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内电生号关于印发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 版)的通知所属各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内蒙古电网输变电设备防污闪工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 152-2006)、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则(国家电网生20061226 号 )要求,公司生产技 术部组织对 2007 版污区分布图进行修订,并会同基建部、安全监察部、电力设计院、电科院和部分供电单位共同审核,形成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 版),作为新(改、扩)建以及运行中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和防污闪工作的依据,现予正式下发,请各单位认真执行。并入内蒙古电网运行的电厂及电力用户应参照执行。执行中
2、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向公司生产技术部反馈。2附件:1、内 蒙 古 电 网 电 力 系 统 污 区 分 布 图 (2011 版 )(另 下 发 )2、内 蒙 古 电 网 电 力 系 统 污 区 分 布 图 (2011 版 )编 制 说 明3、内 蒙 古 电 网 电 力 系 统 污 区 分 布 图 (2011 版 )实 施 细 则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主题词:电网 污区 分布图 通知公司本部:公 司 董 事 会 、党 委 、监 事 会 、经 理 层 及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各部门3内 蒙 古 电 力 (集 团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生 产 技 术 部 2011 年 8 月 3 日 印 发附件
3、 2: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 年版)编制说明1、前言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是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及电网防污闪工作的基础,作为新建扩建输变电工程的外绝缘设计依据及电网运行设备的外绝缘改造依据,污区分布图在内蒙古电网的防污闪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 2011 年 5 月,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共经历 5 次绘制及修订,即:1992 年首次绘制内蒙古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1993 年第一次修订内蒙古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1994 年第二次修订内蒙古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07 年第三次修订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并实现地图电子化;2011 年第四次修订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
4、。2、污区分布图修订依据的文件和标准本次修订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所依据及参考的文件和标准包括:2.1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152-2006);42.2 关于转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实施意见等文件的通知(内电生200717 号);2.3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高压架空线路和变电站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Q/HBW 16112-2008);2.4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华北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0 年版) 的通知 ”(华北电网生技201031 号);2.5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措施(华北电网生200529 号
5、);2.6 关于转发华北电网公司电力设备外绝缘持久性就地成型防污闪复合涂料(PRTV)技术条件及使用 导则的通知(内电生200748 号);2.7 关于下发内蒙古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防污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内电生201040 号);2.8 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07 年版)(内电生200759 号)3、2011 年版污区分布图绘制原则和特点2011 年版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依据以下三方面因素确定:运行经验、污湿特征和现场污秽度。继 2007 年实现污区图电子化后,简化了污区图绘制流程、降低了绘制工作量。2011 年版污区分布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3.1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
