的创造能力。不同领域的创造成果是不同的,如科学论文、新发明、音乐作品、诗歌等都是不同领域的创造性成果。从成果入手来评价创造力相对来说较为直接而且公正。,三、创造力的发展与影响因素 1、创造力的发展特点:幼儿就有创造力的萌芽;小学生已有明显的创造性表现;青少年的创造力更多地带有现实性、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创造性思维品质有了极大提高。 2、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知识、智力、个性等。,四、创造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基本原则 1、创设一个学与教的开放的环境 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 4、积极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5、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