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定西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929473 上传时间:2019-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西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定西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定西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定西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定西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定西市 200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 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抗灾救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整体经济较快增长。全市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工业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经济总量的稳步增长,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 年,初步核算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105.65 亿元,同比增长 9.3%,增速比上年降低 0.7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38.47 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

2、完成增加值 24.19 亿元,增长 8.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42.99亿元,增长 10.7%。一二三产结构为 36:23:41,第一产业下降 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 2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保持稳定。二、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8 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38.17 亿元,比上年增长 8.64%。播种农作物 777.19 万亩,其中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作物 479.39万亩,减少 9.5 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为 98.15 万吨,增加 15.10 万吨,创历史最高。其中:夏粮 19.93 万吨,增加 5.68 万吨,秋粮 78.20 万吨,增加 9.42 万吨。特优产业不断

3、壮大。全市围绕打造“中国薯都” 、 “中国药都”,深入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工程。2008 年,种植马铃薯 351.69 万亩、中药材 101.17 万亩,马铃薯和中药材总产量分别达到 63.34 万吨和 16.33 万吨。马铃薯、药材、蔬菜等支柱产业播种面积达 479.12 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61.65%。从产值看,马铃薯、药材、畜牧业、食用菌、花卉等特色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70.6%,其中马铃薯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 33%。林业生产持续稳定。2008 年完成林业增加值 3077 万元,比上年下降 3.1%。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19.77 万亩,其中:防

4、护林 18.67 万亩 ,用材林 0.06 万亩,经济林0.80 万亩,其它林 0.24 万亩。完成零星(四旁)植树 728 万株。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8 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 95295 万元,比上年增长9.51%。全市大牲畜存栏 52.86 万头,比上年减少 0.55 万头;猪存栏 76.85 万头,比上年增加 3.31 万头;羊存栏 69.61 万只,比上年增加 5.19 万只。猪出栏 84.46万头,比上年增加 3.35 万头;羊出栏 30.98 万只,比上年增加 2.65 万只。肉类总产量 7.49 万吨,比上年增加 0.47 万吨;牛奶产量达 2355 吨,比上年增加 278

5、吨。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得到加强,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一是农村电气化方面,2008年全市农村发电量达到 633.76 万千瓦时,用电量达到 18575.48 万千瓦时,其中生产用电 8499.38 万千瓦时,生活用电 10076.10 万千瓦时。二是农村化学化方面,2008 年化学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 28.08 万吨,塑料薄膜使用量 5399.10 吨。三是农村水利化方面:年末已配套机电井达到 1368 眼,水窖 45.98 万眼。机电排灌面积 12.39 万亩,旱涝保收面积 11.83 万亩,水平梯田 582.56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1.61 万亩,保证灌溉面积 75.27 万亩。三、工业、建筑

6、业、交通和邮电业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市通过进一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工业发展大会精神,把工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制定了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加大资金、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协调力度,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工业增长率明显下降。2008 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 16.67 亿元,同比增长 7.8%,增速比上年下降 4.2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84 亿元,同比增长 6.6%。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 2.58 亿元,同比增长 4.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 8.26 亿元,同比增长 8.2%。完成销售产值 36.91 亿元,同比增长1.3%。建筑业

7、稳定发展。2008 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 7.51 亿元,同比增长9.0%。公路运输日益兴旺。2008 年,全市客运周转量达到 85777 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7.0%,货运周转量达到 127079 万吨公里,增长 7.0%。全市公路营运车辆达到 11820 辆,比上年增加 2069 辆。其中有客运车辆 2456 辆,货运车辆 9364 辆。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5.52 亿元,城乡本地电话用户达到 32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38 万户。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全市坚持发展抓项目,加大资金争取力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批重

8、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2008 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0.52 亿元,同比增长 45.7%,增速比上年加快 15 个百分点。完成城镇建设投资 70.67 亿元,增长 44.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8.03 亿元,同比增长 45.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9.85 亿元,同比增长 55.3%。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消费品市场日趋繁荣。2008 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8.15 亿元,增长 16.6%,增幅比上年提高 1.8 个百分点。2008 年完成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1.69 亿元,增长 16.2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4.65 亿元,增长 19.8%。2008年城

