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动物遗传资源现状家畜是家养哺乳类、鸟类动物种群及所包含的个体的总称。适应人类拘管的生态环境、种群进化受人工选择制约是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根本区别。判断是否适应人类拘管的生态环境,有以下三个具体标准:(1)在人类拘管的环境中,能否正常生殖;(2)是否易于人为组群;(3)逮捉、羁控的难易。一、概况按动物驯化水平,中国家畜遗传资源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传统家畜;第二,驯化程度较低的哺乳类和鸟类动物;第三,主要家畜的近缘野生动物。(一)中国传统家畜物种品种数畜种 学名地方品种 培育品种 引进品种普通牛 Bos taurus 52 5 12瘤牛 Bos indicus牦牛 Bos grunniens 11
2、亚洲水牛 Bubalus bubalis 24绵羊 Ouis aries 31 9 10山羊 Capra hircus 43 4 3猪 Sus scro fa domestica 72 19 7双峰驼 Camelus bactrianus 4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1马 Equus caballus 23 17 8驴 Equus asinus 21犬 Canis familiaris猫 Felis domestica兔 Oryctolagus cuniculus 4 9鸡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81 14 5鹌鹑 Coturnix japonica
3、鸭 Anas domestica 27 1鹅 Anser domestica 26瘤头鸭 Cairina moschata 1 1家鸽 Calumba livia domestica 1火鸡 Meleagris gallopovo 1珠鸡 Numida meleagris中国传统家畜包括 22 个物种。在 22 个物种中,火鸡和珠鸡是近代引进物种;瘤头鸭原产于中南美洲,自东南亚传人我国的闽、台、粤沿海地区至少已有 300 余年,早已风土驯化。其余 19 个为我国固有。 (其中 15 个目前具有资料) 。(二)驯化程度较低的哺乳类和鸟类。俗名 学名梅花鹿 Cervus nipppon马鹿 Cer
4、vus elaphus麋鹿 Elaphurus davidianus驼鹿 Alces alces麝 Moschus moshiferus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獐 Hydropetes inermis水貂 Mustela vison紫貂 Martes zibellina水獭 Lutra lutra貉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大额牛 Bos frontalis赤狐 Vulpes vulpe北极狐 Alopex lagopus绿孔雀 Pavo muticus imperator虎皮鹦鹉 Melepsittacus undulatus环颈雉 Phasian
5、us colchincus红腹角雉 Tragopan temminckii黄腹角雉 Tragopan caboti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 reevsii鸵鸟 Struthio camelus耐鹋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亚洲象 Elephas maximus鸬鹚 Phalacrocrax carbo sinensis绯胸鹦鹉 Psittacula alexandri fasciata白尾鹞 Circus spilonotus猎隼 Falco severus我国驯化程度较低的哺乳类和鸟类物种共 27 个。包括 2 种情况:其一,家养群只是物种(或亚种)中的一部分
