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2014年第2期(总第122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 2. 2014General.No.122【社会文化】收稿日期:2013-12-17作者简介:高文文(1990),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一、问题的发现及提出由堺雅人主演,被TBS当做夏季压轴大作的半泽直树,自播出起就迅速成为了剧迷们讨论的焦点。日剧半泽直树改编自池井户润的人气小说我们是泡沫入行组和我们是花样泡沫组,背景是当代大型银行,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金融业的现状以及日本银行员工的
2、状态。剧情中,主人公半泽直树被上司陷害,但成功回收五亿日元贷款,并且晋升到总行中枢精锐部门营业二部,此后又将银行从金融厅检查的绝境中解救出来,同时挫败了大和田常务逼迫行长下台的阴谋。故事到此,应该是坏人得到应有惩罚,半泽直树会继续晋升。但结局却峰回路转,让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大和田没有被开除,而是继续担当公司的董事,而英雄半泽直树,非但没有被论功行赏,却被外派到小企业去担任部长。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呢?二、日本人的集团意识1.集团意识的起源日本人的集团主义深受稻作文化的影响。日本属于稻作文化圈,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日本人以共同作业的方式种植水稻。从水稻的耕作、水田的开发到秧田、插秧再到收获、脱粒等都
3、需要人们之间的合作,因此形成了劳动和生活的集体,人们之间的合作、团结和协调精神受到重视。在这种地域社会中,如果以自己为中心活动的话,就会给全体带来麻烦,这样就形成了集团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团意识。2. 半泽直树中集团意识的体现(1)重视集团意志,进行集体决策欧美国家企业在决策时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由公司最高人员下达命令,逐级向下层人员传达,而日本企业却正好相反。日本式管理实行自下而上、上下协商的决策制度。企业重视集体意志与集体责任,企业事务由全体人员集体决定,这就形成了日本企业的独特文化禀议制度。半泽直树中,在银行向西大阪钢铁进行五亿日元融资时,社长让半泽的部下做好“禀议书”,当半泽拒绝签字时
4、,分行长强迫半泽通过禀议,融资给西大阪钢铁5亿日元。最终,半泽直树工作的大阪西分行,因西大阪钢铁的倒闭而扛下5亿日元的融资呆帐。此时分行长却将责任全部推在半泽身上,为此半泽不得不努力追讨银行贷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禀议制度虽然避免了仅靠个人决定带来的危险,也存在耗费时间,不能明确个人责任等问题。另外,重视集团性还表现在在自我介绍时。日本人作自我介绍时,往往不说我是XX,而说我是XX公司的XX。他们以自己工作的公司为自豪,认为公司象征着自己的归属。这种现象在半泽直树中比比皆是。比如半泽跟部下去拜访西大阪钢铁社长时自我介绍说,我们是东京中央银行的。在他们看来,公司名字比自己的名字更重要。所以,
5、在日本提到某人时,经常称之为“三菱人”、“日立人”等。半泽直树为何被降职从半泽直树看日本人的集团意识高文文(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 要:本文从观看日剧半泽直树引发的疑问入手,对日本人集团意识的起源、表现以及影响进行了考察分析,指出以下几个方面:集团意识主要表现在重视集团意志,进行集体决策;学阀、派阀之争;内外有别,发达的敬语体系等。这种集团主义带来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抹杀了个人的自主性,导致随波逐流,内外有别意识带来的排他性和封闭性,致使民族陷入困境。关键词:集团意识;稻作文化;派阀;内外有别;敬语中图分类号:G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6、-5409(2014)02-0087-0287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责任编辑:李建峰(2)学阀、派阀之争所谓学阀,指的是在特定的职业或组织中,由某个学校毕业的人们形成的排他势力。代表性的学阀主要有:在政府公务员、学术界具有绝对影响力的东京大学,在财界有绝对影响力的庆应大学等。而派阀主要存在于日本的政党中,日本政党政治中常常是大集团有小集团,这种集团一般被称为“派阀”。学阀、派阀政治正是日本传统文化中集团意识的体现。这种大集团中的小集团之间的斗争,不仅存在于日本政治中,也存在于日本企业。半泽直树中大和田常务与行长之间的斗争,其实就是旧产业中央银行派与旧东京第一
7、银行派之间的较量。半泽工作的银行是东京产业银行,它是由旧产业中央银行与旧东京第一银行合并而成,虽然合并后已经成为一个集团,但是银行内部仍然存在两股势力,彼此斗争。上司庇护和提拔同一出身的下属,而对不同出身的员工实行打压。就像大和田,一心庇护和提拔大阪西分行长,以增强自己派别的势力。(3)内外有别、敬语使用集团主义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内外有别”。自古以来,日本人就具有内外有别的意识,他们以自己为中心在周围画圈,区别“内”与“外”。对于圈内的人亲近对待,而对于圈外的人则疏远甚至充满敌意。这种“内亲外敬”在语言上表现为敬语的使用。敬语可以鲜明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身份地位为尺度的上下关系,以利
