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14772012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ofexternalcoatingsforhorizontaldirectionaldrillingpipeline2012-07-03发布2012-09-01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Q/SY14772012目 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一般要求25 外涂层结构26 材料要求37 涂装及检验108 补口119 补伤1410 检测与评价1411 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1412 交工文件15附录A(规范性附录) 防腐层电导率测试方法16附录B(规范性附录)
2、涂层黏结强度测定法21附录C(规范性附录) 耐土壤应力试验方法23附录D(规范性附录) 液体涂料吸水率测试方法25Q/SY14772012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设计院、管道分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忠、李英义、董彬、黄留群、赵君、韩钟琴、卜祥军、柳霞、窦洪强、滕延平、韩昌柴、李海坤、施羽、王颖、朱琳、张鹏、谢涛。Q/SY147
3、72012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的最低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的设计、施工及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40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14081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GB/T1410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GB/T1447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549 纤维玻璃化学分
4、析方法GB/T1633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1723 涂料粘度测定法GB/T1724 涂料细度测定法GB/T1725 色漆、清漆和塑料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1728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1842 塑料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GB/T2411 塑料和硬橡胶 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GB/T3854 纤维增强塑料巴氏(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GB/T4507 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GB/T5470 塑料 冲击法脆化温度的测定GB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T6750 色漆和清漆 密度的测定 比重瓶法GB/T7
5、6892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2部分:经、纬密度的测定GB/T76895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5部分: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GB769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T892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99141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含水率的测定GB/T99142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2部分:玻璃纤维可燃物含量的测定GB/T99143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120077 环氧树脂凝胶时间测定方法GB/T185703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3部分:涂覆涂料前钢
6、材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1Q/SY14772012GB/T20027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破裂强度的测定GB/T232572009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J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JC/T170 无碱玻璃纤维布SY/T03152005 钢质管道单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SY/T4113 防腐涂层的耐划伤试验方法Q/SY1038 埋地钢质管道双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ISO21809-3:2008 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的埋地管道和水下管道外防腐层补口技术标准(PetroleumandnaturalgasindustriesExter
