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揭秘我国空军大型电子战飞机发展历史在历史悠久的北京南苑机场,有几架外形优雅大方,涂装古典华丽的俄式大型三发喷气式客机长期停放在停机坪的一个闲人勿近的角落里。远远看去,它们就像航空博物馆里的那些展品一般,似乎永远也不会发出巨大的轰鸣拔地而起。在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机场里,这些外表看去饱经沧桑的飞机和那些每天就在距离它们几百米的跑道上不停地起降的那些崭新的波音空客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心人会注意到,在它们高大的垂直尾翼上,有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其中几架飞机的机体表面还能看到一些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民航飞机上都不会出现的奇怪凸起。2013 年 11 月 16 日,在一大群穿着天蓝色迷彩作训服的人的伺
2、候下,一架在国际民用航空器登记系统中注册编号为B-4015 的飞机从这个小小的机群中悄然滑出。起飞,爬升,一切和一架普通的民航飞机似乎没什么不同。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B-4015 飞向了广袤的东海,飞临了日本单方面规定的防空识别区边界,并沿着它大摇大摆地转悠了一圈儿后消失在航空自卫队拦截飞机的视野中,留下中国军舰军机指定形象宣传单位 统合幕僚总部的一份简单的报告和一张倩影。第二天,这架飞机再次出动,这一次它无视了那道看不见-_的防空识别区边界,肆无忌惮的继续向着远海的方向飞去,直到 200 海里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边界才转向并沿着这道分界线继续飞行,留给多少有些惊奇的日本人又一份报
3、告和又一张倩影。2013 年 11 月 2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正式对外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在当天,第一架杀到防空识别区边界 其实基本就是 B-4015 在 11月 16 日的飞行路线 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机,仍然是这架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大型“客机” ,也就是本文的主角之一,图-154M/D 型大型电子侦察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名满天下知。就是这样,在中日两国围绕东海领土主权的争端日趋白热化的大环境下,这种外形颀长秀丽,身世曲折离奇的大型战略战役侦察机,自列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至今将近二十年之后,终于完成了在世人面前的首次公开亮相。尽管在亚太各国空军职业情报军人
4、的眼中,它已经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得老朋友了。每当看到大型高空战略侦察机,远洋电子情报侦察船,侦察卫星这几个词儿的时候,种种属于冷战年代的壮丽画面就一下子浮现在人眼前难以忘怀。在长期的对峙和相互试-_探中,各种战略侦察手段成为了大国之间相互摸清敌人底牌的重要方式;而对于缺乏战略侦察情报体系的国家来说,即使有几样攻击范围称得上战略的武器,也无法发挥它们的作用。所以虽然我军总体装备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但是在打造独立的战略侦察系统上仍然堪称不遗余力,惨淡经营几十年下来,竭尽所能也建设起了一支精干的分属于总部及各军兵种的战略侦察力量。对于海军而言,不提最近服役的“天王星”级大型专