6、,虽然能在家养条件下正常生殖并形成规模生产,但不宜逮捉、编群,一有机会就会逃离家养环境;其二,在家养条件下生殖力很低或不能生殖,对家养的适应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个体习性,而不是种群特性。前者包括表中的前 22 个物种,后者为后 5 个物种。水貂、北极狐、虎皮鹦鹉、鸵鸟和耐鹋是引入种,后二者是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引种驯化成功。麋鹿在国内绝种近百年后又从英国引回的物种;驼鹿在清代还曾被我国黑龙江流域鄂温克族“使鹿部”居民用以拉雪橇或充作坐骑,但现今我国境内只有野生群体。绿孔雀自古以来被我国人民视为象征吉祥、美好的瑞物, 后汉书 (卷八十六,南蛮西夷列传) 、桂海虞衡志 (志禽) (宋 范成大
7、) 、 本草纲目 (卷二十九,禽部)都有关于其家养的记载。我国驯养鹰、隼类助猎的传统,至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其中主要是猎隼和白尾鹞,形成了高超的驯养工艺和独特的文化。这两个物种知道现在仍是我国鄂伦春、哈萨克、柯尔克孜族猎民的重要狩猎工具。(三)主要家畜的近缘野生动物种名 亚种名 学名鞨(也称亚洲野牛或印度野牛) Bos gaurus椑(大陆爪哇牛) Bos javuanicus birmanicus野牦牛 Bos mutus野骆驼 Camelus ferus野猪 Sus scrofa华北野猪 Sus s. mopiensis东北白胸野猪 Sus s. coreanus矮野猪 Sus s. si
8、lvianus乌苏里野猪 Sus s. ussuricus蒙古野猪 Sus s. raddeanus新疆野猪 Sus s. nigripes华南野猪 Sus s. chirodondus台湾野猪 Sus s. tsivanus盘羊 Qvis ammon岩羊 Procapra na yaur蒙古野马 Equus przewalskii骞驴 Equus hemionus藏野驴 Equus h. kiang蒙古野驴 Equus h. kulan赤色野鸡 Gallus gallus绿头鸭 Anas platyrhynchos斑嘴鸭 Anas poecilorhynho鸿雁 Anser cygnoide
9、s灰雁 Anser a Ansernser野生日本鸣鹑 Coturnix japonica野生普通鹌鹑 Coturnix coturnix我国主要家畜的近缘野生动物物种 16 个,其中 2 个在境内有不同亚种。这些物种和同属动物杂交可以产生后代,但多数杂交组合后代没有完全生育能力。其中蒙古野马是在自然状态下绝迹后,由人工饲养群体重新放归草原的。野生日本鸣鹑呈长期被视为野生普通鹌鹑的一个亚种。20 世纪 80 年代北美鸟类学者根据其形态、生态特征、地理分布、迁移性及与普通鹌鹑的交配能育性,共同提议另认其种。二、我国固有的家畜遗传资源优势(一)总体优势1、固有遗传资源份数多,育种素材丰富我国传统家
10、畜 22 个物种中,除犬、猫、家鸽固有品种数量不详,鹌鹑的品种分化尚未认定,火鸡、珠鸡只有引进品种之外,包括瘤头鸭在内的 16 个物种中目前有 417 个已知的地方品种、69 个本国培育品种。驯化程度较低的 27 个哺乳纲和鸟纲物种中 22 个时我国固有的资源。在我国境内,牦牛、双峰驼、猪、绵羊、山羊、鸡、鸭、鹅、鹌鹑 9 个家畜与野生原种并存;我国境内,还生息着牛亚科家畜的两个,家马、家驴的三个,家鹑的一个近缘野生种。可以直接利用或有开发前景的遗传资源份数之多为其他国家所少见。2 起源系统优势第一,中国家畜在种系上与欧美品种关系疏远,包含着不同于后者的非特异性免疫性基因资源,在当今后者遍布全
11、球的形势下,这些基因已成为珍惜资源,保存这些基因将有助于未来家畜对疫病具有更广泛的抗性。第二,中国多数畜种包含着各有特点的不同种系。中国家牛、绵羊、鸭和鹅,在物种层次上起源是多元的;中国猪起源于 8 个野猪亚种。中国各畜种携带着多种多样的非特异性免疫性基因。3 多样化的生态类型我国家畜长期在不同的自然、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演化,形成了现有的、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其中有些在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例如,对高海拔沼泽草甸地区高度适应的河曲马,干旱沟壑地区的小型山羊,与农户舍饲条件非常协调的寒羊等。这些有助于满足不同地域和饲养条件下的育种需要。4 丰富多彩的生产力类型悠久的养畜历史,各族人民利用家畜的卓
