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门绩效考核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我们采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层次分析法(AHP) ,来确定各个部门十个考核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1、财务部:(1)指标排序关联部门排序 综合排序 排序指标 综管部生产部采购部储运部技术中心人事部销售公司综合指数综合排序计划编制 1 6 3 2 1 1 2 16 1成本费用控制 2 1 4 3 2 3 1 16 1资金筹集管理 4 9 1 10 3 6 4 37 3资产管理与资金调度3 3 2 1 4 2 3 18 2价格管理 10 4 7 6 5 4 5 41 4财务报告 5 8 9 7 6 8 7 50 6会计档案 8 7 10 4 8 10 8 55 8内部
2、审计 7 5 8 8 7 7 6 48 5部门费用控制 6 10 5 9 10 5 9 54 7部门协调 9 2 6 5 9 9 10 50 6(2)指标评判量化见“方法概述”(3)建立评判量表各指标代号如下:A计划编制;B成本费用控制; C资金筹集管理;D 资产管理与资金调度;E产品价格制定;F财务报告;G 会计档案;H内部审计;I部门费用控制;J部门协调A B C D E F G H I JA 1 1 3 2 4 6 7 5 7 6B 1 1 3 2 4 6 7 5 7 6C 1/3 1/3 1 1/2 2 4 5 3 5 4D 1/2 1/2 2 1 3 5 6 4 6 4E 1/4 1
3、/4 1/2 1/3 1 3 4 2 4 3F 1/6 1/6 1/4 1/5 1/3 1 2 1/2 2 1G 1/7 1/7 1/5 1/6 1/4 1/2 1 1/3 1 1/2H 1/5 1/5 1/3 1/4 1/2 2 3 1 3 2I 1/7 1/7 1/5 1/6 1/4 1/2 1 1/3 1 1/2J 1/6 1/6 1/4 1/5 1/3 1 2 1/2 2 1(4)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公式 i= 1/10( ij/ ij ), 分别计算权重如下: 1= 0.24 2=0.24 3= 0.11 4=0.16 5= 0.08 6=0.04 7= 0.02 8=0.05 9=
4、0.02 10=0.042、采购部:(1)指标排序关联部门排序 综合排序 排序指标 综合管理部生产制造部质量检验部财务部 技术中心综合指数综合排序采购计划编制与实施 1 1 5 4 5 16 2采购费用率 9 8 4 5 2 27 5采购资金占用控制 3 9 2 1 3 18 3采购物资合格率 2 4 1 2 1 10 1市场分析与预测 5 5 3 3 8 24 4供应合同管理 8 7 7 6 7 35 8供应渠道管理 4 6 6 9 6 31 6采购物资管理 10 3 8 7 9 37 9部门费用控制 6 10 9 8 10 43 10部门协调 7 2 10 10 4 33 7(2)指标评判
5、量化见“方法概述”(3)建立评判量表各指标代号如下:A采购计划编制与实施; B采购费用率;C采购资金占用控制;D采购物资合格率;E市场分析与预测;F供应合同管理;G供应渠道管理;H采购物资管理;I部门费用控制;J部门协调A B C D E F G H I JA 1 3 1 1/2 2 5 4 5 6 4B 1/3 1 1/3 1/4 1/2 3 2 3 4 2C 1 3 1 1/2 2 5 4 5 6 4D 2 4 2 1 3 6 5 6 7 5E 1/2 2 1/2 1/3 1 4 3 4 5 3F 1/5 1/3 1/5 1/6 1/4 1 1/2 1 2 1/2G 1/4 1/2 1/4
