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总 则一、规划意义刘官庄镇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日照市莒县南部近郊的工业重镇。近年来,刘官庄镇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小城镇建设,特别是规划确定的道路框架和大的功能分区已基本实现,为刘官庄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刘官庄镇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镇内、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镇委镇府对小城镇建设空前重视,积极发展小城镇已成为一项重大的战略措施;第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迫切要求改善居住的生活环境,享受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第三,城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同时也提出
2、了更高的要求;第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单一的农业经营模式,农村的经济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结构,向着贸、工、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原有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这就为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城镇规划布局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刘官庄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编制出具有较高起点的城镇总体规划,以科学引导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二、地理位置刘官庄镇位于莒县县城西南部,东邻沭河,西与沂南县交界,南与夏庄镇接壤,北与城阳镇、浮来山镇毗邻,206国道南北纵贯镇区,335省道自镇区北侧穿过,县道刘兰路和莒竹路分别经过镇区中部和西侧。全镇总面积8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万
3、亩,辖64个行政村,总人口66万人。三、历史沿革本镇1929年属莒县第一区,1942年属莒中县旺疃区、高坊区,1944年属莒中县沭西区,1951年改称第二区,1955年称竹园区,1958年3月更名李家楼乡,同年9月改名超美人民公社,1959年并为浮来山人民公社,1961年由浮来山人民公社析出而立为刘家官庄人民公社,1962年12月改名刘家官庄区,1971年再称为刘家官庄人民公社,1984年6月更名为刘家官庄乡,1993年4月改称刘家官庄镇。刘官庄镇因驻地刘家官庄而得名,刘家官庄村有清光绪34年立石碑,碑文“增福官庄” ,据传,明嘉靖年间张氏建村,取吉祥义“增福官庄” 。清宣统二年,刘氏人户兴旺
4、,以刘西光为首改名刘家官庄。镇境内齐家庄村西北有齐家庄汉墓群,墓群环绕在王坟山周围,墓葬遍布在上百亩的丘陵上,尚存大封土墓8座,其中一座俗称“点将台” ,墓呈圆锥形,封土高约10米。此外,还有令旗墩墓、蓝家官庄墓和四角墩墓。境内名胜主要有南凤凰山,又名焦原山、峥嵘谷、青泥弄、莒地龙门或横山,在镇驻地南4公里处,东频沭水,海拔1401米,山顶面积约1平方公里,山石为红色砂崖,地势险要, 庄子曰:“伯昏瞀人登焦原之山,射蛟百仞之渊,而目不瞬” 。 中国地名大辞典称“焦原山在山东莒县南40里,亦名横山,又名峥嵘谷,俗称青泥弄。 ”焦原山东临悬崖峭壁,壁立于深渊,以其险要奇秀闻名,乡人又称为“莒地龙门
5、” ,比喻险而难跃。焦原山上有玉皇庙,故碑犹存,山上有银杏树,虽水乏土瘠,但银杏树枝荣叶茂,树高约10米,粗约一围,年代无考。四、规划指导思想根据刘官庄镇现状发展条件,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为宗旨,分析城镇发展的要素条件,制定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生态型小城镇总体规划。五、规划原则确立基本实现城镇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用重生态、现代化、高标准的规划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视生态环境,重视基础设施,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按照土地的优化配置和产业效益,调整用地结构,注重研究城镇长远发展需要跨越的门槛,做好总体规划。 六、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
