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0 章1.岩体力学的研究内容(1)岩块、岩体地质特征的研究(2)岩石的物理、水理与热学性质的研究(3)岩块的基本力学性质的研究(4)结构面力学性质的研究(5)岩体力学性质的研究(6)岩体中天然应力分布规律及其量测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7)工程岩体分类及分类方法的研究(8)岩体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本构关系与破坏依据的研究(9)边坡岩体、地基岩体及地下洞室围岩等工程岩体的稳定性研究(10)岩体性质的改善与加固技术的研究,包括岩体性质、结构的改善与加固,地质环境(地 下水、地应力等)的改良等(11)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与新理论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研究(12)工程岩体的模型、模拟试验及原位检测技术的研究2.
2、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工程地质研究法(2)试验法(3)数学力学分析法(4)综合分析法第 1 章 1.结构面、岩体的定义(1)结构面(Discontinuous):是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岩体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界面或带(2)结构面(Discontinuous):是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岩体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模、一定形态和特征的面、缝、层、带状的地质界面。(3)岩体(Rockmass ):是指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由岩块和结构面网络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赋存于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2.结构面的分类(1)地质成因类
3、型1)原生结构面 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沉积结构面: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岩浆结构面:岩浆侵入及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变质结构面: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2)构造结构面 是岩体形成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破裂面。3)次生结构面 是岩体形成后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构面。(2)力学成因类型张性结构面(Extension Discontinuous)剪性结构面(Shear Discontinuous)(3)结构面的 5 个等级(Scale)I 级结构面:是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一般延伸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以上。I 级结构面属于区域稳定的研究领域,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壳稳定性,直
4、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II 级结构面:指延伸长而宽度不大的区域性地质界面。II 级结构面对工程岩体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III 级结构面:指长度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断层、区域级结构面:延伸较差的节理、层面、次生裂隙、小断层及发育的片理、劈理面等级结构面:微结构面、隐节理、微层面等3.结构面的基本特征(1)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结构面与最大主应力间的关系控制着岩体的破坏机理与强度(2)连续性:结构面的连续性反映结构面的贯通程度。线连续性系数:指沿结构面延伸方向,结构面各段长度之和(a)与测线长度的比值。迹长:结构面与岩体露头交线的长度。(3)密度:结构面的密度反映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线密度(Kd)是
