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1 页,共 12 页上街区高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 9 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绝缘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所在空间存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电场 E,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项端,另一端拴接一质量不计的绝缘薄板,一带正电的小滑块,从斜面上的 P 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上运动,并能压缩弹簧至 R 点(图中未标出)然后返回,则A. 滑块从 P 点运动到 R 点过程中,其机械能增量等于电场力与弹簧弹力做功之和B. 滑块从 P 点运动到 R 点过程中,电势能的减少量大于重力势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之和C. 滑块返回过程能到达
2、的最低位置位于 P 点的上方D. 滑块最终停下来,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减少量与重力势能增加量之差2 如图所示为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圆环,可在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粗糙细杆上滑动,细杆处于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不计空气阻力,现给圆环向右的初速度 v0,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圆环运动的速度图象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3 如图所示是物体 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 v t 图象,在 t1和 t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1和 v2,则 时间由 t1到 t2的过程中,物体的 ()abMNdc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2 页,共 12 页A 加速度增大B 加速度不断减小C 平均速度D 平均速度
3、4 如图的电路中,输入电压 U 恒为 12V,灯泡 L 上标有“6V 、12W”字样,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M=0.50。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 14W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12WC电动机的热功率为 2.0WD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22W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位物理学家利用图示的扭秤装置进行研究,提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位物理学家是A. 牛顿 B. 伽利略 C. 库仑 D. 焦耳6 在匀强电场中,把一个电量为 q 的试探电荷从 A 移动到 B 点。已知场强为 E,位移大小为 d,初末位置电势差为 U,电场力做功为 W,A 点电势为
4、。下面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 B. C. D. 7 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静电力的大小为 F。如果保持这两个点电荷的带电量不变,而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 4 倍,那么它们之间的静电力的大小为A. B. C. D. 8 (2016山东枣庄高三期末)如图所示,不带电的金属球 A 固定在绝缘底座上,它的正上方有 B 点,该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3 页,共 12 页处有带电液滴不断地自静止开始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液滴到达 A 球后将电荷量全部传给 A 球,设前一液滴到达 A 球后,后一液滴才开始下落,不计 B 点未下落带电液滴对下落液滴的影响,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一滴液滴
5、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后液滴做变加速运动,都能到达 A 球B当液滴下落到重力等于电场力位置时,开始做匀速运动C能够下落到 A 球的所有液滴下落过程所能达到的最大动能不相等D所有液滴下落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相等9 ( 2018 江 西 赣 中 南 五 校 联 考 )质量 为 m 的 汽车 在平 直 路面上 启动 , 启动 过程 的 速度 时间 图象 如图 所示 .从 t1时刻起 汽 车 的 功 率 保 持 不 变 , 整 个 运 动 过 程 中 汽 车 所 受 阻 力 恒 为 Ff,则A.0 t1 时 间 内 , 汽 车 的 牵 引 力 做 功 的 大 小 等 于 汽 车 动 能 的 增 加 量B.t1
6、 t2 时 间 内 , 汽 车 的 功 率 等 于 ( m 1vt+Ff) v1C.汽 车 运 动 的 最 大 速 度 v2=( 1ft+1) v1D.t1 t2 时 间 内 , 汽 车 的 平 均 速 度 等 于 1210如图甲,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物块,物块与平板车的动摩擦因数为 0.2,t=0 时,车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 10 m/s2,若平板车足够长,关于物块的运动,以下描述正确的是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4 页,共 12 页A06 s 加速,加速度大小为 2 m/s2,612 s 减速,加速度大小为 2 m/s2B08 s 加速,加
7、速度大小为 2 m/s2,816 s 减速,加速度大小为 2 m/s2C08 s 加速,加速度大小为 2 m/s2,812 s 减速,加速度大小为 4 m/s2D012 s 加速,加速度大小为 1.5 m/s2,1216 s 减速,加速度大小为 4 m/s211下列各项中属于电磁波的是A. X 射线 B. 引力波 C. 湖面上的水波 D. 可见光12(2017 武昌模拟)一质量为 m 的带电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以水平速度抛出,小球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大小为 2g/3,空气阻力不计。小球在下落 h 个过程中,关于其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增加了 mgh/3B电势能增加了 mgh