6、划法 ;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4 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5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6莒县城市总体规划;7刘官庄镇土地利用规划;8刘官庄镇经济发展“十五计划”及规划纲要。七、规划期限近期 2004年2010年远期 2004年2020年八、规划要点(一) 研究刘官庄镇的区域地位,分析其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跨世纪的城镇发展目标和战略。(二) 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镇的综合功能。(三) 认真研究规划期内城镇性质、规模,确定合理的城镇用地布局,明确城镇的发展方向,建立通畅合理的道路系统。(四) 综合考虑
7、生态环境,完善绿地系统,改善环境条件和城镇面貌。(五) 增加规划深度,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城镇布局,对旧村改建、近期建设、交通网络等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市场经济形势下城镇建设的新特点。第二章 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与经济发展战略一、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一) 地形地貌全镇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和西部边界系丘陵,占全镇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他为平原,南有凤凰山(海拔140 1米) ,西有珍珠山(海拔1952米) ,镇区东临沭河,柳青河自北部入境,向南流人沭河。(二) 地质条件刘官庄镇境内地层出露较全,有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三) 水文条件1水文地质刘官庄镇除沿沭河西岸为第四系地下水富水区外
8、,其他地区为地下水第四系贫水区,岩性上为亚砂土夹钙质结核,少部分下部夹有细砂和中砂,底板以上覆盖面较薄,富水性差,单井涌水量每小时35立方米。2河流水系刘官庄镇主要河流有沭河、柳青河和宋公河等。沭河 亦名沭水,源出沂山南麓泰薄顶,经沂水县境流人,经棋山、洛河、安庄、闫庄、城阳、店子集、刘官庄等乡镇,到夏庄镇东南出县境,县境内全长76.5公里,流域面积17182平方公里。另,柳青河自北部人镇境,向南流人沭河,宋公河源于公婆山,自北向南流人夏庄镇。(四) 气候条件刘官庄镇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和,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历年平均气温121,历年平均降
9、水量809毫米,历年平均无霜期182天,多年平均地温143,最大冻土深度40厘米。年平均气压10046百帕,年平均风速27米秒,全年最大风频为东北风。历年日照时数平均24505小时,年日照率为55,年平均相对湿度72,历年平均蒸发量16179毫米。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一) 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刘官庄镇位于莒县城区南部,是县城城区的近郊小城镇,206国道纵贯镇区南北,335省道自镇区北侧穿过,南距日竹高速公路约10公里,县道莒竹路和刘兰路在镇境交汇,境内交通十分便捷。(二) 良好的工农业发展条件刘官庄镇东依沭河,柳青河穿过镇区中部,农业水利条件较好,是莒县十大平原之一,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10、盛产桑蚕、苹果、蔬菜、药材及花生、豆类等,有莒县“南粮仓”之称。近年来,本镇立足“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这一目标,依托近城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全力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大大加快了农村产业化进程。刘官庄镇工业经济发达,镇政府围绕“活工、重农、活商”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以“园区带路域,以路域促园区”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二、三产业稳步发展,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民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制品、翻砂铸造、建筑建材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制,被称为“江北吹塑第一镇” 。目前,全镇已有12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全年完成出口额480万美元,建设了3000亩的“莒州
11、塑料制品工业园” ,规划了3600亩“刘官庄翻砂铸造工业园” ,2003年全镇个体工商户3350户,民营企业430家,从业人员21万人。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7亿元,其中民营经济1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109万元,人均纯收入3472元。(三) 繁华的商贸市场刘官庄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口集中,工业及农产品资源丰富,商贸发达,镇区沿206国道商贸设施完善,西部沿莒竹公路两侧商业繁荣。今年上半年,镇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境内五处农贸市场和七处瓜菜批发市场,活跃了农副产品流通市场。(四)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较好的建设条件刘官庄镇东靠沭河,中依柳青河,沿河绿化葱郁,自然环境优美。镇区地势平坦,
