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 卢明12 赵莉娟3刊名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4).-文摘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是一种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DM)致残的重要原因.随着糠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危害也日渐明显,正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4 巴戟天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 何剑全1,2 陈健1刊名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6).-546-548文摘 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又名鸡肠风(广东、广西)、兔儿肠(福建)、兔子肠、猫肠筋(福建)、鸡眼藤、黑藤钻、糠藤、三角藤(广西),为茜草科多年生攀援木
2、质藤本植物,肉质根人药,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巴戟天,味辛,微温。生山谷。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5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及临床药物治疗 作者 黄火强刊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3).-205-208文摘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老年性疾病,全世界老年人中发病率已经超过25,尤以亚洲和拉丁美洲发病率最高。骨质疏松症一方面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诸如骨折等的危害,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6 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及中药治疗机理探究 作者 徐峰 程坤 张春芳刊名 中医药学报-2010.38(1
3、).-46-48文摘 通过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机制及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机理探究,寻找出治疗该病最有效且副作用最低的中医中药治疗法则,从而指导临床。7 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现状 作者 王善付1 王建伟2刊名 山西中医-2010.26(3).-60-61文摘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在医学上,骨质疏松症最早是由Pom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症才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8 骨质疏松
4、症的基因机理 作者 刊名 生命世界-2009(6).-6-6文摘 骨质疏松症是困扰老人特别是老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病。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基因机理,为治疗这种病提供了新思路。骨质疏松是正常骨生长和骨吸收之间的平衡失调,通常这种平衡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两种细胞协同维持。研究人员发现,9 犬猫慢性缺钙症的发病机理与X光诊断 作者 张赵杰1 吴明秋2 田长明2 骆健2 林承业2刊名 中国动物保健-2009(4).-91-93文摘 导读:本文综述了犬、猫的慢性缺钙症,包括佝偻病、维生素A过多症、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骨质疏松症四种犬猫骨科疾病的病理发生机制、实验室生化检查和X影像学诊断
5、的要点。10 健骨片对去卵巢大鼠促骨形成作用机理初探 作者 王兰1,2 沈明勤1,2 谢林1 丁亚军1,2刊名 江苏中医药-2009.41(2).-67-69文摘 目的:研究健骨片对去卵巢大鼠促进骨形成作用的机理。方法:将SD雌性大鼠摘除双侧卵巢制成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苯甲酸雌二醇组和健骨片高、中、低剂量组,并设伪手术组作空白对照连续给药3个月后测定大鼠的骨密度(BMD)和血清中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Ca2的含量并作骨组织痛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模型对照纽比较,健骨片各剂量能增加模型小鼠腰椎骨和股骨的骨密度,使其血清中E2水平明显增加并能改善骨
6、小梁形态,显著增加骨小梁平均宽度(MTT)与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S),中低剂量还可明显降低血清BGP、AKP和Ca2水平。结论:健骨片对去卵巢所致大鼠过高的骨转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骨再建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骨形成作用。11 壮骨冲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机理研究 作者 王爱莉1 沈忠达2 安胜龙3 袁琳1 黄敬文1刊名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6).-22-23文摘 目的:通过研究壮骨冲剂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壮骨冲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机理。方法:Wistar雌性大鼠60只,6月龄,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壮骨冲剂组,分组饲养12周后腹主动脉
7、取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骨密度、血清中骨钙素(BGP)、降钙素(CT)及雌二醇(E2)指标。结果:壮骨冲剂组去势大鼠骨骨密度(BM D)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壮骨冲剂组和模型组相比,血清E2水平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及CT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壮骨冲剂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可提高骨密度值,改善其生化指标。推测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来实现的。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 蒋奎1 魏智中2刊名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358-1359文摘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以致骨的脆性增高
8、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该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常见病中已跃居第7位。已成为中老年妇女骨痛骨折及因骨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国内外学者对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分子机理以及遗传易感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综述如下。13 通督调肾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探讨 作者 陈赞1 刘广霞2 李佩芳2刊名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4).-431-432文摘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 OPOROSIS,简称POP)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大众公共健康问题,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驼背弯腰、身高缩短、脆性骨折发生。近10多年的研究进展尤其迅速,无论从诊断标准、发病机制还是治疗方法来说。人们对