5、用电子侦察船了,早年间诸如“向阳红”家族这样的所谓“远洋科学考察船” ,美日等国海军对其的真实作用都心知肚明;至于后来在美济礁等岛屿活跃着的某些“远洋拖网渔船”之流更是那个仍然只是黄水海军的年代里海军侦察系统的重要触角。而“实践”系列和“遥感”系列卫星嗯我们姑且相信这都是用于帮农业部统计棉花上有多少个蚜虫的。总之在 90 年代到来之前,我军海洋侦察系统和太空侦察系统虽然相对美苏两国差距仍然很大,但是已经算是小有所成自成体系。而此时,空军只能看着那些嗡嗡作响、岁数比它们的飞行员还大的图-4 改特种飞机发愁。这几架来之不易的特种机的来历很值得在这里表上一表。不同于一般印象中只顾于内斗而训练荒废的文
6、革重灾区,在十年动乱期间虽然空军整体确实受到了严重冲击,但是-_空军里一部分清醒的人努力追赶国外最先进军事科技的脚步并未因此而停下,尤其是 60 年代的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早期空中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特种飞机的崭露头角给了空军装备科技部门很大的启迪。早在轰-6 尚未投入批量生产的 1966 年,空军在装备规划中就已经确定,即将从轰炸机部队中淘汰的图-4 将作为第一代特种机改造平台使用;由于原装的 ASh-73TK 型活塞发动机此时备件不足,加之改装特种飞机需要更充沛的动力以维持更多电子设备的运转,当时决定利用同期从苏联进口用于配套安-12 运输机的AI-20K 型涡桨发动机改装,该发动机功率比
7、原发动机提高了 60%,在 70 年代初期改装图 -4 机队后,有效提高了图 -4 平台的飞行性能,图-4 改平台就此成为标准大型特种机平台。9 月 26 日,代号 926 项目的图-4 特种机家族里最著名的空警-1 号空中预警机工程正式启动,1971 年 6 月首飞,后来由于雷达性能不良等原因没有服役,1979 年项目终止,相信很多去过航空博物馆的人都见过这架飞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陈列在小汤山航空博物馆里的那架空警-1号,其实是个赝品。真正的空警-1 号唯一一张存世的首飞图片,注意机尾原尾炮舱后的补偿气动延长段,机身下部并无大量天线。-_再看航博这架“空警-1 号”的机尾,可见多组电子
8、对抗天线设备,机尾也没有做相应延实际上官方关于空警-1 号研制经历的文章中已经明确指出,“当年空警一号下马后,被拆除了预警设备恢复为轰炸机。现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空警一号则是用同型飞机重新组装的。 ”所以这架身上长满了电子对抗设备的飞机显然不会是当年那架空警-1 号了。那么这架飞机在退役后被组装成预警机的外形进入博物馆之前,到底是一架什么型号的图-4 特种机呢?正如前文提到的,早在 1979 年空警-1 号结束所有试验科目之前,空军已经启动了另两个图-4 改电子战飞机改装计划,两个型号分别是电子对抗/侦察机和电子干扰机。当时相关参考经验很少,只有少量美苏电子战飞机的照片和少量外国期刊上的资
9、料,剩下所能依靠的也就只有 1957 年引进的伊尔-28 电子侦察机的经验了。1959 年,在毛子专家的帮助下,空军在空 10 师改装了 1 架电子侦察机和 1 架电子干扰机,后来苏联专家撤走之后又自行改装 1 架电子干扰机,是空军首批电子侦察干扰机,也是改造图-4 的年代空军不多可供参考的电子战飞机实物。-_根据资料,1976 年 8 月,第一架图-4 电子对抗/侦察机在空 36 师驻地的空军 5702 厂改装成功,后来一共改装了 4架。这些飞机增加了全频段雷达侦察设备和微波多路通信侦察设备,并增加了有源干扰机、回答式干扰机和消极干扰设备,可以执行一定的电子干扰任务。该机服役后很快投入到了对