12、已形成了南北工业、中部文教、办公、生活的发展框架,规划结合河、林、路、城特色,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小城镇。三、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1由于规划实施力度不够,镇区建设比较凌乱,功能分区不明确,工业、商业、生活办公混杂,工业布局分散。2城镇布局南北太长,对206国道形成了包围发展的格局。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一) 刘官庄镇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工业和商贸流通,近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远期逐步发展成为莒县南部近郊的辐射力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的具有相当规模、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重镇。(二) 城镇经济发展战略:1充分发
13、挥刘官庄镇的区位、交通优势,明确其在莒县的地位、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保持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相统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2加快工业化进程,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结合现有的工业基础(吹型工业 ),吸引县内外、镇内外的人才和资金,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集中布局,形成工业园区。3要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发展商贸流通,加快市场建设,培育专业市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以市场为龙头,带动全镇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4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市场农业,真正把农业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5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
14、基础设施,提高城镇的综合功能。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社会稳定,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依法保护并合理开发土地、水资源,坚持控制和治理污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三) 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项 目 2003年现状 2010年目标 2020年目标总人口 66000人 67000人 68000人国内生产总值 5亿元 10亿元 20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 28:49:23 25:50:25 15:55:30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3472元 8000元 15000元(四) 城镇建设指标体系:项 目 2003年现状 2010年目标 2020年
15、目标城镇人口 15000人 20000人 30000人城镇化水平 22 30 44城镇规划建设用地 200公顷 250公顷 360公顷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 120L/日 360L/日城镇人均生活用电量878KWh年 1500KWh年3000KWh 年城镇生活燃气普及率 20 60 85城镇集中供热率 0 60 85城镇电话普及率 20部/百人 30部/百人 40部/百人城镇人均公共绿地 53M 2 7.5M2 14.4M2城镇绿地率 15 30 40城镇污水处理率 0 75 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0 80 90第三章 刘官庄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一、刘官庄镇村镇分布特征刘官庄镇现有64个行政村,10