6、 1/5 1/3 2 1 2 3 1H 1/5 1/3 1/5 1/6 1/4 1 1/2 1 2 1/2I 1/6 1/4 1/6 1/7 1/5 1/2 1/3 1/2 1 1/3J 1/4 1/2 1/4 1/5 1/3 2 1 2 3 1(4)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公式 i= 1/10( ij/ ij ), 分别计算权重如下: 1= 0.18 2=0.08 3= 0.18 4=0.26 5= 0.12 6=0.03 7= 0.05 8=0.03 9= 0.02 10=0.053、行政事务部:(1)指标排序关联部门排序 综合排序 排序指标 综合管理部人事部 财务部 生产制造部综合指数综合排序
7、生活与公共设施管理 1 1 2 9 13 1福利机构管理 4 3 1 5 13 1经营实体管理 2 2 6 8 18 3职工日常生活后勤服务 7 7 9 7 30 6计划生育日常管理 8 6 4 4 22 4治安管理 3 4 5 3 15 3消防管理 5 5 7 1 18 3绿化与环境卫生管理 6 8 8 6 28 5部门费用控制 9 9 3 10 31 7部门协调 10 10 10 2 32 8(2)指标评判量化见“方法概述”(3)建立评判量表各指标代号如下:A生活与公共设施基建管理; B生活与公共设施日常管理;C 福利机构与经营实体管理;D职工日常生活后勤服务; E计划生育日常管理;F 治
8、安管理; G消防管理;H 绿化与环境卫生管理;I部门费用控制;J部门协调A B C D E F G H I JA 1 1 3 6 4 2 3 5 6 7 B 1 1 3 6 4 2 3 5 6 7 C 1/3 1/3 1 4 2 1/2 1 3 4 5 D 1/6 1/6 1/4 1 1/3 1/5 1/4 1/2 1 2 E 1/4 1/4 1/2 3 1 1/3 1/2 2 3 4 F 1/2 1/2 2 5 3 1 2 4 5 6 G 1/3 1/3 1 4 2 1/2 1 3 4 5 H 1/5 1/5 1/3 2 1/2 1/4 1/3 1 2 3 I 1/6 1/6 1/4 1 1
9、/3 1/5 1/4 1/2 1 2 J 1/7 1/7 1/5 1/2 1/4 1/6 1/5 1/3 1/2 1 (4)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公式 i= 1/10( ij/ ij ), 分别计算权重如下: 1= 0.23 2=0.23 3= 0.10 4=0.03 5= 0.07 6=0.15 7= 0.10 8=0.04 9= 0.03 10=4、储运部:(1)指标排序关联部门排序 综合排序 排序指标 综合管理部生产制造部采购部 财务部 质量检验部综合指数综合排序采购进料计划与控制建议9 8 5 1 4 27 5物资出入库管理 1 1 7 2 1 12 1库存物资管理 2 5 1 3 3 1
10、4 2呆料管理 8 9 8 7 6 38 8物资运输管理 3 2 2 5 2 17 3运输费用控制 5 6 6 4 5 26 4仓库建设管理 10 7 3 8 7 35 7公司车辆管理 4 4 4 9 8 29 6部门费用控制 6 10 9 6 9 40 9部门协调 7 3 10 10 10 40 9(2)指标评判量化见“方法概述”(3)建立评判量表各指标代号如下: A采购进料计划与控制建议;B物资出入库管理;C库存物资管理;D呆料管理;E物资运输管理;F运输费用控制;G仓库建设管理;H公司车辆管理;I部门费用控制;J部门协调A B C D E F G H I JA 1 1/4 1/3 3 1
11、/2 1 2 1 4 4 B 4 1 2 6 3 4 5 4 7 7 C 3 1/2 1 5 2 3 4 3 6 6 D 1/3 1/6 1/5 1 1/4 1/3 1/2 1/3 2 2 E 2 1/3 1/2 4 1 2 3 2 5 5 F 1 1/4 1/3 3 1/2 1 2 1 4 4 G 1/2 1/5 1/4 2 1/3 1/2 1 1/2 3 3 H 1 1/4 1/3 3 1/2 1 2 1 4 4 I 1/4 1/7 1/6 1/2 1/5 1/4 1/3 1/4 1 1 J 1/4 1/7 1/6 1/2 1/5 1/4 1/3 1/4 1 1 (4)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公