7、nalcoatingsforburiedorsubmergedpipelinesusedinpipelinetransportationsystemsPart3:Fieldjointcoatings)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定向钻穿越 horizontaldirectionaldrilling(HDD)采用水平定向钻机按照设计轨迹完成导向孔、扩孔施工后,回拖穿越管段通过障碍物的一种管道安装施工方法。32外涂层 externalcoatings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包括防腐层、防腐层+防护层两种结构。33防护层 armoringcoating包覆在定向钻穿越管段防腐层外表面的
8、保护性涂层。4 一般要求41 水平定向钻穿越段应根据以下地质条件确定外涂层的类型:a)软土层、砂层或软性岩土(如页岩、泥岩)穿越时,宜与线路管道主体防腐层类型保持一致,采用相应的加强级防腐层。b)硬岩等其他不良地质条件地层穿越时,宜增加防腐层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厚度,或增加防护层。42 补口材料应与管体外涂层材料相匹配。43 水平定向钻穿越段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包括洗孔、浮力控制及试回拖等)避免外涂层的损伤。44 水平定向钻穿越管道在回拖前应进行防腐层外观及漏点检测,穿越完成后应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防腐层绝缘性能测试。5 外涂层结构51 水平定向钻穿越外涂层结构及厚度见表1。2Q/
9、SY14772012表1 水平定向钻穿越外涂层结构及厚度外涂层类型防腐层防护层外涂层结构及厚度总厚度mm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符合GB/T232572009的规定(3PE加强级厚度)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符合Q/SY1038的规定(双层FBE加强级厚度)增强型三层结构聚乙烯底层FBE厚度500m,胶黏剂及聚乙烯层厚度符合GB/T232572009的规定(3PE加强级厚度+038)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无溶剂环氧耐磨涂层底层FBE(300m)+面层FBE(500m)+环氧耐磨涂层(800m)16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环氧玻璃钢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厚度符合GB/T23257)+环氧玻璃钢(12mm)
10、a(3PE加强级厚度+12)a一般为二布五油,设计单位可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增加玻璃布的层数和玻璃钢厚度。52 水平定向钻穿越外涂层补口应根据管体防腐层类型结构和地质条件进行选择,可选用表2所示的结构。表2 水平定向钻穿越外涂层补口结构外涂层类型补口结构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无溶剂环氧底漆/穿越用热收缩带(牺牲带)无溶剂聚氨酯涂层增强型三层结构聚乙烯无溶剂环氧底漆/穿越用纤维增强型热收缩带(牺牲带)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无溶剂环氧涂料+无溶剂环氧耐磨涂层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环氧玻璃钢防护层无溶剂环氧底漆/普通型热收缩带+环氧玻璃钢无溶剂聚氨酯
11、涂层+环氧玻璃钢6 材料要求61 外涂层材料611 三层结构聚乙烯外涂层材料的性能应符合GB/T232572009的相关规定。612 双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材料的性能应符合Q/SY1038的相关规定。613 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应符合以下要求:a)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及防护层的性能应符合表3和表4的规定。b)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应在使用前及以后的每批(不超过10t)按表3和表4的要求进行检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加倍检验,若仍有不合格项,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检验应在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3Q/SY14772012表3 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1细度23m8
12、0GB/T17242固体含量23%95GB/T17253凝胶时间23min10GB/T1200774干燥时间表干实干23h28GB/T1728表4 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技术指标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标试验方法1对FBE的黏结强度23MPa7附录B2对FBE的附着力23级2SY/T03152005附录G3耐划伤(50kg)23m500SY/T41134耐磨性23L/m3SY/T03152005附录J5抗冲击23J8,无漏点GB/T232572009附录K6抗1弯曲23无裂纹、无漏点SY/T03152005附录E7压痕硬度(10MPa)最高设计温度%DFT30ISO21809-3:2008附录H