16、个管理区,分别为刘官庄、泉头、于家庄、李家楼、沙岭、营墩,全镇总面积866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现状刘官庄镇驻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9个管理区分别为各片区的区域中心,其它村庄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二、村镇体系发展战略体系布局本着有利于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农业生产向现代化、乡镇企业向集中经营转化,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刘官庄镇镇域自然条件大致类同,属丘陵平原相兼地形,由于历史的、经济的、资源的和交通的条件差异,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村镇体系布局就是充分利用地域经济发展优势,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建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17、村镇发展格局。近期,首先发展和加速提高镇区规模和实力,提高其在区域城镇中的地位,增强其在莒县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使其成为全镇及周围地区的强核心,以带动全镇村镇体系的发展。远期,在发展城镇的同时,逐渐加强中心村的建设,提高片区范围的带动作用,并对一些小村、偏远村庄进行有计划地迁村并点。三、村镇体系发展规划(一) 等级、空间结构规划根据莒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刘官庄镇为莒县城区南部的工贸型重镇。通过对刘官庄镇的规划分析,确定其规划的空间结构为“一镇一区三村”式,一镇,即刘官庄镇区,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一区,即镇域北部结合县城工业区建设的塑料工业园区;三村,即兰官庄、大官庄和营墩三个中心
18、村,为区域范围的生活次中心。(二) 城镇总人口规模预测刘官庄镇城市化进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即从区域城镇体系分析,刘官庄镇作为莒县南部近郊的重镇,其总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要高于一般乡镇;二即本镇吹塑工业基础良好,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工贸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规划期内将有较多的项目和资金流人,必然带动农村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根据调查统计,近几年刘官庄镇人口的综合增长率一般在,考虑到刘官庄镇为工贸型城镇,人口机械增长量较大,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综合增长率较高,规划确定近期和远期人口综合增长率为2,则近、远期刘官庄镇总人口为:P20l0P 2003(1十r 2010)
19、766(1+2) 767( 万人)P2020P 2010(1十r 2020)1067(1+2) 10 68(万人)根据刘官庄镇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省、市的城市化发展要求,确定刘官庄镇近期城市化水平为30,镇区人口20万人;远期为45,镇区人口达30万人以上。(三) 镇域居民点体系职能结构镇驻地作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商贸流通和以吹塑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以增强实力,提高城镇的辐射能力。规划城镇和中心村的职能为:刘官庄镇区作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工贸流通为主;兰官庄为建材铸造工贸区;大官庄为西瓜黄烟种植区,营墩为桑蚕药材种植区。其他基层村主要职能为传统的
20、粮食生产。(四) 镇域居民点合并规划及规模等级结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刘官庄镇镇域范围的村庄空间分布不均匀,规模不等,一些小村偏僻,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规划人口小于500人的自然村逐步合并到其临近的中心村及人口较多的村庄。镇域居民点合并规划:规划将河北崖并入解家庄,西营墩并入东营墩,周家庄、吴家庄、贾家庄、白家湖、向阳并入兰官庄,汤家庄并入公婆山,古砚疃、戚砚疃、严砚瞳并入大砚疃,高坊、水沟崖、沙岭、邵家泉头、徐家庄、前云、后云、中云、李家楼并入镇区,王官庄、陈家屯、徐家朱汉并入毛家屯,西车辋沟、东车辋沟并入中车辋沟。全镇村庄在今后的
21、建设中,在服务设施配套、规划布局、土地使用方面统一考虑,集中发展,逐步形成集中的基层居民点,形成较大的中心村。规划至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30000人,中心村人口15003000人以上,基层村10001500人。(四) 经济发展战略与布局1经济发展战略从第一产业看,刘官庄镇有较好的农业基础和鲜明的产业特色,利用土地资源和水利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效益的创汇农业,利用近郊优势,大力发展瓜菜、养殖等“菜篮子”工程,使农业成为农民创收的重要途径。规划应立足现状,重点发展镇区北部和南部工业园区,面向全镇、全区招商引资,制定优惠政府,鼓励人们进园办厂,发展工业经济。第三产业是具有很大发