10、自己的娘家+曾经的老大哥+北方边境上咄咄逼人的强大对手在边境线上百万兵力部署的侦察中。随着红旗太平洋舰队日渐兵强马壮,其触角已经伸到早已和我国离心离德的越南的金兰湾基地,图-4 电子侦察机还要经常和海军的电子侦察船配合出动以获得更多情报,一时间这几架当时机龄已近 30 年的飞机堪称南征北战,忙得不亦乐乎。不久之后,1977 年 1 月,第一架图-4 专用电子干扰机改装后交付空 36 师,后来一共改装了 3 架。飞机配备了 15 种干扰设备,其主要伴随干扰方式是伴随轰炸机群投放储藏在弹舱中各种长度的金属箔条以针对不同波段的雷达使用;不过由于其飞行速度很难跟的上其伴随对象轰-6 机群,导致其使用受
11、到了很大限制;空 36 师曾经试验过图 -4 先行起飞在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下先行投放箔条制造干扰走廊,轰炸机群紧随其后进入的战术,并在 1981 年华北大演习中付诸实施,不过该战术对配合要求很高,导致其使用远不如图-4 电子侦察型广泛;所以在 1983 年轰-6 伴随电子干扰型-_试制成功之后,这些飞机就很快退居二线了。虽然以上两种型号飞机至今罕有公开图片,但是前文提到了,在航空博物馆陈列的空警-1 号实际上是由另一架图-4退役进入博物馆时改装而来的。而从博物馆中这架飞机机体下半部分林立丛生的各种形状的干扰天线和类似于其他型号飞机上的雷达侦察设备来看,这架改装母机应该就是四架图-4 改电子侦察机
12、之一。所以从这架飞机上倒是能同时看出空警-1 号和图-4 改电子侦察机的特征来。上面是一张国外爱好者制作精美的空警-1 号模型的照片,如果大家忽略掉后背上的大蘑菇,图-4 改电子侦察机的模样就跃然纸上了。在 1979-1989 年的中越十年边境战争中,图-4 改电子侦察机和图-4 改无人机母机( 使用北航研制的无侦-5 型无人侦察机,该机是在击落美军 AGM-34N/147H“火蜂”无人侦察机残骸的基础上研制的)成为了空军能够投入前线作战的不多几种型号的大型飞机。作为空军当时唯一的大型电子侦察机,图-4 型电子侦察机更是出动达 44 个架次,虽然越军有丰富的针对美军照相侦察的反制经验,但是由于
13、受装备技术限制,越军严重缺乏反制电子侦察的手段,导致轮战期间其重要兵力调动,技术装备分布等情况在图-4 型电子侦察机面前无从遁形,这为我军在战场上取得情报优势-_起了很大作用。在这样一场技术水平在 80 年代的世界看来堪称原始的战争里,其实也早已落后于时代的图-4 系列特种飞机已经算是可以和辛柏林炮兵观测雷达等量齐观的我军参战的少量高科技装备之一了。1988 年,机龄逼近 40 年的几架图-4 改电子战飞机全部退出现役,仍然缺乏合用的大飞机平台的空军只能使用轰-6平台改造特种机,先后折腾了两种五型替代图-4 改的对应型号,即轰电-6I/II/III 和轰电侦-6I/II;可以说青出于蓝的是,这
14、两种型号飞机留存的图片数量之少较之其前辈更甚,简直令人发指。轰电-6 的研制稍早,前文提到,图-4 改伴随电子干扰机很难和轰-6 轰炸机群配合行动,1981 年华北大演习之后就很少使用,所以空军很快便开始自行改装轰电-6I 型伴随干扰机,其工作原理和图-4 改电子干扰机大同小异,1983 年改装两架,是为轰电-6I(早期也有称轰-6 丙的)。后来通过加装新型有源电子干扰设备后,提高了干扰范围,先后升级为 II 型和 III 型,不过从来没有过任何公开图片。而随着空军轰-6 机队逐渐导弹化,临空轰炸已成历史,也不再需要专门改装的全程伴随式电子干扰机了;如今装备轰-6H/M 型导弹轰炸机的部队一般
15、采取部分飞机挂装某型电子干扰吊舱的方式进入战区,该吊舱分为高频对空和低频对地两种-_工作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机群在现代防空系统面前的损失概率。“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的来” ,今天的军事爱好者们只能从已经进入航空博物馆的轰电-5 身上猜测轰电-6 的模样了。相比太过神秘的轰电-6 系列,轰电侦-6 的资料也只是略多一点儿,官方资料称 1987 年 I 型机开始研制,1990 年 6月首飞,1992 年定型。II 型机 1993 年开始研制,1996 年定型。从时间上看,两型侦察机研制时间几乎是紧挨着的,不难看出在 90 年代军事斗争压力陡然增大的时期,空军对I 型的性能很难感到满意。这也难怪,
