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8954344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一我住长江头的产生1.作者介绍2.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1)我住长江头的产生( 2)我住长江头背景二我住长江头的音乐艺术分析 1.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2.我住长江头的音乐本体分析( 1)旋律流畅,富有歌唱性(2)从和声,曲式上分析我住长江头( 3)钢琴伴奏烘托意境三青主对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1.我住长江头的艺术成就2.青主先生对近代民族音乐的影响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赵大刚,马骏飞(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9)摘 要:青主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艺术歌曲中,“中西”结合

2、,学以至用的思想尤为明显,在旋律上他注重将西洋技法运用在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中,“中西”结合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关键词:我住长江头;青主;艺术歌曲;音乐风格 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人,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从小喜欢音乐,1912 年被选派到德国留学,进入柏林大学法学系学习,兼学哲学、社会学,还选修了钢琴、作曲等课程,1920 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青主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写过许多艺术歌曲,较著名的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和赤日炎炎似火烧等独唱歌曲,其作品艺术水平很高,得

3、到业界一致公认。在音乐理论方面,青主也颇有成就,其出版的论著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另外,他还创作出版了清歌集、音境两本艺术歌曲集和诗集诗琴响了、外国文学家评传歌德等。一 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青主先生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其创作的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歌词选用了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歌词朴实生动,富有民歌的艺术特色,词作者以长江抒发感情,深切表达了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下阕以滔滔不绝、连绵东流的长江水来喻自己日夜思君的心境,可谓深化题意,语意双关。全词构思巧妙,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朴素,言浅而意深,具有

4、永恒的艺术魅力。青主青年时代留学德国,1922 年回国后,历任广州国民政府大理院推事,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中校秘书,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上校秘书等职。青主经常和进步师生一起参加游行、示威、集会、演讲、发表宣言等爱国运动。1927 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他被误当成共产党人遭到国民党通缉,只好隐姓埋名,潜至上海租界,从事音乐工作,开始了他七年亡命乐坛的生涯。在友人萧友梅的帮助和掩护下,青主担任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刊音及学术刊物乐艺的主编。这一时期,青主为乐艺、音乐教育等刊物撰写了给国内一般音乐朋友一封公开的信、我亦来谈谈所谓国乐问题、音乐当作服务的艺术等 60 多篇音乐评

5、论和随笔,表现了他对我国现实音乐生活的关心,以及对 20 世纪欧洲音乐新发展的关注。在这期间,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那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历历在目,人生世相、变化多端、不堪回首,特别是连朋友间都相互出卖,相互残杀,自己也死里脱生,险些丧命,对此,青主更是感慨万千。在这种复杂的心境驱使下,1930 年他便以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名作卜算子谱写成了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在这首歌曲当中充分体现出了他的创作思想。这首艺术歌曲就是今天人们非常熟悉的我住长江头,堪称艺术歌曲当中的典范,也不折不扣地成为了青主的代表作品。我住长江头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并成功入选“20 世纪华人音

6、乐经典”曲目。李之仪的卜算子本是一首向恋人表达爱慕之情的佳作,也就是说,它最初纯粹是一首爱情作品,但是当青主把这首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以后,这首原本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就已经变得不再那么单纯了,因为这中间夹杂了曲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它已不再是情人之间单纯的思念,也包含了对同志、同事、战友、亲人和朋友的一种思念和牵挂,使得这首作品大大突破了原来的“小我”情节,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审美内涵,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境界。人们在面对这首作品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一点,否则极易造成审美上的误读。二我住长江头的艺术分析青主的我住长江头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歌曲中的典范,是因为这首作品本身具有十分显著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具体说来主要体

7、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青主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经常以古典诗词为题材,十分注重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高雅气质。他留学德国,学习西洋音乐技法,并将这种和声技法巧妙地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当中。青主对艺术歌曲创作中“词曲结合”的完美搭配,对我国后来的艺术歌曲创作有很大的启发。我住长江头歌词朴实,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歌词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再配上丰富的和声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就呈现在大家面前。青主先生非常重视和声曲调与诗词的结合,他用音乐织体把诗词语言艺术化地表现了出来,在创作上匠心独运,将中国传统古典诗词文化通过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极