12、式 i= 1/10( ij/ ij ), 分别计算权重如下: 1= 0.09 2=0.28 3= 0.20 4=0.03 5= 0.13 6=0.09 7= 0.05 8=0.09 9= 0.02 10=0.025、 生产制造部:(1)指标排序关联部门排序 综合排序 排序指标 综合管理部财务部采购部技术中心质 量检验部储运部人事部综合指数综合排序月生产计划完成情况1 4 1 2 4 2 1 15 1生产资金占用控制4 1 3 4 2 5 2 21 3生产调度与现场管理2 3 4 3 3 1 4 20 2产品合格率 7 2 2 1 1 9 3 25 4生产作业考核与统计6 9 7 6 5 10
13、5 48 7安全/环保/工业卫生管理5 7 6 5 7 3 6 39 6生产设备管理 3 5 5 7 6 6 7 39 5固定资产管理 10 6 8 9 8 7 9 55 8部门费用控制 9 8 10 10 9 8 10 64 10部门协调 8 10 9 8 10 4 8 57 9(2)指标评判量化见“方法概述”(3)建立评判量表各指标代号如下: A月生产计划完成情况;B生产资金占用控制;C生产调度与现场管理;D产品合格率;E生产作业考核与统计;F安全/ 环保/工业卫生管理;G生产设备管理;H公司固定资产管理;I部门费用控制;J 部门协调A B C D E F G H I JA 1 2 2 3
14、 5 4 4 6 7 6 B 1/2 1 1 2 4 3 3 5 6 5 C 1/2 1 1 2 4 3 3 5 6 5 D 1/3 1/2 1/2 1 3 2 2 4 5 4 E 1/5 1/4 1/4 1/3 1 1/2 1/2 2 3 2 F 1/4 1/3 1/3 1/2 2 1 1 3 4 3 G 1/4 1/3 1/3 1/2 2 1 1 3 4 3 H 1/6 1/5 1/5 1/4 1/2 1/3 1/3 1 2 1 I 1/7 1/6 1/6 1/5 1/3 1/4 1/4 1/2 1 1/2J 1/6 1/5 1/5 1/4 1/2 1/3 1/3 1 2 1 (4)指标权
15、重计算:根据公式 i= 1/10( ij/ ij ), 分别计算权重如下: 1= 0.26 2=0.17 3= 0.17 4=0.11 5= 0.05 6=0.08 7= 0.08 8=0.03 9= 0.02 10=0.036、人事部:(1)指标排序关联部门排序 综合排序 排序指标 综合管理部办公室政治部工会 生产制造部财务部行政部综合指数综合排序企业人力资源计划执行1 6 6 1 7 1 1 23 1员工调配管理 5 5 3 5 4 3 4 29 3员工日常管理 3 4 4 7 6 2 5 31 6人事考核实施 2 7 1 6 5 4 2 27 2教育培训计划执行4 8 2 4 3 5 3
16、 29 4工资日常管理 6 2 5 2 1 8 6 30 5保险/福利/公积金管理9 9 7 3 8 9 8 53 8离退休人员日常管理10 10 8 9 9 10 10 66 9部门费用控制 7 3 10 10 10 6 7 53 8部门协调 8 1 9 8 2 7 9 43 7(2)指标评判量化见“方法概述”(3)建立评判量表各指标代号如下: A企业人力资源计划执行;B员工调配管理;C员工日常管理;D人事考核实施;E教育培训计划执行;F工资日常管理;G保险/福利/公积金管理;H离退休人员日常管理;I部门费用控制;J部门协调A B C D E F G H I JA 1 3 4 2 3 4 6
17、 7 6 5 B 1/3 1 2 1/2 1 2 4 5 4 3 C 1/4 1/2 1 1/3 1/2 1 3 4 3 2 D 1/2 2 3 1 2 3 5 6 5 4 E 1/3 1 2 1/2 1 2 4 5 4 3 F 1/4 1/2 1 1/3 1/2 1 3 4 3 2 G 1/6 1/4 1/3 1/5 1/4 1/3 1 2 1 1/2H 1/7 1/5 1/4 1/6 1/5 1/4 1/2 1 1/2 1/3I 1/6 1/4 1/3 1/5 1/4 1/3 1 2 1 1/2J 1/5 1/3 1/2 1/4 1/3 1/2 2 3 2 1 (4)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公式
