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人物花名签鉴赏 *林黛玉 芙蓉* 生于水中的是为草芙蓉,生于陆地的是为木芙蓉。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寻找在红楼梦中描写芙蓉的,很自然的使人想到曹雪芹的芙蓉女儿诔,这是描写贾宝玉悼哭晴雯的诔文,在这篇璀灿绮丽的力作中,作者把芙蓉与芙蓉女儿合而为一,予以了至高至美的评价“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可见在作者心目中芙蓉是不同凡俗的奇葩。 “芙蓉女儿”表面是指晴雯,实际上是指林黛玉,小说中写到宝玉斟酌“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
2、卿何薄命”时“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这暗示了晴雯实则是黛玉的影子。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各签子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唐人咏芙蓉诗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花开时。平明露滴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因此用芙蓉花喻为黛玉是再恰当不过的。 *史湘云 海棠花* 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厅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
3、传颂,宋代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弱弱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 而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如第十八回,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烟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湘云真的在花众中的一个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花瓣枕着”表面写的是“芍药花”实即是指“海棠春睡”。因而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
4、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史湘云-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秦可卿 仙客来* 秦可卿是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小名
5、可儿,官名兼美,后来嫁给贾蓉为妻. 她妩媚有似宝钗,袅娜如黛玉.她虽在书中是稍瞬即逝,作者描写她也是用曲笔, 以致人们对她的品行留下许多疑点.虽然是存活得最短的一个金钗,但是她仍有着和其他金钗不同的明显特色.第五回中关于可卿的判词,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身, 情既想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说明她其实不是书中所写的病死而是自缢.据说是作者原稿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是经脂砚斋劝阻 .才改写成今稿的.秦可卿除了第五回引宝玉到她房中安歇以及后来写到她卧病榻上之外,她只在书中做过两件事:一是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 以警幻仙子之妹的身份许配给了宝玉.
6、二是临死前在凤姐梦中托咐一件未了之”心愿”.即从事物的荣枯哲理 ,讲到为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其中还泄露了某些”天机”.这些所为都有是别人梦中进行的.所以显得她只是个虚幻式的人物.然而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 ,警幻仙子告诉宝玉她妹妹(可卿)是仙界中的来客.这使人想到百花丛中的仙客来花.仙客来是樱草科,原产波斯, 是多年生的球茎草本,又称兔耳花. 把秦可卿比喻为仙客来,是因为书中所述她的事迹疑幻也暗示了她是”非常人”, 所以她不可能是凡人,只能是来自仙境之客. 秦可卿-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
7、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贾探春 杏 花* 贾府里的三小姐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她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保善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 红楼梦曲里写道:(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四十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子,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
8、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无论那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
9、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根据书中第五回宝玉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上画有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其判词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 ,巧得
10、遇恩人.这里”刘氏”就当然是指刘姥姥了.”“巧”是相关语,指在贾府”势败”家亡”后,巧姐最后无依无靠被她的”狠舅奸兄”勾通 企图把她卖入烟花巷时,碰巧遇上了受凤姐救济过的刘姥姥把她救走的事. 刘姥姥成了她的”恩人”,后来,刘姥姥把巧姐招入家里,与板儿结成夫妻. 板儿靠耕作家里的”两亩薄田”,巧姐靠勤劳纺织,在荒村里过着自食其力的安定生活. “无巧不成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写作传统, 巧姐生于七夕, 又巧得刘姥姥起名,最后与板儿成婚,象牛郎织女那样度日,真是一连串的巧合,她与生长在农村里的牵牛花大概也有着不解之缘吧! 贾巧姐-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
11、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李 纨 梅 花* 宋代王淇梅诗云: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诗中提到的林和靖,是指宋诗人林逋,在神宗末年,隐居于孤山梅岭,经常放鹤湖中,不婚不宦,肃然自适,有“梅妻鹤子”之称,是位超然物外的高士,梅花又称腊梅,严冬百花凋零独自香。象征着高洁、坚贞。 红楼梦中的李纨,人物描写得也有林和靖的高致,她出身金陵名宦,性格平和娴淑,嫁与贾珠,很早即守寡,她“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
12、,惟知侍亲养子,处处陪伴小姑子等读而已”。在大观园中她分住的是“稻香村”,书中描写是“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后来探春结社的时候,李纨就自定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作者对李纨这个角色是用同情及赞美的笔触描写的,她的形象既是贤妻良母也是个典型的一个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牺牲品。 在宝玉生辰的那晚,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诗“竹篱茅舍自甘心”。这些均表明作者乃是拿她作梅花喻 *妙 玉 梨 花*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仕宦人
13、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贾府知她是官宦小姐特下个帖子请她进来,寄居于栊翠庵。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僻,不合时宜”,她最大的特点是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妙玉嫌脏就把这个杯子不要了。甚至宝玉、黛玉都要遭她斥为”俗人”,可见其放诞怪僻,不近情理. 生活在大观园中的花花世界中, 却要追求一尘不染的清净地, 还要自称为”槛外人”这些都足以说明她内心的矛盾,在第五回的一首判词和一支 ”世难容”写她:“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 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14、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最后的命运如何?续作者写她遭强盗劫持 ,另一个抄本的脂批说她后来流落到瓜洲渡 ,总之, “终陷淖泥中.”表明她是沦落风尘了. 梨花靓艳寒香,洁白如雪,唯其过洁 ,也最容易受污.元好问有 梨花一诗,最形象地描绘出梨花的品格,也是妙玉一生的写真: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 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女石). *王熙凤 罂粟花* 罂粟花, 花开于夏季,有大红,桃红,纯紫,纯白等色,灿然艳丽,果实为蒴
15、果,内有种子如粟粒,果末熟时,采取乳状白液可制鸦片,含吗啡及其他生物碱,吸多成瘾,就可以使人形销骨立,精神萎蘼致死,但少量入药,却有镇痛,镇咳和止泻的效用。在红楼梦中,作者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 ,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艳心狠.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 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给予诱饵,设下圈套,让他上钩,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 ;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
16、一对青年男女双双自尽.贾琏偷娶尤二姐让她得知便又”大闹宁国府”,后来也导致尤二姐无地自容,饮恨含金自杀. 王熙凤虽然是如此的劣迹昭著, 罪恶累累,但是人们都无可否认她的聪明才智.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出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 也只有她能东借西挪,应付入不敷出的浩繁开支.她对付贾府的种种弊端及危机心明眼亮,处处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 所以在第五回的判词就写她”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说明了她的归宿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处于”末世”者,最有才干的人逃脱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
17、性命”.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 ,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