6、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152-2006)的有关规定, 2011 年对 2150 个现5场污秽度监测点(20082010 年)模拟绝缘子的饱和盐密(ESDD)和灰密进行了测量及换算,结合运行经验,确定污秽等级。3.2 通过汇总分析现场污秽度测试数据和污源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污秽等级,明确防污闪重点区域,使防污闪措施更有针对性。3.3 根据近三年的运行经验,将污源分布相似地区的污级划分为同一等级,使污区分布图修订更加合理。3.4 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行政区划交界处污秽等级过度原则:3.4.1 毗邻地区交界处如遇山脉等特殊地形,允许交接两侧污秽等级出现跳变;3.4.2 非特殊
7、地形的交界两侧,污秽等级较高一侧保持不变,从交界处开始向污级较低一侧进行平滑过度,过渡区宽度一般为 5 至 10km。4、内蒙古地区气象与环境特点包头、乌海、鄂尔多斯等地属于污闪易发区,近年均发生过污闪事故,环境与气象方面的多样性导致以下特点:4.1 包头市昆区、白云鄂博及萨拉齐地区,巴彦淖尔市乌拉山地区,乌海市海南及乌达地区,鄂尔多斯市棋盘井、达拉特旗及准格尔旗等地区污染严重,是易发生污闪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包头、乌海、鄂尔多斯等地上马了大批高耗能中小型6污染企业,环境污染程度加剧。包括:轧钢厂、化工厂、硅铁厂、电石厂、水泥厂焦化厂铁矿造纸厂等,其污染范围已扩展至过去的清洁区和轻污区。在锡林
8、郭勒盟、巴彦淖尔市的局部地区,也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此外,阿拉善的盐湖地区,盐类污染严重,是易发生污闪的地区之一。4.2 外绝缘缺少雨水的自洁作用,是易发生污闪的次要原因。内蒙古地区雨季的降雨量相对于南方多雨地区明显偏少,对于设备外绝缘的自清洗作用有限,不利于设备防污闪。4.3 持续时间较长的潮湿天气(诸如连续数日的阴雨、大雾等)易于导致输变电设备大面积污闪。在春冬季节,内蒙古大部地区近地面层温度较低,地面冷却作用有利于低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易形成雾。4.4 内陆型快速积污导致的输变电设备污闪是内蒙古地区污闪新特征,近年来北方地区频繁发生快速积污导致输变电设备污闪跳闸,特别是快速积污同时伴随快速受
9、潮的极端条件。2005 年巴盟前隆、前临线,2006 年包头一电厂, 2010 年乌海顺达站污闪事故,均与高导电性的降水降雪型快速积污有关,暴露出常规的、针对“缓慢积污”的防污闪措施的局限性,在环境不能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快速积污闪络将有增长趋势。5、内蒙古电网防污闪工作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经过近几年大规模防污闪治理,内蒙古电网形成了一套7相对完善的防污闪措施,外绝缘从 a 级、b 级配置,发展到目前工业发达地区(包头、鄂尔多斯、乌海等地)的主要设备达到d 级及以上配置。近年来,运行单位虽然积累了较丰富的防治常规缓慢积污闪络的经验,同时出现了快速积污导致输变电设备污闪新特征,仍
10、需高度重视。外绝缘配置及防污闪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5.1 部分输变电设备外绝缘基本配置仍然偏低,特别是部分老旧设备基本爬距仍然为 b、c 级,目前 仅依靠 RTV 涂料提高憎水性能辅助解决。5.2 应注意查缺、补漏,避免留下防污漏洞或防污死角,如:线路与变电站的结合部,更换设备后应及时补涂防污闪涂料等。应重点关注用户资产的输变电设备及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的防污闪问题,避免因用户设备及低电压等级设备污闪影响主网安全稳定运行。5.3 针对输变电设备预防快速积污闪络的认识与设防不足问题,建议各单位积极开展预防快速积污类型闪络治理,特别是 500kV 电压等级 重要设备和特殊区域的输变电设备
11、。6、内蒙古电网防污闪工作要求6.1 各运行单位应继续加强所辖区域污秽度监测,根据线路新投、切改情况,合理布置污秽度监测点,及时上报污源点和污秽度监测数据,提高污秽度测试数据准确性,积累污秽度变化数据,确保污区图及时修订。86.2 针对防污闪薄弱环节,深入开展防污闪治理,积极推进重点区域预防快速积污闪络措施。参照华北电网公司防污闪标准、防污闪辅助伞群标准及内蒙古电力系统分布图实施细则,对环境污染严重、地形气候特殊、易于发生快速积污闪络的重点区域安排计划,开展快速积污闪络防治,采取防污闪涂料与防污闪辅助伞群结合使用等综合措施,有效提高设备防治缓慢积污闪络、快速积污闪络及大雨、暴雨闪络的综合能力。