9、POP的认识都越来越深刻,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治疗POP已成为当前非常迫切的问题。本文以“通督调肾”立法探讨以针刺督脉腧穴为主防治POP的机理。14 肾主骨的本质及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机理集粹 作者 笪晨星 郑清莲(指导)刊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7).-73-75文摘 从骨代谢物质基础的现代医学认识出发,把肾的功能概括为解剖学意义上的肾脏功能和综合概念意义上的肾的功能两个方面。初步揭示了“肾主骨”的本质。阐明目前中医药利用补肾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即不同于临床上常用的抑制骨吸收的药物(雌激素),也不同于促进骨生成的药物,而是对机体全身性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纠正机体激素失衡,负氮
10、平衡的作用功效,既抑制骨吸收,又促进骨生成,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15 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作者 於文博 张大方 李丽静 陈俊俊 关树光刊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262-263文摘 目的:研究补肾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近况进行了归类总结。结果:中医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有其独特方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结论:补肾中药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疗效。16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护理方法 作者 杜春萍 王凤英 何成奇 杨霖刊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62-464文摘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复杂
11、影响因素众多,涉及骨代谢的多个环节。骨质疏松的治疗不仅涉及对骨代谢的干预提高骨质量改善临床症状还涉及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使得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不能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许多康复护理指导方法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占有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地位。17 骨乐冲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作者 吴永威1 徐西林2刊名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3).-163-163文摘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动物:10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黑龙江中医药大等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0010)g;骨乐冲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厂制备,批号98-1-23);六味地黄丸(哈尔滨
12、医药集团中药三厂批号97-4-12,9g/丸)。18 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 汪亮1 顾刚妹1 赵俊2刊名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1).-1-3文摘 临床应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一定的进展,因其疗效高且毒副作用小而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及其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概况。19 补钙关键在吸收 作者 刊名 中国社区医师-2007.23(24).-37-37文摘 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组织当中。受膳食结构、钙的存在形式及吸收机理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国人普遍缺钙而且缺钙程度严重。国家卫生部最近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现在有40的儿童和60的中老年缺
13、钙。缺钙引起的腰酸、背痛、腿抽筋以及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折等疾病正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20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 赵廷虎1 夏群2刊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1).-1042-1044文摘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作用特点也各不相同。本文综述钙和维生素D、雌激素替代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caicitonin,CT)和二膦酸盐、甲状旁腺素和氟化物等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最新进展及其作用机理。21 糖尿病与缺钙有关吗? 作者 刊名 中外健康文摘-2007(11A).-20-20文摘 无论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还是非胰岛素
14、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都伴有明显的骨矿量减少。骨营养不良或骨质疏松,且随糖尿病发病时间延长和症状加重而加重。研究糖尿病钙代谢紊乱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对控制糖尿病进程及其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2 科技 作者 刊名 中国医院院长-2007(17).-16-16文摘 “套餐式”疗法使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日本科学家发现胰岛素抵抗发病机理;德国科学家发明新型人工呼吸技术;针刺治疗骨质疏松机理被揭示;高准确率肝癌检测方法问世。23 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的生物效应 作者 关志成1 杨小卫1,2 王黎明1 张雅鸥3 刘瑛岩2刊名 高电压技术-2007.33
15、(2).-1-6文摘 电磁场作为非创伤性疗法在骨病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关注,故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近10年的工作为基础,从细胞水平、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3个方面总结了脉冲电磁场应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研究发现,电磁场能够促进DNA的合成和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其效果存在一定的窗口效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显示,脉冲电磁场能够改善去势诱导骨质疏松模型骨密度;初步临床实验证实了细胞研究和动物模型研究的作用效果,并且能够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病人的疼痛和改善骨密度水平。因此认为脉冲电磁场将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24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机理和预防的探讨分析 作者 刘章碌1 黄建国