22、展空间的朝阳产业,刘官庄镇区位优越,交通方便,村庄密集,人口众多,集市人数多、规模大,今后应大力培育市场体系,发展商业服务业,使第三产业成为全镇经济的主要增长点。2经济发展布局在经济发展布局方面,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三条轴线、三个基地的布局结构。一个中心,即镇区(包括北部工业园),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工贸流通中心。三条轴线,即在镇域内沿206国道、莒竹路和刘兰公路三条经济发展轴线。三个基地,即兰官庄、大官庄和营墩三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区。(五)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刘官庄镇区位条件好、经济发展快,规划本着高标准、高起点的指导思想,合理布局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以镇区布局为主,形成行政中心、商贸
23、中心、文教中心。中心村设置相应的为基层服务的公共设施,如小学、基层公建设施等。全镇公共设施按三级配置:一级是城镇级,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流通中心,根据城镇规模进行配套建设,形成行政、教育、文化、科技、商业、金融、医疗保健和集贸中心,建设标准相应提高。二级是中心村级,配置基础教育(如小学、幼儿园) 、商业、医疗、文化等设施,为本村和周围村庄服务。三级是基层村级,配置为本村日常服务的公共设施,设置幼儿园和基层商业设施。(六) 镇域公路交通规划刘官庄镇的公路交通规划依托莒县的公路和干道发展计划。规划建设并理顺环镇路,将中心村与镇村公路连结起来,加强道路建设,提高路面质量,增强镇区与中心村、中
24、心村与基层村间的联系,以206国道、莒竹路和刘兰路为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七)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刘官庄镇现有35KV 变电站二座,电力充足,规划以农网改造后的线路为基础,局部进行改造;加强镇区电力设施的建设,远期应对全镇电力设施进行改造。刘官庄镇现已形成了“一处通信公司六处接入网 的电信通讯格局,规划远期对通信公司进行改造扩建,对六个接入网进行增容,以满足全镇通讯的要求。规划全镇村庄以村为单位供水,镇区实行统一集中供水。第四章 刘官庄镇镇区总体规划布局一、镇区概况(一) 概况刘官庄镇镇区位于全镇的东部,镇区地势总体上南北高中间低,中间高东西低,206国道南北纵贯镇区,刘兰路横穿镇区东西。镇区包
25、括7个行政村,分别为刘官庄、黄花沟、垛水店子、马驹岭、四角墩、柳河庄、候家庄。现状人口15万人,总用地20平方公里,现状基本上形成了南北工业区,中部为生活、文教、办公、商贸综合区,沿206国道南北带状发展的格局。二、城镇性质、规模及用地发展方向(一) 城镇性质城镇性质是反映一个城镇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本属性,它是由城镇的区域地位、城镇功能、城镇特色及发展取向决定的。城镇性质的确定,要考虑到连续性,继承以往确定的城镇性质的合理成分;要考虑适应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的功能地位相统一;还应考虑到有预见性,在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基础上确定的城镇性质,才能有效地指导规划与建设。规划中对城
26、镇性质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刘官庄镇为莒县南部近郊的工业型重镇,吹塑工业基础良好。2刘官庄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市场繁荣,农副产品丰富。综上所述,刘官庄镇的城镇性质为:山东省内重要的、莒县县城南郊的以塑料工业为特色的工业型小城镇。(二) 城镇规模1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刘官庄镇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条件方便,工业基础好,商贸市场发达,人口机械增长幅度大。周边村庄规划向镇区发展,扩大了城镇人口。镇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城镇经济,膨胀城镇人口。刘官庄镇现状人口1.5万人,其中7个村人口08万人,行政机关人口005万人,文教卫生人口03万人,工厂企业人口0
27、3万人,流动人口005万人。综合平衡法考虑到刘官庄镇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特别是作为莒县中部的工贸重镇,其城镇发展速度较快,在总结过去人口增长的基础上,确定近远期人口综合增长率为40和5,则近、远期刘官庄镇镇区人口分别为:近期:P 2010P 2003(1+r1)71.5(14.0) 72.0(万人)远期:P 2020P 20l0(1+r2)102.0(15.0) 103.0(万人)城市化水平法根据刘官庄镇“十五”计划,结合刘官庄镇工农业发展条件,确定其城市化水平,其城市化水平应高于一般乡镇。规划期内,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进镇务工经商,发展实业,膨胀城镇人口。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