13、8邵氏D硬度23HD85GB/T2411a涂层厚度800m。614 环氧玻璃钢由环氧树脂和玻璃布组成,材料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a)玻璃纤维布应选用符合JC/T170规定的无碱玻璃布,两侧锁边,无蜡,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表5 玻璃纤维布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1单位面积质量g/m2200300GB/T991432含水率%030GB/T991413碱金属氧化物含量%08GB/T15494可燃物含量%020GB/T991425拉伸断裂强力经向纬向N/25mm190180GB/T768956织物密度经向纬向根/161121GB/T76892b)环氧树脂及固化剂性能应符合表6的要求,并由同一材
14、料生产商配套供应。c)环氧玻璃钢防护层的性能应符合表7的要求。4Q/SY14772012表6 环氧树脂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环氧树脂1固体含量23%95GB/T17252密度23g/cm3140153GB/T67503黏度23mPas500010000GB/T1723固化剂4密度23g/cm3102105GB/T67505黏度23mPas3003000GB/T1723涂层6凝胶时间23min15GB/T1200777干燥时间表干实干23h28GB/T17288抗1弯曲a23无裂纹、无漏点SY/T03152005附录E9抗冲击a23J8SY/T03152005附录F10邵氏D硬
15、度23HD80GB/T2411a涂层厚度为500m。表7 环氧玻璃钢防护层技术指标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标试验方法1拉伸强度23MPa190GB/T14472巴氏硬度2330GB/T38543砂箱试验(100次)23边缘无翘边附录C4耐划伤(50kg)23m500SY/T41135耐磨性23L/m3SY/T03152005附录J6抗1弯曲23无裂纹SY/T03152005附录E7对PE黏结强度b23MPa35附录Ba涂层的厚度为1200m(二布五油)。b将环氧玻璃钢涂敷在带有3PE防腐层的管试件上,固化后按照附录B进行测试,3PE防腐层表面应进行粗糙化处理和火焰极化。d)环氧树脂、玻璃布及玻
16、璃钢防护层在使用前及以后的每批(环氧树脂不超过10t,玻璃布不超过2t)应对表5表7的全部项目进行检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加倍检验,若仍有不合格项,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检验应在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62 补口材料621 穿越用热收缩带6211 穿越用热收缩带应按聚乙烯基材有无纤维增强分为纤维增强型和普通型两种类型。5Q/SY147720126212 穿越用热收缩带性能应符合表8表12的规定。表8 穿越用热收缩带厚度单位为毫米穿越热收缩带类型基材厚度胶层总厚度纤维增强型181230普通型151025表9 穿越用热收缩带基材的性能指标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标纤维增强型热收缩带普通型热收
17、缩带试验方法1顶破强度23N2000GB/T20027方法A2拉伸强度23MPa17GB/T104023断裂伸长率23%400GB/T104024维卡软化点10090GB/T16335脆化温度-65-65GB/T54706电气强度23MV/m2525GB/T140817体积电阻率23Wm1101311013GB/T14108耐环境应力开裂(F50)h10001000GB/T18429化学介质浸泡后的顶破强度(浸泡7d)10%HCl10%NaOH10%NaCl23N1700GB/T20027方法A10耐化学介质腐蚀b(浸泡7d)10%HCl10%NaOH10%NaCl23%858585GB/T2
18、32572009附录H11热老化后的顶破强度(150,7d)23N1700GB/T20027方法A12耐热老化(150,21d)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23MPa%14GB/T10402300GB/T1040213热冲击(225,4h)无裂纹、无流淌、无滴垂GB/T232572009附录J14邵氏D硬度23HD50GB/T2411a除热冲击外,基材性能需经过(2005),5min自由收缩后进行测定。b耐化学介质腐蚀指标为试验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保持率。6213 每一牌号的热收缩带(套)及其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使用前且每年至少应按表8表12规定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验。使用过程中,每批(不超过10
19、0个)到货,应按表8、表9(第8项除外)、表10、表11和表12(第5项除外)的规定,对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热收缩带(套)基材、热熔胶以及补口防腐层安装系统的性能进行复检,性能应达到规定的要求。6Q/SY14772012表10 热熔胶的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标试验方法1软化点(环球法)90GB/T45072搭接剪切强度a23最高设计温度MPa1803ISO21809-3:2008附录L3脆化温度-15GB/T232572009附录Ma搭接剪切强度包括钢/钢、PE/PE。表11 无溶剂环氧底漆性能指标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标试验方法1固体含量23%95GB/T17252吸水率23%06