16、轰-6 这个平台搭载侦察设备的能力确实有限,改进余地不大。官方资料中提到最后只改装了 3 架电子侦察型号交付空 36 师,考虑到轰-6是可以完全独立生产不受国外制约的飞机平台这一因素,可见空军对轰电侦-6 的态度也就是填补图-4 电子侦察机退役后的空白而已。作为需要经常在一线抛头露面的电子侦察机,近年来轰电侦-6 也从未有在东海南海等地区被周边国家发现的记录,这也足以说明该机目前至少已经不是空军的一线装备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该机的图片资料只有这张在军内国-_防建设成果展上的模糊不清的模型照片可供参考,可以看到机身下方有黑色的大型整流罩。背景中的另一架飞机就是下面要提到的图-154M/D 电子
17、侦察机。另一张不久前爆出的 90 年代张万年上将视察部队的图片中,这架隶属于空 36 师的黑色轰 -6 机身下方同样有一个黑色大型整流罩,同时翼尖还有用途不明的吊舱,很可能是用于电子干扰的。结合时间分析,该机可能就是轰电侦-6II 型。这里要注意,早在 1979 年便装备的轰-6 乙虽然也有“侦察机”之名,但实际上只是在轰-6 基本型的基础上在机腹炸弹舱内加装三台呈不同角度固定安装的航丁-42 型红外侦察相机的产物,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型号还在机翼下外挂了类似苏联海军航空兵图-16R 装备的侦察吊舱,和 1992 年才开始装备的轰电侦-6 系列完全不是一个东西。1980 年 11 月,海航郝安富,
18、史华达机组各驾驶一架轰-6乙侦察机飞抵南沙群岛进行侦察照相,这也是中国军机历史上首次飞临南沙群岛。虽然神秘得一塌糊涂,但是受限于平台性能的不足,轰-6特种机型号的主要作用也就是维持之前图-4 特种机退役后-_留下的编制,最多只能算是战术战役级别的特种飞机。想在波诡云谲的 90 年代里担当战略战役侦察任务,没有国外的平台根本不行,而这个“国外” ,也就是刚刚和我们化敌为友的毛子。实际上,正如前文提到向苏联购买 AI-20 涡桨发动机改装图-4 所说明的,即使在中苏关系最为冷淡乃至敌对的 60-70 年代,苏联向我国出口民用运输机和直升机以及相关配件的业务也没有终止,包括图-124、伊尔-62 等
19、客机和米-8 等直升机照旧挂着中国民航的马甲欢快的飞着;而安-12 和安-24 这样的军民两用运输机也没羞没臊的挂着两套牌子来回换着玩;甚至还有米 -6 这样臭不要脸直接挂着 PLAAF 的牌子满世界吊大家伙的;所以说,不论毛子换上什么样的皮,其节操值永远为零大概是不会错的。80 年代中苏关系解冻之后,民航机的出口限制更少了,于是图-4 的“娘家”图波列夫设计局冷战期间的经典作品图-154 型客机,北约代号 Careless“大意”( 多恰当一绰号) 就这样跟随着它无数前辈的脚步来到了遥远的东方。从 1985 年开始,中国民航便陆续引进了 30 架图-154M 飞机。虽然这些飞机的价格相对西方
20、同类型飞机确实要低廉很多,但是和在世界各地民航服役的同类一样,这些安全性不佳的飞机在中国民航服役期间可谓饱受恶评,1994 年-_和 1999 年先后发生的两起坠机事故更是加速了它们离开民航的进程。到 2002 年图-154M 全面退出民航的时候,民航部门已经基本上把所有能飞不能飞的图-154M 都扔给了老联航也就是当年那个空军经营下的航空公司。而在这里,它们迎来了生涯中的第二个春天。实际上,早在首架图-154M 落户民航的 1985 年,空军就借助老联航的关系接触到了这种飞机,后来作为专机一共引进了十多架。当然空军也不是傻子,本节的一大主角、空军的 VIP 部队空 34 师从伊尔-14、伊尔