8、/3C重力势能减少了 2mgh/3D机械能减少了 mgh/313如图所示,a、b、c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电场线的方向由 a 到 c,a 、b 间距离等于 b、c 间距离。用 a、 b、 c 和 Ea、Eb、Ec 分别表示 a、b、c 三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可以判定:( )A a b c B a b b cC EaEbEc D Ea=Eb=Ec14图示为一正弦式交变电流的电流 i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这个交流电的A. 有效值为 10VB. 频率为 50HzC. 有效值为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5 页,共 12 页D. 频率为 0.02Hz15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 A、B
9、用轻质弹簧秤相连,如图所示,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今对物块 A 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 F,使 A、B 一起向左匀加速运动,设 A、B 的质量分别为 m、M,则弹簧秤的示数A B C D二、填空题16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待测金属丝:R x(阻值约 4 ,额定电流约 0.5 A);电压表:V(量程 3 V,内阻约 3 k);电流表:A 1(量程 0.6 A,内阻约 0.2 );A 2(量程 3 A,内阻约 0.05 );电源:E 1(电动势 3 V,内阻不计); E2(电动势 12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 20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10、开关 S;导线(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mm (2)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电源应选_(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17如图所示,水平导轨间距为 L=0.5m,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导体棒 ab 的质量 m=l kg,电阻 R0=0.9,与导轨接触良好;电源电动势 E=10V,内阻 r=0.1,电阻 R=4;外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5T,方向垂直于 ab,与导轨平面成 =53角;ab 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为 =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定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6 页,共 12 页滑轮摩擦不计,线对
11、ab 的拉力为水平方向,重力加速度 g=10m/s2,ab 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sin53=0.8,cos53=0.6)求:(1)ab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和方向(2)重物重力 G 的取值范围三、解答题18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 N=5 个,每个质量均为 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 5 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快,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 n(
12、依次取 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 Nn 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 t 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 s,绘制 st 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 a。(3)对应于不同的 n 的 a 值见下表。n=2 时的 st 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 2 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n 1 2 3 4 50.20 0.58 0.78 1.00(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 an 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高考模式考试
13、试卷解析版第 7 页,共 12 页(5)利用 an 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kg(保留 2 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 g=9.8 m/s2)。(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 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an 图线不再是直线Ba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a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19如图所示,质量 kg 的木块 A 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与质量 kg 的小球 B 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 =300 角的力 N,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 M、 m 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 g=10m/s2。求:(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
14、角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3)当 角为多大时,力 F 使球和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的拉力最小?最小拉力为多少?(只要求写出 角度的函数值)上街区高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 9 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可知,小滑块从斜面上的 P 点处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上运动,说明小滑块开始时受到的合力的方向向上,开始时小滑块受到重力、电场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小滑块开始压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8 页,共 12 页缩弹簧后,还受到弹簧的弹力的作用小滑块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斜面的支持力不做功,电场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摩擦