12、越智慧,创造了中国多种多样的畜产品类型,与之相适应形成了中国畜种内丰富多彩的生产力类型。例如,家鸡中有适宜药用、药膳用的乌鸡系统;家猪中有专供腌制优质火腿的金华猪和烧烤用的巴马香猪;家鸭中有分别适合生产鲜蛋(金定鸭) 、腌蛋(高邮鸭) 、烤鸭(北京鸭) 、板鸭(大余鸭) 、烧鸭(四川麻鸭) 、肥肝(建昌鸭)的多种生产力类型;绵羊中有分别以羔皮、裘皮、地毯和壁毯(高原型藏羊) 、风味食品(同羊、阿勒泰羊)著称于世的生产力类型,这种代表了人类利用家畜的更高文化层次。作为当代良种家畜单调的畜产品补充,有助于满足人们生活多方面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变化。(二)中国家畜的若干优良特性1、肉脂品质好中
13、国猪、绵羊、鸡和黄河流域以南的黄牛,素以浓郁、细嫩的肉质而著称于世。近 20年来有关机理的研究揭示,中国猪肌纤维普遍比欧美品种细,肌束切断面肌纤维密度大,肌内脂肪组织多,结缔组织少,肌肉系水力、总色素、嫩度、熟肉率的实验室测定值高,屠后定时测定的 PH 较高,脂肪碘价低,肉品不易变质,肌肉中干物质比例、呈味前体物肌苷酸、总游离核苷酸、糖原和谷氨酸含量较高。中国鸡肌肉中干物质、总蛋白质、总氨基酸、谷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比例远比引入品种高,而脂肪组织相对较少。华北黄牛和华南黄牛比西欧肉用品种及其杂种肌纤维细、密度大,肌肉干物质、总氨基酸、肌苷酸含量 gap。关于绵羊也有类似研究报道。在目
14、前国际肉类市场(特别是肉用仔鸡市场)日益追求高品味产品的形势下,这些优良特性的经济意义已十分明显。2、对农副产品饲料具有良好的利用能力千百年来,我国种植业和饲养业相辅相成的农业生态背景中,人工选择造就了中国猪、农区黄牛、绵羊、山羊消化利用秸秆、藤蔓、糠麸、糟渣、蔬菜下脚料等农业副产品饲料的禀赋。试验表明,中国猪消化道相对容积、大肠长度和重量、粗纤维在盲肠内的消化率及对纤维性饲料的适应性均高于欧美品种。在欧美肉牛、绵羊、山羊难以适应的秸秆、糟渣类饲料比例很高的日粮条件下,中国农区黄牛、绵羊、山羊能够良好的育肥。从长远来看,这种优良生态特性具有以下意义:(1)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降低饲料成本。2
15、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欧、日本牛肉市场的激烈竞争,尤其是精料型的牛肉和牛受到美国、澳大利亚放牧品种的排挤和来自韩牛的潜在威胁,作为一个突出事例,应当使我们及时遇见到我国家畜的这一优良特性的价值。(2)将人类不能食用的一部分种植业产品就地转化为家畜饲料,有助于减轻城乡垃圾公害。(3)减轻运输饲料及其原料的负担。与欧美现代品种相适应的集约化(特别是工厂化饲养业)和配合饲料工业的发展,提高了精饲料转化率和畜牧业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增加了谷类消耗,废弃了大量的农副产品饲料资源,加重了运输和畜粪处理的负担,浪费了厩肥、污染了河道,加剧了城市公害。因而,其优越性不是绝对的。作为一种特定的养畜方式和文
16、化现象,它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其兴起和衰落的发展过程。根据我国和全球目前人口指数,人口的城乡分布、粮食生产、家畜头数、生活环境已经信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粗略地估计,到 21 世纪中期,其问题将激化到无可复加的程度,我国的国土、我们的河流已不堪重负,而其目前表现的优越性,将可能在相对分散的养畜体制下同样地实现。起始,涉及中国家畜消化生理特性的基因将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大经济效益。即使就目前而论,具有这种特性的中国家畜作为现代品种的补充,在特定的地域和经济条件下,也正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3、繁殖力强中国猪、绵羊、山羊群体中蕴藏着高繁殖力基因。华北、华中、江海、西南四个类型的地方
