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通过这次调研.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8933931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这次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过这次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过这次调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当前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普遍较为缺乏,虽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认识还存在比较大的偏差,以及对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很重视。和老师的以及学长的交流也让我们看到了当前教育模式的缺陷及不足,这种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思路和灵性、僵化了他们的思维。下面是我们调研的出得结果,包括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状、制约因素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对策探讨。一、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状当前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创新意识普遍偏低,思维僵化,思路不开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1、 创新意识、创新兴趣

2、淡薄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创新是当代学生应该具备的最重要能力” ,但是他们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兴趣缺比较淡薄。通过我们对 50 多名学生的实证调查显示,50%以上的学生都不愿意参加或未参加过创新实践活动。不少学生不愿意思考课堂上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2、 创新思维水平低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核心,要有创新能力,必须学会运用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系统思考就属于创新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规则、为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它不仅要看问题的现象,还要看问题的原因,对思考对象的任何可能都尽力去想一想,从而发现同一个问题尽可能多的答案,这些答案可能就有新的创意。3、 创新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毅力许多学生只是

3、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忽略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检验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着不仅不利于理解与掌握已学的知识,也不利于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与创新。他们不仅不善于提出问题,也不善于解决问题,更不善于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往往缺乏独立思考,习惯于模仿老师讲授的方法,照搬照套公理、公式,对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对实践结论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确定性。有些学生也认识到毅力在创新能力中的重要性,但实际行动中往往虎头蛇尾,缺乏坚持,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了对创新的追求。二、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中小学生的应试教育模式及家长的保姆式关怀,都限制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在基础教

4、育阶段的创新基础比较薄弱。此外,传统文化中的师生关系、功利价值、学习风气、管理模式,也有不利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负面效应。但总的看来,制约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还应该学校和学生自身去寻找。1、 学校不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抑制了创新思维及个性发展其一, “占有”式的只是传授,怂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学生被作为承装教师所授知识的容器,占有的知识越多,学生成绩越好,教师教学效果也越好。而学生靠死记硬背就能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也日渐形成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考过就忘得坏习惯。其二,近乎“单一化”的课程资源,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思路和灵性。学生只要能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就算实现了教学目标,他们无须烤炉

5、教材以外的内容。这导致了他们思路不开阔,思维也渐趋僵化。其三, “置入”式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把持着知识的话语权,把知识置入是、学生的头脑,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因材施教。其四, “专制”式的师生关系,学生迸发不出智慧的火花。 “教”垄断着教学过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听众,不能也不敢进行独立思考,缺乏主见。其五,创新教育缺席的课程设置,使创新教育在不少学校还是空白。不少学校在课程设置记教学内容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 、 “重理论轻实践” 、 “重继承轻创新”的倾向,没有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更没有形成学生创新教育体系。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对策探讨青少年的创新

6、能力培养应该从现在就开始,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的培养,而且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模式都必须围绕这个不断改革和完善。其一,只是传授向“理解”的教学模式转换。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要花大力气和学生一起探讨知识生成的背景、存在的边界、空白及不确定性,并进而探讨对其进行分析、解构乃至重建的可能性。教师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敢于探索并善于探索新知识的好习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其二,课堂资源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转换。课堂资源应来自课本、网络和时间活动等处,对那些反映教

7、学大纲要求的各种知识载体所承载的有效知识,教师应能交互使用。这种使用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思路和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其三,教学方法要向“对话”的教学模式转换。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不能垄断课堂的话语权,要善于营造相对宽松、自主的对话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讨论、勇于质疑的精神,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穿针引线的应道作用,开启学生心智,是他们产生新的想法和见解,迸发智慧的火花。其四,要构建学生创新教育目标体系。要培养创新能力,课程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既可以开设专门的创新教育课程,也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适当安排一

8、些创新教育方面的内容,蒋创新教育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此外,还可以将创新教育的任务和要求融进各种活动中,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2、 建立激励创新的长效机制个人的成就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创新的原始动力。要想实现持续创新,就必须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进行公正的评价和科学的激励。这种激励应充分体现现代管理动力原则的基本要求,不仅要综合协调他、地运用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做到成果激励、工作激励和教育培训激励并举,还要处理好集体动力和个人动力的关系,科学地运用各种动力的刺激。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以及导师专

9、业辅导。这种激励不应当知识临时之计,而必须成为一种规范持久、切实执行的长效机制。3、 养成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创新的核心问题是人格的问题。创造性人格是由与创造活动有关的个人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构成的,包括意志力、观察力、乐观、独立、幽默、社会责任感等人格品质。创造性人格的养成是个性成长过程,我们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并促成他们长久保持丰富地想象力、充分的好奇心、强烈的挑战性和高度的冒险性。4、 最后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创新构成中的失败,使失败成为“成功之母” 。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开拓,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在面对失败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认真地分析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一一排除创新过程中的缺陷和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创新活动中取得成功。各种因素的制约作用,使当前学生创新能力水平较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