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说明书1第一部分 规划基础第一章 规划背景一、规划背景1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成为各级政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城乡规划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是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县域作为我国基本的行政单元,是联系乡村和城镇的纽带,是和广大农村接触最紧密、联系最广泛的地区。近年来,县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富
2、余劳动力方面显示出了突出的优势,积极推进县域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各省市纷纷开展了城乡总体规划以及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工作。2山东省提出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要求2009 年 2 月 28 日召开了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会议,山东省政府提出工作目标是:从 2009 年起用三年时间,每年新建农房 75 万户,力争达到 100 万户;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 80 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每年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 100 亿元以上,用五年时间使全省农村道路由
3、“村村通”向网络化、 “村内通”延伸,村庄基本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工作措施是:“搞好三个规划、完善五项政策、把握五个原则”。三个规划即:(1)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根据当地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抓紧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合理确定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区位、规模和空间布局,合理确定要撤并的村庄和搬迁时序,为农房建设改造工作提供依据。(2)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3)农房集中建设改造详细规划。2009 年 10 月,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的重要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以中心村为核心,用
4、 5 年左右时间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3莘县对自身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迫在眉睫莘县的发展立足于高层次的区域发展需要,其村镇发展应与聊城市的城镇体系发展与布局相协调,同时,加强城镇间的职能分工与联系,优化不同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突出区域特色,促进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但现阶段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滞后,不能有效的指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势必会延误实现区域城镇群体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时
5、机。莘县近期将开展迁村并点,组建农村居住社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置,改善村庄环境等工作,急切需要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指导当前工作。二、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县(市)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级国民经济与发展规划及其他县域专项规划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条:1承上启下对上,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和省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根据上一层次的省(市)域规划来制定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对县(市)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和指导性。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说明书2向
6、下,县域村镇规划所确定的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相关的控制指标和要求,为下一层规划如:镇规划、乡规划等的编制提供依据。2统筹城乡发展中产业、人口、村镇布局、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一系列要素,协调发展中的矛盾。坚持统筹城乡的思路谋划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调控和引导县域镇村、产业和各类设施布局,促进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县(市)城区和县域内的中心镇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和桥梁,既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引擎。需要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优化镇村结构和空间布局,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培育非农产业集群,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落户,带动农村地