20、附录D3阴极剥离65,48h65,28d23mm815GB/T232572009附录D4对钢黏结强度23MPa10附录B5热水浸泡后对钢黏结强度(最高设计温度,28d)23MPa7附录B6对PE附着力b23级1SY/T03152005附录G7热水浸泡后对PE附着力b(最高设计温度,28d)23级2SY/T03152005附录Ga钢试件涂层厚度为500m550m。b当无溶剂环氧底漆需在PE搭接区涂敷时进行此项测试,涂层厚度100m200m。表12 热收缩带安装系统的性能指标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标试验方法1剥离强度(对钢、对PE)23最高设计温度N/cm70胶层覆盖率95%10胶层覆盖率95%
21、GB/T232572009附录J2热水浸泡后的剥离强度(对钢、对PE)(最高设计温度,28d)23N/cm70胶层覆盖率95%衰减率b%10GB/T232572009附录J3阴极剥离a最高设计温度,48h最高设计温度,28d23mm815GB/T232572009附录D4抗冲击23J15GB/T232572009附录K5热老化性A100/A0c(Tmax+20,100d)23%75ISO21809-3:2008附录Na采用管状试件。b热水浸泡后剥离强度的衰减量与热水浸泡前剥离强度的比值。c对钢剥离强度的变化率。7Q/SY147720126214 热收缩带外包环氧玻璃钢检验及验收要求应符合614
22、的规定。622 无溶剂环氧涂料6221 无溶剂环氧涂料及涂层性能应符合表13和表14的相关规定。表13 无溶剂环氧涂料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标试验方法1细度23m80GB/T17242固体含量23%95GB/T17253凝胶时间23min10GB/T1200774干燥时间表干实干23h28GB/T1728表14 无溶剂环氧涂层技术指标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标试验方法1对钢黏结强度23MPa10附录B2吸水率23%06附录D3附着力953,24h703,28d23级22,无鼓泡SY/T03152005附录G4耐阴极剥离15V,653,48h15V,653,30d23mm815SY/T0
23、3152005附录C5抗1弯曲a23无裂纹SY/T03152005附录E6抗冲击a23J8GB/T232572009附录K7体积电阻率23m11012GB/T14108电气强度23MV/m25GB/T140819耐化学介质腐蚀(90d)10%HCl10%H2SO410%NaOH3%NaCl23无起泡、无开裂、无剥离SY/T03152005附录Ia试片涂层厚度为600m800m。6222 无溶剂环氧涂料应在使用前对表13和表14的全部项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使用过程中应对每批无溶剂环氧涂料(不超过10t)按表13和表14(第9项除外)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加倍检验;若仍
24、有不合格项,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检验应在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623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6231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及涂层的性能应符合表15和表16的规定。8Q/SY14772012表15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标试验方法1细度23m100GB/T17242固体含量23%98GB/T17253干燥时间表干实干23h052GB/T1728表16 无溶剂聚氨酯涂层性能指标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标试验方法1耐划伤(50kg)23m500SY/T41132抗冲击232-52J/mm5,无漏点3,无漏点GB/T232572009附录F3抗1弯曲a0无裂纹、无漏点SY/T0
25、3152005附录E4对钢黏结强度23MPa100附录B5对PE附着力23级1cGB/T232572009附录C6热水浸泡后对钢黏结强度(最高设计温度,28d)23MPa70附录B7热水浸泡后对PE的附着力(最高设计温度,28d)23级2cGB/T232572009附录C8阴极剥离a60,48h最高设计温度,28d23mm820SY/T03152005附录C9压痕硬度(10MPa)最高设计温度%DFT30bGB/T232572009附录G10耐磨性23L/m3SY/T03152005附录J11邵氏D硬度23HD80GB/T241112绝缘电阻Rs100Rs100/Rs7023m2107%80I
26、SO21809-3:2008附录K13耐化学介质浸泡(90d)10%HCl10%H2SO410%NaOH3%NaCl23无起泡、无开裂、无剥离SY/T03152005附录I14电气强度23MV/m25GB/T14081a试件涂层的厚度为2mm。抗弯曲试件涂层厚度为600m50m。b压痕深度不超过试件涂层原始厚度的30%。c将厚度为3mm的聚乙烯试片表面进行打毛处理,然后涂敷无溶剂聚氨酯。6232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在使用前应按表15和表16的全部项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使用过程中应对每批(不超过10t)涂料按表15和表16(第6项、第7项、第12项及第13项除外)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如