8、大地拓展了审美空间。(二)旋律流畅,富有歌唱性我住长江头是一首具有民歌韵味,极具抒情性的艺术歌曲,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慕者的思念之情。青主以连绵不断的音乐织体体现了诗词的意境。曲调悠长,但有别于一般的民间山歌小曲。钢琴伴奏宛如江水般流动的音型贯穿全曲,流畅的旋律衬托着歌唱者宽广的气息,扎实的演唱功底又象征着绵绵不断的情思。整首作品旋律抒情优美,又与诗词结合得独具匠心,由于旋律中运用了自然调式的旋律与和声走向,显得整首作品自由舒畅,又富于抒情浪漫气息,同时具有我国民族民歌的风味。最有创意的是,歌曲创作上突破了“卜算子”词牌中平行反复结构的惯例,而把下阕作为一个音乐织体单独反复了三次,情绪上一次比一

9、次激动,继而烘托出全曲的高音区。这样的处理既突出了思念爱慕之情的真切和执着,又具有单纯的情歌所没有的激情昂奋力量。并且使演唱者也有一个声情并茂华丽的高音展示。同时青主先生一语双关假借古代的爱情词,寄托对过去战斗岁月和殉难战友的深沉思念。这首歌曲采用了 6/8 拍,有舞曲的风格,使歌曲连绵不断富有歌唱性,同时也体现民歌所具有的质朴和真挚的情感。这首作品主要建立在 e 小调上,民族小调性的使用既保留了诗词的抒情性,又突出了歌曲中的民族特性。从音域上看,这是一首适合女高音演唱的作品,音域宽广,但青主先生在歌曲中移调的运用,增添了歌曲的灵动性,又适合女中音演唱。整首歌曲连贯流畅,犹如长江水一样绵绵不断

10、。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要求很高,歌曲中高音弱唱的技巧,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和实力。歌曲中发音和吐字也要字正腔圆。如第 19 小节中从 e2一个连线到a2宽广的音区部分要求弱唱,并且要有连贯的气息支持,以突出这首诗词的抒情性与歌唱性。(三)丰富的和声、严谨的结构我住长江头为二部曲式结构。这首作品的调性主要建立在 e 小调上。全曲分为 A 和 B 两大部分。前四小节为引子部分。第 520 小节为 A 部分。第 21 小节结尾为 B 部分。A 部分共 16 个小节,作者采用了 4+44+4 方整型结构。B 部分共48 个小节,分别为 B1,B2,B3。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为 16 小节,且为

11、方整型结构。引子部分流动的分解和弦,犹如流动的江水,把主题思想呈现给观众,使观众也投入到歌曲意境中。歌曲开始的 A 部分,分为两大乐句。第一乐句为 512 小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歌曲从中音 A 开始,音程在三度之内的流动,表现了作品开始的宣叙性,如朗诵般的平稳进行,与后面的音程作对比。平稳的和声音程使流动的江水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见谱一)谱一第二乐句为 1220 小节“日日思君不见君”,歌曲旋律从中音区 G 开始,音程仍是三度音程之内的平稳进行,从 17 小节开始,从中音 A 二度平稳向上级进,到 19小节依次到高音 A(见谱二),一个八度的上升,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情,情绪也开始高

12、昂,为 B 部分的进入做准备。谱二歌曲的 B 部分为全曲的高潮,分为三部分。B1 部分(2135 小节,“此水几时休,此水何时已”)为全曲的第一高潮。高音区的音程跳动需要歌唱者有很好的气息流动和穿透力的声音。B2 部分(3752 小节)是全曲的第二次高潮,表达了作者坚定不变的心,作者对恋人的忠诚,犹如生命一般,正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句诗的境地。B3 部分(从 53 小节至结尾)是全曲最后一次高潮部分,从 61 小节开始(如谱三)“f”的出现,力度开始加强。“只愿”两字都在高音 g上,表现了作者对恋人不变的心,犹如连绵不断的江水一般,永不休止。从第 68小节“ff”的出现,力度变得更加