21、-18 的年代就开始玩毛机,除了图-114 等少数型号之外几乎把毛子的客机玩了个遍,堪称玩毛子客机的行家;加上专机部队的特殊性,关于图-154M 飞机的各类问题空军比民航清楚的还要早一些(诸如经典的插头正着插反着插都能插上去这种奇葩设计等等)。但是由于 89 年之后众所周知的国际形势,虽然民航有不少安全指标比图-154M 优越的西方客机,但是在那个夹缝中生存,被全世界孤立的年代,我们能选择用于改装电子侦察机这一事关军队机密的最好的飞机,只有它了。而且图-154M 这个平台在飞行性能上确实有优越于西方客机的地方,其三台 D-30KU 涡扇发动机充沛的动力赋予了该机优秀的高速性能和加速爬升性能,六
22、轮小车式主起落架使得-_该机可以在条件较差的机场上起降;虽然这给乘客带来的未必是享受,可在空军看来,这就是优势。加上电子侦察机这种三年不开张一开吃三年的飞机对出勤率的要求也并不是特别高(专机的使用性质也类似) ,靠着不计成本的维护,人多力量大精工出细活维持着飞机没啥问题,这也正是空军的图-154M 系列飞机使用多年无一事故的重要原因。而空军靠维护图-154 也维护出了很多典型,比如空 34 师装备部前副部长徐建平烈士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从平台空间的角度讲,起飞重量 100 吨的图-154M 客舱容积比起飞重量 60-70 吨的运-8 的机舱容积还要大出几十立方米;而从载荷航程性能考虑,商载
23、5 吨时具备 6600km 航程的图-154M 也远远胜过轰-6 和运-8 这两个平台,而其巡航速度则几乎是运-8 的两倍,比轰-6 也要高出 100 多千米/小时;对比之下,同期研制的轰电侦-6 电子侦察机几乎销声匿迹,运-8 高新机项目直到 21 世纪才开花结果也就可以理解了一架即将交付联航的图-154M 客机。1992 年,空军利用从老联航搞到的第一架图-154M(B-4138 号)开始着手改装新型电子侦察机的工作,新型飞机被很顺口的命名为图-154M/D 。虽然当时国内对图-154M 已经有了七八年的使用经验,但是由于空军并未掌握图-154M 的原设计资料,国内又缺乏大型飞机的研制经验
24、,因而改装工作并不容易。必须通过组织科研人员进行大量-_繁琐的测绘工作获得近似于原始设计的数据,才能完成改装电子战飞机所需的气动和结构改型设计。改装工作的艰辛,从下面这段八股中可见一斑:“空军飞机研究室挑起我军信息战飞机的高精尖工程,涉及飞机结构、气动、材料、电子等诸多专业,协作单位数十个,需要加装数百套设备。主要负责人刘宏印,首先必须测绘飞机原外形。由于没有现成的外型资料,必须测绘实物飞机。最终他用“近景摄影法” ,在飞机上设置了上百个典型切面、几千个标志点,测绘出上万个数据,综合误差小于 1.5 毫米。此成果缩短了近 3 个月的试验时间,投入的人力仅为传统方法的 1/3。 ”上面这张图里的
25、 3D 模型显然就是最近大出风头的图-154MD-II 型。可以说,图-154M/D 是空军独立改装特种飞机历史上测绘工作最艰巨,任务最紧迫的一个型号,放在整个航空工业的层面上,也只有研制运-10 时对巴基斯坦航空波音 707残骸的测绘工作能与之相比。199X 年,改装后的图-154M/D 型飞机在北京南苑机场 (也正是 40 年前独立第 4 团图-4 轰炸机的第一个驻扎机场 )成功首飞,下图中的型号一般被称为 I 型或者 I 改。-_图中可见机身下方加装了数个容纳电子情报装备的半球形整流罩。被统称为 KZ-800 侦察系统的这些设备可以探测、识别和定位敌方的陆基和舰载雷达信号以及微波通讯信号
26、,然后对截获的信号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这种针对不同工作模式信号源的分离式天线设计在美苏早期的电子侦察机上很常见。另外受限于当时国内技术条件,飞机上的操作界面可以说非常简陋,和 7、80 年代改装的图-4 和轰-6 平台电子侦察机上的设备相比水准高不到哪里去。某论坛一位前空军人员在回忆中提到:“原先那东西上的装备极其坑爹,极具冷战遗风。比空 X师的电侦-8 差多了。跑的是 dos 系统,显示器 14 寸 256色球面,小霸王那种键盘和轨迹球。数字地图是上古游戏金庸群侠传那个调调。采集的数据也垃圾的很。有时候信号没测出方位角,那系统会报个 400 度出来。 。 。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空军认为