9、市市场实现零售额为 23.66 亿元,增长 21.46%,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 14.49 亿元,增长 9.4%。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年底全市私营企业达到 1613 户,投资者 3907 人, 雇工 27062 人,注册资金 21.82 亿元;个体工商户 35284 户,从业人员 4.94 万人,注册资金 3.96 亿元。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108.8;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8.9。在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中:食品类 115.3,烟酒及用品类 193.6,衣着类 103.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 104.1,交通及通讯类 10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93.1,居住类

10、114.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125.1。六、科技、文教、卫生和体育科技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科技投资稳步增长。2008 年,全市向国家、省上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 114 项,其中科技部 13 项,省科技厅 101 项。共批复立项科技项目 38 项,争取项目资金 727 万元,较上年增长 78%。其中,科技部立项 9 项,投入科技经费 207 万元。取得各类科技成果 23 项。受理市级科技进步奖励申报项目 34 项,评定科技进步奖项目 19 项,其中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7 项,三等奖 8 项。荣获省科技进步奖项目 4 项,其中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认定登记计划外技

11、术合同 74 项,完成技术交易额 8097 万元。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有艺术团体 7 个,博物馆 8 个,公用图书馆 7 个,藏书 70.10 万册。专业剧团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全年下乡演出 2000 余场次。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 133 座,总发射功率8.756 千瓦,广播覆盖率达到 90.08%;全市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达到 780 座,总发射功率 24.418 千瓦,卫星电视地面站 759 座,电视覆盖率达到 90.22%。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 4.72 万户。教育事业成绩显著。2008 年,教育系统以“教育质量年”为主线,紧紧围绕全省“六大教育工程”和省政府“

12、14 件实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至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 2128 所。其中:普通高校 1 所,在校学生 4454 人;成人高校 1 所,在册学生 4789 人;中等专业学校 4 所,在校学生8041 人;中等职业学校 19 所,在校学生 25854 人;高级中学 12 所、完全中学35 所,独立初中 14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03 所,小学 1701 所,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 76874 人、166882 人、304027 人;幼儿园 105 所,在园幼儿 28569 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 32099 人,其中专任教师 30577 人。一是

13、语言文字工作呈现新局面。市县(区)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队伍得到充实加强,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创建工作如期达标。二是体、艺、卫生和国防教育工作顺利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不断加大投入,使学校体、艺、卫生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134 人获得体育运动二级证书,289 人获得艺术等级B 级证书; 220 篇论文获全市体育艺术国防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等级奖。三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8 年,全市有 35154 名学生参加了普通高考,比去年增加了 4214 人。本科(不含独立学院)上线人数达到 5769 人,比上年增加了1482 人。其中,重点普通本科上线 1421 人,增加 383

14、 人;普通本科上线 4348 人,增加 1099 人;600 分以上的考生达到 236 人。本科院校录取 6831 人,比上年增加了 1988 人,增长率 41.05%,有 1 人被清华大学录取,2 人被北京大学录取,7 人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1624 人被重点院校录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良好。2008 年,全市新农合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参合人数 228.2337 万人,参合率达 89.46%,较上年增长 3个百分点。新农合补助资金实现了翻番,筹资标准由 2007 年的人均 50 元提高到100 元,即中央财政补助由人均 20 元提高到 40 元,省级由 15 元提高

15、到 30 元,市县两级由 5 元提高到 10 元,农民个人由 10 元提高到 20 元(2009 年执行)。二是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得力。2008 年,对 7 县区 104 家餐饮单位进行了抽查,检查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 100%。对全市餐饮业体检发现“五病”患者共30 人全部调离了直接接触食品岗位。三是加强卫生人员专业资格考试。2008 年组织完成了 1579 名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30 名卫生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报名考试,323 名护理和助产专业毕业生护理初级(土)专业技术资格报名考试工作。体育事业全面进步。2008 年是我市体育项目建设史上投资最大、建设项目最多、成效最