5、指结构面法线方向单位测线长度上交切结构面的条数(条m) 。间距(d)则是指同一组结构面法线方向上两相邻结构面的平均距离。Kd 与 d 互为倒数关系用线密度来估算岩体质量指标 RQD(rock quality designation)岩体质量指标 RQD:长度大于 10cm 的岩心长度之和与钻孔总进尺的百分比。(4)张开度:结构面张开度是指结构面两壁面间的垂直距离。结构面两壁面一般不是紧密接触,使结构面实际接触面积减少,导致结构面粘聚力降低和渗透性增大。(5)形态:结构面的形态可以用侧壁的起伏形态及粗糙度来反映。结构面侧壁的起伏形态分为平直的、波状的、锯齿状的、台阶状的和不规则状的。(6)充填胶
6、结特征结构面胶结后力学性质有所增强,Fe 质胶结的强度最高,泥质与易溶盐类胶结的结构面强度最低,且抗水性差。未胶结的结构面,力学性质取决于其充填情况,可分为:薄膜充填、断续充填、连续充填及厚层充填 4 类1、薄膜充填是结构面两壁附着一层极薄的矿物膜,厚度多小 于 1mm,多明显降低结构面的强度。2、断续充填结构面的力学性质与充填物性质、壁岩性质及结构面的形态有关。3、 连续充填结构面的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充填物性质。4、 厚层充填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很差,主要取决于充填物性质,岩体往往易于沿这种结构面滑移而失稳。(7)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结构面的组合关系控制着可能滑移岩体的几何边界条件、形态、规模、滑动
7、方向及滑移破坏类型,它是工程岩体稳定性预测与评价的基础。4.岩体的结构类型及岩体结构控制论为了概括地反应岩体中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成因、特征及其排列组合关系,将岩体划分为 5 大类: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状结构、散体状结构岩体结构控制论岩体结构对工程岩体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岩体的应力传播特征、岩体的变形与破坏特征及工程岩体的稳定性。软弱结构面是岩体变形破坏的重要控制因素或边界;硬性结构面是划分岩体结构、鉴别岩体力学介质类型的重要依据。5.分析岩体结构对岩体的控制作用应注意哪些方面?岩体结构对工程岩体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岩体的应力传播特征、岩体的变形与破坏特征及工程
8、岩体的稳定性。破坏机制方面:岩体破坏难易程度、岩体破坏的规模、岩体破坏的过程及岩体破坏的主要方式等。岩体稳定性方面:见书 p23第 2 章1.岩石物理指标的概念;物理性质是指岩石由于三相组成的相对比例关系不同所表现的物理状态,其由岩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2.基本概念密度:指单位体积内岩石的质量,分为颗粒密度和块体密度。颗粒密度:岩石中固体相部分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块体密度:岩石单位体积内的质量。与矿物组成、岩石的孔隙性及含水状态有关。重度:岩石单位体积的重量。比重:岩石固体部分的重量和 4C 时 与同体积 纯水重量的比值。孔隙率:总空隙率(n) 总开空隙率(no) 大开空隙率(nb) 小开
9、空隙率(na)闭空隙率(nc)见书 p34水理性质:岩石在水溶液作用下表现出的性质,称为水理性质吸水率和饱水率:吸水率(Wa ):是指岩石试件在大气压力和室温条件下自由吸入水的质量(mw1)与岩样干质量 (ms)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即%10swamW %10ddawaVbb Wn 饱和吸水率: 岩石的饱和吸水率(Wp)是指岩石试件在高压( 一般压力为 15MPa)或真空条件下吸入水的质量(mw2)与岩样干质量(ms)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即%102swpmW %10dd00 WpVn wp软化性: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称为软化性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称为抗冻性渗透系数:在一定的
10、水力梯度或压力差作用下,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质,称为透水性。常用渗透系数来表征。K 为渗透系数,是渗透流速与水力梯度的比值,在数值上等于水力梯度为 1 时的渗透流速,UJcm/s 或 m/d膨胀性:岩石的膨胀性是指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崩解性: 岩石的崩解性是指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失去粘结性并变成完全丧失强度的松散物质的性能3.岩石的初始模量、切线模量、割线模量和平均模量的概念初始模量(Ei):指应力- 应变曲线原点处切线斜率 切线模量(Et) :指曲线上任一点处切线的斜率,在此特指中部直线段的斜率割线模量(Es):指曲线上某特定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通常取 c 2 处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4.典