15、力做负功,弹簧的弹力做负功在小滑块开始运动到到达 R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转化为小滑块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以及内能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滑块从 P 点运动到 R 点的过程中,其机械能增量等于电场力与弹簧弹力做功、摩擦力做功之和,故 A 错误;由以上的分析可知,电场力做的功转化为小滑块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以及内能,所以电势能的减小量大于重力势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之和,故 B 正确;小滑块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功,小滑块的机械能与电势能的和增加减小,所以滑块返回能到达的最低位置在 P 点的上方,不能在返回 P 点,故 C 正确;滑块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功,小滑块的机械能与
16、电势能的和逐渐减小,所以滑块最终停下时,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小量与重力势能增加量、弹性势能增加量之差,故 D 错误。考点:考查了功能关系的应用【名师点睛】该题中,小滑块的运动的过程相对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小滑块运动的过程中,对小滑块做功的力比较多,要逐个分析清楚,不能有漏掉的功,特别是摩擦力的功2 【答案】B3 【答案】 B4 【答案】C5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利用图所示的扭秤装置进行研究,提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物理学家是库伦,故选 C考点:物理学史【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物理学史的考查;对历史上物理学的发展史及物理学家的伟大贡献都要熟练掌握,尤其是课本上涉
17、及到的物理学家更应该熟记6 【答案】A【解析】因初末位置电势差为 U,则电场力的功为 W=Uq,选项 A 正确;因位移 d 不一定是沿电场线的方向,则 U=Ed 不一定正确,故选项 BCD 错误;故选 A.7 【答案】D【解析】在距离改变之前库仑力为: ,带电量不变,而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 4 倍时库仑力为: ,故 D 正确,ABC 错误。8 【答案】C【解析】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9 页,共 12 页9 【答案】BC【解析】【 参 考 答 案 】 B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汽车的启动、动能定理、速度图象、功率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答案】B 【
18、解析】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有车先以 4 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以4 m/s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物块与车的动摩擦因数可知,物块与车的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为2 m/s2,因此当车的速度大于物块的速度时,物块受到滑动摩擦动力,相反则受到滑动摩擦阻力;6 s 时,车的速度为 24 m/s,而物块的速度 v=26=12 m/s;物块的速度仍小于车的速度;故速度相同的时间在 6 s 之后,从 6 s 开始分析则有:244(t6)=2t ,解得:t=8 s;则说明,当 08 s 时,车的速度大于物块,因此物块受到滑动摩擦力,则其加速度为 2 m/s2,当
19、816 s 时,车的速度小于物块,因此物块仍受到滑动摩擦阻力,则其加速度为 2 m/s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10 页,共 12 页11【答案】AD【解析】可见光、X 射线都属于电磁波;湖面上的水波属于机械波,引力波不属于电磁波,故 AD 正确,BC错误。12【答案】BD【解析】13【答案】A14【答案】B【解析】根据图象可知,交流电的最大电流为 10A,周期为 0.02s,频率为: ,故 B 正确,D 错误;电流有效值: ,故 AC 错误。所以 B 正确,ACD 错误。15【答案】C【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整体
20、: ,对 B:F 弹 Mg=Ma,解得,故选 C。二、填空题16【答案】(1)177317711775 间均正确(2)A 1;E 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17【答案】(1)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通过 ab 的电流 方向:由 a 到 b;ArREI20ab 受到的安培力:F=BIL=520.5=5N;方向:与水平成 37角斜向左上方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11 页,共 12 页(2)ab 受力如图所示,最大静摩擦力: NFmgf 5.3)cos(0ax由平衡条件得:当最大静摩擦力方向向右时: fFT5.53sinax0当最大静摩擦力方向向左时: 7m由于重物平衡,故:T=G则重物重力的取值
21、范围为:0.5N G 7.5N;三、解答题18【答案】(3)0.39 (4)如图所示(5)0.45 (6)BC【解析】(3)因为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将(2,0.78)代入 可得 。(4)根据描点法可得如图所示图线(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代入 m=0.010 kg,n=1、2、3、4、5,以及相应的加速度求可得 。(6)因为如果不平衡摩擦力,则满足 的形式,所以故直线不过原点,但仍是直线,A 错误,B正确;随着 n 的增大,小车的总质量在减小,故直线的斜率变大,故 C 正确。19【答案】(1)30 0 (2) (3)521Mg3tan5【解析】(1)设细绳对 B 的拉力为 T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如图 1,由平衡条件可得:高考模式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12 页,共 12 页Fcos30=Tcos Fsin30+Tsin=mg 代入解得, ,即 =303tan(3)以木块和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 2再平衡条件得Fcos=fN+Fsin=(M+m)g又 f=N联立得 cosinMmF当 时,F 有最小值,F=3tan521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