17、猪显著比欧美品种性成熟早、乳头数多、产仔多。其中著名的多产品种太湖猪比欧美品种多 1 对或 2 对乳头,性成熟早 3-4 个月,平均产仔数多 4-5 头。我国农区的绵羊和山羊品种普遍比西欧品种多产,分布在华北平原、岷江以下长江流及其以南发达农区的品种,大多数两年三胎或一年两胎,平均产羔率 180%和 230%以上,分布比西欧绵羊和山羊的一般水平高 50 和 40 个百分点。其中,小尾寒羊、济宁青山羊中的一些地域群产羔率达 260%和 290%,都远远超过欧美著名多产品种。4、水禽卵用和肉用生产力高中国鸭和鹅产卵多、卵质好、生长快、经济成熟早,是举世公认的事实。绍鸭、金定鸭、四川麻鸭中都有平均产
18、卵数 310 枚以上的地域群,超过欧美一些著名的卵用品种在集约化饲养下的高产水平。其中不乏没有就巢性的个体和鸭群。北京鸭和以之为基础培育的品种,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兼用品种,其肥育早熟性至今还没有任何起源于欧美的品种可与之媲美。中国鹅在放牧或低水平补饲的条件下育肥,多数在 70-90 日龄之间就可上市(活体重 2.5-7.5kg) ,6 月龄以前增重速度远远超过相似条件下的欧洲鹅,而且接近后者在以精料为基础的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水平。豁鹅、四川白鹅、太湖鹅产蛋多、蛋大、开产早、群中大多数个体没有就巢性,是东、西方家鹅品种中具有巨大潜力的稀有种质资源。半放牧的豁鹅群体平均产卵达 100 枚以上,
19、居世界之冠。东北和黄河下游流域丰富的水草,发达的灌溉农业,南国纵横交错的河网,星罗棋布的湖塘以及我国悠久的稻作传统,饲养水禽和利用水禽产品的高度文化,培育了中国鸭、鹅的独特的高度生产力,这些特性在水禽饲养业中具有以下意义。(1)充分利用水生、半水生动植物饲料资源(2)作为潮湿地区,特别是湿热地区养禽业的一个部分,弥补养鸡业的局限性。(3)构成水稻种植区域内生态农业的一环。5、山羊绒用于生产潜力巨大6、多方面的抗逆性中国家畜群体中存在对湿热、干旱、高海拔生态的抗逆性基因,对威胁畜牧业的多种疫病的易感性也低于欧美品种。中国黄牛对牛瘟、结核的抗力高于欧美品种。华北和华南黄牛比欧美品种耐热,河西走廊荒
20、漠中的黄牛群体能够在欧美品种难于生存的严酷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发挥正常生产力。中国猪对皮肤疥癣、四肢疾病的抗力高,对猪瘟的易感性低于欧美品种。华中、西南、江海、华南四型猪在热带、亚热带比欧美品种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和生产力优势。中国绵羊对于产气荚膜梭菌、大肠埃氏杆菌引起的羔羊痢疾,绵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痘的抵抗力比美利奴高,蒙、藏、哈萨克系的各绵羊品种在我国牧区冬季草原上比引进品种耐寒,羔羊死亡率低。中国马对腺疫、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的易感性较西欧品种低。中国鹅世界上唯一能适应热气候的家鹅类群。7、群体中遗传性有害性状的频率相对较低欧美家畜群体中存在一些由致死、半致死或其他有害基因导致的性状以及具有遗传制约