27、 B-4138 号的性能确实不能满足 21 世纪电子情报侦察的需要,完全依靠被动侦察手段的电子侦察机在电子侦察与反侦察斗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也确属过时。考虑到 90 年代中期国产电子设备的进步势头,空军决定等待国产新型综合电子侦察设备(尤其是以合成孔径雷达(SAR)为核心的机载合成孔径侦察系统)完成研制后再行改造新机,并没有立即按照 B-4138 号的标准改装更多的图-154M。-_而在 1994 年发生了第一起坠机事故之后,民航对图-154机队的态度就彻底急转直下,大家纷纷沓沓买波音空客去也,买了八九年的图-154M 白白扔掉也可惜,正好也顺坡下驴给空军个人情。这也为空军获得更多的图-154M
28、备件提供了便利,使得空军依靠国内资源维持一支精干的侦察机部队成为了可能。1995 年,首批两架图-154M 正式从空 34 师某团转隶空 34 师某团( 嘿嘿),其中就包括如今赫赫有名的 B-4015 号。我国机载 SAR 的研制工作开展很早,早在 863 计划中,星载/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和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就占据了其中的两个席位。而这两个系统的发展与改进,和空军早期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一种小型喷气式公务机平台“里尔”是分不开的,这种其貌不扬的小飞机其实登场的年头很久了,而且当初买的时候随机就装备了全套侦察设备,当然,这些设备都是用于“民间地理勘探”的。机尾的 HY 代表航空遥测。从总参情报部中越
29、边境侦察作战经验集中可以看到如下两条记载:(10)1984.10.2310.24 ,侦五团以里尔侦察机对河口、老街地区进行 2 批 2 架次机载雷达成像航空侦察,发现目标29 个;(11)1986.11.2612.1,独立团里尔队以里尔侦察机-_对清水地区进行 2 批 2 架次机载雷达成像、长焦距倾斜照相航空侦察,发现目标 105 个。而这只是这种小巧灵活的侦察机几十年来堪称空前活跃的出动史的一部分:可以说上万公里的边海防线上就没有这四架“里尔”没跑过的地方。另一种对国产侦察平台影响深远的型号则是海军航空兵稍晚引进的“奖状” 。早在 1998 年抗洪救灾中,该机就利用其刚刚装备的国产试验型机载
30、 SAR 对灾区进行了雷达成像测绘。此后历经多次升级,在 2013 年雅安地震中,来自海军航空兵科研试飞中心的“奖状”又一次第一时间飞临灾区上空,和空军的“里尔”为救灾指挥部共同提供了第一手灾区图像资料。 当然,图-154M/D 有更大的空间去安装尺寸更大的雷达天线,其功率、搜索距离以及雷达带宽等主要指标都比“里尔” 、 “奖状”上的同类设备不知高到哪里去了,隔着几百公里看个一清二楚也不是难事儿;而巨大的机体空间也使得安装完整的一套机载合成孔径侦察与实时成像系统成为可能。这套系统包括如下几个侦察单元,分别为 128 通道的成像光谱仪、 244 通道的 CCD 成像光谱仪、高空间分辨率的 CCD
31、 航空相机、具有三维信息获取能力的三维成像仪以及最重要的 L 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可以-_说涵盖了从光学侦察到电子侦察的各种侦察手段。而且整套系统可以相对紧凑地布置在机身下方“独木舟”状的大型整流罩内,降低了飞行阻力,提高了飞行性能。199X 年,B-4015 号图-154M 被确定为图-154M/D-II 型电子侦察机的实验改装平台,在随后的几次对北京周边地区的实验性测绘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随后另两架图-154M 飞机以及 B-4138 号 I 型机也按照 II 型的标准进行了改装,这几架均是 1990 年之后出厂、机龄较新的飞机被单独编成一个大队,成为空 34 师某团的主力侦察装备。B-
