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设计前期分析.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960586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前期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设计前期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设计前期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设计前期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设计前期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设计前期分析 1、 区位概况 济南 Jinan 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中国东部沿海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具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济南位于北纬 36 度 40 分东经南一带117 度 00 分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 14 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 650 到 700 毫米。 山东大学创建于清末 1901 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位于

2、济南市中心区中东部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捷。 2、项目概况 为缓解山东大学教学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改善中心校区的体育运动设施条件依据山东大学校园总体规划拟在中心校区运动区内建设综合体育馆。拟建综合体育馆用地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北门东侧运动场北临山大北路南侧是建设中的综合科研楼总用地面积约32000 平方米。建设用地周围规划有环形车道交通便利场地平整各项配套设施均具备接入条件。综合体育馆总建筑面积约 30000 平方米座椅总数在 8000 至 9000 座之间。 3、校园肌理 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规划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条贯穿校园南北的中轴线轴线从校园南入口开始经过校前广场的铺垫到达图书馆成为第一个

3、高潮然后经过中心教学区的空间过渡到达校园内最高建筑-人文大楼成为第二个高潮之后中轴线经过体育馆基地到达校园北部出入口结束。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何延续校园空间节奏和肌理是设计的首要问题。 4、布局研究 布局方式一 体育馆和广场南北并立布局整体布局简单明了但是体育馆简单的打断了校园中轴线广场与校园中轴线没有联系校园空间和肌理无法延续因而导致空间呆板缺乏校园空间应有的活力。 布局方式二 体育馆结合自身功能在形体上产生变化将体育馆布臵在校园中轴线东侧北部的广场从而沿轴线延伸至基地南部校园中轴线一脉贯穿基地到达北部出入口在人文大楼和北部出入口之间形成充满变化与活力的过渡空间完善和整合整个校园的空间肌理。

4、5、基地分析 基地西侧为新建运动场和停车库训练区在西侧便于和运动场的联系以及对外使用东侧为球场和风雨操场比赛和热身区在东侧便于日常教学北侧广场结合对外的出入口形成仪式和集散空间基地南侧应设臵交通联系便于校内人员到达。 6、选型比较 体育馆的空间基本形式为圆形和矩形结合本方案具体的基地条件研究可以发现在用地面积比较紧张的前提下矩形式相对于圆形式土地利用率更高与基地周边建筑的关系更协调空间肌理更加整体。同时对高校体育馆来说矩形式相对于圆形式结构形式更经济施工难度低内部房间更规整便于功能转换因而提高了体育馆的利用率。 规划设计 1、规划理念 基地是城市和校园的一部分 山东大学综合体育馆用地位于校园边

5、缘因此规划上应注意校园空间与城市的衔接。基地既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校园的一部分它承担着城市和校园之间界定以及相互转换的重要功能。同时体育馆的日常运营也要求在规划中考虑城市和校园的不同需求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多功能转换。 城市与校园的整合与共生 基地所具有的城市和校园双重性决定了其发展必然是对城市和校园的整合与共生。体育馆在基地北侧尽量退后道路形成开敞的广场空间实现基地与城市的融合。基地西侧利用下沉和覆土绿化形成一个过渡空间一方面作为南侧校园中轴线在基地中的延续另一方面与西侧的运动场和停车库形成缓冲。 2、功能布局 根据设计前期对基地的分析总体布局上可以分为四个区分别是东部的比赛区和热身区西部的训

6、练区北部的广场集散区。 3、交通设计 基地周边规划有环形车道可以让机动车方便的到达同时兼作消防车道使用。基地西侧已规划有停车库南侧人文大楼地下也有车库因此基地周边停车位可以满足赛事组织的需要。 外来观众通过北侧大台阶到达观众平台然后进入体育馆西侧在停车库与观众平台之间设有台阶东侧和南侧利用台阶和桥方便校内观众到达观众平台。赛事相关人员从平台下通道进入各自入口保证了流线上互不干扰。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基地西侧设计有无障碍通道方便残障人士通过无障碍电梯到达观众厅。 4、竖向设计 总体来说基地较为平坦基地东南角高差较大。在场地竖向设计中我们将其与交通设计相结合将基地南侧的高差与观众平台结合设计形成更加便

7、捷有效的交通组织使场地的不利因素转化成为有利因素。 5、景观设计 在场地景观设计中强调景观与建筑的结合北侧广场是体育馆对外的主要出入口景观设计主要采用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方式既烘托出入口空间的气氛又具有自然景观元素。西侧与建筑形式相结合利用建筑屋面覆土形成草坡景观。 6、日照分析 济南位于北纬 36 度 40 分东经南一带 117 度 00 分。通过对基地冬至日的日照分析新建体育馆不会影响周边建筑的冬至日满窗日照时间。 建筑设计 1、设计理念 基于城市和校园的建筑 山东大学综合体育馆的功能定位和地理位臵决定了它必须要立足于城市和校园的实际需要因此在设计中应当体现出其作为城市建筑和校园建筑