7、区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城乡高度一体化。3对现有的村镇各类规划进行整合、反馈与调整完善。截至 2008 年,全县各乡镇均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部分村庄也完成了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各类规划缺乏合理的衔接,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完善。第二章 规划基础一、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莘县县域行政辖区,总面积: 1387.74 平方公里。莘县行政区划为:4 个办事处、20 个乡镇、1133 个行政村。2规划期限基期: 2009 年近期: 2015 年中期: 2020 年远期: 2030 年远景: 2050 年二、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1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8、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乡规划有关标准、规范;(3)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4)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5) 济南都市圈规划(2006-2020 年) ;(6) 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莘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年) ;(8)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GB50445-2008) ;(9)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征求意见稿) (2008 年 9 月) 。2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保护和利用各种资源,明确空间管制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建设强度,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和时序。(1)规划理念上以人为本,促进全面
9、、协调、可持续的发展;(2)规划方法上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社会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3)规划内容上突出强制性内容,有效配置资源,保护资源环境;(4)规划体系上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部门、行业规划紧密衔接,互为补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相协调,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三、技术路线与编制重点1技术路线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说明书3采用问题与目标导向的技术路线。解读莘县发展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制定发展目标,提出发展策略,展开村镇体系布局,最后提出规划实施政策措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着重解决县域发展中产业、空间管制、居民点建设、村镇体系
10、、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并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详见规划技术路线图。2规划编制重点村镇体系规划以宏观、区域协调与整合为主,具有协调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弹性规划的结构和功能。本次规划的编制重点是:(1)解读莘县发展条件,确定城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2)解读莘县域产业发展条件,确定城乡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策略。(3)合理确定县域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确定城镇化战略与目标。(4)合理确定县域村镇体系结构与用地布局。(5)完善县域综合交通体系。(6)完善县域社会服务事业和基础设施,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7)划定空间管制分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8)制定和完
11、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并提出规划实施的时序。第二部分 发展战略第三章 发展条件评析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莘县位于北纬 35483625、东经 1152011543;地处鲁西平原,聊城地区西南端,黄河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点;北邻冠县,东北接聊城市东昌府区,东与阳谷以金线河为界,南隔金堤河与河南省范县相连,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河北省大名县、河南省南乐、清丰、濮阳毗邻;全境东西宽 32 平方公里,南北长 68 公里,面积 1387.74 平方公里,合 208.16 万亩,占山东省总面积的 0.9%。莘县呈南北狭长形状,县城位于县境北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截止 2008 年底,
12、全县总人口 999921 人,建成区总人口 59260 人,建成区面积 8.69 平方公里,各乡镇驻地总人口约为 19 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 25%。2行政区划截止到 2009 年 6 月,全县分 4 个街道办事处和 20 个乡镇,即燕塔办事处、东鲁办事处、莘州办事处、莘亭办事处和河店镇、燕店镇、王奉镇、俎店乡、魏庄乡、董杜庄镇、妹冢镇、徐庄乡、王庄集乡、柿子园乡、观城镇、大张家镇、大王寨乡、樱桃园镇、十八里铺镇、张寨乡、古城镇、古云镇、朝城镇、张鲁镇,共 1133 个行政村。3现状经济近年来莘县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主要工业项目有石油化工、农副产品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
13、09-2030 )说明书4加工、纺织等,特色农业全省闻名,为全国有名的“洋香瓜” 、 “双孢菇”之乡。2008 年食用菌种植面积 450 万平方米,年产 7 万吨。2008 年全县社会生产总值达到 140.42 亿元。其中一产产值为 33.08 亿元;二产产值 69.12 亿元;三产产值 38.22 亿元;全县财政收入达到 21236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5111 元。二、相关规划信息整合1山东省“一体两翼” 战略山东省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布局。 “一体” ,指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由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组成;“两翼”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