11、型岩块全应力-应变曲线分哪几个阶段(p43)(1)孔隙裂隙压密阶段(OA)。在该阶段,随着载荷的增加,试件中原有张开性结构面或微裂隙逐渐闭合,岩石被压密,形成早期的非线性变形。(2)弹性变形至微破裂稳定发展阶段(AC)。曲线呈似直线关系。(3)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CD,累进性破裂阶段),进入本阶段后,微破裂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4)破坏后阶段(D 以后阶段)岩块承载力达到峰值后,其内部结构完全破坏,但试件仍基本保持整体状。5.基本概念(p44-46)oVREKEG)1(23)1)(2泊松比:(poissons ratio)是指在单轴压缩条件下,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体积模量(Kv):
12、剪切模量(G) :流变和蠕变:(1)流变: 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的变形或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叫流变,主要包括蠕变、松弛。(2)蠕变(creep):是指岩石在恒定的荷载作用下,变形随时间逐渐增大的性质。6.岩块的蠕变曲线分哪几个阶段(1)AB 段- 初始蠕变阶段:曲线呈下凹型,应变最初随时间增大较快,但其应变率随时间迅速递减,到 B 点达到最小值。(2)BC 段-等速蠕变阶段:曲线近似呈直线,应变随时间近似等速增加,直到 C 点。(3)CD 段- 加速蠕变阶段:曲线呈上凹型,应变率随时间迅速增加,应变随时间增长越来越大,其蠕变加速发展直至岩块破坏(D 点)7. 岩块的破坏形式岩块在三轴
13、压缩条件下的破坏形式可分为脆性劈裂、剪切、塑性流动三类。根据破坏时的应力类型,岩块的破坏有拉破坏。剪切破坏和流动三种基本类型。8. 影响岩块抗压强度的因素(1)试件的几何形状及加工精度(2)加载速率(3)断面条件(4)湿度和温度(5)层理结构9.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抗剪强度的概念及测试计算方法(1)单轴抗压强度 c :在单向压缩条件下,岩块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简称抗压强度(MPa) 测定方法:抗压强度试验、点荷载试验 (2)单轴抗拉强度 t:单向拉伸条件下,岩块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简称抗拉强度。测定方法:直接拉伸、间接法(劈裂法、点荷载法、三点弯曲法) (3)剪切强度:在剪切荷载作用下,岩块抵
14、抗剪切破坏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剪切强度。a 抗剪断强度:指试件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沿预定剪切面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测试方法: 直剪试验、变角板剪切试验 、三轴试验 b 抗切强度:指试件上的法向应力为零时,沿预定剪切面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c 摩擦强度:指试件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沿已有破裂面(层面、节理等)再次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剪应力。10.岩块的抗剪强度的定义,直接剪切试验曲线三个阶段剪切强度:在剪切荷载作用下,岩块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剪切强度。第 3 章1.结构面的法向变形与剪切变形的主要特征法向变形:p67(1)开始时随着法向应力增加,结构面闭合变形迅速增长;(2)初始压缩阶段
15、,含结构面的岩块变形 主要由结构面闭合造成;(3)法向应力 大约从 /3 处开始,含结构面的岩块变形由以结构面的闭合为主转为以岩块的弹性变形为主;(4)结构面的 - 曲线大致为以 为渐近线的非线性曲线;(5)结构面的最大闭合量始终小于结构面的张开度()剪切变形:p73(1)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曲线均为非线性曲线;(2)结构面的峰值位移 u 受其风化程度的影响;(3)对同类结构面而言,遭受风化的结构面,剪切刚度比未风化的小 1/41/2;(4)结构面的剪切刚度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5)结构面的剪切刚度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2.结构面的法向刚度和剪切刚度的定义和确定方法(1)法向刚度(normal