27、有一项不合格,则加倍检验;若仍有不合格项,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9Q/SY14772012检验应在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7 涂装及检验71 增强型三层结构聚乙烯外涂层711 增强型三层结构聚乙烯外涂层的涂装及检验应符合GB/T23257的规定。712 涂层结构及厚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72 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721 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的涂装及检验应符合Q/SY1038的规定。722 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可采用喷涂、刷涂或刮涂方式进行涂敷,厚度不小于800m。723 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涂敷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防护层涂敷前,应
28、在一根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管上进行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涂敷工艺评定,确定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表面打磨处理工艺,经检验厚度和黏结强度合格后,编制防护层涂敷工艺规程。724 按照工艺评定所确定的工艺规程进行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的涂敷。725 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防护层应进行如下检验:a)外观检验:应逐根进行目测检查,防护层表面应平整、无裂纹、漏涂、流挂、划痕、气泡等外观缺陷。b)厚度检验: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实干后,采用磁性涂层测厚仪逐根测试,沿每根钢管轴向随机取3个位置,测量每个位置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任意四点的涂层厚度并记录,其厚度不小于16mm。当测得的某一点的厚度值低于最小厚度要求时,应对受此影
29、响的钢管沿轴向以1m的间隔逐段检测,若测得的平均值不符合要求或某一点的厚度值低于要求的最小厚度值50m以上时,应进行补涂。涂层测厚仪应至少每班校正一次。c)黏结强度检验:对连续涂敷的100根钢管抽1根(不足100根时按100根计),按照附录B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以涂层黏结强度不小于7MPa为合格。若不合格,应加倍检验,并及时调整防护层涂敷工艺。黏结强度检验应在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固化后进行。73 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环氧玻璃钢外涂层731 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的涂装及检验应符合GB/T23257的规定。732 环氧玻璃钢的涂敷宜在现场补口防腐层涂装完成后进行,环氧玻璃钢的结构宜为二布五
30、胶,即环氧树脂(表干)+环氧树脂+玻璃布+环氧树脂+玻璃布+环氧树脂(表干)+环氧树脂。733 防护层涂敷前,应在一根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管上进行环氧玻璃钢涂敷工艺评定,确定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表面打磨处理工艺,经检验防护层厚度和附着力合格后,编制防护层涂敷工艺规程。734 按照工艺评定所确定的工艺规程进行环氧玻璃钢的涂敷。735 环氧玻璃钢固化温度及时间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736 环氧玻璃钢防护层应进行如下检验:a)外观检验:应逐根进行目测检查,环氧玻璃钢表面应平整,无开裂、皱褶、空鼓、流挂、脱层、发白以及玻璃纤维外露,压边和搭接均匀且黏结紧密,玻璃布网孔为漆料所灌满。b)厚度检验:环
31、氧玻璃钢实干后,按725b)的方法进行检测,防护层厚度应不小于12mm。c)固化度检验:环氧玻璃钢固化后应逐根进行固化度检验。沿管子轴向测量平均分布的3个点,采用巴氏硬度计进行玻璃钢防护层硬度检验,检测结果应不小于30。01Q/SY14772012d)黏结强度检验:对连续涂敷的100根钢管至少抽1根(不足100根时以100根计)按照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黏结强度测试,若不合格,应加倍检验,并应及时调整外护层涂敷工艺。黏结强度检验应在环氧玻璃钢防护层固化后进行。8 补口81 一般要求811 补口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812 补口材料到货应按本标准
32、的要求进行验收,并在业主或业主代表见证下进行抽样,复检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现场使用。813 补口材料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存放。814 施工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815 补口施工人员应进行防腐施工培训并取得业主认可的上岗证,方可进行补口施工操作。816 正式开始施工前,补口材料供应商应派专人进行现场指导,施工承包商应根据设计要求、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以及所确定的补口施工方式进行补口工艺评定,编写补口工艺评定规程和补口施工作业指导书,并报业主审定后实施。817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且无有效防护措施时,不应进行露天补口施工。a)雨天、雪天、风沙天。b)风力达到五级以