8、害为中心的强弱关系,以亲疏远近为标志的亲疏关系。这三种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反映“内外有别”的亲疏关系。所以当面对外人讲自己内部的人时,即使话题人是自己上司,也要使用不表尊敬的表达。在半泽直树中,敬语的使用无疑是一大特色。从人物敬语的使用就可以大致分辨出他们各自的立场。在银行内部,员工按严格的等级使用恰当的敬语;而对外时,就以“内外”为标准决定其使用。比如当半泽去拜访西大阪钢铁社长时,提到自己的分行长时不说“浅野分行长”(姓名加职务表示尊敬),而是说“分行长浅野”。如果称“浅野分行长”的话,就等于强迫他人对自己上司表示敬意,这是不符合敬语使用原则的。3.集团意识的影响(1)首先,日本人强调集体
9、观念,促进了日本民族的团结,也推动了日本整个社会的进步。这种集团意识带来的民族凝聚力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企业而言,由于终身雇佣制等制度的采用,使企业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和忠诚心,能够尽心尽力工作。这是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2)集团意识强调集体决策,服从集体意志,这就导致了个人自主性和主体性的丧失。每当一个事件发生时,缺乏独立思考的日本人总是等待一个地位较高的人来决定行动的方向,这种随波逐流的岛国集体主义,使日本在近代以后的历史进程中陷入到无法自拔的困境。三、集团意识决定半泽命运经过以上分析,从根本上来说,半泽直树的命运受到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影响,或者说这正是日本人集团意识的
10、体现。日本公司选择职员,最重视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集团协调能力,当然,当今世界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职员的协调能力,但是日本要比其他民族更重视这点。就像剧中行长所说,银行应该重视人,让大和田继续为公司服务,他反而会小心谨慎,作为公司来说会让内部更加协调;而半泽直树,虽然是一个英雄,但他个性明显,有时甚至不服从行长的命令,当行长让他对大和田适可而止时,半泽却坚持让他下跪道歉。在日本社会中,不需要一个单独的天才,需要的是能与多方面相处的,多方面都能顺利运行的人才。所以,独狼的半泽直树必须退出,被发配到公司以外的地方,才能维护公司安定。四、结语通过观看半泽直树,发现剧中渗透着日本人的集团主义思想,从而
11、对日本人的集团意识进行了分析。这种思想表现在日本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日本公司的禀议制度、学阀派阀之争以及发达的敬语体系可以说都是集团主义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带来了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但也使日本陷入孤立的危机之中。参考文献:1 戴季陶.日本论:了解日本的文化读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2 高桥敷.丑陋的日本人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3 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4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5 赵淑玲.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与集团意识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4):54-56.6 崔崟.从集团性看日本文化J.日语学习与研究
12、,2004(1):14.7 陈平原.日本印象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年第2期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 2,201488半泽直树为何被降职-从半泽直树看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作者: 高文文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刊名: 边疆经济与文化英文刊名: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年,卷(期): 2014(2)参考文献(7条)1.戴季陶 日本论:了解日本的文化读本 20052.高桥敷 丑陋的日本人 19883.韩立红 日本文化概论 20064.李兆忠 暧昧的日本人 20055.赵淑玲 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与集团意识期刊论文-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4(4)6.崔崟 从集团性看日本文化期刊论文-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4(1)7.陈平原 日本印象 2006引用本文格式:高文文 半泽直树为何被降职-从半泽直树看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