14、鲁南城市带。2济南市都市圈规划(2006-2020 年)都市圈空间结构:一极一区六轴。一极:济南中心城区;一区:济南都市区,包括济南、聊城、泰安、淄博、德州、莱芜;六轴:聊济淄发展主轴、德济泰发展主轴、滨淄莱发展主轴、德滨发展副轴、聊泰莱发展副轴和济莱发展副轴。4莘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年)(1)城市性质以加工业、商贸流通为主的聊城西南部生态旅游中心城市。(2)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0 年):12 万人;远期(2020 年):21 万人;(3)城区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近期(2010 年):15.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25.0 平方米; 远期(2020 年):2
15、4.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14.3 平方米。(3)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职能等级规划等 级 职能地位 数 量 名称第一级 中心城 1 莘县县城第二级 中心镇 3 古云镇、朝城镇、张鲁镇第三级 重点镇 4 樱桃园镇、十八里铺镇、张寨乡、古城镇第四级 一般镇 13河店镇、燕店镇、王奉镇、俎店乡、魏庄乡、董杜庄镇、妹冢镇、徐庄乡、王庄集乡、柿子园乡、观城镇、大张家镇、大王寨乡 职能类型结构规划序号 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1 莘县县城(莘城镇) 综合中心型2 古云镇 工矿服务型、工业主导型3 朝城镇 工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4 张鲁镇 农业产业化型、商贸流通型5 樱桃园镇 商贸流通型、交通枢纽型6
16、十八里铺镇 工业主导型7 河店镇 农业产业化型8 燕店镇 商贸流通型9 王奉镇 农业产业化型10 俎店乡 农业产业化型11 魏庄乡 农业产业化型12 董杜庄镇 农业产业化型13 妹冢镇 农业产业化型14 张寨乡 交通枢纽型15 徐庄乡 农业产业化型16 王庄集乡 农业产业化型17 柿子园乡 农业产业化型18 观城镇 交通枢纽型、工矿服务型19 大张家镇 工矿服务型20 古城镇 商贸流通型、农业产业化型21 大王寨乡 农业产业化型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说明书55、部分乡镇总体规划简介(1)张鲁镇规划镇域近期(2010 年)53800 人,远期(2020 年)53500 人。
17、城镇性质: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为主导,集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园林生态型、民族特色小城镇。用地的发展方向为:以老城为依托,西部南北向完善,整体沿张鲁路东西向集中紧凑发展。(2)古云镇近期 2005 年,全镇总人口 7.3 万人,中期 2010 年全镇总人口 7.5 万人,远期 2020 年,全镇总人口 7.8 万人。规划城镇性质: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鲁西工业重镇。城镇用地发展方向:向北南为主,东西部适当完善。用地布局结构:规划形成集中紧凑的布局形态,城市结构概括为“三个中心、一个园区、三片组团” 。1、 三个中心:(1)主中心:镇政府驻地,集中了全镇大多数的生
18、活服务设施,行政设施,商业金融设施,文化娱乐设施是整个镇域的中心区域,将形成现代化的小城市面貌。(2)两个次中心:一是油田次中心,中原油田采油三厂驻地,将形成以油田为特色的驻地面貌。二是老城区,改建成东部次中心。2、一个园区:是指以河为界的市级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布置,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形成良好的工业协作,是鲁西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3、三个组团:即三个比较大的生活组团,分布在镇区的不同处,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功能也各不相同:西面的居住组团主要为工业园和依托油田形成的服务业使用,中部的居住组团为镇驻地服务,东面的居住组团则以老区的改造为主。(3)徐庄乡规划镇域近期(2010 年)2.27 万人,
19、远期(2020 年)2.29 万人。规划城镇性质:以发展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小城镇。规划城镇近期(2010 年)5000 人,建设用地 0.7 平方公里;远期(2020 年)10000 人,建设用地 1.2 平方公里。规划全镇形成“六点、两轴”的格局,即六个经济发展点,两条经济发展轴线。“六点”即镇驻地及 5 个中心村,驻地利用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与雄厚的经济基础带动全乡经济的发展,为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5 个中心村各自依托自身的优势发展成为一定区域内的文教、商贸中心,带动周围村庄的发展。 “两轴”即 324 省道以及罗屯张楼南周庄的县级公路,324 省道为全县重要的经
20、济发展轴线之一,而连接罗屯张楼南周庄的县级道路也为全乡重要的干道,具有发展沿路经济的良好条件。三、对现有规划的评价1规划体系比较完善,较好地指导了城乡规划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2现有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规划缺乏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也存在各级各类规划衔接不够,各自为政的现象,表现在:(1)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多,规模过大,可操作性较差。(2)脆弱资源保护考虑不足,表现在:水源地保护不足,整个水系有一定的污染;土地资源紧缺,建设用地不集约,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3)产业布局分散,缺乏整体考虑;(4)部分开发建设以没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指导建设,不符合城乡规划法的要求;(5)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
21、施对农村考虑少,重城市轻乡村现象比较突出;(6)对规划实施政策研究不足。四、县域发展条件评析1优势(1)区位与交通条件优越从山东看莘县(1( 位于“一体两翼”中“一体”的西部,地处山东重点战略发展地区;(2( 位于山东东西向主要发展轴线聊济淄发展主轴上。从聊城看莘县北与冠县、聊城市相连,东和阳谷县以金线河为界,南与河南濮阳市接壤,西与河北省邯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说明书6郸市毗邻,区位优势十分优越。交通便捷莘县境内交通极为便利,即将修建的德商高速公路与青兰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结束了莘县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另有临商公路、临观公路、永莘公路、齐南公路、蒙馆公路 5 条省级