33、上。c)相对湿度大于85%。82 表面处理821 应将补口部位裸露钢管表面和管体防腐层/防护层搭接区表面的油污、油脂和泥土等污物清理干净;清除钢管表面的毛刺、焊渣、飞溅物、焊瘤等缺陷。822 管体防腐层/防护层端部有翘边、开裂等缺陷时,应进行处理,直至防腐层/防护层黏结完好处。823 在进行表面除锈前,应将补口部位的钢管预热至露点以上至少3。824 应采用喷砂除锈方式进行表面除锈,喷砂除锈所采用的磨料应干燥、清洁、无杂质,且不应被铁锈、盐分和其他杂质污染,除锈等级应达到GB/T8923规定的Sa25级,锚纹深度50m100m,每4h班检测1次。825 补口搭接部位的管体防腐层/防护层应喷砂或手
34、工打磨至表面粗糙,粗糙程度应符合补口材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处理宽度宜不小于100mm。826 除锈后清除表面灰尘,灰尘度等级应达到GB/T185703规定的2级,每10道补口检测1次。827 表面除锈与补口施工间隔时间宜不超过2h,表面返锈时,应重新进行表面处理。83 无溶剂环氧底漆/穿越用热收缩带补口831 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涂敷8311 对表面处理过的补口部位进行预热,预热温度应符合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宜采用中频加热等对管体表面无污染的加热方式。8312 按照穿越用热收缩带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对补口搭接区域的管体防腐层进行加热或极化。8313 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应按产品说明书的
35、要求调配并均匀涂敷,涂层外观应平整、无漏涂、11Q/SY14772012无气泡;涂敷过程中应对涂层厚度进行控制,涂层干膜厚度宜不小于500m,且符合设计要求。8314 采用热收缩带干膜安装方式时,应在环氧底漆实干后,即进行底漆厚度和漏点检测,以均匀分布4点的厚度值不低于设计厚度为合格;检漏电压5V/m,以无漏点为合格。若厚度不合格或存在漏点,应及时进行补涂。832 穿越用热收缩带安装及检验8321 按照穿越用热收缩带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在无溶剂环氧底漆达到规定的固化程度时,方可安装热收缩带。8322 穿越用热收缩带的安装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并符合GB/T23257的相关规定。8323 在定向
36、钻穿越回拖方向安装牺牲带,收缩后与管体防腐层及热收缩带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8324 热收缩带安装完毕24h后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剥离强度、环氧底漆厚度和附着力的抽检,测试频次为每100道口至少抽查1道口(不足100道口时按100道口计),如不合格加倍抽检,若加倍抽检仍有不合格,则该段管线的补口应全部返修。a)按GB/T232572009附录J规定的方法进行剥离强度的检测,检测部位包括金属管体和管体防腐层搭接区,检测时的管体温度宜为255,测试结果以热收缩带/钢管、热收缩带/PE的剥离强度应不小于50N/cm,剥离面热熔胶覆盖率大于95%为合格。b)在剥离强度测试处进行环氧底漆厚度测试,检
37、测结果应不小于500m。c)按GB/T232572009附录C规定的方法,在剥离强度测试处进行环氧底漆附着力测试,检测结果应达到1级。84 无溶剂环氧涂料+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补口841 对表面处理过的补口部位进行预热,预热温度应符合无溶剂环氧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宜采用中频加热等对管体表面无污染的加热方式。842 无溶剂环氧涂料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调配并均匀涂敷,涂敷过程中应对涂层厚度进行控制,涂层干膜厚度应不小于800m,与管体防腐层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843 无溶剂环氧涂层表干后,涂敷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涂层总厚度应不小于16mm。涂层表面应平整,无漏涂、流挂等外观缺陷,搭接区涂层
38、应逐渐减薄并平滑过渡。844 防护层实干后,进行厚度、漏点检测,以均匀分布4点的厚度值不低于16mm为合格;检漏电压5V/m,以无漏点为合格。若厚度不合格或存在漏点,应及时进行补涂。845 防护层固化后按照附录B的测试方法进行黏结强度测试,检测部位包括管体及管体防腐层搭接区,以对钢黏结强度应不小于10MPa、对管体防腐层搭接区黏结强度应不小于7MPa为合格。85 无溶剂环氧底漆/热收缩带+环氧玻璃钢补口851 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涂敷、热收缩带的安装及检验应符合84的规定。852 热收缩带补口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穿越管段环氧玻璃钢的连续包覆,环氧玻璃钢外护层的施工及检验应符合73的相关要求。86
39、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补口861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涂敷8611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补口宜采用机械喷涂方式进行施工,涂层干膜厚度应不小于15mm;如采用手工喷涂、刷涂及辊涂等方式进行施工,涂层干膜厚度应不小于20mm。补口涂层与管体防腐21Q/SY14772012层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8612 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时,应按照涂料使用说明要求,设定喷涂机的输送比例,并对涂料进行预热、保温,确保涂料喷涂良好雾化。a)采用机械喷涂作业时,支架中心应正对补口焊缝,按照工艺评定设定的涂敷时间和旋转速度进行每一道口的喷涂。b)采用手动喷涂作业时,宜保持喷嘴和管表面垂直,两者距离约300mm400mm。首先应将