21、性的其他有害性状,这些性状在中国固有家畜群体中的频率相对较低或者完全没有。例如,牛的妊娠期迁延、胎牛脑水肿、恶性淋巴瘤即牛白血病、猪的脐疝、软脂肪、应急综合征(其症状包括 PSE、DFD 劣质肉) 、山羊间性、鸡的白血病 -肉瘤复合体症等。三、当代世界和中国家畜遗传资源形势19 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起源于西欧的少数近代家畜良种陆续在世界各地取代了当代固有种群,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特定消费市场的背景下提高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大批地方品种趋于泯灭。19 世界 7 年代至 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有 450 多个地方牛品种绝迹;20 世纪 20
22、年代至 80 年代之间,欧洲和前苏联 70 个绵羊品种绝种;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地中海沿岸 15 个山羊品种濒危;在中亚和东北亚,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的杂交以使大部分绵羊品种丧失了原有的种群结构或灭绝。在南美洲成为殖民地以前广泛分布的羊驼和美洲鸵,由于放牧地陆续被西欧肉牛和细毛羊挤占,产区退缩到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安第斯高原的高海拔区域,至少有 10 多种已知的类型灭绝。至 21 世纪,在全世界已知的 7616 个家畜品种中,除了大于 2740 多个品种保护现状不明之外,690 个品种已经灭绝,约占现状清楚品种的 14%;处于濒临灭绝或危险状态的品种分别占 11%、14%
23、,另有占总数 15%的濒临灭绝品种、4.7%的危险品种依靠保护计划、研究所或企业维持种群,只有约 55%的品种尚无危险。未来动物育种的资源基础面临崩解之危。在我国,根据畜牧行政部门的粗略统计,以 20 世纪 80 年代的品种名录为基准,大约40%的地方品种群体规模持续下降,44 个地方品种相继被定为濒危资源,15 个品种濒临灭绝,17 个品种已经灭绝。总体而言,我国家畜遗传资源形势 20 年间日趋严峻。在世界畜牧业产值中占 60%以上的奶牛、肉牛(或兼用牛) 、猪、鸡、绵羊 5 个养殖业部门,品种日益单调的趋势尤为严重。极少数在当地畜牧业流行甚至居于垄断地位的家畜良种,就宏观角度而言,存在以下
24、局限性:1、就演化史而言,它们全部起源于西欧。起源低于狭窄,种内不同品种间亲缘关系密切,制约非特异性免疫性的基因种类贫乏,对于病原微生物可能出现的新突变抗御范围有限,不足以保证稳定持续的畜牧生产。2、这些品种长期繁育在温带气候,高度集约化饲养体脂或优良草地的特定环境中。离开特定环境,往往不能保持其生产性能优势,甚至不能正常生存。它们不足以满足人类喜爱世界各种生态环境中发展畜牧业的需要。3、都经历长期闭锁繁育和近交育种,群体纯合水平较高。育种者在不同时期的特定技术条件下,选留了一部分随机表现的有利基因的同时,也有许多未知的有利基因在纯合过程中随机损失。因此,就任何性状来说,这些品种并没有包含种内
25、各地方品种所可能具有的全部有利基因。它们进一步改进的潜力都很有限。4、在近现代社会特定的饲养方式与畜产品利用方式的背景下,经受高强度“专门化”选择的过程中,损失了一部分涉及其他性状的有利基因;产品类型单调,不能满足社会对畜产品多样化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全球性的家畜遗传资源危机,正在危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由于固有的遗传资源的衰减以及本国资源塑造现代良种的育种适应被忽视,我国畜牧业的多数部门,在种畜来源上难免陷入了对外国育种公司的长期依赖,本国养殖业则限于技术含量低、劳动价值少的商品家畜生产环节。中国在水资源、国土资源、城乡环境等方面付出的代价无以补偿,我国农民、畜牧业工人的血汗将不可避免地长期以不合理的高比例流失。其次,引进品种本身的遗传局限性,势必使种畜生产环节成为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甚至在一些部门酿成灾害。以固有遗传资源培育现代良种,是从根本上扭转危局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