16、2 刘镇江1刊名 中国医药导报-2007.4(08X).-157-158文摘 骨质疏松是在1885年提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不断深入,在1993年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高以及易发全身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25 2型糖尿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 瞿勇 蓝青强 刘鹏刊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5).-832-833文摘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
17、s,T2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其患病率呈流行性趋势,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沉重的负担。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脏、血管、神经、肾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病变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而骨质疏松症是否与T2DM有必然关系至今尚存在争议。一般认为,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机理目前不是很清楚, 种族2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 赵荣1 陶静2刊名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2).-67-70文摘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我孔变薄)为
18、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它跨越内分泌学科、妇产学科、骨科学、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代谢性疾病。27 糖尿病与缺钙有关吗 作者 刊名 中外健康文摘-2007(04B).-20-20文摘 无论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还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都伴有明显的骨矿量减少、骨营养不良或骨质疏松,且随糖尿病发病时间延长和症状加重而加重。研究糖尿病钙代谢紊乱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对控制糖尿病进程及其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8 肾虚与骨质疏松症 作者 寇美静1 邹小娟2刊名 湖北中医学
19、院学报-2006.8(4).-61-62文摘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为此WHO已将骨质疏松症列为老年三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对磷酸盐、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等)和骨形成刺激剂(包括氟化物、小剂量的甲状旁腺激素等),疗效满意。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肯定,且价格昂贵。根据“肾主骨”的理论中医,从多方面、多层次探讨了补肾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采用补肾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效。现就
20、骨质疏松与肾虚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29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和骨质疏松的关系及护理 作者 蔡保芳 杨瑞平刊名 医学文选-2006.25(4).-743-744文摘 骨质疏松症(OP)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年化,OP的危害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容易合并OP,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老年男性DM患者的体重指数与OP的关系,现将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30 浅谈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现状 作者 胡嘉奇 孙晓婕 朱胜春刊名 黑龙江医药-2006.19(5).-393-394文摘 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
21、症的防治对于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形成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本文就近年来发现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发育、分化,增殖以及发挥功能所涉及的新通路加以介绍,希望能为寻找新型有效治疗骨质疏松药物提供作用靶点.31 骨质疏松性骨折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 李钦宗1(综述) 雷洋洋2(综述) 汪青春1(审校)刊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3).-313-315文摘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
22、害在于骨折,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32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作用机理 作者 居传水1 张亦工2刊名 甘肃中医-2006.19(4).-45-47文摘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阐明近年来国内外对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概况,明确其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33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 王义生1 胡新永2刊名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1).-63-67文摘 骨质疏松症(osteopomsis,OP)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较大的疾病之一。
23、OP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原发性OP,主要是由于增龄所致的性激素突然减少及生理性退变所致,包括绝经后OP和老年性OP;第二类为继发性OP,它是由于疾病或药物所诱发的;第三类为特发性OP,多见于青少年,一般伴有遗传病史,女性多见,妇女哺乳和妊娠期所致的OP往往也归入特发性OP。34 PPAR在骨髓干细胞分化及骨质疏松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作者 朱亦堃 乔振华刊名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2).-131-134文摘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参与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PPAR2业型是脂肪分化的主要调控因子,对骨髓干细胞的分化方向起关键的调控作用。由于PPA
