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作用摄影艺术得光与影的造型艺术,一个成功的摄影家,也就是一个光影学家。一幅幅的优秀摄影佳作,都离不开光的塑造和表现。可见,光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一、光在摄影艺术中的效应摄影使用的光感材料必须通过光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光线在摄影中不仅用来照明被摄物体,它还担负着传递被摄物体的信息,在这方面它起着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例如,被摄物体形状、体积、数量,色彩、质感、空间深度感等信息,以及被摄物体影调的明暗配置、画面气氛、层次等诸多方面,都必须通过光线的效应才能表现出来。所以,摄影者不能单纯从表像观察到光、而要在实际的构思中去灵活运用光。在一个被摄物中,不同采光的
2、角度、照度,得出的效果各异。然而。我们必须掌握光在摄影中的效应和“光感”,善于运用,感觉敏锐,是摄影者应有的本能,画家靠手中熟练的画笔来描绘物体,摄影有凭着运用光线来表现被摄物。因此,光是摄影的灵魂,完成摄影的过程需要光,表现摄影艺术本质依靠光,正确地认识光线,摸透光的变化规律,了解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充分去运用,才能做到惜光如金,用光如神。二、光对摄影艺术造型的表现力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光对摄影艺术造型的表现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摄影创意中要有“光”的造型意识,调动“光”的造型手段,才能达到它的艺术效果。摄影中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再现,要通过光作传播媒介,光线对摄影的造型表现,环
3、境气氛的渲染,思想感情的表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自然中,光是千变万化的,复杂微妙的。一天当中,阳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入射的方向,角度及强弱,就会在摄影造型中带来不同的效果。例如,太阳会升至或降至 15 度,也就是早晨或黄昏的时间,其特点是太阳入射角度小,光对景物照射垂直面受光面积大,物体产生投影较长,受光面与阴影面反差大,光线强度小,较柔和。在这种光线条件下,选用逆光、侧逆光拍摄,容易获得明显的空气透视感,画面呈现气氛浓烈,富有诗意的造型效果。当太阳与地面的光照度成 20 度至 60 度的时候,这种光线的特点是入射角适中,光线方向性明确,亮度变化小,造型效果好,光影移动慢,色温适
4、中,这时正是摄影的黄金时间,此时拍摄景物清晰,影调明朗,层次丰富,有利于景物在造型上表现出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这时选择不同方向的光线造型,使景物能获得色调分明,层次丰富,线条刚劲,光线明快的效果。当光照度成 70 度至 90 度的时候,阳光正午,光线垂直下照,物体只能顶部受光多,垂直面受光少,使景物照度明暗反差大,层次缺少,透视效果差,物体造型缺乏立体感。所以,在摄影造型效果上较少运用这种顶光。从一天里直射阳光的光线变化,对造型带来的效果不同,我们可以选择采光的方向对造型进行设计。根据拍摄采光的方向与太阳照射物体方向的不同,采光的方向基本划分为顺光,侧光和逆光,这三种采光的不同,在摄影造型中
5、同样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影响。顺光对摄影造型的表现力使物体受光面均衡,能全面表现物体的质感,影调配置主要主要靠物体本身的色调来完成。但顺光一般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影调较平淡单调,层次感弱,缺科学家起伏明暗的视觉节奏效果,更不宜表现空间感大,物体数量众多的景物造型。侧光对摄影造型的表现力较强,能使物体受光面与明暗面明显表现,画面明暗配置和反差鲜明清晰,物体层次丰富,空气透视现象明显,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空间深度感和立体感,是摄影造型效果比较理想的光源。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受光面与明暗在画面造型中所占比例。逆光在摄影造型表现中能表达空间深度及环境气氛的烘托,表现空间透视的效果,有利于勾画物体的轮