12、6.3 加强防污闪技术监督,积极关注防污闪领域内的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规范防污闪产品选型、招标、监造、验收及安装施工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追溯制度。6.4 加强防污闪技术培训,积极宣贯国家、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公司及华北电网公司新标准,关注防污闪新产品,各运行单位应积极接受、掌握新技术,在防污闪工作中合理应用。6.5 加强用户资产的输变电设备及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的防污闪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电力行业和内蒙古电力公司有关防污闪技术标准、规程和规定,否则,不予并入电网运行。7、2011 年版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编制说明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13、(Q/GDW 152-2006)划分污秽等级,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图修订情况如下:97.1 呼和浩特地区7.1.1 以土左旗察素齐变为中心,半径 6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武川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1.2 以托县燕山营变为中心,半径 2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永圣域变为中心,半径 10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1.3 以丰泰电厂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5km 至 1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1.4 以陶卜齐变为中心,半径 5km 区域为 d 级污区;以土右变为中心,半径 7km 区域为 d 级污区;7.1.5 以黑河
14、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范 围为 e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硅材料制造业、炼油厂;7.1.6 土昭线 5862 号杆塔沿线 2km 范围内为 e 级区,主要污源为炼铁厂。7.1.7 其他地区为 c 级污区。 7.2 包头地区7.2.1 以张家营变为中心,半径 10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其中以包头一电厂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7.2.2 以古城变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36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2.3 以麻池变、轻质变为中心,半径 4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48km 的区域 为 d 级污区;7.2.4 以包头二电厂为中心,半径 2km 的
15、区域为 e 级污区;1024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2.5 包含福永变、石拐变方圆 10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1020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2.6 以沙河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2.7 以白云变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镁厂变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310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2.8 以民胜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58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高耗能工业园区;7.2.9 以石宝变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 为 e 级污区,3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主要污
16、源为铁矿;7.2.10 以白云变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3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铁矿;7.2.11 以包 头土默特右旗山晟电厂为中心,半径 35km的区域为 e 级污区,主要 污源为硅材料制造业、火电厂;7.2.12 以土右变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煤场;7.2.13 以高新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3.14 其他地区为 c 级污区。7.3 鄂尔多斯地区7.3.1 以棋盘井变为中心,包括鄂绒电厂、双欣电厂在内半径 10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117.3.2 以达旗地区变为中心,半径 7km 的区域为