22、公路纵贯南北,县乡级道路、村级道路密布成网。(2)资源条件优良a.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为聊城市面积最大的县。b.部分旅游资源品位较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与旅游资源。c.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县域南部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为“中国洋香瓜之乡” 、 “中国双孢菇之乡” 。(3)经济基础较好a.经济总量稳定快速增长,2008 年,全县经济总量达到 140 亿元。b.工业及特色农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效果明显。2弱势(1)全县人口多,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综合竞争力不强。(2)水资源较为短缺。(3)县城第二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且规模较小,除飞泰纺织公
23、司外,其它企业职工数均在 1000 人以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经济的发展。a.乡镇工业区遍地开花现状县城与乡镇都按照自身的发展要求,布置了规模较大的工业用地。但由于缺乏县域的统筹考虑,产业板块分区混乱,工业用地呈现遍地开花的情况,除古云等个别乡镇外,城镇的产业选择较为雷同,且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工业区。b.乡村工业布局较随意县域内部分乡村有村属的工业,由于村属企业投资少、生产规模小、设施简陋,经济效益年份间波动大,间歇性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村属工业用地零碎,随意布局,甚至侵占农田。(4)城乡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差距依然较大城乡基础设施包含供水、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环卫
24、等。全县各乡镇居民点基本实现了通公路、通电、有线电视等村村通工程,差距比较大主要表现在排水、供热、燃气方面。比如,全县 20 个乡镇,没有一处污水处理厂,绝大部分乡镇驻地及村庄没有达到集中供热、供气。3机遇(1)山东省提出“一体两翼” 、 “济南都市圈”等发展战略山东省政府提出全省的发展战略“一体两翼” 。莘县作为“一体”中的一员,也肩负着实现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的任务与使命。莘县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借助此次省政府打造的发展平台,开创建设莘县新篇章。“济南都市圈”发展战略中都对莘县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这些发展定位、目标都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和政策优惠。莘县应积极利用这些
25、政策措施,融入 “济南都市圈” ,发展壮大自己,成为其中重要一员。(2)县政府提出城市化战略和工业立县、环境立县战略莘县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对工业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高标准定位,制定出了战略指导思想,继续深化改革,培育工业经济的骨干支撑力量,激发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狠抓环境保护建设,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4总结(1)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区域竞争压力较大。(2)经济基础较好,综合竞争力急需增强。(3)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环境保护面临严峻形势。(4)土地资源广阔,但水资源等资源和能源制约加剧。(5)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主要表现在城乡建设、设施配套、生活水平、人口素质、劳动生
26、产率等方面,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依然不足。 第四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说明书7一、发展目标1总目标本次规划确定莘县的发展总目标为:以县城为核心,以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好的中心镇为重点,以一般乡镇和农村社区为基础,形成等级规模有序、职能分工明确、功能齐全、空间布局合理的县域村镇体系。2分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至 2015 年人均 GDP 达到 5000 美元,相当于我国沿海发达大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开始迅速提高,农村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稳步上升。至 2020 年人均 GDP500010000 美元。城镇人均收入水平在稳定快速增长的同
27、时,乡村居民收入水平实现更快速的增长。至 2030 年人均 GDP1000015000 美元。达到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当前的水平(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城乡收入差距已经不明显,乡村居民收入接近城镇居民的 90%。农村非农产业增加值达到 40%。至 2050 年人均 GDP1500020000 美元,接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水平。农村非农产业产值超过一半,城乡收入水平相当。(2)社会发展目标至 2015 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逐步消失,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中的非农产业领域,城市化水平达到 45%。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恩格尔系数均达到国际富裕水平。居民文化娱乐需求增强。城乡社
28、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超过 90%。至 2020 年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达到 45%,城市化水平达到 55%。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文化娱乐、教育支出比重增加。农村信息化程度显著改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0%。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100%。至 2030 年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占据主导地位,超过 60%。第三产业劳动力成为非农产业劳动力的主体,产业结构高级化,城市化水平达到 70%。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教育支出比重达到30%。农村信息化设施逐步普及,国际互联网用户比重达到 70%。城乡社会保障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100%。至 2050 年非农产