28、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大量人口在镇区集中。根据刘官庄镇现状条件和发展前景,在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中,现状城镇化水平为22,近期城镇化水平达到30,远期45,则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为:P20106.7 302.0 (万人P20206.8 453.0 (万人)由上分析,至2010年,刘官庄镇镇区人口规划为20万人,至2020年,镇区人口规划为30万人。2城镇用地规模根据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一定时期内城镇各项设施用地的需要,城镇用地规模本着以下原则布局:近期参照国标乡镇规划标准执行各项用地标准;中、远期参照城市用地标准,执行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 。近期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强化城镇的支撑力。城镇用
29、地规模:现状为20平方公里,规划近期2.5平方公里,远期为36平方公里;现状人均用地1333平方米,规划近期为125平方米,远期为120平方米。三、城镇发展方向与规划范围(一) 城镇发展方向 刘官庄镇镇区地形比较平坦,总体布局力求三大特色:一是用地结构清晰,功能合理;二是建设方格网式道路系统;三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造生态城镇环境。城镇建设应节约土地,保护耕地,提高城镇土地的利用率,根据刘官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刘官庄镇镇区沿206国道两侧为城镇建设预留地,可作为城镇建设用地征用。根据城镇现状格局,规划在完善现有城镇设施的基础上,今后城镇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以现状为基础,重点向南发展中小型民
30、营项目区,建设西部生活新区,控制206国道以东的建设,完善中部文教、办公、商贸区,在北部建设与县城工业园对接的大型项目区。(二) 规划控制范围和规划结构城镇规划控制范围确定为:北至柳青河,南至徐家庄,西至候家庄,东至沭河,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35公里,控制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柳青河以北为县城规划控制区。四、城镇总体规划布局(一) 城镇道路交通规划1城镇道路交通现状城镇现状为方格网道路,现状比较完善的道路有刘兰路、206国道和振兴路南段,现状城镇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但多数道路尚未硬化。城镇静态交通设施缺乏,为城镇交通服务的车站、广场、停车场、加油站等设施不足。2城镇道路网规划根据城镇功能分区,
31、交通流量流向,城镇发展方向,现状路网格局,规划城镇道路系统采用方格网棋盘式,形成“九横四纵”的道路系统(见下表) 。刘官庄镇道路规划一览表走向 序 号 道 路 名 称红 线 宽 (m)车 行 道 (m)非 机 动道 (m)人 行 道 (m)分 隔 带 (m)横 断 面 型 式绿 带(m)1 335 省 道 80 21 2X9.5 一 2X202 朝 阳 路 20 8 2X3.5 一 2x2.53 工 业 路 25 11 2X4.5 一 2X2.54 北 环 路 20 8 2X3.5 一 2X2.5东5 府 前 路 35 14 2X6.5 一 2X4.0西 6 新 区 路 25 1l 2X4.5
32、 一 2X2.57 刘 兰 路 35 14 2X6.5 一 2X4.08 富 民 路 25 11 2X4.5 一 2X2.59 南 环 路 25 11 2X4.5 一 2X2.510 西 环 路 25 11 2X4.5 一 2X2.5南 11 振 兴 路 50 14 2X7.5 一 2X10.512 206 国 道 80 21 2X9.5 一 2X20北13 东 环 路 20 8 2X3.5 一 2X2.5九 横 , 自 北 向 南 依 次 为 : 335省 道 、 朝 阳 路 、 工 业 路 、 北 环路 、 府 前 路 、 新 区 路 、 刘 兰 路 、 富 民 路 、 南 环 路 , 其
33、 中 335省 道 、刘 兰 路 和 府 前 路 为 城 镇 东 西 向 主 干 道 。四 纵 , 自 西 向 东 依 次 为 : 西 环 路 、 振 兴 路 、 206国 道 和 东环 路 。 其 中 振 兴 路 和 206国 道 为 城 镇 南 北 向 主 要 干 道 。由 此 形 成 “三 横 二 纵 ”的 城 镇 主 干 道 系 统 , 规 划 城 镇 主 干道 道 路 红 线 为 3580米 , 次 干 道 道 路 红 线 为 25米 , 支 路 道 路 红线 20米 。206国 道 和 335省 道 为 规 划 的 城 镇 交 通 性 主 干 道 , 作 为 镇 区对 外 联 系
34、的 主 通 道 , 为 过 境 交 通 服 务 , 振 兴 路 为 生 活 性 主 干 道 ,是 城 镇 经 济 活 动 和 居 民 生 活 的 依 托 , 是 城 镇 景 观 风 貌 的 主 要 体 现 。规 划 过 境 交 通 主 要 以 206国 道 和 335省 道 为 主 承 接 , 带 动 镇区 商 贸 市 场 的 发 展 , 繁 荣 城 镇 经 济 ;总 体 规 划 确 定 , 近 期 重 点 修 建 硬 化 振 兴 路 北 段 、 北 环 路 、 东环 路 、 西 环 路 南 段 , 加 大 城 镇 向 西 向 南 发 展 的 力 度 , 拓 展 城 镇 发展 的 空 间 ,
