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109线中宁黄河大桥改扩建项目 安全生产标准化创新成果汇报,汇报人:张建国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4月15日,一、项目概况,G109线中宁黄河公路大桥改扩建工程计划工期2012年5月15日至2014年10月30日全面完工,工期约三年。 路线全长3.516公里,全线桥梁1211米/3座,其中特大桥1128米/1座,中桥65米/1座,小桥18米/1座,涵洞4道。设分式立交2处,平交7处,扩建收费站1处。,二、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创建平安工地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伤亡。,三、主要内容,(一)加强“硬件”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为安全生产提供硬件支撑,项目部组建后,按照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
2、理指南相关要求,并充分考虑到方便安全管理,按“工厂化”要求,对场地“集中规化、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区域内设置项目部集中办公区,农民工集中生活区,标准的工地试验室、混凝土集中拌和区,钢构件集中加工区、钢筋集中加工区,同时在每个施工作业区内修建标准板房,配备现场管理人员办公室、值班室、材料库及厕所。,施工区域内标准的农民工办公室、值班室、材料库,特别是根据项目特点,与生产区分开单独设置农民工集中住宿区,板房全部采用内部填充不燃棉的彩钢板进行搭设,每个宿舍配备单独的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暖气片等。,标准的6人住宿间,每个房间配备单独的保护开关,同时配套设置了200m2工地培训中心(农民工学校)
3、、淋浴室、洗漱间、水冲厕所,集中供水、集中排水、集中取暖,最大可能的增加农民工生活的便捷性、舒适性,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当中。,宽敞的农民工学校,干净、合格的厕所,项目部还设置了标准化的食堂,供农民工集中就餐,配备专门的消毒柜、蒸炉等,项目部设立专人负责食品采购,食堂工作人员全部通过体检并取得健康证,保证了用餐安全。,场地的“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利于各方沟通,加快了事情处理的速度,提升了管理效率,强化了治安保卫工作,方便了项目管理。,生产、生活区分开设置;从生产方面讲,有利于生产集中,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使生产区的功能发挥最大;同时从生活方面考虑,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
4、生产工人能够获得最安逸的休息调养,这样做便又调动生产工人的生产积极性。,项目部引进了数控自动滚焊机、数控自动弯曲机及自动弯箍机等先进设备及锁母型直螺纹套筒连接技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施工工序,将粗活做细、细活做精,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小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员数量,降低了施工伤害风险。,项目部加强施工用电的管理,场地建设前即按照“施工临时用电规范”及“标准化施工”要求进行电路规化、设置,整个区域均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所有的配电箱、开关箱均保证“一机、一闸、一箱、一漏”,每个区域均配备一名专业电工专职负责,持证上岗,对区域内的用电设备、电缆线路进行巡
5、查、维修,有效的避免现场违规用电情况,开工至今,未发生一例用电安全事故。,现场配置标准的配电箱、电焊机、氧气乙炔瓶固定位置放置,施工标准化的全面实施,涵盖驻地建设、施工工艺、过程控制、项目管理等各个环节,引领工程建设从传统、粗放型向现代、精细型转变,规范了施工行为,促使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保障了安全。,(二)、强化“软件”创新,推进安全管理 标准化、常态化,提升管理水平,项目部按标准化施工要求设立“五部二室”,新增“农民工管理办公室”,各部门责、权分明,分工明确,细化了管理任务,提升了管理质量、管理效率,为项目安全管理带来方便。,1、深入开展制度创新建设,推进日常管
6、理制度化。,项目部上场即组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21项制度,全部落实到位; 特别是针对现场制定更加细致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实施细则,下发至各施工队伍,并按照此制度对各工队进行检查、评比、考核。,项目部于每月底召开全体安全会议,结合日常检查情况对本月各施工队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发现的问题附影像资料以ppt形式进行通报,会后下发给各施工队伍,对照进行整改。,项目部在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使其更加实际、更加有效,现将主要的创新点汇总如下:,(1)、机械设备实行“准入制度”项
7、目部制定并实施“机械设备准入制度”,并建立专项设备档案,各施工设备进场前,首先保证设备状况良好,同时向项目部物资设备部、安全环保部提供齐全、完整、有效的证件,由物资设备部、安全环保部层层把关,会同证件颁发部门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有效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使用;,进场后对每辆机械设备进行编号,机身粘贴物资标志牌,并确立“专人、专职”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始终处在良好状态。,机械设备标识牌,机械维修保养记录,机械伤害作为施工现场常见的七大伤害之一,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为其最大的主因,如机器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设备的老化等均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并在现场长期存在;因此全面推行机械设备的准入制