29、业劳动力比重超过 70%。第三产业劳动力占非农产业劳动力的 75%。城市化水平达到 85%。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教育支出比重达到 50%。农村信息化设施基本普及,国际互联网用户比重达到 90%。(3)设施环境发展目标至 2015 年城镇基础设施开始对接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超过 80%,燃气、集中供暖向有条件的乡村地区覆盖,消防设施覆盖率达到 50%。乡村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卫设施建设开始起步,乡村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开始改善。至 2020 年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 100%,城乡综合燃气、集中供暖覆盖率达到 30,消防设施覆盖率接近 70%。乡村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卫设施
30、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至 2030 年城乡综合燃气、集中供暖覆盖率达到 50%,消防设施覆盖率达到 90%。乡村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卫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城乡基本实现空间的一体化。城市、乡村各具魅力、互为补充。至 2050 年城乡综合燃气、集中供暖覆盖率达到 60%,消防设施覆盖率达到 100%。乡村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卫设施建设水平与城市相差不大,城乡融为一体。二、发展战略1区域协同战略对接聊城中心城区,融入济南都市圈莘县临近冠县和阳谷县,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莘县已与周边县域联为一体,各种经济活动更加紧密联系。莘县地处山东东西向主要发展轴线聊济淄发展主轴上,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31、。积极发挥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特色农业发达等优势,强化与聊城等城市的联系,在产业分工中错位发展,避免恶性争竞,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实力。2城乡统筹战略实行城乡统筹、推进一体化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莘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应从城乡发展中的人口、用地、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生态环境、政策等八个要素入手,全面推进,从而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说明书8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长效机制,使城乡居民均衡地
32、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1)城乡人口一体化策略莘县现状城镇化水平较低,仅有 25,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工业化水平也不高,通过加快城市化、工业化,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镇集中;此外加大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和劳动者技能;取消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公正的城乡国民待遇差距,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2)城乡用地一体化策略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用地减少相同步进行,农村节约土地产生的经济效益应反哺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完善农用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点的土地利用效率,重点提高开发区投资强度和建设标准,整治空心村;通过用地评定,合理布局城乡建
33、设用地,保护基本农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地域功能单元。(3)城乡产业一体化策略合理布置城乡产业,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通过土地流转带来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旅游业发展,发展休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4)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策略遵循城乡发展规律,合理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形成城市镇农村社区三级居民点体系;引导城市合理生长,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培育重点镇,促进乡镇集聚发展;建设农村社区,引导村庄集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治乡村发展环境。(5)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策略构筑城乡一体化的交通、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并
34、向农村延伸。(6)城乡社会服务设施一体化策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结合、城镇村多级辐射的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设施体系。(7)城乡发展政策一体化策略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就业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放宽城市落户条件。3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以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区为目标,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划定生态斑块,建设生态廊道,保持生态平衡,构建县域城乡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2.保护大气、水、声等环境,建设城乡一体的环卫系统,固体废弃物达到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要求;3.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引导发展生态旅游、无公害农业和清洁生产的工业,发展循环经济。4城镇化发展战略日韩经验表明,城市化、工业化是