35、改 善 招 商 引 资的条件,带动镇区二、三产业的发展。规划在加强主干道建设的同时,应注重配套建设次干道,次干道为城镇内部的生活性道路,其道路红线宽度25米,横断面型式为一块板,规划主干道间距为600800米,次干道间距为300400米。结合刘官庄镇城镇道路现状,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合理设置街坊支路,使镇区道路系统形成主、次、支路相结合的系统。3城镇车站、广场规划根据城镇交通发展,在镇区内206国道和刘兰路交叉口西北角设置汽车站点,此处为城镇公路交通枢纽,毗邻城镇新区和商业中心,便于人流物流流通。结合刘官庄镇公路沿线规划设置机动车停车场,配套建设加油站、车辆检修厂;在大型公共建筑、商贸市场、广场
36、绿地等人流集中的场所,均设置和预留停车场地。(二) 城镇公共设施规划城镇现状公共设施分布比较分散,分布在镇区中部沿206国道两侧。公共设施规划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又要考虑未来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高质量公共设施体系。公共设施主要包括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教卫生三部分。1行政办公现状行政办公单位大多布局在206国道两侧,不集中、无规模,建设比较凌乱。规划近期将镇府向北迁至府前路以北206国道以东,带动其他办公单位在此建设,形成行政办公区,政府前建设文化广场,政府办公大楼主体应后退,留出院子,办公楼以56层为宜,造型庄重大方。2商业服务刘官庄镇位于莒县南部近郊,206国道纵贯
37、镇区南北,镇内市场兴旺,商业繁荣,规划在镇区中部沿府前路和206国道建设为生活新区服务的商贸设施,沿刘兰路和206国道建设为生活老区服务的商贸设施。3文教卫生刘官庄镇现状文教卫生集中布局在镇区中部(中心小学、中心中学和成教中心) ,布局集中,俱已成规模,规划在现址发展完善,规划在政府南侧建设文化广场。规划卫生院在中部原址发展完善,西南部生活区内设置诊所、药店等设施。(三) 生活居住用地现状镇区生活用地主要分布在206国道两侧,主要以一层平房为主。规划生活区以旧村改造和新区建设同步进行为主,近期重点建设中学北侧公寓住宅小区。规划在镇区西部和黄花沟村东侧结合旧村改造建设小康别墅区,以23层为主,规
38、划在镇区中部府前路南侧,规划建设公寓式住宅小区,此地地形平坦,连接行政机关、文教卫生区,便于职工上、下班,规划以45层为主,主要面向镇直机关工作人员、学校教师、工厂工人、经营业主和城镇居民,以便尽快地膨胀城镇人口,繁荣城镇商业,拉动经济增长,在镇区北部对旧村进行改造。住宅小区,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四) 工业区规划刘官庄镇现状工厂企业主要布局在镇区北部和南部,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刘官庄镇区位优越,交通方便,吹塑工业发展基础良好,塑料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将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规划民营工业小区位于镇区南部,规划要求严禁污染企业人园建设,新建项目应到工业
39、园区内建设;北部结合县城工业园的发展建设大型项目园区。(五) 仓库区规划刘官庄镇仓储设施比较分散,缺乏集中的综合性仓库和场地。刘官庄镇交通条件优越,工业发达,货物集散量大,规划中充分利用其优势,增设仓储用地,方便流通,发挥城镇物资集散中心的作用,为此,在镇区北部和西南部规划仓储区。规划确定,镇区内现有的小型生活性仓库、专业物资仓库以及一些用地少、无危害的仓库可继续保留和适当发展。(六) 园林绿地和景观风貌规划1园林绿地规划刘官庄镇现状布局集中紧凑,沭河自镇区东侧穿过,柳清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过镇区,环境优美,规划充分利用田、河、林、城自然景观,建设公园、广场、绿地;规划加强道路绿化及防护林的建设,
40、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镇绿化系统。“点”在各生活区内建设小游园,沿街建设街头绿地;“线”指道路绿化和沿河绿化,对环镇路和主干道两边加强道路绿化,建成林荫大道,形成带状绿地;“面”在镇区中部和南部结合水面,建设公园绿地,栽花植草,形成四季花香的游憩场地,供居民游憩、活动之用。城镇总体规划确定,镇区规划形成三横、二纵、三带、三片的绿化景观体系,三横、二纵分别指沿府前路、335省道、刘兰路、振兴路和206国道形成的五条绿化带;三带指镇区东部、西部和中部的沿河绿带;三片即镇区中部的二处中心绿地和府前广场。规划要求加强城镇外环路、城镇主干道两侧绿化建设,沿路绿化带不小于10米,形成城镇绿带走廊,使街道绿
41、化与街头绿地相结合、花木与灌木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加强沿河林带建设,规划要求沿柳清河两侧绿化不少于50米。2景观风貌规划城镇景观风貌特色是城镇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的结合,是城镇平面布局和环境艺术的综合,是城镇特色的体现。城镇景观风貌是一个城镇的形象,它能反映一个城镇的特有面貌,表达一个城镇的风格,体现一个城镇的文明水平。城镇景观风貌规划是以城市设计理论为基础,合理的组织和协调其各要素,满足人们在城镇环境中的心理和实际需要,形成优美的城镇空间和宜人的生活环境。城镇景观特色体现在:明确的发展轴线,合理的功能分区,鲜明的城镇中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镇景观风貌的塑造,依据于城镇地形、道路、水体