18、 i= 1/10( ij/ ij ), 分别计算权重如下: 1= 0.27 2=0.13 3= 0.08 4=0.19 5= 0.12 6=0.08 7= 0.03 8=0.02 9= 0.03 10=0.057、办公室:(1)指标排序关联部门排序 综合排序 排序指标 综合管理部 财务部 采购部 综合指数 综合排序公司会议管理 5 2 6 13 3公司印鉴管理 3 1 9 13 3公司文书档案管理 8 3 10 21 6公用办公设施管理 4 5 4 13 3公务接待用车管理 10 6 7 23 7公司日常经济法律事务处理 2 4 2 8 1公司宣传公关事务处理 9 8 8 25 8办公用品管理
19、 1 9 1 11 2部门费用控制 6 7 5 18 4部门协调 7 10 3 20 5(2)指标评判量化见“方法概述”(3)建立评判量表各指标代号如下: A公司会议管理;B公司印鉴管理;C公司文书档案管理;D公用办公设施管理;E公务接待用车管理;F公司日常经济法律事务处理;G公司宣传公关事务处理;H办公用品管理;I部门费用控制;J部门协调A B C D E F G H I JA 1 1 3 1 4 1/3 5 1/2 2 3 B 1 1 3 1 4 1/3 5 1/2 2 3 C 1/3 1/3 1 1/3 2 1/5 3 1/4 1/2 1 D 1 1 3 1 4 1/3 5 1/2 2
20、3 E 1/4 1/4 1/2 1/4 1 1/6 2 1/5 1/3 1/2F 3 3 5 3 3 6 1 7 2 4 5 G 1/5 1/5 1/3 1/5 1/2 1/7 1 1/6 1/4 1/3H 2 2 4 2 5 1/2 6 1 3 4 I 1/2 1/2 2 1/2 3 1/4 4 1/3 1 2 J 1/3 1/3 1 1/3 2 1/5 3 1/4 1/2 1 (4)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公式 i= 1/10( ij/ ij ), 分别计算权重如下: 1= 0.11 2=0.11 3= 0.05 4=0.11 5= 0.03 6=0.26 7= 0.02 8=0.18 9= 0
21、.07 10=0.058、技术中心:(1)指标排序关联部门排序 综合排序 排序指标 综管部质检部财务部采购部生产部销售 公司综合指数综合排序产品战略与技术开发创新规划3 2 1 7 1 1 15 1工艺发展规划与改进 2 1 2 5 3 2 15 1技术标准化管理 9 3 3 2 4 7 28 2相关应用研究 1 4 4 3 8 8 28 2XEMC-CIMS 技术支持 8 5 7 4 6 4 34 3计算机推广应用 10 6 8 8 7 9 48 6技术中心建设 5 8 9 9 9 5 45 5研发成本控制 4 7 5 1 5 6 28 2部门费用控制 6 9 6 10 10 10 51 7
22、部门协调 7 10 10 6 2 3 38 4(2)指标评判量化见“方法概述”(3)建立评判量表各指标代号如下: A产品战略与技术开发创新规划;B工艺发展规划与改进;C技术标准化管理;D相关应用研究;EXEMC-CIMS 技术支持;F计算机推广应用;G技术中心建设;H研发成本控制;I部门费用控制;J部门协调A B C D E F G H I JA 1 1 2 2 3 6 5 2 7 4B 1 1 2 2 3 6 5 2 7 4C 1/2 1/2 1 1 2 5 4 1 6 3D 1/2 1/2 1 1 2 5 4 1 6 3E 1/3 1/3 1/2 1/2 1 4 3 1/2 5 2F 1/
23、6 1/6 1/5 1/5 1/4 1 1/2 1/5 2 1/3G 1/5 1/5 1/4 1/4 1/3 2 1 1/4 3 1/2H 1/2 1/2 1 1 2 5 4 1 6 3I 1/7 1/7 1/6 1/6 1/5 1/2 1/3 1/6 1 1/4J 1/4 1/4 1/3 1/3 1/2 3 2 1/3 4 1(4)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公式 i= 1/10( ij/ ij ), 分别计算权重如下: 1= 0.22 2=0.22 3= 0.14 4=0.14 5= 0.09 6=0.03 7= 0.04 8=0.14 9= 0.02 10=0.069、质量检验部:(1)指标排序关