16、stiffness):是指在法向应 (MPa/cm) jnnVKjjCtguKs力作用下,结构面产生单位法向变形所需要的应力,在数值上等于 - 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斜率。P70确定方法:试验法(室内压缩试验、现场压缩试验)本构方程和经验估算(2)剪切刚度 KS(shear stiffness):是反映结构面剪切变形性质的重要参数,其数值等于峰值前 - u 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 。确定方法:试验法(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经验估算法方程3.平直无填充结构面和有填充的软弱结构面的剪切强度特征 p75、p80(1)平直无填充结构面:抗剪强度大致与人工磨制面的摩擦强度接近,即: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主要来源于结构
17、面的微咬合作用和胶黏作用,且与结构面的壁岩性质及其平直光滑程度密切相关。特点是面平直、光滑,只具微弱的风化蚀变。坚硬岩体中的剪破裂面还发育有镜面、擦痕及应力矿物薄膜等。(2)有填充的软弱结构面:具有充填物的软弱结构面包括泥化夹层和各种类型的夹泥层,其形成多与水的作用和各类滑错作用有关。这类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常与充填物的物质成分、结构及充填程度和厚度等因素密切相关。4.非贯通断续结构面的剪切强度特征 p79这类结构面由裂隙面和非贯通的岩桥组成。在剪切过程中,一般认为两者都起抗剪作用。通过的裂隙面和岩桥都起抗剪作用。假设沿整个剪切面上的应力分布是均匀的,结构面的线连续性系数为1,则整个结构面的抗剪强
18、度为: tgKtgCKjj )1()(11第 4 章1. 常见确定岩体变形参数的原位试验方法 p85按原理和方法:(1)静力法:根据试验方法不同:承压板法、狭缝法、钻孔变形法、水压硐 室法及单(双)轴压缩试验法。(2)动力法:根据弹性波激发方式不同:声波法、地震波法。2. 岩体变形曲线类型及其特征 p901、法向变形曲线:按 P-W 曲线的形状和变形特征:(1)直线型 :通过原点的直线,其方程为 pf(W)KW,加压过程中 W 随 p 成正比增加,岩体岩性均匀、结构面不发育或结构面分布均匀的岩体多呈这类曲线。根据 P-W 曲线的斜率大小及卸压曲线特征分为:a 陡直线型:斜率较陡,呈陡直线岩体刚
19、度大,不易变形,卸压后变形几乎可恢复到原点,且以弹性变形为主,反映出岩体接近于均质弹性体。岩体较坚硬、完整、致密均匀、少裂隙。B 缓直线型:岩体刚度低、易变形,由多组结构面切割且分布较均匀或岩性较软弱且均质或平行层面加压。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和回滞环,非弹性变形。 (2)上凹型 :曲线方程为 pf(W),dp/dW 随 p 增大而递增,dp/dW 0层状及节理岩体多呈这类曲线 。根据加卸压曲线分为:a 岩体刚度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弹性变形成分较大。多为垂直层面加压的较坚硬层状岩体。b 卸压曲线较陡,变形大部分为塑性变形。多为存在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及裂隙岩体或垂直层面加压的层状岩体。 (3)上凸型
20、:曲线方程为 pf(W),dp/dW 随 p 增加而递减,d2p/dW20。结构面发育且有泥质充填的岩体、较深处埋藏有软弱夹层或岩性软弱的岩体常呈这类曲线。(4)复合型 : p-W 曲线呈阶梯或 “S”型。 结构面发育不均或岩性不均匀的岩体,常呈此类曲线。2、剪切变形曲线根据 u 曲线的形状及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的比值,可分为 3 类: (1)峰值前曲线平均斜率小,破坏位移大;峰值后应力降很小或不变。多为沿软弱结构面剪切。(2)峰值前曲线平均斜率较大,峰值强度较高。峰值后应力降较大。多为沿粗糙结构面、软弱岩体及剧风化岩体剪切。(3)峰值前曲线斜率大,线性段和非线性段明显,峰值强度高,破坏位移小。
21、峰值后应力降大,残余强度较低。多为剪断坚硬岩体。3. 影响岩体变形性质的因素 p92影响因素:岩体的岩性、结构面发育特征及载荷条件、风化程度、试验方法、试件尺寸、温度、湿度等。结构面的影响包括结构面方位、密度、填充特征及其组合关系等方面的影响,称为结构效应。4. 结构面方位对强度的影响 p93主要表现在岩体变形随结构面及应力作用方向间夹角的不同而不同,即导致岩体变形的各向异性。这种影响在岩体中结构面组数较少时表现特别明显,而随结构面组数增多,反而越来越不明显。5. 岩体的剪切强度特征(了解)p95(1)沿结构面剪切(重剪破坏)时,岩体剪切强度最低,等于结构面的抗剪强度。(2)横切结构面剪切(剪
22、断破坏)时,岩体剪切强度最高。(3)沿复合剪切面剪切(复合破坏)时,其强度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岩体的剪切强度是具有上限和下限的值域,其强度包络线也是有上限和下限的曲线族。上限是岩体的剪断强度,下限是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应力 较低时,强度变化范围较大,随着应力增大,范围逐渐变小。(4)应力 高到一定程度时,包络线变为一条曲线,岩体强度将不受结构面影响而趋于各向同性体。第 5 章1.工程岩体分类的概念 p115在工程地质分组的基础上,通过岩体的一些简单和容易实测的指标,把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性质参数联系起来,并借鉴已建工程设计、施工和处理等方面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岩体进行归类的一种工作方法。2.