17、 e 级污区,710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3.3 以准旗薛家湾变为中心,半径 8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以榆树湾变为中心,半径 4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以杨四海变为中心,半径 4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以城关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准旗其他地区为 d 级污区;7.3.4 以东胜北郊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510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青春山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e 级污 区,5 10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独贵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 为 d 级污区;以伊旗新街变为中心,半径5km 的区域为 d
18、级污 区;7.3.5 以乌审旗图克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乌审变为中心,半径 6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红旗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 以乌兰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杭锦变为中心,半径 2km 的区域为 e 级污 区,2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3.6 以响沙湾、石泥沼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级污区,主要污源为高耗能工业园区;7.3.7 以新庙变电站、蒙南电厂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高耗能工业园区;7.3.8 以乌兰木伦变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主要
19、污源为高耗能工业园区、火电厂;127.3.9 以上海庙变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煤矿、焦化厂;7.3.10 达石线沿线半径 58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铝厂、电石厂、水泥厂。7.3.11 其他地区为 c 级污区。 7.4 乌海地区7.4.1 乌海西南区域,范围包括顺达变、乌达变、哈图乌素变、西来峰变、老石旦变、海勃湾电厂,半径 30km 的区域为 e级污区;7.4.2 千钢变至新地变半径 6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7.4.3 以伊和变为中心,半径 2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煤矿、运煤公路;7.4.4 以乌兰变为中心,半径 2km 的
20、区域为 e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运煤公路。7.4.5 其他地区为 d 级污区。7.5 巴彦淖尔地区7.5.1 临河、五原、杭锦后旗地区为 c 级污区;乌兰布和沙漠地区为 d 级污区;陕坝变以西陕碳线 10km 处、半径 4km 区域为 d 级污区;7.5.2 乌拉特前旗地区总体为 c 级污区,其中以乌拉山电厂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西山嘴变为中心,半径 4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48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大13佘太变以南 10km 处、半径 5km 区域为 d 级污区;7.5.3 乌拉特中旗地区以西羊场变为中心,半径 4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48km 的区域
21、为 c 级污区;7.5.4 乌拉特后旗地区碳窑口变至广汉变方圆 10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碳窑口变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35km 的区域 为 d 级污区;7.5.5 磴口县以磴口变为中心,半径 2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24km 的区域 为 c 级污区;7.5.6 以中滩变为中心,半径 2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25km 的区域为 d 污级区,主要污源为炼铁厂、电石厂等高耗能企业;7.5.7 以巴音花变为中心,半径 2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工业污染;7.5.8 以新五 线 14 号杆塔为中心,半径 1km 的区域内为e 级污区, 13km
