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端午,周末大讲堂之八话说端午,山东平原师范 政史地教研室 李好志,中国传统节日,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Duan Wu Jie,端午的起 源,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四种是:一是认为端午节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习俗;二是
2、认为其源于古时候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三是将端午节与古代“恶月”、“恶日”说联系在一起;最后一种说法,也是最为接受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lin)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mi)罗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lian)树叶包饭,外缠
3、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人,芈(mi)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
4、作: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Qu Yuan,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
5、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郭沫若说,屈原“解放了中国的诗歌,利用了民间歌谣,创造并完成了中国的一种诗体”。 楚辞体,开中国辞赋之先河。楚辞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我国文学史上,诗经为我们开辟了现实主义道路,而楚辞则是我国的浪漫主义创作之源。 刘勰所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唐代大诗人李白歌道,“屈乎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屈原的人格和作品,光照千古。,屈原,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6、。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天中等。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wu)角黍(shu) ”。 所谓“烹鹜角黍”,指的是早先,端午节还将一种恶鸟“鹜”烹煮来吃,因鹜难以捕捉,此习俗未能流传下来。如今,端午节的其它风俗如挂艾虎、抹雄黄、佩香囊等除农村外,在城市已日渐式微,唯一还在普遍流行的,就是包粽子,吃粽子,因而端午节又称为粽子节。,端午的别称,端午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
7、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
8、以此死。,纪念伍子胥,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 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纪念孝女曹娥,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时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作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
9、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闻一多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直
10、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佩兰)沐浴。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 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
11、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ji)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艾叶以驱鬼,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
12、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但由于屈原的人格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端午的别称,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特别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节日习俗,佩饰 禳(rang)解、祛除及避五毒 挂艾草、菖蒲、榕枝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钟馗(kui) 斗草 吃五黄,佩饰,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
13、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场面壮观,人山人海。竞渡形式多种多样!,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
14、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盛传于世 。,挂艾草、菖蒲、榕枝,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
15、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
16、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节日食俗,吃粽子,饮雄黄酒,(吃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现代端午节,“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起每到端午节都会有3天假期,端午节被更加深化,人们吃粽子,赛龙舟,随着社会的商业化,各个商家也都卯足了劲借着节日的名号推出各种活动。人们也越来越少的选择自己包粽子,市面上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粽子,传统的粽子创新话,巧克力,海鲜等新式粽子也应运而生,但是一些所谓的天价粽子礼盒似乎让端午节变了些味。如今这一传统习俗正面临着过度商业化包装的挑战。,在中国东部
17、城市济南的一家全国连锁糕点坊的宣传册上,一款标价为1088元“尊贵龙粽”礼盒内包含一盒绿豆糕、一盒猪肉干、两瓶果醋、一盒咸鸭蛋和12只松茸粽子。据销售人员介绍,两瓶果醋的市面价格就要300多元,其他搭配的食品也都价格不低。据介绍,这款粽子“套餐”已经卖完。在中国知名购物网站“淘宝网”上,价格1000元以上的粽子接近10款,而500元至1000元之间的则有几十款。,这些“天价”食品的价格远远超出了食品价值范畴,过度的包装开始淡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现代端午节应该传统与创新并行,某商场举办的端午节包粽子比赛,创意十足的新式粽子,端午节之国外篇,越南 吃粽子求五谷丰登: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
18、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德国 端午节,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一年一度的龙舟节29号在法兰克福拉开帷幕,作为龙舟节其间的一项主要活动,数百名选手当天参加了在法兰克福市中心美茵河畔举行的龙舟比赛。为了保证公平,比赛所用龙舟皆有主办方提供,每支龙舟可容纳20人,选手允许使用自带划桨,当天无论是河上还
19、是岸边气氛都非常热烈。美茵河畔当天聚集了很多专门来观看比赛的市民,而选手们奇装异服的打扮也透露出参与比赛的愉快心情。,新加坡 环球龙舟邀请赛:新加坡华人都知道端午节,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新加坡的东海岸公园会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端午节之国外篇,韩国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这不能不归功于韩国江陵市政府对民间无形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正是这一举措,使得一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
20、征;成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之后的韩国“申遗”事件中提到的韩国端午节,其实指的就是江陵的端午祭,这也体现出中华端午节之魅力。,从端午节申遗失败看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缺失,2005年,在所谓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终正式确定韩国将领端午祭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中国落败。而紧随其后的孔子、中医、地动仪等等一系列的遗产纷纷被韩国列为被申遗的对象。如果说端午节之争得失败是由于我们的准备工作不及韩国,那之后对上面所提到的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该产生警觉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渐渐流失,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了严重的缺失。因此面临着极其尴尬的
21、处境。,端午节食俗,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 :“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直到今天粽子花色品
22、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悬艾叶菖蒲 (chang pu),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
23、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草,家家户户挂艾 草以求平安,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予了不同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