42、、景观建筑、城镇标志物和主要公园绿地,规划按自然地理特征和开发建设特征分为公共绿地景观区,公共建筑景观区,别墅景观区和其它建筑景观区。公共绿地景观区城镇内的绿地广场及滨河公园以其苍翠的色彩,开放的空间,丰富了城镇景观,是城镇景观风貌构成的重要内容。镇区周围的沿河绿带和高效农业区、观光农业区(蔬菜、林果、花卉) ,构成了城镇的背景。镇区内部的公共绿地,是城镇风貌的点缀。公共建筑景观区规划的公共建筑景观区主要包括了行政中心文教中心和商贸中心。规划集中体现镇中心区的现代气息、幽静环境和繁华的商业购物气氛。别墅建筑景观区规划在镇区西部修建别墅区,绿树成荫的别墅区和田园风光相结合,是构成城镇景观的一个重
43、要组成部分,平原别墅与自然环境尺度和谐,相互谐调,具有乡村景观的特征。其它建筑景观区规划城镇内的住宅景观区和工业景观区,体现城镇不同功能区的景观特色。刘官庄镇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丰富的人文景观,良好的城镇面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塑造独特的景观风貌奠定了基础。规划在镇区各突出地段及城镇对景线上,设置能体现城镇风貌、突出城镇景观的建筑,如镇政府大楼、工业小区、商贸市场等。城镇建筑形式以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建筑为主,建筑色彩以白色、米黄色和蓝色为基调,在屋檐、层顶、出人口处点缀鲜艳的色彩。 五、城镇近期建设城镇远景规划控制(一) 城镇近期建设城镇近期规划期限为6年,即2004年至2010年,这期间,城
44、镇经济将有更快发展,城镇建设也将上一新台阶。结合城镇总体规划,确定城镇近期人口宜控制在2.0万人左右,城镇用地控制在2.5平方公里,城镇发展方向主要以现状为基础,近期对城镇内环路进行拓宽改造,重点修建硬化北部工业区和西部城镇新区道路,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为:( 一) 将政府向北迁至府前街北侧206国道以东,并带动行政办公区向北发展;(二)建设中学北侧公寓住宅区;(三) 完善南部工业区和黄花沟东侧小康住宅区;(四)建设府前广场;(五) 对中、小学发展完善;( 六) 建设中部中心绿地;( 七)改造 206国道两侧商业设施;(八) 在柳青河南岸建设水厂为镇区供水。(二) 城镇远景规划控制城镇远景规划是在
45、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的远景城市发展构想,目的是为城镇建设提供控制依据,并作为远期城镇建设的参考。根据区域论证及刘官庄镇经济发展条件分析,远景规划以城镇发展的合理规模为依据,分析认为以4万人为宜,用地为45平方公里。城镇远景规划是对远期规划的进一步完善,重点发展南部民营经济园区;完善西部生活新区、办公区和中部商业区、文教区;对生活老区进行旧村 改 造 。刘 官 庄 镇 城 镇 建 设 用 地 平 衡 表序 用地 面积 (万 m2) 占城市建设用地() 人均占地(m 2/人)号 代号用地名称现状 近期 远期 现状 近期 远期 现状 近期 远期1 R 居住用地 77 85 997 38.5 34 2
46、7.7 51.3 425 33.2公共设施用地 41.4 56 817 20.7 22.4 22.7 27.6 28 27.2Cl 行政办公用地 7 12.5 144 3.5 5 4.0 4.7 6.3 4.8C2 商业、金融、 服务 14.4 23 36 7.2 9.2 10 9.6 11.5 122 CC3 文教卫生用地 20 20.5 313 10 8.2 8.7 13.3 103 10.43 M 工业用地 44 56.3 756 22 22.5 21 29.3 28.1 25.24 W 仓储用地 4.6 5 97 2.3 2 2.7 3.1 2.5 3.25 S 道路广场用地 22 2
47、9.5 45 11 11.8 12.5 14.7 14.8 156 U 市政设施用地 3 3.3 5 1.5 1.3 1.4 2 1.6 1.77 G 绿 地 8 15 432 4 6 12 5.3 7.5 14.4合 计 城镇建设总用地 200 250 360 100 100 100 133.3 125 120备注:现状 2003 年城镇人口 1.5 万人,近期 2010 年规划人口 2.0 万人,远期 2020 年规划人口 3.0 万人。第五章 刘官庄镇基础设施规划一、给水排水规划(一)给水规划1.水资源情况(一) 水文地质刘官庄镇除沿沭河西岸为第四系地下水富水区外,其他地区为地下水第四系
48、贫水区,岩性上为亚砂土夹钙质结核,少部分下部夹有细砂和中砂,底板以上覆盖面较薄,富水性差,单井涌水量每小时 35 立方米。(二) 河流水系刘官庄镇主要河流有沭河,柳青河和宋公河等。沭河 亦名沭水,源出沂山南麓泰薄顶,经沂水县境流人,经棋山、洛河、安庄、闫庄、城阳、店子集、刘官庄等乡镇,到夏庄镇东南出县境,县境内全长 76.5 公里,流域面积 1718.2 平方公里。另,柳青河自北部人镇境,向南流人沭河,宋公河源于公婆山,自北向南流人夏庄镇。2给水现状全镇 2 个村庄用上自来水,水源为浅层地下水,井深 1020 米,驻地尚未统一供水,各单位由自备井供水。3给水规划规划用水量计算:刘官庄镇总体规划确定规划人口近期为 20000 人,远期为30000 人。规划用水量标准近期为 120 升人日,远期为 150 升人日。 a 生活用水量计算近期:(120X20000)10002400m 3/日远期:(150X30000)10004500m 3/日b其他用水量计算其他用水(包括工业用水、公建用水、市政用水及消防用水等)取生活用水量的 60近期:2400X60二 1440m3日远期:4500X60二 2700m3日b 规划用水量计算近期:24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