40、补口部位整个表面均匀喷涂一道,不应有漏涂;然后往复移动喷枪,逐步加厚,补口防腐层一次成型。c)喷涂前,应将喷涂系统混合管路中的溶剂全部喷出,待喷出的涂料不含溶剂时,方可开始涂料的喷涂。每道口喷涂结束后,应随即用溶剂将喷嘴和混合料管路冲洗干净。当喷涂中途停顿时,也应将混合管路中的涂料冲洗干净,然后才可恢复喷涂。8613 采用刷涂、辊涂方式时,应指定专人负责涂料的配制,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配料、混合,并在适用期内使用涂料。涂敷时,应消除防腐层下、防腐层内的气泡,宜采用多道涂敷,并应严格按照涂料说明书规定的涂敷间隔时间进行涂敷,控制每道漆的厚度,获得均匀连续的防腐层。涂敷过程中,宜采用湿膜
41、测厚仪对涂层厚度进行监控,及时对薄点进行补涂。8614 手动喷涂和手工刷涂、辊涂作业时,应尽量避免涂敷停顿时间,防止涂料因黏度增加而降低对基材的润湿能力。8615 涂敷完成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水泡、雨雪、砂土或飞虫等对未固化的补口防腐层的影响,并避免触碰。应依据钢管温度和现场环境温度条件,保证补口防腐层的干燥固化时间。补口防腐层的固化温度宜保持在5以上;如温度偏低、固化缓慢时,宜采取涂敷前预热钢管的措施,缩短补口防腐层的固化时间,加热温度应按涂料供应商的要求进行。862 无溶剂聚氨酯涂补口防腐层质量检验8621 应逐一目测检查补口防腐层的外观质量,防腐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漏涂、流挂、划痕、
42、气泡、色带等外观缺陷;补口防腐层和管体防腐层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8622 补口防腐层实干后,采用无损测厚仪逐一对厚度进行检测。检测时,沿管道圆周,在钢管部位补口防腐层上测均匀分布的4点,其中1点应布置在焊缝上。补口防腐层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2000m,最小厚度应不小于1700m。补口防腐层边缘的厚度宜逐渐减薄过渡。8623 补口防腐层固化后,采用邵氏硬度计对补口防腐层进行硬度检测,测试时的管体温度宜为205。每10个补口抽查1道口,每个补口防腐层应至少测量1点。测点宜在管体防腐层搭接部位选择,补口防腐层硬度应不低于70。如硬度检测值不合格,应逐个补口进行检测。8624 防腐层固化后,应采
43、用电火花检漏仪逐一对补口防腐层进行漏点全面检查,以无漏点为合格;检漏电压为10kV。检查时,探头应接触防腐层表面,探头移动速度约为02m/s。在检测过程中,检漏电压应每4h校正1次。8625 防腐层固化后应按照附录B的方法进行黏结强度测试,测试时的管体温度宜不超过30,每100道补口至少抽查1道补口(不足100道口时按100道口计),补口防腐层对钢管的黏结强度应不小于10MPa,补口防腐层对管体防腐层的黏结强度应不小于35MPa。如不合格,应加倍抽检;如仍有不合格时,应对每道补口防腐层逐一进行黏结强度检查。87 无溶剂聚氨酯涂层+环氧玻璃钢补口871 无溶剂聚氨酯补口防腐层的涂敷及检验应符合8
44、6的规定。872 无溶剂聚氨酯补口防腐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穿越管段环氧玻璃钢的连续包覆,环氧玻璃钢外护层的施工及检验应符合73的相关要求。31Q/SY147720129 补伤91 增强型聚乙烯外涂层的补伤,当损伤直径不超过30mm时,采用热熔棒进行修补;当损伤直径超过30mm时,按补口方式进行修复。92 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无溶剂环氧耐磨外涂层的补伤采用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其他按Q/SY1038的相关规定进行。93 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改性环氧玻璃钢外涂层的补伤,首先采用环氧树脂进行填充,然后包覆玻璃钢。10 检测与评价101 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完毕后应检查出土端外涂层的完整性、是否存
45、在贯穿性损伤等,并按照附录A规定的方法,对穿越段外涂层电导率进行测试,测试宜在穿越完成15d后、与主管线连接前进行。102 穿越段外涂层电导率检测结果按照表17进行评价。新建管线穿越段防腐层标称电导率(即土壤电阻率为1000cm时的防腐层电导率)应不大于500S/m2或防腐层绝缘电阻R不小于2000m2;若测试结果大于500S/m2或R小于2000m2时,应对穿越段管道附加阴极保护措施。表17 防腐层标称电导率与防腐层质量比照表标称电导率S/m2防腐层绝缘电阻Rm2防腐层质量评价100R10000优100R2000良500R1000一般1000R1000差11 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111 防腐材料的贮存环境宜符合下列要求:a)库房通风良好。b)配置消防器材。c)设置“严禁烟火”警示牌。112 防腐材料储存地点应与其他建、构筑物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113 进行涂料防腐施工时,严禁同时进行可能产生明火或电火花的作业。114 防腐作业场所应保持整洁。作业结束后,应将残存的可燃、易爆、有毒物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115 作业人员应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116 表面处理作业的安全、环保应符合GB7692的要求。117 除锈、涂敷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应符合GBJ87的有关规定,空气中粉尘含量应符合GBZ1的有关规定,空气中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