13、强烈,使全曲达到最高潮。“相思恋”最后结束在高音 a 和 g 上,高音区以较慢而强的乐句结束全曲,把思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谱三)(四)钢琴伴奏烘托意境我住长江头这首作品之所以能成为艺术歌曲中的经典,还与作品中独特的钢琴伴奏手法分不开。全曲采用 6/8 的节拍,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分解和弦的使用,伴奏音乐流畅性很强,使得作品的钢琴伴奏在形态和意境方面具有极强的美学效果。引子部分大连音线的运用富有歌唱性,表现了长江水的绵延不断,也映衬了作者一直不变的真心和思念之情。全曲流畅的线条,使得钢琴织体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的流动音型为主,形象地表现出了长江水的连绵不断和永不休止。整首作品以分解和弦为主音型

14、,歌唱与流动的分解音型结合,钢琴旋律时而与歌唱部分统一,时而与歌唱旋律作复调对比,伴奏和演唱结合得十分完美。歌曲最后全是高音区的位置,结束在高音上,节奏慢慢地进入尾声部分,激动的大和弦之后转入抒情流动的分解和弦,宛如流动的江水。歌曲的开始与结尾都以流动的和弦表现长江水的连绵不断,首尾呼应,流水般的分解伴奏音型与歌声相互交融,使得这首古词的情意更加动人心弦。三 青主先生艺术歌曲的风格及对近代民族音乐的影响(一)青主艺术歌曲的风格透过青主先生的我住长江头,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青主先生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的成就。青主先生的艺术歌曲之所以在中国艺术歌曲领域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和他艺术歌曲独特的风格和高

15、雅的气质分不开的。归结起来,青主先生艺术歌曲的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歌词内容多为古典诗词。在此之前,学堂乐歌主要是先创作旋律,在根据旋律填写歌词,这样在词曲结合上就很难达到统一。青主先生一改传统,运用古典诗词,根据词意谱写曲子,这样在词曲的结合上更加完美,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2.“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青主先生将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把外来体裁和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开创了用中国古代诗词来创作艺术歌曲的先河,将西洋大、小调体系与中国五声音阶相结合,在旋律中运用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及转调等手法,为后来的一大批作曲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3.诗词风格与音乐节奏

16、的良好把握。青主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旋律大都是从歌词的语言韵味中而发展起来的,旋律中节奏的快慢,音程的跨度,都与歌词的朗诵节奏一致,能形象地表现歌词意境。4.抒情并富有歌唱性的旋律。青主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流畅,富有歌唱性,使歌唱者能很好地把握歌曲风格,声情并茂地演唱作品。他将西洋创作技巧运用到中国民族音乐中,创作的作品大都为方整型的曲式风格,很有对称感。注重旋律与歌词相结合,用音乐织体语言来表达诗词的韵味,对诗词风格、情绪有很好的把握。旋律与歌词内容的巧妙结合,能有效地表现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二)青主先生对近代民族音乐的影响青主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

17、,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中西”结合,学以至用的思想尤为明显。在旋律上他注重将西洋技法运用在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中,既做到了“中西”结合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青主先生艺术歌曲的创作实践对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艺术歌曲的启蒙和发展做出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为其他作曲家提供了宝贵创作经验。青主先生在音乐理论著作方面对近现代民族音乐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对音乐的本质,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教育作用发表了很有影响力的理论作品,如著作乐话与音乐通论,这些理论观点都强调音乐是最高,最美的艺术,为近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贡献。青主先生“中西”结合、与时俱

18、进的创作思想将影响人们更好地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更好地发掘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参考文献:1熊念桃.浅谈青主艺术歌曲作品分类J.音乐大观.2012,(7).2罗琪娜.大江东去版本读解与演唱诠释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4).3李晴.黄自与青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与演唱风格之比较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4).4宋丽萍.青主艺术歌曲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4).5李向峰.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再认知J.音乐天地.2009,(4).6许双毅.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讨论与研究J.芒种. 2012,(12).7从晓东.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独特性与矛盾性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9).8孙继楠,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作者简介:马骏飞(1988 ),河南新乡人,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12 级学科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