24、联部门排序 综合排序 排序指标 综管部生产部技术中心储运部人事部采购部财务部销售公司综合指数综合排序公司进货质量监督检验4 4 1 1 5 4 1 1 21 1公司过程质量监督检验3 3 2 3 3 6 2 2 24 2最终产品质量监督检验2 5 3 6 4 7 3 3 33 4计量技术管理 6 8 7 7 6 10 8 7 59 9计量器具管理 5 9 8 2 8 8 6 8 54 8质量检验计划制定与实施1 2 4 4 1 1 9 4 26 3质量攻关合理化建议9 6 6 9 7 3 7 5 52 6质量成本分析控制 7 7 5 8 2 2 4 9 44 5部门费用控制 10 10 10
25、10 10 9 5 10 74 10部门协调 8 1 9 5 9 5 10 6 53 7(2)指标评判量化见“方法概述”(3)建立评判量表各指标代号如下: A公司进货质量监督检验;B公司过程质量监督检验;C最终产品质量监督检验;D计量技术管理;E计量器具管理;F质量检验计划制定与实施;G质量攻关合理化建议;H质量成本分析控制;I部门费用控制;J部门协调A B C D E F G H I JA 1 2 3 6 5 2 5 4 7 5B 1/2 1 2 5 4 1 4 3 6 4C 1/3 1/2 1 4 3 1/2 3 2 5 3D 1/6 1/5 1/4 1 1/2 1/5 1/2 1/3 2
26、 1/2E 1/5 1/4 1/3 2 1 1/4 1 1/2 3 1F 1/2 1 2 5 4 1 4 3 6 4G 1/5 1/4 1/3 2 1 1/4 1 1/2 3 1H 1/4 1/3 1/2 3 2 1/3 2 1 4 2I 1/7 1/6 1/5 1/2 1/3 1/6 1/3 1/4 1 1/3J 1/5 1/4 1/3 2 1 1/4 1 1/2 3 1(4)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公式 i= 1/10( ij/ ij ), 分别计算权重如下: 1= 0.26 2=0.17 3= 0.12 4=0.03 5= 0.05 6=0.17 7= 0.05 8=0.08 9= 0.02
27、10=0.0510、综合管理部:(1)指标排序关联部门排序 综合排序 排序指标 生产部财务部储运部技术中心销售公司质量检验部人事部综合指数综合排序公司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护2 5 1 1 1 1 1 12 1公司质量体系的建立与维护6 7 7 3 9 2 5 39 6综合计划的编制与控制3 3 2 2 2 4 2 18 2部门绩效考核的组织4 4 4 5 3 10 3 33 4项目管理 8 8 6 8 7 6 6 49 8综合环境分析 7 6 9 7 5 5 4 43 7统计与分析 9 9 8 9 6 9 8 58 9公隔管理费用控制 5 2 3 6 4 7 9 36 5部门费用控制 10 10
28、 10 10 10 8 10 68 10部门协调 1 1 5 4 8 3 7 29 3(2)指标评判量化见“方法概述”(3)建立评判量表各指标代号如下: A公司进货质量监督检验;B公司过程质量监督检验;C最终产品质量监督检验;D计量技术管理;E计量器具管理;F质量检验计划制定与实施;G质量攻关合理化建议;H质量成本分析控制;I部门费用控制;J部门协调A B C D E F G H I JA 1 4 2 3 5 5 6 4 7 3B 1/4 1 1/3 1/2 2 2 1 1 4 1/2C 1/2 3 1 2 4 4 5 3 6 2D 1/3 2 1/2 1 3 3 4 2 5 1E 1/5 1
29、/2 1/4 1/3 1 1 2 1/2 3 1/3F 1/5 1/2 1/4 1/3 1 1 2 1/2 3 1/3G 1/6 1/3 1/5 1/4 1/2 1/2 1 1/3 2 1/4H 1/4 1 1/3 1/2 2 2 1 1 4 1/2I 1/7 1/4 1/6 1/5 1/3 1/3 1/2 1/4 1 1/5J 1/3 2 1/2 1 3 3 4 2 5 1(4)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公式 i= 1/10( ij/ ij ), 分别计算权重如下: 1= 0.27 2=0.08 3= 0.18 4=0.12 5= 0.05 6=0.05 7= 0.03 8=0.08 9= 0.02