6、廓线条和表现物体的数量,在构思运用低调画面来表现物体造型艺术效果更佳,但切记要运用暗背景来烘托主体。当拍摄物体的特写或近景时,最好正面运用补光办法,使物体正面的质感更好地表现,曝光则定以正亮度为宜,使造型效果更好。正确地认识光线,掌握它的变化规律,了解它对摄影艺术造型表现力,是摄影者在“光感”修养中的必由之道。摄影创作中的用光是千变万化的,灵活多端的,但是它本能是不能忽视的。光是摄影的根基,实现摄影的技术过程通过光,达到摄影的艺术本质离不开光,摄影的艺术是光与影的艺术。没有光就不能获得影调,也就不能形成摄影艺术形象。所以,我们在摄影构思中。要有光的造型意识,调动光的造型作用,充分发挥光在摄影艺
7、术造型的表现力。三、光对色彩还原的要素光在彩色摄影中对色彩正确还原是起着直接的因素。光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总的来说,有光才有色,色从光来,又与光变。道理很简单,人在光线下能清楚地分辨物体的颜色,如果在没有光的黑暗中,什么颜色也难以争辨出来,这是因为色彩要通过光线的照射才能呈现。光作用于人的视觉,才能使我们感受到那些颜色的感觉。在复杂的彩色摄影中,色彩正确的还原和再现是彩色摄影的成败关键,光对色彩正确的还原有三点的要素,一是光源的性质,二是光的方向,三是光线的强弱。光源的性质,它对物体颜色的还原影响很大,因为日光与灯光的性质不同,色温不同。日光的色温是 5400K,而灯光的色温只有 320
8、0K,在日光与灯光下,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如红色的物体在日光下看呈鲜红色,但在灯光下看,就会呈现出品红色或紫色。因为,它的光源性质不同,色彩还就不同。光的方向,在同一物体而采用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如直射光与散射光,顺光与侧光,逆光和顶光,光线照射方向不同,使物体产生的明暗不同,倒致其色彩在还原中产生不同的差别。顺光使用同一物体的色彩受光面相同,没有明暗区别,造成色彩缺乏明暗对比层次。侧光对可使同一物体的色彩在明暗度上产生明显的区别。逆光对物体的正面色彩表现较为难还原较差,常运用逆光的表现追求色彩的整体效果。光线的强弱也容易使物体颜色的色相、明度、饱和度发生极大的变化。上述三点要素的分析,强
9、调了色彩也光线,是彩色摄影的重要造型手段,选择光就是选择色彩。黑白摄影是对物体的造型选用不同明暗和影调,层次去表现,彩色摄影是通过色彩的艺术表现。黑白摄影讲究其用光,彩色摄影更加严谨用光,光线能造就影调的变化,也能使色彩效果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在彩色摄影构思和创作中,要了解和分析光源的性质,光的投射方向,光亮度的强弱,光对物体在造型上表现的效果。要调动“光”对色彩的艺术造型,增强艺术的表现力,才能预见画面的色彩效果,创作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摄影艺术,是“光”与“影”的造型艺术,完成摄影的过程必须借助于光,正确运用和发挥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功能,记录、反映、表现,传递我们的创作思维,情感和
10、表现的技法,手法,达到画面的可视形象。光是摄影的灵魂和支柱,研究和探索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动能,目的是确立光在摄影中地位和作用,使大家更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更好地运用它,发挥它。使摄影这门光影艺术散发出更灿烂的光芒。四,人像摄影的光比摄影师采用适当的光比,就能充分利用彩色负片乳剂固有的曝光宽容度。照明良好的人像照,因有讨人喜欢的光照效果和较好的色彩质量,顾客容易接受,通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光比:两只用来照明某一被摄对象的灯光,就其产生的总效应来说,它们之间的强度差,就称为光比。这通常可用数字比来表示。例 3:1 比率是指受到两支光总效应的被摄对象的部位,其亮度三倍于只受到一支光的部位.这也