8、度,经过项目部相关部门层层把关,配合日常专项检查,能从根本上杜绝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为项目生产工作提供安全生产的设施保障。,为保证施工现场负责人及专职安全员每天深入施工现场监督施工,项目部配备打卡考勤机,每天对施工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共17人进行早、中、晚三次考勤,杜绝不能跟班作业现象;,(2)、考勤制度及奖罚制度,下发奖罚制度,对未能进行跟班作业的施工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进行处罚,做的好的予以奖励,保证“带班在工点、解决在现场”落到实处,取得了良好成效。,(3)、大力推行班前讲话制度及专项验收制,上岗前班前讲话,班前讲话记录,班前讲话简明扼要,是员工自我管理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员工们不仅可以
9、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自保能力,还会增强员工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培养员工的团体精神。对重点环节如脚手架支架搭设、水上临边防护、泥浆池防护、深基坑开挖防护、挂篮高空作业防护等除严格自检外,还需经监理办进行专项验收,现已开展了水上临边防护、泥浆池防护、深基坑开挖等6项安全设施达标专项验收。,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配备到位,可以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但施工单位为单纯的增加施工进度,防护措施不到位、不完善即开始下步的施工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项目部会同监理单位联合制定安全设施专项验收制,从制度上明确职责,制定标准,不通过自检及监理单位的专项验收禁止从事下步施工作业,可以有效的杜绝施工单位“只管进度、
10、不管安全”的错误思想,有效的保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2、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农民工管理服务,项目部设“农民工管理办公室”专室专职负责农民工的管理,全心全意为农民工服务,包括每月定期组织2场电影、节假日组织娱乐活动,如K歌、篮球比赛、乒乓球赛、桌球赛等,极大的丰富了业余生活。,教育培训,项目部组织 教育培训,业主组织标准化学习,定期组织唱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K歌比赛,看电影,集中设置农民工食堂,安排专人进行管理,食堂工作人员全部通过体检并取得健康证,农民工进场即进行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的检查,防止传染病的交叉感染,保证用餐安全。,加强进场人员的管理,项目部专门置购人员信息电子管控系统,建立电子档
11、案,严格按照“入场登记、教育培训、考试及格、安排施工作业、出场登记”程序进行管理;,电子档案对农民工人员进行管理,3、风险控制进行创新,确保风险可控、在控状态,本项目开工前,进行了风险源辨识,并编制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认真划分本工程安全风险点,确立重大风险源,并通过由宁夏建设管理局牵头组织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专家论证会。 项目部针对评估报告中确定的安全重大风险点,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提前组织农民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证施工安全。,项目部现场施工中继续对评估报告进行完善、补充,重难点、关键部位施工的技术方案坚持召开专家论证会论证通过后方开始施工,现已组织进行了钢便桥施
12、工、水下桩基础施工、深基坑开挖等专项方案的专家论证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众人积思广义,对原设计方案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优化论证,完善疏忽的安全保障措施,降低施工风险。,4、创新监管体系,全面实施安全信息化动态管控系统,项目部按“信息化管理”要求,对项目部驻地内钢筋加工场、钢结构加工场、拌和站及大桥施工现场均安装摄像头,共8个摄像头,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项目部安排有现场施工经验的人员进行轮流值班,24小时不间断,便于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同时对事故的追查,不文明行为的检查、各安全隐患的排查,都起到了良好效果。,值班人员将监控发现的安全隐患、违章情况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立即进行整改,由现场日常管理看来
13、,各违规现象大幅降低,达到了信息化动态管控的目的。,视频监控中心,监控到不戴安全帽违规情况,制定专门的监控台帐,将日常监控到的违规、违章情况进行登记,月底对视频进行回放,违规画面进行剪切,纳入月底评比考核当中,在全体安全会议上以ppt形式进行通报。现场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知道有很多电子眼监视着,能够自觉的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用品,能够自觉的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机械设备,能够自觉的按照施工工艺进行现场施工操作,不敢越“雷池”一步。久而久之,工人们会形成一种劳动习惯,极大的提高了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总的来说,随着以上几个主要的安全创新点的顺利实施,并结合传统的安全管理经验,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达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伤亡”、“创建平安工地”安全管理目标要求。,我项目部将在随后的工程施工中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进行落实,把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前面,做到将安全工作当做一号工程,从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人员培训上作为重点来抓; 同时,要搞好安全工作,必须依靠全员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大家的共同参与,同时需要安全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安全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谢 谢 大 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