23、基本概念:模量比、RQDp117模量比(Et/c):RQD:采用直径为 75mm 的双层岩心管金刚石钻进,提取直径为 54mm 的岩心长度大于10cm 的岩心长度之和与钻孔总进尺的百分比。 %1010钻 孔 总 进 尺的 岩 心 长 度 之 和长 度 大 于 cmRQD3.岩体工程分类(RMR 分类考虑那些因素?) p118考虑因素:完整岩石的强度、RQD、节理的间距、节理的状态、地下水情况。分类方法: (1)根据各类指标的数值,按表 2 的标准评分,求和得总分 RMR 值。 (2)按表 3 和表 4 的规定对总分作适当的修正。 (3)用修正后的总分对照表 1 求得岩体的类别及相应的无支护地下
24、洞室的自稳时间和岩体强度指标(c,)值。 4.RMR 分类及 Q 分类的优缺点是什么?P119RMR 法:优点:(1)重视节理、裂隙对岩体工程质量的影响;(2)比较接近实际情况;(3)所用各项指标容易获取;(4)是目前岩体分类研究领域内影响较大的一种方法;缺点:(1)未考虑地应力的影响;(2)不适用于强烈挤压破碎岩体、膨胀岩体和极软弱岩。Q 分类:(1)考虑的地质因素较全面,且把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了,是目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2)软、硬岩体均适用。第 6 章1.岩体中的应力基本概念 p129(1)天然应力(地应力、初始应力等)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2)重分布应力(二次分布应
25、力、附加应力等)由于工程活动改变了的岩体中的应力。2.测试岩体应力方法(套心法、应力恢复法和水压致裂法)的基本原理或测试步骤 p138(1)水压致裂法原理:水压致裂法是把高压水泵入到由栓塞隔开的试段中。当钻孔试段中的水压升高时,钻孔孔壁的环向压应力降低,并在某些点出现拉应力。随着泵入的水压力不断升高,钻孔孔壁的拉应力也逐渐增大。当钻孔中水压力引起的孔壁拉应力达到孔壁岩石抗拉强度 t 时,就在孔壁形成拉裂隙。若设形成孔壁拉裂隙时,钻孔的水压力为 pc1,拉裂隙一经形成后,孔内水压力就要降低,然后达到某一稳定的压力 ps,称为 “封井压力”。这时,如人为地降低水压,孔壁拉裂隙将闭合,若再继续泵入高
26、压水流,则拉裂隙将再次张开,这时孔内的压力为 pc2。(2)应力恢复法(扁千斤顶法)步骤:在岩壁上选择测点,固定 A、B 两点。d 15 厘米;刻槽应力释放、变形 d0d;安装扁千斤顶;加压应力恢复 dd0,到 d=d0 时的千斤顶压力即为 R重复测量另一个方向的 ;计算天然应力:假定天然应力为水平应力场 ,当测得侧壁应力和底板应力时,则有:Rwhv831(3)套心法原理:在钻孔中安装变形或应变测量元件,通过测量套心应力解除前后,钻孔孔径变化或孔底应变变化或孔壁表面应变变化值来确定天然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所谓套心应力解除是用一个较测量孔径更大的岩心钻,对测量孔进行同心套钻,把安装有传感器元件的孔
27、段岩体与周围岩体隔离开来,以解除其天然受力状态。3.高地应力的基本特征 p147(1)岩芯饼化现象;(2)地下硐室施工过程中出现岩爆,剥离;(3)隧洞、巷道、钻孔的缩径现象;(4)边坡上出现错动台阶;(5)原位变形曲线的变化;第 7 章1.Mohr-Coulomb 强度理论、格里菲斯强度理论优缺点 p160莫尔-库伦理论:优点:(1)该理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岩石的强度特征,它既适用于塑性岩石,也适用于脆性岩石的剪切破坏;(2)同时也反映了岩石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这一特性,并能解释岩石在三向等拉时会破坏,而在三向等压时不会破坏(曲线在受压区不闭合)的特点。缺点:(1)忽略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与试
28、验结果有一定的出入;(2)该判据只适用于剪破坏,受拉区的适用性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并且不适用于膨胀或蠕变破坏。格里菲斯强度理论:优点:(1)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是抗拉强度的 8 倍,其反映了岩石的真实情况;(2)证明岩石在任何应力状态下都是拉伸引起破坏;(3)指出微裂隙延展方向最终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缺点:(1)只适用于研究脆性岩石的破坏,对一般的岩石材料,莫尔-库伦强度准则的适用性要远远大于格里菲斯强度理论;(2)对裂隙被压闭合,抗剪强度增高解释不够;(3)格里菲斯准则是岩石微裂隙扩展的条件,非宏观破坏。2.Mohr-Coulomb 强度理论计算以及几种表达方式 p158莫尔包络线形式:斜直线