22、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造纸厂。7.5.9 以 500kV 河套变为中心,半径 23km 的区域为 e级污区,半径 3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硅材料制造业。7.5.10 其他地区为 b 级污区;7.6 阿拉善地区7.6.1 以吉兰泰盐场为中心,半径 10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147.6.2 以乌斯太变、吉兰太变为中心,半径 8km 的区域为e 级污区;7.6.3 以四十一公里变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主要污源为硅铁厂;7.6.3 其他地区为 d 级污区。7.7 乌兰察布地区7.7.1 以丰镇电厂为中心,半径 10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华
23、宁电厂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7.2 以卓资山高顺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城东变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7.7.3 包含商都变、旗台变、汗海变方圆 10km 的区域为 d级污区;7.7.4 以前进变为中心,半径 10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7.5 以乌兰变为中心,半径 2km 的区域为 e 级污区;2km至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以德胜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7.6 以前旗土贵乌拉变为中心,半径 7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7.7 以集宁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
24、区;7.7.8 兴广变、化德变,方圆 10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7.7.9 其他地区为 c 级污区。 7.8 锡林郭勒地区157.8.1 以锡林浩特二电厂为中心,半径 3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35km 的区域 为 c 级污区;7.8.2 以朱日河变电站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35km 的区域 为 c 级污区;7.8.3 以高力罕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c 级污区;以赛汗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c 级污区;7.8.4 以查干变为中心,半径 5km 的区域为 d 级污区,510km 的区域为 c 级污区;7.8.5 以巴彦乌拉变为中心,半径km 的
25、区域为 d 级污区,3km 的区域为 c 级污区;7.8.6 以上都电厂为中心,半径km 的区域 为 d 级污区,5km 的区域为 c 级污区;以明安图变为中心,半径 5km区域为 c 级污区;7.8.7 浑善达克沙地区域 c 级污区;7.8.8 其他地区为 b 级污区。 8、污区分布图(2011 版)修订的数据依据序号 单位名称 线路名称杆塔号饱和盐密(mg/cm2)灰密(mg/cm2)污秽等级 污源情况1 呼和浩特供电局 土昭 线48620.148 2.34 e高耗能工业2 达石 线48 0.1997 0.1881 d高耗能工业3鄂尔多斯电业局 新南回1/26 0.1253/0.1643
26、0.6175/0.8645 d高耗能工业164 乌马回 1 0.1729 0.8645 d 工业园 区5 红上线 327 0.1729 0.8645 d 煤矿、焦化厂6 达石 线13/32/48 0.1976/0.1853/0.19760.9880/0.9263/0.1881d电石、水泥厂7 包头供电局 古石线 13 0.36 0.28 e 铁矿8 祥中线 14 0.525 2.626 e高耗能工业9巴彦淖尔电业局祥巴线 110 0.166 0.832 d 工业污染10 乌祥线 241 0.3385 1.693 e 煤矿11 乌海电业局 伊兰线 71 0.2914 1.457 e 煤炭12 阿
27、拉善电业局 乌四线 183 0.3565 0.8151 e 硅铁厂17附件 3: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 年版) 实施细则1、总则1.1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152-2006)及华北电网公司高压架空 线路和变电站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Q/HBW 16112-2008)的要求,修订形成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 年版)并制定本实施细则,用于指导各有关单位正确、合理使用 2011 年版污区分布图,做好内蒙古电网的防污闪工作。1.2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 年版)及相应编制说明、实施细则 是内蒙古电网输变电设备外绝缘
28、配置及电网防污闪改造的基础,是新建、扩建 输变电工程的外绝缘设计依据及电网运行设备的外绝缘改造依据。1.3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 年版)是结合运行经验、 环境污 湿特征及现场污秽度三方面因素修订的。应用过程中,如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以实际运行经验为准。1.4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直属各供电单位及委托运行维护单位应认真执行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 年版),18并网电厂及电力用户可参照执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向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反映。2、污区分布图的维护要求2.1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的修订周期为一年。2