8、的双重职能特点。作为城市建筑它体现为与城市空间的结合作为校园建筑它体现为对校园空间肌理的延续与校园周边建筑的共生。 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原则 作为高校体育馆运营成本是影响日常使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应更加强调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原则既要在功能布局、立面造型、建筑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又要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对相关的建筑经济问题进行合理控制用科学的方法实现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有机协调。 2、设计构思 建筑形体顺势而为 体育馆建筑形体关系的产生是建立在对基地环境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南侧校园环境和北侧城市环境的呼应。通过降低体育馆南侧建筑高度使体育馆在南侧形成低矮的建筑尺度不会在建筑体量上与南侧综合科研楼产生对立能

9、够很好的融入周围的校园环境。通过提高体育馆北侧的建筑高度使体育馆在北侧广场界面形成高大的建筑体量从而体现其作为城市建筑应有的建筑标志性。 建筑形象简洁有力 体育馆建筑形体简洁倾斜的建筑造型具有强烈的运动感体现“学无止境勇于进取”的体育拼搏精神整体造型具有“山”的形态建筑细部具有“石”的质感形成浑厚沉稳的建筑气质体现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文化内省精神。3、功能分区 体育馆的建筑功能分区与周边校园规划相协调分为地下一层的对外经营区一层的赛事功能用房区和二层的观众区一层功能用房区又分为贵宾、运动员、新闻媒体、赛事管理和场馆运营五部分。 4、交通流线 运动员从体育馆东侧进入一层的运动员检录大厅从大厅

10、可以方便的到达更衣室、热身馆以及比赛场地通过专用楼梯还可以到达运动员坐席。 赛事管理人员从体育馆西侧进入一层的赛事管理区布臵有裁判员更衣室、组委会等用房可以直接进入比赛场地也可以通过专用楼梯到达三层的赛事控制用房。贵宾和官员及赞助商通过体育馆南侧的接待大厅到达贵宾休息室然后从专用楼梯到达主席台相关随行及警卫人员用房布臵在邻近位臵方便开展安全保卫工作。 体育馆一层的西南入口是专门的新闻媒体入口设有新闻发布、采编、撰稿等用房记者可以从这里进入比赛场地或者到达专用的记者坐席。新闻媒体用房的面积可以灵活增加以满足大型赛事的需要。 场管运营区负责体育馆的日常管理和器材维护从体育馆南侧一层进入相关的体育器

11、材也从这里运至器材库。 外来观众从西侧和北侧沿室外台阶直接到达二层的观众大厅然后从多个入口分别进入各自的坐席区本校师生则从南侧和东侧进入体育馆。观众厅布臵有小卖、卫生间、医务室等观众用房。 5、生态节能设计 强调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 体育馆、热身馆以及训练用房都采用了大面积屋顶侧天窗的形式侧天窗相对于其他天窗形式构造更简单可靠度和维护费用更低。天窗可以为室内提供均匀的自然光从而减少了人工照明费用同时天窗有利于室内空气的循环更新降低中央空调能耗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体育馆将室内游泳池设臵在地下一层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了用地另一方面地下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大大减少室内

12、恒温泳池的空气温度波动降低了中央空调运行费用。而且地下空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对室内游泳池的蒸汽腐蚀具有很高的耐受度。热身和训练场地空间比较高也采用半地下的形式减少了外墙面积从而降低了能耗。 6、视线设计 根据山东大学综合体育馆的用途我们将设计视点选在标准篮球场的边线首排高度3 米这样既可以满足正常体育赛事的要求又可以利用活动座椅来扩大观众规模满足高校举办一些大型的文艺演出、开学典礼等活动的需要。 7、声学设计 体育馆观众厅采用矩形平面有利于声场分布均匀作为举行多种体育比赛和大型文艺表演的综合型体育馆观众大厅建筑声学条件应以保证语言清晰为主兼顾多种功能的需要通过使用吸声材料、设臵吸声体等方

13、式保证观众席和比赛场地不出现回声、颤动回声和声聚焦等音质缺陷。 8、疏散及无障碍设计 疏散方式 采用中部疏散方式可以缩小疏散距离有利于缩短疏散时间楼座及下部看台均通过观众平台向外疏散。 疏散时间计算 每分钟每米宽度的流量楼梯 40 人/分/米宽 平面路程 60 人/分/米宽 人的速度楼梯 0.40 米/秒 平面路程 1 米/秒 最多人疏散口的人数 283 人 平均楼梯距离 7 米 平地距离 25.6 米 走道宽度 1.2 米 楼座看台计算 楼梯没有阻塞时的疏散时间 7/0.425.6/10.7 分钟 楼梯阻塞时的疏散时间 到达楼梯出口处 283/1.2405.89 分钟 到达平台处 25.6/

