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摘要 :教育部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本文针对“如何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及其定位”这个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阐发个人对纲要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借此机会希望当前在校大学生能够珍惜学习机会、把握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任务 定位 意义目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的认识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的意义正文: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介高等教育是中等教育之后所实施的各种专门教育,有三个主要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三项职
2、能凸显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定位。在总结多年教育实践、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同时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科。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首先,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为此,规划纲要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从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出发,深化
3、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对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明确了政策方向,特别针对科研领域当中的体制性障碍,要求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和教育的资源共享。三要牢固树立高等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利用高校人才汇聚、学科综合交叉的能力优势,全方位开展服务,要求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加文化建设,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 其次,切实保障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必须优化结构办出
4、特色。我们国家现代化对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区域的差异性是世界上不多见的,很难沿用学术学科评价的单一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为此,规划纲要的文本也明确要求到 2020 年我们的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继续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引导其他各类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二是优化学科专业等结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重点扩大高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重点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鼓励东部高等教育率先发展,这是新世纪新形势下打造高质量的中国高等教育
5、体系的必由之路。二、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的认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同时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科。总的来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的定位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纲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定位具有前瞻性,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同时体现了我国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定位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定位做到了统筹兼顾。高等教育发展定位的前瞻性。 任何一个计划,任何一个规划,前瞻性都是第一要求,尤其是国家
6、高等教育发展定位这样一个为期 10 年、涉及面广、关系重大的发展纲要。定位的出发点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展”一直是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核心。中国的教育事业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断层解决发展到如今的人人学有所教,多级别多层次的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展。成其是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学、研体系。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产业转型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 性的改变。过去国内流行的高校扩招政策已经不再适合未来的十年发展。走精兵路线才是必由之路。可见: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两条发展定位的科学性不言自明,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维物辩证法关于发展
7、的观点。高等教育发展定位体现了以人有本。过去的三十年,中国的高校办学一直是在摸石头过河,对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一直是走边教边建、边教边招的路子。很多专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学无所用,却一直未被废除,导致国家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 ,很多人在就业时因数所学专业学科对口小而浪费了人生最宝贵我几年, 甚至对一生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医疗卫生教育和师范生教育最为典型。我们广西医科大往年毕业生中有小部分人在毕业后几年内仍然很难找到对口的医职工作,有的甚至五年的大学学习之后竟然只能去卖猪肉,普遍感到困惑与无助, 这和国家前些年盲目招生是分不开的.纲要针对过去的种种症状,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了“精兵”路线,就
8、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同时探索多渠道入学和全方位就业。完全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的需要,避免了教育发展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对未来十年人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保障。只有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教育事业,才算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高等教育发展定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高等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还有成人类函授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当前国家发展的需求决定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面面俱到,不可或缺。同时要处理人才的提升和流动需求,这其间有很多不同的矛盾和不协调因素,需要处处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工作方针。要避免出现上世纪的人才断层现象, 又要思考当前局部地
9、区出现的人才过剩现象。这不仅仅是教育事业一个方面的事,还关系到城乡居民的收入支出问题 ,关系到政府财政预算问题 ,关系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承受问题 ,必须走协调协久之路。而 纲要的“提高科研水平”和“办学特色”正好切合全面协调的相关要求。此外 ,高校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生命, 只有特色学科、特色教学理念才是一所高校的核心价值体现。有了特色办学特色,教育发展才能“可持续”。高等教育发展定位坚持统筹兼顾。我国有十几个亿的城乡人口,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各有各的特殊矛盾,中央和地方之间、国内与国外无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矛盾,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无不考验着我们的处理
10、能力。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轻易可以消除,但同时又有其普遍性的规律可循。问题在于能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正解使用统筹兼顾的方法。纲要的最终拍板定论,是在教育部的牵头下,征求了全国各大高校各个阶层代表人士, 由中央十几个部委共同参议,历经数年筹谋才得出最终的草定稿,经过常委会议和全国人大严格审批删改,最终才能得出人民满意的方案。其广泛性与代表性不言自明,充分考虑了各个阶层的需求与特点。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财政部、央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外交部等诸多部门也都给予支持与配合。比如我们广西医科大学很多学生和教师正在享受的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研究生津贴、教师的科研经费等等,无不是在扩大财政预算增发国
11、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一句“正确把握”口头上说得容易,然其中的盘根错节可不是轻易可以解开的。定位做到 13 亿人民满意这份上也算是统筹非常得体了。三、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的意义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刚刚步入大学不久的学生,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教育政策有所熟悉,这是必须的。首先,认识了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使自己更加符合要求、更加有用,使自己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去磨炼自己的能力和素养。这无疑对个人成长是极有好处的。其次,认识了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也认识了自己所处的优势与劣势。我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学历文凭不够硬、学术地位不够高的高职学生,不能算是高端的人才, 但是,认识了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我会更加努力地去改变自己 ,不断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我相信,这决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这对所有大专在校生都是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的。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最后,通过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的深入认识, 对那些为人师表的教育者来说有很大的启示。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有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 21 世纪培养出高效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