24、R表达增高可减少骨髓腔中成骨细胞生成,许多学者对临床应用其人工合成配体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表示担忧。也有报道骨髓造血干细胞膜上表达的PPAR被配体激活后可在骨髓微环境中阻断破骨细胞生成,可能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个新思路。关于PPAR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尚需深入进行。3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发病机理中潜在的作用 作者 李良1,2 李冬菊2 吴江2 吴文超1,2 陈槐卿1,2 毛咏秋1刊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23(1).-129-135文摘 为探讨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
25、Cs)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Fs)、细胞周期、成骨分化能力和成脂分化能力的变化,选用3月龄和6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动物实验分为4组:(1)3月龄正常组(control-3);(2)3月龄卵巢切除组(OVX-3);(3)6月龄正常组(control-6);(4)6月龄卵巢切除组(0VX-6)。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别获取各组MSCs,体外培养,选用第34代MSCs用于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CFUFs;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D)。加入成
26、骨诱导剂,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蛋白检测法(IFCC推荐法)检测MS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 phatase,ALP)分泌量;采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骨钙索(Osteocalcin,OCN)分泌量;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加入成脂诱导剂,油红O染色观察MSCs内脂滴形成;RT-PCR方法检测MSCs脂蛋白脂酶(1ipoprotein lipase,LPL)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与相应对照组比较,OVX-3组和OVX-6组CFUFs、PI值明显降低(P005),AI值明显增加(P005);OVX-6组CFU,Fs、PI值的降低和AI值的增加都明显大于OVX-3组(P005)。成骨
27、诱导表明:与相应对照组比较,OVX-3组和OVX-6组ALP、BGP分泌量以及钙结节形成的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OVX-6组的降低最为明显。成脂诱导表明:与相应对照组比较,OVX-3组和OVX-6组,LPL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OVX-6组LPL mRNA的表达量的增加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MSCs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下降,向脂肪细胞分化能力增强,其中60VX组MSCs的变化最明显。提示: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降低和向脂肪细胞分化能力的增强,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相关。36 补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
28、疏松症的细胞、分子作用机理研贫 作者 沈霖 杜靖远 杨艳萍 谢晶 周丕琪 杨家玉 高兰 刘保平刊名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1).-1-4文摘 目的:在骨细胞及分子水平观察了补肾法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环节。方法:以建立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进行体外实验,采用MTT比色分析法及3H-胸腺嘧啶核苷渗入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成骨细胞的凋亡;采用原位分子杂交研究了TGF-1,MMP-9 mRNA的表达。结果:补肾法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部分保护由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使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1(TGF-1)mRNA的表达增强;抑制破骨细胞
29、的骨吸收活性;降低破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结论:补肾法具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双重药效作用,其机理部分是在mRNA水平上,通过对骨细胞的TGF-1,MMP-9等影响骨代谢的细胞因子及蛋白酶的调控而达到的。37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 张梅玲 卫泽武 郑笛刊名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6).-413-414文摘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尤其女性发病率高。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后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严
30、重威胁。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38 强骨胶囊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作者 刘俊芳1 郑福增2 程少丹2 杨豪2刊名 中医正骨-2005.17(8).-31-32文摘 强骨胶囊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二类新药,具有增加骨量、改善骨质量、维持骨微结构的完整程度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同时,强骨胶囊还具有止痛、抗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状态的作用。我们经动物实验发现强骨胶囊对颈椎病具有防治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强骨胶囊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理,自2004年8月2005年3月,我们随机选择颈椎病患者5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39 仿生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
31、鼠骨质疏松治疗作用及机理的初步探讨 作者 谢肇1 李起鸿1 许建中1 孟萍2 谭祖键1刊名 重庆医学-2005.34(7).-968-970文摘 目的观察仿生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6月龄雌性未孕Wistar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OVX)、假手术组(Sham)、仿生电磁场治疗组(EM)、雌激素治疗组(E)。OVX、EM、E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Sham组行假手术。术后8周E组苯甲酸雌二醇肌肉注射,05mgkg,1次2周。EM组大鼠暴露于仿生电磁场治疗,1h1次-1d-1,OVX、Sham组不予以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治疗10周后测量腰椎骨密度、椎体
