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预习内容-第一单元.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886088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预习内容-第一单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预习内容-第一单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预习内容-第一单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预习内容-第一单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预习内容-第一单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知识 点 总结 第 1 页 / 共 6 页 绪言 化学使世界 变 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原子论( 道尔顿 )和分子学说( 阿伏加德罗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 1869 年,俄国的化学家 门捷列夫 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种类繁多( 2000 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 ,即 元素只有 100 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4、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我国的

2、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 明很早 , 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 绿色化学 -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 6、 用纳米技术制造 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 6mm 的尼龙绳能吊起 2t 的汽车) ( 1nm=10-9m) 。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要求 :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一 、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 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 :煤燃烧、铁生锈、 食物腐败 、呼吸 2、判断变化

3、依据:是否有其它( 新 )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 ,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 延展性、导电性 、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 、 金属活动性 等 。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

4、“可以”“易” “会”“难于” 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物理变化)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知识 点 总结 第 2 页 / 共 6 页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

5、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 出来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 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 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 实验 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

6、三层 : 外焰 ( 温度最高 ) 、内焰 ( 最明亮 ) 、焰心。 2、 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 :二氧化碳 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 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 (颜色指示) :用无水硫酸铜 CuSO4(白色) + 5H2O CuSO4 5H2O(蓝色) 3、 结论 (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 质软, 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物理性质)。 燃烧时: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 说明 外焰温度最 高。 烧杯内壁有水

7、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水 ,其中含有 H 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 CO2,该气体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说明蜡烛中含有 C 元素。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 C 元素。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 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 蒸气 被点燃。 三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 A、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 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 两多一少 ” ,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 A呼出的气体使石

8、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CO2 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 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知识 点 总结 第 3 页 / 共 6 页 3、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 :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 ,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 : 分 别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四 、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 一般

9、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五 、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 2、关注物质的变化 ;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 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要求: 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 等 一 、 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 锥形瓶 (加

10、热时,需加石棉网) 反应容器 可用于固体加 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常 加热仪器:酒精灯 用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 固体 质量 )、量筒(量 液体 体积) 仪 分离仪器:漏斗 器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二) 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

11、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 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 10 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0.1 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0.1 克) 注意: (1)先 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 左物右码 ”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 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 加盖的玻璃器皿 (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知识 点 总结 第 4 页 / 共 6 页 ( 4

12、)砝码用 镊子 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 质量大 的砝码,后加 质量小 的砝码(先大后小) ( 5)称量结束后,应使 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 “三不” : 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用 火柴从侧面 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应用 灯帽盖熄 ,不可吹熄。 (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也不应少于 1/4。 (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 外焰 加热物体。 (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

13、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 1/3 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 短柄 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 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 1/3 处;用手拿住 。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 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 、药品的取用规则 1、 “三不准” 原则 (安全第一) :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 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

14、,应取 最少量 , 液体取 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 不 放回原瓶、 不 随意丢弃、 不 带出实验室, 要 放入指定容器。 三 、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的用 镊子 夹取 ;粉末状 及小 颗 粒状 的用 药匙 或 V 形 纸槽 。 1、 取用 块状固体 用镊子 。 (一横二放三慢竖 ) 步骤:先把 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 取用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 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 (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

15、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 :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 、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 工具 量筒和滴管。 1、 取用 大量 液体 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 倾倒 。 (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步骤: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知识 点 总结 第 5 页 / 共 6 页 瓶盖 倒 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倾 倒 液体时,应使标签 向 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瓶口紧 挨 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 靠 两下。并立即盖上

16、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 向外 放回原处。 2、 取用 少量 液体 时可用 胶头滴管 。要领:悬、垂。 3、 取用 定 量 液体 时可用 量筒和 胶头滴管 , 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步骤: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 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 读数时, 视线应与 刻度线及凹液面的 最低处保持水平 ; 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 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 五 、 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0.1 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 左物右码

17、: 添加砝码要用 镊子 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 先大后小 ;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 =右盘质量 +游码质量 , 即: 药品的质量 =砝码读数 +游码读数 ;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 =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 任何药品都不 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 纸上 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 玻璃器皿 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六 、 加热: 原则: 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 源,用外焰加热。 仪器: 给液体加热可使用

18、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 液体: 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 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 D、试 管与桌面成 45-60 度 固体: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 , 先预热后集中 加热 。 注意 : A、 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B、 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C、 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七 、 仪器的装配 : 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人教版

19、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知识 点 总结 第 6 页 / 共 6 页 1、连接方法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 (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 刺破手掌 ),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左包右进)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八 、 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 步骤: A、连接装置; 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 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 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九 、仪器的洗涤: 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1)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 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2)仪器内附有油脂, 可用热的纯碱溶液 ( Na2CO3) 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洗涤 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上的水 既 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而 是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