35、城乡一体化的主导力量。现状莘县与山东省平均水平及其他地市相比,莘县城市化水平比山东省平均水平低近 20 个百分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较为薄弱。同时莘县城市化还存在以下问题: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农业劳动力比重高。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集中在莘县县城和古云、朝城、樱桃园等乡镇,其他乡镇城市化水平低,因此,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持续发展,莘县城市化水平仍需要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转移。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必须走集约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从城、镇、村发展提出一下思路:(1)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化质量,提高带动能力现状莘县城区用地规模及人口规模均较小,辐射带动力尚嫌不足。国外专家曾经指出,城市
36、应当有一个适度规模(以便实现规模经济) ,在这个规模以上时能出现增长,而经济衰退则不可能发生。这就是大城市所特有的“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是指城市成长过程中存在着的一种自强化机制,这种自强化机制促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莘县城市化战略首先应该发挥中心城区的“ 棘轮效应” ,带动莘县整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此外,提高中心城区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城市化内涵和质量的提升。(2)建设重点镇,提高城镇建设质量莘县小城镇数量较多,共有 20 个乡镇,是聊城市乡镇数最多的县,分散化的小城镇发展道路,必然会造成财力、物力的分散化,难以实现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要求出发,
37、实行“ 突出重点、差异发展 ”的战略,形成区域多层次、开放式的小城镇网络结构体系,是小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首先应引导具有产业、区位优势的乡镇(如古云镇、朝城镇)发挥优势,壮大二、三产业,成为周边村民人口集聚的中心。(3)适度推进村庄合并,提高人口集聚水平莘县村庄数目较多,多数村庄人口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城市化水平的推进。推行村庄合并,建设农村居住社区,对于莘县城市化水平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善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村庄合并首先能够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村庄合并,使原来分散的资金、企业、土地得到集中,这从客观上为农村集约化生产,科学管理创造了极有
38、利的条件,农民可以集中力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说明书9量发展优势产业。第二,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享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是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最为直观的表现,分散的村庄,人口规模小,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等公用设施很难配套。村庄合并可以引导人口和文化集聚,更能节约建设用地。第五章 发展规模第一节 城镇化水平与人口规模一、人口发展现状与分析1人口现状基本情况2004 年,全县总人口为 969097 人,人口自然增长数为 4400 人;2008 年,全县总人口为999921 人,人口自然增长数为 5800 人,因此人口增长特点呈现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2008
39、 年全县各乡镇人口现状统计表名称 总人口(人) 总户数(户)朝城镇 54768 15888观城镇 39554 10112张鲁镇 54561 15891古城镇 51372 13384大张家镇 42739 10588古云镇 46671 11449十八里铺 53082 15053燕店镇 38893 10100樱桃园镇 38527 15277王奉镇 50085 14073河店镇 34545 8879张寨乡 48850 11071王庄集乡 40306 9581大王寨乡 36303 10325柿子园乡 32547 7934俎店乡 23073 7632魏庄乡 41190 11372徐庄乡 27406 768
40、7妹冢镇 52024 14208董杜庄镇 30914 75902人口增长分析根据近 5 年全县人口数据可得出,莘县近五年来的平均出生率:8.1 平均死亡率:4.8,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3。二、县域人口发展预测分析人口发展预测规划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即土地资源承载力法与人口综合增长法。(1) 、土地资源承载力法该法计算,一般按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100 平方米计算,由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与人均建设用地的比值计算得出人口发展情况,莘县是农业大县,城市建设用地在整个县域范围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包括城区与乡镇建设用地,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法不能科学合理的估测县域人口,因此,本次规划不采用本方法,而采用人
41、口综合增长法预测。(2) 、采用人口综合增长法预测随着莘县经济的发展,莘县对外来人口将有一定的人口吸引力。将来随着济南、聊城市区的发展,将有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去外地务工经商,每年迁入人口将小于迁出人口,因此其人口机械增长将为负增长。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预测,每年的负增长人数计为约 1000 人。截止到 2008 年底全县人口为 99.9 万,根据近五年的人口资料分析,确定人口综合增长率为 3.3,随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由公式 Q=Q0 (1+K)n+P式中 Q规划期末的县域人口Q0起始年份的县域人口K 人口自然增长率N 规划年限P 人口机械增长率因此预测:2015 年全县总人口:99.9(1+3.3