32、的最大载荷、右侧胫骨骨结构以及血尿生化。结果仿生电磁场显著改善了大鼠腰椎骨密度(P 67 A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Studies on Osteoporosis in Bactrian Camel 作者 HUQiande1 LIUZongping2 QUYaling3 MAXiaojun3 ZHANGYoujia3 CAOSu3刊名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03.2(1).-85-90文摘 A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emaciation,pica,lameness and liability to fracture in bactri
33、an camel from gravel desert pasture was described. Analyses of mineral elements in soil, water and forage from the affected and normal areas as well as in blood, hair and parts of tissues from nor normal and diseased camel, together with a pathological study were carried out to define the nature and
34、 major causes of the disease. The related blood indices were also measur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copper and phosphorus in the soll and forage from the affected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area (P 74 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 马天庆 丰景斌 谷贵山刊名 中华实用医学-2003.5(14).-60-66文摘 75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机
35、理研究现状 作者 郝伟欣刊名 中华实用医学-2003.5(10).-67-70文摘 76 天然植物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探讨 作者 高学敏刊名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2(5).-257-261文摘 骨质疏松症是现代医学名词,其病名在传统中医药典籍中并无明确记载,据其临床症状,与祖国医学中“骨痿“、“骨枯“、“骨极“、“骨缩“、“骨痹“、“骨蚀“、“腰腿痛“等病的描述有相似之处.临床常见症状有:腰背酸痛、时有骨痛、足跟疼痛、下肢痿软无力或背部肌肉强直感,重者出现驼背或骨脆易折;常伴齿摇发落、耳鸣、或经断前后诸症.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多责之于肾、肝、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治疗时多在整体论治的
36、基础上,针对病机而有所侧重.77 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 刊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2.22(1).-89-91文摘 78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依普黄酮 作者 聂晶 卢良华 等刊名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2.19(1).-7-9文摘 目的:为新药依普黄酮上市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依普黄酮的作用机理,临床研究及与激素替代疗法(HRT)、降钙素(CT)临床对比等阐明其特点。结果:本品属植物性促进骨形成药物,能直接作用于骨,具雌激素样的抗骨质疏松特性,但无雌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与降钙素有相似的疗效但便于使用和治疗,结论:依普黄酮是一种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
37、有效安全的药物。79 糖皮质激素引发骨质疏松的机理及对策 作者 赵学伟 钱叶勇刊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2).-754-756文摘 目的:综述糖皮质激素(glycocorticoid,GC)引起骨丢失的主要机理及防治对策。方法:检索近10年文献,综述评价。结果:GC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质疏松,有效的检查,预防治疗可以避免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结论:每例患者都要测定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基线值及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双光子X射线吸光测定法(Dual Photon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是测定BMD的黄金标准。
38、饮食中的不足,性腺机能减退应予以纠正,临床可选择性应用二膦酸盐,骨化三醇,降钙素等药物。80 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及其机理的分析(附78例报告) 作者 孙晓芳1 周红文2刊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1).-51-53文摘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骨密度的变化。了解DM患者是否易合并骨质疏松及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以色列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XTTWIN),测定78例DM患者及对照组第3腰椎(L3)骨矿含量(BMD),分析其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等之间
39、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SAS和SPSS FOR WINDOWS9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78例DM患者中,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香53例,占68;DM患者L3骨矿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DM患者较易发生骨质疏松,其发生率与病程,年龄及HBAIC呈负相关,与FBG、BMI相关性不明显,老年女性DM患者BMD比男性下降更为明显,考虑与绝经后卵巢功能丧失有关。81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探析 作者 申洪波1 白云静2 等刊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3).-275-277文摘 82 氯化镓对去卵巢大鼠NO、IL6、TNF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 邸明芝 王治伦刊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2
40、.21(5).-362-364文摘 目的 研究氯化镓对去卵巢大鼠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探讨氟化镓影响去卵巢大骨代谢的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切除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经氯化镓治疗12周后,用生化、放免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它相关指标;单光子法测量骨密度;测定骨病理形态学指标。结果 氯化镓治疗组与骨质疏松对照组相比,血清一氧化氮升高,肿瘤坏死因子降低,骨质疏松状况得到改善。结论 氯化镓抗骨质疏松作用可能与其对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等因子的调节有关。83 “双骨胶囊”治疗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的效果观察 作者 李幼芬1 郭雄2 等刊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41、-2002.23(1).-17-20文摘 目的 观察“双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 56月龄SD雌性大鼠,以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后,给予含硼中药“双骨胶囊”进行治疗。用骨病理组织学、形态计量学等实验技术,观察“双骨胶囊”的治疗效果。结果 “双骨胶囊”治疗后,大鼠的平均骨小梁数(610088)、平均骨小梁宽(75741839)、骨小梁面积百分比(2401614)等指标增加,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433082,41961169,1616303;P005)。结论 “双骨胶囊”可增加骨量,对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84 骨仙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作者 胡钢 张钟爱刊名 中国中医药