16、显著的一年,完成签约体育项目 1 个,预期投资 3 至 5 亿元;完成和在建体育项目 37 个,完成项目投资 2000 多万元,全市 119 个乡镇全部实现了“一乡一站”(一个乡镇一个文体活动站)。竞技体育成就突出,在省级以上体育大赛中夺得 4 金 11 银 18 铜,尤其是定西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董晓琴作为甘肃奥运军团的 9 名成员之一,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列女子 10000 米世界第 28 名,改写了定西人没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历史。全市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 66 次,参与人数达到 25 万多人(次),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高潮,全市“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全市体

17、育工作开创了全新的局面。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财政、税收较快增长。一是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市通过不断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财政支出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结构不断优化,进度继续加快,较好地保障了公共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支持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2008 年,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 7.36 亿元,增长 21.03%。完成一般预算收入 3.92 亿元,增长 20.89%。完成财政支出53.17 亿元,增长 39.4%。二是税收收入较快增长。2008 年以来,各级税务部门坚持依法征税,据实征收、应收尽收的同时,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税制改革等政策措施对

18、财政增收的影响,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控,及时通报收入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税收收入的全面较快增长。2008 年,全市税务部门完成各项税收 6.79 亿元,同比增长 21.02%,其中国税完成 3.29 亿元,增长 13.14%,地税完成3.51 亿元,同比增长 29.47%。金融运行态势良好。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大幅增长,现金保持投放态势,金融机构备付能力保持正常,金融运行平稳。止 12 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并表的各项存款余额 155.70 亿元,居民储蓄存款 110.69 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 27.26%和31.06%,增速比去年分别加快 3 个百分点和 18 个百分点。金融

19、机构贷款余额84.95 亿元,比年初增长 32.03%,增速加快 10.4 个百分点。保险业继续完善壮大。2008 年,全市完成保险总保费 32905 万元,增长41.2%。其中:完成财产险保险费 10248 万元,增长 23.5%。完成人寿保险费22657 万元,增长 51%。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事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8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2136 元,比上年增净 273 元,增长 14.67%.人均消费支出 2084 元,增长 18.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072 元,比上年增加 729 元,增长 8.70%。人均消费支出 7026 元,增长11.26%。年

20、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 10.21 万人,全年职工平均工资 20613 元,比上年增加 2442 元,增长 13.4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0956 元,比上年增加 2606 元,增长 14.20%。社会保障事业成绩显著。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显著扩大。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 52000 人、80059 人、98633 人和 36239 人,分别占省上目标任务的 105.7%、111.2%、116%和 120.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24612 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各项任务都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责任指标。二是就业再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全市

21、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人数达到 4823 人,较上年增加 1287 人,增长 36.4%。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1764 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6257 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3381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3.31%。三是培训鉴定工作明显加强。全市共培训城乡劳动力 19.26 万人,其中技能培训 9.58 万人,引导性培训 9.68 万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 10412 人,其中初级工 5993 人,中级工 4419 人。四是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加大。围绕全市劳动保障重点工作,年内先后组织开展了 12 次劳动保障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查处各类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案件 94 件,督促指导用人

22、单位依法与 5900 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责令用人单位退还劳动者培训费、服装费、押金 2.5 万元,为 12075 名劳动者(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 273.52 万元,责令 24 户企业为 3201 名职工补缴社会保险费 386.85 万元,收缴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989.53 万元。年内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 32 件,在规定时限内结案 31 件,结案率达 96.9%,涉及经济标的 168 万元。案外调解劳动争议 260 件。鉴证劳动合同 9800 份。共处理来信来访 696 件次,受理工伤认定申请 84 件,完成认定 82件,鉴定工伤 44 人。五是劳务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全市共输转城乡劳动力 55.59万人,其中组织输转 22.5 万人,自谋输出 25.04 万人,就地转移 8.05 万人,创劳务收入 33.82 亿元。全市共组织输出赴疆摘棉工 124476 人,创摘棉收入 4.6 亿元,与上年相比,赴疆摘棉人数增加 1104 人,摘棉总收入增加 1.3 亿元,人均摘棉收入增加1025 元。九、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 年底,全市常住人口 293.51 万人。人口出生率 13.16,死亡率 6.89,自然增长率 6.27。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或核算数;2.产值指标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畜牧业存出栏数据为第二次农业普查修正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