29、型、二次抛物线型、双曲线型等3.流变模型的识别(元件组合)p155在研究岩石的流变性质时,将介质理想化,归纳成各种模型,模型可用理想化的具有基本性能(包括弹性、塑性和黏性)的元件组合而成。通过这些元件不同形式的串联和并联,得到一些典型的流变模型体,相应地推导出它们的有关微分方程,即建立模型的本构方程和有关的特性曲线。4.岩体破坏机制分哪几种类型 p169(1)张破坏;(2)剪破坏;(3)结构体沿软弱结构面滑动破坏;(4)结构体转动破坏;(5)倾倒破坏;(6)溃屈破坏;(7)弯折破坏。第 8 章1.边坡岩体的应力特征;p176应力分布特征:(1)不论在什么样的天然应力场下,边坡面附近的主应力迹线
30、均明显偏转,表现为最大主应力与坡面近于平行,最小主应力面与坡面近于正交,向坡体内逐渐恢复初始应力状态;(2)由于应力的重分布,在坡面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带,不同部位其应力状态是不同的,在坡脚附近,最易发生剪切破坏,在坡肩附近,形成一拉力带,坡肩附近最易发生拉裂破坏;(3)在坡面上各处的径向压力为零,因此坡面岩体仅处于双向应力状态,向坡内逐渐转为三向应力状态;(4)由于主应力偏转,坡体内的最大剪应力迹线也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直线变为凹向坡面的弧线。2.岩石边坡有那几种变形和破坏类型,各有何特征?P178(1)边坡变形的基本类型:a 卸荷回弹。天然应力越大,则向临空方向的回弹变形量也越大;b 蠕变变形。
31、当边坡内的应力未超过岩体的长期强度时,这种变形引起的破坏是局部的。(2)边坡破坏的基本类型:平面滑动、楔形状滑动、圆弧形滑动、倾倒破坏。前 3 类以剪切破坏为主,常表现为滑坡形式,第 4 类为拉断破坏,常以崩塌形式出现。3.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p180(1)岩性;(2)岩体结构;(3)水的作用;(4)风化作用;(5)地形地貌;(6)地震;(7)天然应力;(8)人为因素。4.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步骤 p181(1)可能滑动岩体几何边界条件的分析;(2)受力条件分析;(3)确定计算参数;(4)计算稳定性系数;(5)确定安全系数,进行稳定性评价。5.岩坡的平面滑动及楔形体滑动;p182、p188第
32、 9 章1.基本概念:围岩压力、围岩应力、围岩抗力、侧压力系数、应力集中系数、(单位)弹性抗力系数的基本概念;围岩压力:地下洞室在重分布应力作用下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或松动破坏,进而引起施加于支护衬砌上的压力,称为围岩压力。围岩应力:围岩在无支护的情况下,经过应力重新调整达到的新的平衡状态即为围岩应力。围岩抗力:在有压洞室里,作用有很高的内水压力,并通过衬砌或传递给围岩,这时围岩产生的反力,称为围岩抗力。侧压力系数:应力集中系数(p198 ):(单位)弹性抗力系数(p222):2.塑性松动圈的形成过程;p222大多数岩体往往受结构面切割使其整体性丧失,强度降低,在重分布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塑性
33、变形而改变其原有的物性状态。由弹性围岩重分布特点可知,地下开挖后洞壁的应力集中最大。当洞壁重分布应力超过围岩屈服极限时,洞壁围岩就由弹性状态转化为塑性状态,并在围岩中形成一个塑性松动圈。3.围岩压力的基本类型按形成机理,分为形变围岩压力、松动围岩压力、冲击围岩压力。4.各类结构围岩变形破坏特点变形破坏形式主要有:(1)整体状和块状岩体围岩:岩爆、脆性开裂及块体位移等;(2)层状岩体围岩:沿层面张裂、折断塌落、弯曲内鼓等;(3)碎裂状岩体围岩:塌方和滑动;(4)散体状岩体围岩:拱形冒落为主,当围岩结构均匀时,冒落拱形状较为规则;当围岩结构不均匀或松动岩体仅构成局部围岩时,则常表现为局部塌方、塑性挤入及滑动等变形破坏形式。5.确定围岩弹性抗力系数的方法有哪些?(1)直接测定法:双筒橡皮囊法、隧洞水压法、径向千斤顶法(2)计算法(3)工程地质类比(经验数据)法6.岩体地下洞室围岩应力计算的基本公式(考虑=1 的情况);第 10 章1.大坝的失稳形式及边界条件 p240根据坝基失稳时滑动面的位置可以把坝基滑动破坏分为三种:(1)平面滑动。当坝基岩体坚硬完整,其剪切强度远大于接触面强度时,最可能发生平面滑动。(2)浅层滑动。坝基岩体破碎、软弱、强度过低。(3)深层滑动。2.熟悉岩基抗滑稳定计算推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