42、信息杂志-2002.9(11).-39-40文摘 85 骨疏灵及骨疏灵方去大黄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作者 王东岩1 方朝晖2 等刊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12).-752-754文摘 目的:进一步阐明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骨疏灵胶囊中的大黄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维甲酸诱导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进行骨疏灵及去大黄影响的对照研究。结果:骨疏灵胶囊和骨疏灵胶囊去大黄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骨疏灵胶囊在改善骨质代谢方面优于骨疏灵胶囊去大黄。结论:大黄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骨疏灵整体调节机体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抑制骨吸收,
43、促进骨形成有关。86 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理探要 作者 马金1 郑洪新2刊名 中医药学刊-2002.20(2).-161-162文摘 认为,骨质疏松主要由肾虚所致,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使骨的脆弱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人们开始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细胞因子,跨膜信息传递等细胞分子水平上探讨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补肾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多个靶腺轴的功能,促进肠钙吸收,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改善骨的内部结构,其机理主要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因子分泌,调节肌醇磷脂系统
44、,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机理,不仅能为“肾主骨”理论提供客观化的理论论据,而且能更好地筛选出行之有效的方药,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87 骨质疏松症及其防治 作者 马忠水刊名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2(1).-21-21文摘 88 骨质疏松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65例 作者 杜辕滨1 牟忠亚2 等刊名 河北中医-2002.24(9).-655-656文摘 89 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机理及现代研究概况 作者 萨仁托雅 王富春刊名 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1).-55-56文摘 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骨代谢及提高骨密
45、度方面的疗效已得到实步证实,就其治病机制提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阴经病之列,针灸此经脉穴对机体(肾髓血脑骨)有整体调节作用。90 补肾中草药对骨质疏松骨代谢作用机理概述 作者 崔巍刊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3).-58-60文摘 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为特征的疾病,中医学把骨质疏松症纳入“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大量深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的关键在肾,系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衡所致,从而采用中医“肾本质”理论施治,观察补肾中草药对骨质疏松骨代谢的作用机理。本文就骨质疏松症
46、的中草药的防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91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 谌晓安刊名 怀化师专学报-2002.21(2).-83-85文摘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进展的流行病”正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对其病因病理、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有利于人们进行科学、适当的健骨锻炼合理的营养,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92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X线诊断与治疗探讨 作者 薛梅 骆正富刊名 浙江临床医学-2002.4(7).-522-523文摘 93 维甲酸诱导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效果及机理分析 作者 许鹏1 郭雄2 等刊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10).-995-998文摘 目的:观
47、察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效果,并分析其机理。方法: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维甲酸组,后者连续维甲酸80mgkg-1.d-1灌胃15d,诱导骨质疏松。实验时间75d,分别于停药后0、30和60d处理死大鼠,观察血清AKP、TRAP含量及股骨松质骨、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维甲酸诱导15d后,大鼠股骨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减少,松质骨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多,功能活跃,血清AKP、TRAP显著增高;停药后30d维甲酸组松质骨和皮质骨仍表现骨量减少,松质骨破骨细胞数和血精AKP虽较前降低仍显著高于正常组;停药后60d维甲酸组股骨松质骨骨量依然显著减少,但皮质骨骨量、松质骨破骨细胞数和血清中AKP、TRAP无明显差异,松质骨成骨细胞数明显增多。结论: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较差;模型大鼠骨量丢失松质骨比皮质骨明显而持久;停药后随时间的延长,大鼠疏松的骨质有通过自身修复的作用。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的机理主要是破骨细胞数量及活性增加,骨吸收增强。94 补肾方药骨疏康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机理研究 作者 崔少千 李书琴 等刊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30(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