42、) 6-6000=102.5 万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说明书102020 年全县人口:99.9(1+3.3) 11-11000=105.7 万2030 年全县人口:99.9(1+3.3) 21-21000=110.6 万三县域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预测结果根据莘县县城总体规划及各乡镇总体规划,并参考全县及各乡镇所提供了基础资料,同理可推算出:至 2030 年,城区总人口约为 30 万人,各乡镇驻地总人口约为 47 万人,则2030 年县域城镇化水平为:77110.6100=70因此至规划远期全县的城镇化水平将由 2008 年的 25%增至 70%。第二节 用地规模一、城乡用
43、地现状与存在问题1莘县土地利用现状见下表(2008 年)土地种类 数量(亩)耕地 1370721.6果园 75957.6林地 103444.9其他农用地 137854.1居民点及工矿业用地 322296交通运输用地 12021.7水利设施用地 17687.5未利用用地 48501.6其他土地 35403.0总用地 2123888各乡镇土地面积及特色产业见下表乡镇名称 总面积镇驻地面积(km 2) 耕地面积(公顷) 主要产业及农作物76莘城镇11 3874建材、铸造、棉纺、食用菌、林果69朝城镇4.8 4156 食用菌、无公害大蒜、养殖业65观城镇1.13 3528 蔬菜、养殖业83张鲁镇1.6
44、7 5231 桑果、大棚、畜牧业75古城镇2 3756 大棚蔬菜、食用菌、养殖业58大张家镇6.24 3381 蔬菜、林果、双孢菇、芦笋58古云镇2.7 2486 石油化工、玻璃制品100.830.24十八里铺镇16288 纺织、蔬菜、食用菌44燕店镇0.88 3333 棚菜生产、香瓜50董杜庄镇2 3147 大棚蔬菜、西瓜乡镇名称 总面积镇驻地面积(km 2) 耕地面积(公顷) 主要产业及农作物150樱桃园镇3 4204 蔬菜、林果业47.8徐庄乡0.15 2980 大棚蔬菜、造纸、纺纱、食用菌83王奉镇3 4284 大棚蔬菜27魏庄乡0.6 4489 洋香瓜、食用菌、蔬菜42俎店镇0.88
45、 2721 食用菌、棚菜65.7妹冢镇2 4005 瓜菜、食用菌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说明书1173张寨乡6 3848 蔬菜、食用菌、花卉、水果、食品加工65.6王庄集乡2 3151 芦笋、双苞茹、大棚、蔬菜45.4河店镇1.5 3137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纺织72大王寨乡0.79 3199 农副产品加工、林果57.6柿子园4 3077 食用菌、芦笋、蔬菜2土地利用主要问题(1)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城镇建设用地超标严重,土地利用强度不高。通过资料分析,现状城区及各乡镇驻地人均占地面积均在 120 平方米以上,个别的达到 140 平方米以上,远超国家所规定的的人均 120平
46、方米的标准。土地利用强度是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标准,主要以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为评价指标。全国部分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比较城市名称 苏州 天津 濮阳建筑容积率 0.38 0.39 0.35建筑密度 15.00% 13.89% 13.02%从上表得出经济发达城市的建筑密度尚未达到城市规划要求的 20%,从现状来看,莘县城镇的建筑密度应低于经济发达城市的建筑密度。土地平面利用率较低。从平均建筑容积率来看,城镇区范围内存在较多的旧村,平均楼层较低,土地的空间利用率不高。城镇用地效率降低,工业用地的粗放增长问题突出莘县的城镇建设用地的特点为:2005 年以来呈现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增长速度远超出了GD
47、P 的增长速度,表明莘县城镇用地的使用效率正在降低。工业用地特别是乡镇企业用地浪费严重,企业重复上马,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不高。城市建设与其他土地利用矛盾突出莘县人口密度高,村庄城镇分布也较为密集。同时,境内多为优质高产农田区,且县域南部地下蕴涵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等,这给城镇建设、工矿业开发和农业生产在土地资源配置上带来较大的矛盾。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500 人以下居民点数量较多,用地不够集约,挖掘潜力较大。(2)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存在的问题耕地面积锐减,后备资源匮乏,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太大耕地总量及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近年来还出现了急剧减少的现象,若照此趋势发展,势必会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耕
48、地面积锐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设用地的持续增加:莘县处于快速城市化及工业化的进程中,城镇及工矿用地呈明显增加趋势,同时,区域交通用地也有较大比例的增长,且增长速度较快。二是耕地转其他农用地的增长:由于比较利益的趋势,使得耕地向可以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林地、园地转化,同时林地、园地可以获得比耕地更好的环境效益。在未来近几年内,园地、林地面积还会继续增长。 莘县 2008 年末未利用土地基本属于河流水域,再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农用地生态环境遭恶化由于局部废水排放不达标,沿岸局部地区土壤受到污染。此外,农业生产化肥、地膜、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农耕机动车辆的增多,不合理污水农灌等,对土壤、河湖塘水
49、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二、.用地规模根据城乡规划法 、 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法规,城市新增用地,人均用地应控制在 100平方米以内;乡镇驻地新增用地及改造用地,人均用地应控制在 120 平方米以内;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人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 100 平方米以内。因此至 2030 年,县城建设用地应控制在 30平方公里以内,各乡镇驻地建设用地控制在 56 平方公里以内。第六章 县域空间管制分区一、空间管制区划标准为了实现对区域内不同地区发展分类指导,将全县规划区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现状建成区四种空间管制类型。除现状建成区外根据以下表标准划分。要 素 禁止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 适宜建 设区莘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说明书12河湖水面 河湖绿化带、城区水系绿化带 城区以外河湖生态控制区 地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 二、三级保护区 地下水源保护区 核心区 防护区、补给区 行滞洪区 行滞洪区 洪水泛区 森林 森林公园 防护林、经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