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突出优等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二、学生状况及基本情况分析小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同时班级人数多,学生整体基础差,有近 10 个学生乘法口诀还背不了,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总复习更具有重要
2、意义。三、教材情况教材总复习的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 44 个课时进行整理复习。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 44 个课时的内容分成 6 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复习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第二部分重点复习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第三部分重点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
3、例意义及其判定等。第四部分重点复习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第五部分重点复习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第六部分重点复习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习,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熟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
4、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总复习目标: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力求达到: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
5、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问题。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6、结合总复习,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五、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
6、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 44 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一)、数和数的运算(12 课时)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 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 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 课时),包括
7、“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 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 课时)。(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 课时)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 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 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 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三)、应用题(16 课时)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
8、是分数应用题。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 课时)。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 课时)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 课时)。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 课时)。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 课时)。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 课时)。(四)、量的计量(3 课时)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 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 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3、综合训练与应用(1 课时)。(五)、几何初步知识(6 课时)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1、 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 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 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 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 课时)。(六)、简单的统计(3 课时)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1、求平均数的方法(1 课时)。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 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1 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