32、4015 雄姿。前机身下方即为机载合成孔径侦察系统,注意前方的光学窗口。后机身下方为类似 I 型机上面的雷达及通信信号截获收集装置,系统从外观上已经有了很大简化。从 1996 年台海危机前后一直到今天,每当美帝联合日韩在我国周边进行联合军演时,每当国军又开始汉光系列壮胆演戏时,作为空军唯一堪用的大型电子侦察机机型,这些庞大而不失优雅的监听者都会准时飞临现场附近,默默掏出小本子记下你们这次演习中的通信情况,以及演习中有几部雷达开机、部署地点、常用工作频率、甚至包括雷达操作员的使用习惯等等当然,久而久之敌人也知道这些飞机的存在,开始在演习中搞“障眼法” ,采用电子干扰及-_欺骗手段试图使我方获得错
33、误信息。然而随着合成孔径侦察系统的引入,图-154M/D 已经拥有了主动电子侦察手段,即使敌干扰手段再复杂,演习区域的图像信息也会同样尽收眼底,使得双方这种无声的“斗法”进一步升级。所以,说图-154M/D 已经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老朋友”并不夸张。而作为 1995-2005 这危机四伏的十年期间空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个缩影,图-154M/D 也是空军内部展览展示活动中的常客,多次迎接空军乃至军委领导人的视察,比如在这张著名的 2003 年南苑空军新装备展示图中,这架披挂整齐的苏-30 战斗轰炸机的后面就是一架图-154M/D 侦察机,实际上这也算是图-154M/D 在军迷范围内的首次“准曝
34、光” 。参加这次著名展示的还有尚未正式定型,装备于空军试训中心 1 团的试生产型歼-10 战斗机,可见前起落架舱门仍然是两片式而非后来定型飞机采用的三片式。直到近几年陕飞的运-8II/III 类平台技术逐渐成熟,高新系列特种飞机开始批量装备空军各特种机单位(本次首度出击防空识别区的高新 1 号侦察机装备的机载 SAR 侦察系统和图-154M/D 装备的同类型号在技术上即有承继关系) ,图-154M/D 机队的压力方有所缓解;加之这些飞机历经多年高-_强度使用,毛机的寿命一直是个问题。虽然在民航的帮助下,空军已经尽可能搜集到了国内所有的图-154M 飞机备件,维持这几架飞机连带着专机师的几架客运
35、型号绰绰有余,即使毛子哪天犯病卡脖子也能对付一阵,但是在这些老家伙的继承人暂时还没定弦的时候也确实需要省着点用;所以本文开头中略显闲散的生活状态也就成了它们的常态。但是,即使已经步入垂暮之年,拜优秀的原始设计所赐,图-154M/D 的速度优势 (尤其是爬升性能和加速性能的优势 )仍然可以让运-8 乃至其改进型运-9 这两种慢腾腾的涡桨飞机平台望尘莫及。实际上,在协和超音速客机退役之后,巡航速度高达 M0.85,最大平飞速度可达 M0.89 的图-154M在民航机速度领域更是罕逢敌手。而这一点在反应速度和时效性要求都极高的侦察活动中十分重要。在本次侦察行动中,空军之所以选择让远在帝都的图-154
36、M/D 而非南空特种机师部署的运-8 高新机出击,除了有战术上的出其不意之外,估计也有利用其高速特性尽可能压缩日方反应时间,以防止日方拦截飞机过早形成拦截态势,妨碍我方飞行并影响我侦察机前出距离和侦察效果的考虑在内。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些依旧帅得不像话的“老头子”们仍然是空军目前唯一算得上战略侦察机的特种机型。-_而在国产大飞机平台成熟尚需时间,引进改装国外新型平台也暂无确切消息的时候,这些顶着“大意”之名的飞机在历经多次升级后,仍将在空军官兵的精心维护下好整以暇,时刻准备在对美日军事斗争一线一边搜集情报一边和前来拦截的“老朋友们”斗智斗勇,看看它们和同样上了岁数的日本航空自卫队 F-15J 战斗机们究竟谁能熬过谁。从 B-4015 号图-154M/D 连续多日出动丝毫不显老态的活跃表现上看,说不好它们还会是世界上最后一批退役的图-154M 系列飞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