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H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988318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H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H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H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H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H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假如你是一位家境不太宽裕的普通农民的儿子,在以下几个时期,你能成为“小小读书郎”吗?为什么?,讨论,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不能。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不一定。虽已“有教无类”,但不一定上得起学。,她就是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2005年,她大学毕业,进入安徽一家银行工作。,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宏观把握,1966年,1976年,1949年,趋势,年份,奠基,挫折,蓬勃发展,奠基篇,一、背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向全世界壮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二、教育方针,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工农大众,共同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人民大众服务,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方向 ?,三、措施,现 状,指导思想,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教育,实践,措 施,扫盲识字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成果,1. 中国公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文盲半文盲大大减少,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

3、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1966年起,每年9月8日被定为国际扫盲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1953年11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扫除文盲的标准是:干部和工人识2000 常用字,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200300字的应用短文;农民识1000常用字,大体上能阅读通俗的书报,能写农村中常用的便条、收据等。,(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年均扫盲604.3万人,四、成果,2.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四、成果,2.

4、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四、成果,3、为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挫折篇,一、背景,“文化大革命”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教学体制被破坏殆尽,“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称为这一时期的突出问题。,二 、“文化大革命” 对教育事业的冲击,“红卫兵”大串联,停课闹革命,高等学校停止招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批斗“臭老九”,三、“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教学体制:,“开门办学”,缩短学制,改革高校招生制度,“七二一工人大学”(1968),工农兵大学生(1970),四、“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危害,出

5、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的局面;,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阻滞了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发展篇,一、背景,结束“文化大革命”,开始拨乱反正。,1976年10月首都军民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文化大革命”至此此束。,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77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高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号是:,全国流行的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北大学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清华学子),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二、新时期教育方针,“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育立法,三、成果,基本普及九

6、年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质量提高。,成人教育成绩显著;,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和社会主 义建设的初步 探索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德智体全面发 展,有社会主 义觉悟有文化 的劳动者,扫盲 教育 ,为教育和 国家发展 的奠基,严重阻碍教 育和现代化 建设的发展,教育的蓬勃 发展;推动 了现代化建 设,“三个面向” 科教兴国 战略,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教育革命”,1.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2.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

7、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A,B,3.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性质确定下来的是( ) A.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为人民服务4.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B,C,5.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8、力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6下列措施可以认为是中国现代化根本大计的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A,B,7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措施不包括 ( ) A创建人民教育制度 B收回教育主权 C改革学制 D实行义务教育,D,8.为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失学儿童问题,国家实施了( ) A希望工程 B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C西部工程 D“五个一工程”,B,阅读1957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回答:,19571

9、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1971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教育大跃进”造成。,“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重视教育和按教育规律办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的知识

10、青年总人数达到1700多万人,1/10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为了完成“斗批改”任务,决定由“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1968年7月工宣队进驻各学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希望工程,邓小平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门,加强教育立法,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从1993年到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相继通过并颁行。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这些法律的制定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使教育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