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井下维修队动火作业实施办法一、 动火作业分类 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危险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三类。 1 特殊危险动火作业 具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装置、输送管道、储存容器、存放场所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2 一级动火作业 在易燃易爆场所、项目接待运行区域进行的动火作业。 3 二级动火作业 除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二、 一级和二级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 1 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进入设备内、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2 存有易燃易爆油品场所、管道的设备及设备间、库房应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带压动火作业按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管理。 3 高空进行
2、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阴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三、动火作业规定第一条、动火作业应指定现场负责人,加强监护,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必须要遵守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执行。第二条、动火作业前必须检查清楚动火现场的易燃可燃物,不能清除的,要采取防火措施并严密监视;装置、设备、管线的动火,要按其维修维护规程进行处理。第三条、动火现场必须准备足够的与动火现场相适应的灭火器材,危险场所和重大的动火作业,应安排消防车辆和专业人员监护。动火作业的监护人不得在进行作业时离开现场,要动火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生火灾必须立即扑救和报告,遇较大火灾时同时向公
3、司消防队报警。要对动火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生火灾必须立即扑救和报告,遇较大火灾时同时向公司消防队报警。第 4 条、动火作业结束后,要认真检查清理作业现场,排查无残留火种后,方准离开现场。4、动火作业检查排查表动火作业检查表动火项目动火级别动火负责人动火时间监督人危险辨识 涉及的危险作业 高处动火作业 一般动火作业 受限空间动火作业 红区动火作业准 入 手 续 危险作业审批 动火证 红区作业 任务单 安全交底或协议 项目 序号 排 查 内 容 合格 不合格 检查人员1 动火人员持证上岗动火人员2 动火人员劳保用品穿戴正确齐全(防砸鞋、面屏、口罩、手套等)3 有动火证,配备专人现场监护许可 4
4、 动火证内容填写完整、齐全5 动火证使用不得超过一个班次,批准延期不得超过 24 小时证6 动火证只限在同类介质、同一设备指定的措施或时间范围内使用,不得涂改、代签7 电焊机、等离子切割机一二次线无裸露、接线规范动火工具8 气焊工具(表、带、回火器)完好,标示齐全,支架、间距合规9 动火作业区域设置警戒,清除周围易燃易爆物品;一级以上动火配备消防车10 电焊机电缆线、气割带穿越马路须穿管保护11 电气设备设施附近动火须采取隔离,低于安全距离(2.5M)须停电,悬挂警示标志12 阀门井、下水井、上水井、盲井动火作业前必须做明火试验,检测时间不低于 30 分钟13 电焊把线不得搭在电气线路上或金属
5、管线上(如脚手架)14 动火现场配备灭火器、沙土、毛毡等必要的消防灭火器材安全措施15 乙炔瓶直立安放,并有防倒措施16 储存过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容器要进行清洗,并在通风良好的措施下动火作业17 高处动火要采取防止火花飞溅措施,5 级以上大风的野外作业应停止高处动火作业,6 级以上大风停止室外一切动火作业施工现场18 氧气、乙炔瓶安放地点,距火源不小于 10M,两瓶间距不低于5M作业结束19 动火作业结束,清理现场焊条头,确认现场无明火遗留,方可离开作业现场支撑文件:1、动火作业规定2、动火作业证3、动火作业检查表井下安装维修队动火作业自查自检情况安全工作是事关员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头
6、等大事,事关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家庭幸福。一直以来,我队将队上的消防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为我队创造了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2016 年 9 月 6 日,按照分公司安全科的安排,在队领导的主持下,组织安全员、技术员和班组长,对全队个作业点的动火作业进行了自检自查。我队的动火作业主要为气割、电焊两项一般动火作业,无一级以上动火作业。检查地点:队生产厂房动火作业一项:加工电缆支架。检查情况如下:1、动火人员。动火人员持证上岗,劳保用品穿戴正确齐全(防砸鞋、面屏、口罩、手套等)。2、许可证。有动火证,现场配备专人监护;动火证内容填写完
7、整、齐全;动火证时间有效,使用范围合理,无涂改、代签。3、动火工具。电焊机、等离子切割机一二次线无裸露、接线规范;气焊工具(表、带、回火器)完好,标示齐全,支架、间距合规。4、安全措施。动火作业区域设置警戒,周围无易燃易爆物品;电焊把线无搭接或缠绕在电气线路上或金属管线上现象(如脚手架);动火现场配备灭火器;乙炔瓶直立安放,并有防倒措施。5、施工现场。动火点通风良好;氧气、乙炔瓶安放地点,距火源不小于 10M,两瓶间距不低于 5M。6、作业结束。动火作业结束后,清理现场焊条头,无明火遗留。结论:动火作业人员按规操作,劳保用品穿戴齐全;工器具完好,现场安全措施得当,文明作业,卫生清洁。检查结果:良好。井下安装维修队2016 年 9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