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解析:CO 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B 错;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 CO2,C错;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只有 CO2,故 D 错。故选 A。2如图所示是老师放置在试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 H2、O 2、CO 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根据倒置,可判断瓶中存放的是 H2B
2、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 O2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中,若熄灭,则存放的是 CO2D向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 CO2解析:二氧化碳并不能使蒸馏水变成红色。故选 D。二、填空题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能降温的原因是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能隔绝空气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4为了使石灰浆Ca(OH) 2抹的墙壁快点干,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原因是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且放热。开始放炭火盆的时候,墙壁反而更潮湿,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浆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
3、H) 2=CaCO3H 2O。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 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2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CO2,放出氧气(或 O2)。(2)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法,将 CO2和 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和另外一种化工原料 R,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 2=R4H 2O。根据上述反应推断 R 的化学式为 C2H4。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2)根据生成符号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数目相等,可求出 R 的化学式。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图所示
4、装置做有关 CO2气体性质的实验:A B(1)甲同学将收集满 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 A),并轻轻振荡试管。描述产生的现象:试管内液面上升,同时试管内液体变红色,该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 2O=H2CO3。(2)乙同学挤压装置 B 中的胶头滴管,使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看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进入气球,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 2=CaCO3H 2O。解析:A 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试管内压强减小,紫色石蕊试
5、液进入试管,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B 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7(2016泉州中考)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3(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水槽。(2)装置 A 为气体发生装置,在试管内的适当位置放入高锰酸钾、棉花(或氯酸钾、二氧化锰)等实验用品以制取氧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 2O 2(或 2KClO3 2KCl3O 2,与上= = = = = = = = = =MnO2 一空对应)。(3)若用装置 B 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集气瓶中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
6、或未等到气泡连续、均匀产生就收集气体;装置气密性不好等)(写一种)。(4)用装置 C 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a(选填“a”或“b”)处。(5)装置 D 是用软塑料管自制的气体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塑料管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稀盐酸,药品加入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是:用手挤压软塑料管,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合理即可)。解析:(2)装置 A 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因此可选择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3)若采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是集气瓶中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或未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收集气体,或装置气密性不好等。(4)用 C 装置收集氧气时,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应长进短出,即从 b 端进入,因此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木条放到a 处。(5)装置 D 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稀盐酸和石灰石,加入药品后用手挤压软塑料管,使得液体和固体接触发生反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