11、可以用光度单位来表示.例如:高光部位为 300 英烛光,阴影部位为 100 英尺/ 烛光.但“3:1”表示式并不意味着光圈级差为 3:1,正如下面要指出的。通常,形成光比的两种光线,就是补光和主光。补光:所谓补光,就是通常位于或邻近相机轴心线的、对被摄对象作总体照明用的光源,其目的在于使阴影部的细节能获得恰当的曝光。仅有补光,其提供的照明相当平淡。因为来自摄影光轴的照明,无法显示一个立体对象的令人满意的轮廓或造型。这种光线不能产生重要的高光,所以许多摄影师采用一种相对柔和的,或者比较漫散的光源。白色反光伞,天光装置,或大范围的漫射光线常被用作补光。主光:它是布光中占支配地位的光,常称为“基调光
12、”或“造型光”。这两个术语都对,因为主光确实决定着景物的“调子”(高调或低调) ,而其位置会产生高光和阴影所形成的造型轮廓。相对地说,如将较柔软和的光源选作为补光,则较“刺目”的光线常被选作为光。抛物面反射器、小型银色反光伞以及会产生闪烁高光的灯,均可选作为主光。比数:光比概念的混淆不清,源自说明光比的那些数字。应当记住:主光只是用来照明被摄对象的高光部位或明亮部位,它不能照明被摄对象的阴影部位。还应当记住:补光如位于相机轴心线之上,可照明镜头所能见到的一切,即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以数字表示的光比,是指照射在高光部位的总光量,与阴影部位的光量之比。高光部分能同时接受主光和补光所造成的总效应,而
13、阴影部分则只能接受到补光的效应。如能理解平方反比定律,则控制正确的光比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假如一支特定光源与被摄体距离 10 英尺,被摄体受光为 100 英尺。烛光照度,那么距离 20 英尺时,被摄体受光度是多少?如果你回答时设想距离增加了一倍,即认为亮度就是一半-50 英尺/烛光,那么,你也许得复习复习平方反比定律了,因为你错了!一切光在某种程度上所遵循的平方反比定律指出,光能的递减)递增也然) ,是以距离平方的变化为依据的。平方,是指一个数字自身相乘。举例来说,如果灯光离被摄对象一英尺,被摄体受光度的计算方法是:一乘一等于一,再求其倒数即一分之一,或一除以一,此时被摄体受光度为 X(以光度单
14、位表示) 。把灯光朝后移至二英尺处,运用公式,二乘二等于四,求其倒数,一除以四,即被摄体受光度仅为 1/4X。把灯光朝后移至三英尺处,三乘三等于九-即受光度只有 1/9X。现在再回到前面所讨论的问题,套用平方反比定律公式-距离自身相乘,再求其倒数-你就能确定,在 10 英尺处,被摄体接受光源的 1/100 光量,而在 20 英尺处,就只接受光1/40 光量了。这就是说,当距离增加一倍时,被摄体接受的光量只为原来的1/4。五.光圈级数和距离许多摄影师发现,平方反比定律是和一些很重要的数字,即光圈级数密切相关的。由于光圈级数通常是要记住的,所以这种关系很是重要。请考虑下列事实:经试验,发现位于离光
15、源 4 英尺处的被摄对象,受光量为100 光度单位;离至 5.6 英尺处,受光量 50个光度单位;如果再离至 8 英尺处,则受光量只有 25 个光度单位了。这不是有些似曾相识吗?这些用于光圈级的数字,当变换为距离时,就可以使你洞察平方反比定很的奥秘了。你可以将光圈级的数字转换成任何距离测量单位,并且可确定在那些距离处的光度。请考虑以下说明。如果某一灯光在 4 英尺处能产生 100 个光度单位,则在不同“光圈级”距离时的下降率为:4 英尺等于 100 个光度单位,5.6 英尺等于 50 个光度单位,8 英尺等于 25 个光度单位,11 英尺等于 12.5 个光度单位,16 英尺等于 6.25 个
16、光度单位。现测验一下你对这个原理的认识-上述灯光在 2 英尺处的光度单位是多少?在 22 英尺时又是多少?你可以用英尺、米、英寸,或者其他任何距离单位来测定某一灯光的反比下降效应。六.光比计算方法为了进行这项练习,首先假定有二支灯光,其光输出和光质完全一致。例题一,在 4 英尺处为主光,5.6 英尺处为补光,问最后的比值是多少?主光比较近,其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量要比补光大一级光圈,即其光量为补光的二倍。阴影部位接受来自补光的光量为一个单位,高光部位接受来自补光的光量为一个单位。但高光部位还接受了来自主光的二个单位的光量。现在比值是多少?高光部位等于接受来自主光的二个单位和来自补光的一个单位,合