30、 10=0.1211、销售公司:(1)指标排序关联部门排序 综合排序 排序指标 生产部 财务部 综管部 技术中心质量检验部综合指数综合排序销售策略制业与实施 5 6 7 9 1 28 6销售计划完成情况 1 5 1 1 8 16 2销售管理 6 8 6 6 7 33 7市场信息收集与反馈 8 2 5 4 6 25 5销售网络建设与管理 9 1 3 3 2 18 3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4 3 2 2 3 14 1产成品及配件管理 3 4 4 5 5 21 4客户研究与管理 7 7 8 7 4 33 7部门费用控制 10 10 10 8 9 47 9部门协调 2 9 9 10 10 40 8(2)
31、指标评判量化见“方法概述”(3)建立评判量表各指标代号如下: A销售策略制业与实施;B销售计划完成情况;C销售管理;D市场信息收集与反馈;E销售网络建设与管理;F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G产成品及配件管理;H客户研究与管理;I部门费用控制;J部门协调A B C D E F G H I JA 1 1/4 2 1 1/3 1/4 1/2 2 4 3B 4 1 5 4 2 1 3 5 7 6C 1/2 1/5 1 1/2 1/4 1/5 1/3 1 3 2D 1 1/4 2 1 1/3 1/4 1/2 2 4 3E 3 1/2 4 3 1 1/2 2 4 6 5F 4 1 5 4 2 1 3 5 7 6
32、G 2 1/3 3 2 1/2 1/3 1 3 5 4H 1/2 1/5 1 1/2 1/4 1/5 1/3 1 3 2I 1/4 1/7 1/3 1/4 1/6 1/7 1/5 1/3 1 1/2J 1/3 1/6 1/2 1/3 1/5 1/6 1/4 1/2 2 1 ij 116/7 4 143/6 116/7 7 4 100/9 143/6 42 65/2(4)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公式 i= 1/10( ij/ ij ), 分别计算权重如下: 1= 0.08 2=0.23 3= 0.05 4=0.08 5= 0.12 6=0.23 7= 0.11 8=0.05 9= 0.02 10=0.
33、03三、结果汇总根据上述计算,获得各部门不同考核指标的权重数值。据此,即可应于具体考核过程中。详见下表。综管部生产部人事部技术中心质检部财务部储运部采购部行政部办公室A 027026027022026024009018023011B 008017013022017024028008023011C 018017008014-。12 011020018010005D 012011019014003016003026003011E 005005012009005008013012007003F 005008008003017004009003015026G 003008003004005002005
34、005010002H 008003002014008005009003004018I 002002003002002002002002003007J 012003005006005004002005002005二、各指标评判量化根据以下原则,对各指标进行评判量化:评判量化等级表比较情况 比较结果 量化两个指标同等重要据经验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稍微重要据经验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较为重要据经验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更为重要事实表明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更为重要理论经验与事实均表明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明显重要同等重要略微重要较为重要更为重要确实重要非常重要123456理论经验与事实均表明其中一个比另一个绝对重要 绝对重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