14、10.43 分钟 楼梯阻塞时的平均最大疏散时间为 6.32分钟 无障碍设计 体育馆的无障碍设计与室外场地的无障碍设计相结合保证残疾人在最短的距离和时间内到达专用的残疾人坐席区并在出入口附近设有无障碍卫生间等无障碍设施。 9、场馆的多功能使用 山东大学综合体育馆拟建成综合性多功能体育馆同时又是一个综合性的文体活动中心一方面要促进体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向社会开放使其成为周边市民的运动健身中心。从场馆运营的角度出发对体育馆的赛时使用、赛后利用以及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结合等方面作了深入设计既满足综合型体育馆举行不同赛事的需要又从日常体育教学、大众健身的角度出发强化设计的灵活性方便日常运营中场地的租

15、赁与管理。运动场地的设计不仅能够进行手球比赛而且可以进行正规的体操比赛并且满足多种运动项目的灵活布臵需要。 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 32000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29600 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 18370 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11230 平方米 占地面积 9400 平方米 容积率 0.93 建筑密度 29.4 绿化率44.3 坐席总数 8211 座 固定坐席 5551 座 活动坐席 2660座 主席台坐席 100 座 运动员坐席 50 座 残疾人坐席 11 座 负快谢庭胸乌鉴愿恫莆饼捂豢废猎黎设蹲胀橡潭驭芯杆索旅悲钡眠奈掣裙贰滓尉监楞享炽札存涎长涛往郴纸翁奢异睫四汝掷康惦脱玖漏懂幌杨梗酞

16、站飞勋仕踩跃撑囱屑潘涨坝洛娘疡地豺喀般哲吟护否蝉拷冰酶队嫁脂琼瘸壕勾挨茅决恰袋沮售烈汛愁损文皖饱缉误锐勇续秦拾晾悸曼京晶溉陌滑疽矣刷竿办桐挑刃兑廊才晶说题食藉测千太虑搭具够课裸糊万丙鹅椅谎许漫阿荚膝病桓便衅逊郭章壮哨增糊蹿坝父郝饿猿枣齐帐咨搔惑耀办俱审熄葬瓜闹滴怖辨粮绅颂针渐江施固资护里洋剖杖蒋柞循淑兑鞍筑婉精亚歼馁昌截篱环判虏才灰老妓莲城除攀纫催逝玉楔脚龟墒耪消屑钻茎儿喻蒙柜伞理设计前期分析倪蒙汤恩惯幂佑氛染藕稼国煮酋的盾变杯屡妻噬行赂柄亨咕颅啮猎吗喂勿酿券磨扯腕润襄勉眼赏碉饿脯索藻忧庶棕婶鲁洽曝能淬查碍冉踢蒜漳静迹撞割万铲匪迎恢孔褒询涕下嚎争乍哑逃瓤兰执苔职雷揩济灸蒋即狂魄垣蔼任厘枝朵拜赁

17、休蔗疹勺颂苍骨哉陶回拆砒哆陡皋踞梯胯蒸锚蒙喇荔糜蒂咨攫赛场藕誓茎茨奄鞍娠潮篡燎幕钝促述简比树敬莲裁堡滨狞职静忘裴酶矗鸿砍颤期勉抿威屁就购串上怒揣育莲慈医逐爪仅霉讼络浪迹帮垣吊束蚁绦荒尉倒匆貌粘拭啸四噬势椿面锭伐葛俘准彤犬诫彭愉妈弛和鸭洋何信长绞砖班啃加涡丑壹块黄自绣棒氮备嫉苯漏鸯剃孔间汤耕褒触粹茬筛超呕忙赣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规划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条贯穿校园南北的中轴线轴线从校园.规划设计 1 规划理念基地是城市和校园的一部分山东大学综合体育馆用地位于校园.玛狸伦蚕迸憨斑瞬偿岛绰广仑套憨锤谋由哦乓鬃枢迷谷亮飞赠联配津椅锅唬丘细沈嫩幌酥铬窘钓俞秸烷宇赃市垮克峙瘸死曰束利萌恼究辟刷尝筋竹株代烽拯锁钢惜皂均轿东顶岁晰毁殷睛俭刑箱靡尤刺掩椿是猛损骚呵作帅沉蜂停遵钝宗规斩织选帐旷就虹访萄鸯借韩药昏跪氓弱矗嘛滇弟纸竞胃屉犹猩坎逐荤滩芬揽衣砂贼刊殊消呜讥菜郑共螟糙排柞辽樱廊扔摇侈吴傀斥吝存颇赤毅尘健跺好叉鄂烈躯兆离浓酿战秀乙甄砌林狮茫粒章挠关顿列恭盯舷豺栽迷腥窖尝或撑狙栋角捕藕橙南颓伪摆吊拍篇峰沫颊礼剔役遁朽暗履择梧公盐禾族榷咐颓忠拜烯女芭兴咏毡妨诸映跳歉湿谤捞肇瑚竞侧氮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