17、计等于三个单位的光量。阴影部位等于接受来自补光的一个单位的光量,故比值为 3:1。例题二;主光在 4 英尺处,补光在 8 英尺处,比值多少?恰如 f/4 光圈镜头所传入的光量为 f/8 的 4 倍,在 4 英尺处的光的强度为 8 英尺处的 4 倍。这时,阴影和高光部位都同时接受一个单位光度-高光部位又另外接受 4 个单位光度。结果光比是 5:1。这就是光比形成的过程。七.景物反射比对某些人说来,这也许是一个新名词,然而在考虑光比时却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景物或被摄对象都有其反射范围。例如,一个新娘穿一身白礼服,其反射的光量达到 90%,新郎所穿的黑西服,其反射的光量仅为 10%,当他俩出现在同一
18、张照片上时,两者对光线的反射比为 9:1。另一例,一个白肤金发碧眼女郎,身穿粉红色裙子。这个被摄对象的最明亮的部分(也许是好的白肤)可能反射的光为 60%,而最暗的部分(也许是她的裙子)可能反射的光为 30%。在这种场合,女郎所提供的反射比只有 2:1。如果仅用补光拍摄,或者在照相机上装一只简易的闪光装置,软片将会记录下真实的被摄对象的反射比,照片调子很软。负片的亮度记录范围什么是一张负片能够记录的被摄对象的最大亮度范围?整个负片一照片系统所能再现的亮度范围又有多少?这对于那些想获得最好质量效果,希望能揭示所有重要阴影细节和高光细节的摄影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对彩色负片试验能够看到,
19、它们对超过 150:1 亮度比的景物,能够记录其可分辨得出的细节层次。彩色负片在这方面显示了它有显著的宽容度。然而,对这个系统有实际限制的却是彩色相纸。印制彩色负片的彩色相纸,在确定其再现的景物亮度范围,即其最明亮的白色部分和最幽暗的黑色部分之间可达到怎样的程度时却是都有限制。测定相纸的密度范围(从高光细节到阴影细节) ,证明了相纸的这个限制。一般可测出其亮度比是40:1。最暗色所能反射的光线只是最白色所反射的光 1/40,从而限制了摄影师的调色板。那么,彩色反转片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试验表明,大多数彩色反转片,对这种超过 40;1 的亮度比,是无法记录和再现的。同样,黑白底片如洗印适当,虽有可
20、能记录原始景物的 200;1 的亮度比,然而,用来印制最后照片的相纸,却只能再现原始景物的 40:1部分。当然,在黑白洗印中,通过对相纸反差度的选择和显影时间的改变,可以使亮度比扩大或缩小。不过你尽管可以扩大或者缩小这个范围,但景物理学影调层次却要受到一定损失。一些因素可以证明上述说明,例如镜头眩光系数、背景亮度范围、光学眩光以及洗片中的变化,可以改变最终再现范围。总景物亮度范围镜头和负片用来记录总的景物亮度范围,或者说负片所企求的是尽量把明暗部都记录下来。总景物亮度范围,就是光比乘以景物反射比所得的比例。光比乘以景物反射比的例子如下:被摄对象:一个妇女,身穿白色花边的外套,头戴灰黑帽子。景物
21、中最亮部分是她的外套,反射的光线为90%,灰黑帽子反射的光线为 10%,她本身的反射比为 9:1。目标:要求获得的照片,其外套在高光部细节清晰,帽子的阴影部仍然有可交代的层次。公式:光比*被摄对象反射比=总景物亮度范围。假设所用的为 4:1 光比,则为:光比:4;1*反射比 9:1=36:1。4:1 光比结合 9:1 被摄对象的反射范围,能使总景物亮度范围扩大到 36:1。由于 36:1 易于记录在负片上-并且正好再现在彩色相纸上-一切就很保险!在上面例子中,应该考虑这个亮度范围是怎样再现的。景物中最亮的部分恰是同时受补光和主光照射的白色外套部位,而景物中最暗的部分,恰是只有补光照射所及的灰黑帽子的阴影部倍位。高光部位所受到的光量为阴影部位所受到的光量的 4 倍。4 乘 9 等于 36。1 乘 1 等于 1。光比加在了原始被摄对象的反差-这就是所发生的一切的原由。有效地应用适当的光比,强以用来扩大或者缩小被摄对象的固有亮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