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原逻辑关系图(看图回忆内容,是又快又好的复习方法)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2.思想渊源:ABC无斗(三大起义)3.实践基础马革(马恩的革命实践)1.产生(从哪来) 4.两大发现:AB5.阶级基础:无(A )1. 6.标志:A第 1 章 2.发展:(到哪里去):展开为毛邓三科1.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哲3.内涵(什么是) 2.政治立场:劳苦大众3.理论品质:ABCD4.本质属性:科学、革命、实践、阶级、人民1. 哲学定义2. 哲学基本问题地位(基石)2.唯物论 3.物质观 列宁的定义:内容、特点(物质和意识关系角度) 、意义物质的唯一特性4.意识观:定义、本质(内容(依赖于物质) 、形式) 、形
2、成过程社会是物质的:三点理由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定义、地位、与静止的关系时空是物质的:属性与特点、与运动的关系1. 定义 2. 特点:四个3.实践观 3. 地位:人的存在方式(个体) 、社会生活的本质(群体)4. 形式:三个(生产(人与自然) 、社会(人与社会) 、科学(人与意识) )5. 内容与结构:经济、政治与文化1. 主题:世界怎么样2. 总特征:联系和发展(1)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4.辩证法3.关于发展:三大规律 (2)质量互变:发展的动态和形式(3)否定之否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4 关于联系:五大范畴5.意义:矛盾分析法2提出者:恩内容:2 个5.哲学基本问题
3、 意义:划分派别两大关联问题:唯物唯心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6.矛盾=对立统一= 辩证统一 同一性= 统一性=依存、包含、转化 矛盾性=斗争性= 区别、排斥、分离三可:认识、发现、利用规律7.人在规律面前有三不可:藐视、创造、消灭规律8.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性是:可知论区别是:反映还是先验(从物出发还是从精神出发)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性:都是反映论区别:能动还是直观,是坚持实践、辩证观点还是相反1.认知:理性因素:感性和理性认识-理性因素9.意识 2.情感:非逻辑主体心理形式:幻想、灵感、直觉、顿悟 3.意志:- 非理性因素1.认识的基础:实践的构成与作用2.认识的本
4、质:三种认识观(唯物、旧唯物和唯心)10.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3.认识的形式:AB(感性和理性)4.认识的运动过程:2 次飞跃5.认识的作用:主观能动性6.认识的规律:否定之否定(实-认- 实)11.主体主观(主体的观念) 客观客体 客体首先指客观事物,但又并非一定是客观事物,实践的精神客体不是泛指任何精神现象,而是特指人类精神生产的结果以物的形式存在并成为人们实践活动的对象。如以书籍为物质载体的各种理论、学说等等;不具有物的形式、只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精神现象,只是认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客体,不能成为实践的客体。 (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1.认识的两种结果:真理(真理、本质、属性) ;谬误;
5、二者的关系2.检验真理的标准(原因、确定与否)11.真理与价值 3.真理与效用:真理与价值(价值的定义、价值的特性、价值评价的内容与特点4.价值与真理的关系3总体:社存和社意1.构成(社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局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社会运动:五个社会形态的演变13.社会发展是合力推动的结果:社基矛(根本) 、阶级斗争(直接) 、革命、改革、科技(五大动力) (前两者的体现)主体:资产者1.因素的出现客体:资本14.资本主义的形成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2.整体的确立物质技术基础:产业革命价 值抽象劳动15.商品的质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商品的二因素是理性认识的结果。
6、有用性16.使用价值 物品这里的使用价值等同于哲学上的价值(客体能满足主体的效用或有用性)17.价值量的确定:同种商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种商品需将不同质的劳动还原为同质的简单劳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单价下降。18.属于特殊商品的有:货币、劳动力商品19.三个剩余价值的关系:1 绝对(局部对局部) 、相对(整体对整体: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无产阶级叫打群架)用纵向座标(同一主体自己比) ;超额用横向座标(不同主体横比)2.三者的产生对劳动生产率的要求不同。绝对不要求,相对要求全社会(宏观) ,超额要求本部门(中观)内的少数企业(微观)简单 20.再生产 积聚积累剩余价值4扩大-单个资本增大 集中:兼并、联合(股份制)局部:个别(空间:循环;时间:周转)21.资本的运动整体:一核心;两前提;条件22.价值规律的作用:(分析题用两点论:积极和消极作用)23.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有:AB24.垄断竞争不同于垄断时期的竞争企业之间优胜劣汰自由竞争 部门之间平均利润25.垄断时期的竞争 组织内部垄断竞争 组织之间与非垄断组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