29、.2 各运行维护单位应注意搜集相关资料与数据,包括新增设备(变电站、输电线路)、新增污源点、运行 经验 (包括污闪故障、典型易积污区域)、气象参数及环境监测数据等,为下一次修订污区图奠定基础。2.3 现场污秽度的测量(包括饱和盐密、灰密)周期为一年一次,测量时间原则上应在每年第一场降雨之前。2.4 应根据新增输变电设备、新增污源点及污源变化情况,及时、合理调整污秽度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污秽度监测点要求如下:2.4.1 污秽度监测点全部设置于架空输电线路,以变电站进出线第一基塔上的污秽度监测点作为变电站监测点,由线路运行维护单位负责维护。2.4.2 监测点性质:污秽度监测点均为模拟监测点,统一使
30、用非带电绝缘子。2.4.3 监测点数量:污秽度监测点应覆盖 110500kV 各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原 则上要求沿线路方向每 10km 设立一个监测点,但下述情况可以进行调整:(a )线 路经过的局部污 源点微地形区微气象区应设立监测点, de 级重污 区应适当增加监测 点。 (b)同杆并架或位于同19一线路走廊的同电压等级线路的监测点可以适当合并。2.4.4 绝缘子型号:污秽度监测点统一使用 XP 型或 XWP 型绝缘子;其它型号绝缘子(如玻璃绝缘子)作为测量绝缘子时,应获得该类型绝缘子的绝缘积污换算。2.4.5 绝缘子片数:每一污秽度监测点悬挂一串长度为 4 片的绝缘子串,仅测量下 3
31、片的污秽度并取平均值。2.4.6 绝缘子悬挂点:原则上模拟绝缘子应与实际运行绝缘子等高度悬挂。2.4.7 污秽度折算系数:以一年为周期的模拟污秽度数据应折算为饱和带电数据,带电系数取 1.3,饱和系数取 1.9;且各单位应设立系数对比点(含带电系数及饱和系数),以获得适合本地区的系数。3、污区分布图的使用原则3.1 应在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152-2006 的基础上, 结合内蒙古电网防污闪工作特点,依据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 年版)实施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配置。3.2 处于 c 级及以上污区的新建、扩建或已运行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宜实施硅橡胶复合化。3.2.1 输电设
32、备使用线路复合绝缘子、瓷复合绝缘子和防污闪涂料等;3.2.2 变电设备采用喷涂防污闪涂料、加装辅助伞裙等;3.2.3 防污闪涂料的使用优先考虑工厂化施工。203.3 新建变电设备及输电线路的绝缘子有效基本爬距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发展趋势,变电设备绝缘配置不宜低于 d 级污区要求,输电设备缘配置不宜低于 c 级污区要求。其中有效基本爬距按下述方式考虑:3.3.1 基本爬距不含硅橡胶材料憎水性的作用;3.3.2 d 级及以上污区等级深沟槽式绝缘子的有效爬距按物理爬距的 80计算。 (爬电距离 450mm 及以上的带 沟槽绝缘子均视为深沟槽式绝缘子)3.4 变电设备绝缘子(含支柱绝缘子、套管)配置(
33、爬距)应根据绝缘子平均直径进行调整(以相应污级配置的下限为基准),调整系数 Kd规定如下:3.4.1 平均直径小于 300mm 的绝缘子,Kd 取 1.0;3.4.2 平均直径大于 300mm 且小于 500mm 的绝缘子,Kd 取 1.1;3.4.3 平均直径大于 500mm 的绝缘子,Kd 取 1.2。3.5 输变电设备绝缘子中的支柱绝缘子、套管、复合绝缘子等,推荐采用交替伞形式(一大一小或一大多小形式)。3.6 变电设备绝缘子(瓷支柱绝缘子、瓷套管)应使用下表面无棱光滑的伞裙形式。3.7 变电设备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套管)伞形参数要求如下(以下参数应根据最新标准进行调整):3.7.1 伞
34、间最小距离(c):30 mm213.7.2 伞间距(s)与伞伸出(p) 之比:0.65( 无棱光 伞)3.7.3 局部爬电距离(ld)与间距(d) 之比:53.7.4 两伞伸出之差:15mm3.7.5 伞倾角:53.7.6 爬电系数(C.F.):43.7.7 剖面形状系数(P.F):0.73.8 防污闪涂料应满足电力设备外绝缘用持久性就地成型防污闪复合涂料(PRTV )技术 条件及使用导则(Q/HBW 14204-2008),其中防污闪涂料用于可击穿型绝缘子(盘形悬式瓷或玻璃绝缘子)时,有涂层绝缘子应通过陡波前冲击电压试验;如果因所用瓷或玻璃绝缘子的质量问题而不能通过该项试验,则有涂层绝缘子在
35、试验中的破损数量不大于无涂层绝缘子。3.9 输电线路使用复合绝缘子3.9.1 为避免球头脱出事故同时兼顾防污闪性能,架空线路 V 串绝缘子可采用瓷、玻璃绝缘子与防污闪涂料相结合的复合化瓷/玻璃绝缘子形式。若采用复合绝缘子,应加装防脱护套,或采取其他防止球头脱出措施。3.9.2 500kV 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的电弧距离不宜小于 28 片悬式瓷或玻璃绝缘子(结构高度 155mm)的串长 ,220kV 复合绝缘子的电弧距离不宜小于 14 片悬式瓷或玻璃绝缘子(结构高度 146mm)的串长,110kV 复合绝缘子的电弧距离不宜小于 7 片 悬式瓷或玻璃绝缘子(结22构高度 146mm)的串长 。3.1
36、0 要加快重点区域快速积污导致的输变电设备污闪的防治。对处于 d 级、 e 级污区的变电设备加装防污闪辅 助伞裙要与防污闪涂料配合使用,以有效提高设备防止缓慢积污闪络、快速积污闪络及大雨暴雨闪络的综合能力。3.11 各 500 千伏主要上网发电企业应严格执行内蒙古电网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 版),统一标准,消除防污闪薄弱环节,特别关注升压站及站线结合部设备,抓好覆冰闪络及快速积污闪络的防治。3.12 新建、扩建、改建的输变电工程在应用污区分布图时,设计部门应沿设计路径做污秽调查,若污秽等级或污源状况发生变化,工程涉及到的运行单位和电科院应在确定可研设计方案前,以正式的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
37、供工程所在或经过区域的最新污区分布数据,确保设备外绝缘配置合理。在条件许可时,新建变电站应尽量避免在 d 级及以上污区选择站址。3.13 已运行输变电设备的调爬优先考虑提高设备的基本爬距,可以结合变电站增容改造及更换老旧设备等工作进行。3.14 清扫与带电水冲洗。从防污闪效果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角度考虑,清 扫(含带电水冲洗)已从电力系统的主要防污闪措施下降为辅助性、补 救性防污闪措施,但在目前内蒙古电网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条件下,清扫暂时仍然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维护手段,各有关单位应合理安排输变电设备清扫,确保清扫到位。应加强带电水冲洗的培训,确23保水冲洗质量及人身设备安全,力争通过带电水冲洗
38、减少电网停电次数,提高设备可用率。3.15 消除防污闪配置的薄弱环节3.15.1 各运行单位应认真清查、消除电网的防污闪薄弱环节,如:具有多种绝缘配置的线路中相对薄弱的区段、线路与变电站的结合部、因更换备品导致外绝缘配置降低的设备(原设备已安装防污闪辅助伞裙或喷涂防污闪涂料,更换的备品未采取上述措施)、特殊地形区或气候区的设备等,要从管理上制定具体措施,有专人负责把关。3.15.2 要加大对用户资产的输变电设备,以及 35kV、10kV 设备的防污闪监督力度,避免因下级电网或用户设备污闪而波及主网。3.16 加强各类外绝缘产品的全过程管理,规范选型、招标、监造、验收及安装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
39、确保入网产品质量及产品运行效果。3.16.1 完善复合材料的检验规定,其中线路复合绝缘子的批量抽检和运行抽检增加改进型水扩散试验;防污闪涂料及防污闪辅助伞裙等产品,必须通过电科院的入网检测试验后方可入网使用,且产品获得入网许可后,每次订货均需按批次抽检,同时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追溯制度。3.16.2 对于盘形悬式玻璃绝缘子自爆和瓷绝缘子零值问题,一方面应坚持定期检测和及时更换劣化绝缘子;另一方面对劣化率高于盘形悬式绝缘子劣化检测规程的产品,应结合生产厂家、产品批次、运Comment zhw1: 输电爬 电比距按照额定电压计算。24行时间、运行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必
40、要时应全部更换,并与设计、基建及生产厂家及时交换信息,避免再次使用劣质产品。3.17加强设计、基建、运行及科研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在可研、初设阶段将防污闪配置要求及时贯彻,确保新建工程外绝缘配置到位。3.18积极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推广成熟的研究成果,不断解决防污闪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防污闪工作质量。3.19 110500kV 架空输电线路外绝缘选择:表 1 110500kV 线路绝缘 子选择污秽等级结构高度 2150或 2240mm)XWP型绝缘子13(爬距 5850mm) (推荐6300mm)I串:复合绝缘子(爬距1260013750mm;结构高度 4030或 4450mm)XWP型绝缘子2
41、8(爬距 12600mm)(推荐14400mm)V串:XWP 型绝缘子28(爬距12600mm) (推荐14400mm)d级0.1-0.25I串:复合绝缘子(爬距 3150mm;结构高度 1180或 1240mm)XWP型绝缘子7(爬距 3150mm)(推荐3600mm)I串:复合绝缘子(爬距6300mm;结构高度 2150或2240mm)复合化 XWP型绝缘子14 (爬距 6300mm)XWP型绝缘子14(爬 6300mm)(推荐7200mm)I串:复合绝缘子(爬距 13750mm;结构高度 4030或 4450mm)复合化 XWP型绝缘子29 (爬距 13000mm)XWP型绝缘子32(爬
42、距 14400mm) (推荐16200)V串:XWP 型绝缘子32(爬距14400mm)(推荐 16200)复合化 XWP型绝缘子29 (爬距 13000mm)e级0.25I串:复合绝缘子(爬距 3150mm;结构高度 1180或 1240mm) 复合化 XWP型绝缘子I串:复合绝缘子(爬距6300mm;结构高度 2150或2240mm)I串:复合绝缘子(爬距 13750mm;结构高度 4030或 4450mm)复合化 XWP型绝缘子Comment zhw2: 变电爬电比距按照最高运行电压计算257(爬距 3150mm)XWP型绝缘子8(爬距 3600mm)(爬电比距32.7mm/kV)复合化
43、 XWP型绝缘子14 (爬距 6300mm)XWP型绝缘子16(爬距 7200mm)(爬电比距32.7mm/kV)29 (爬距 13000mm)XWP型绝缘子36(爬距 16200mm)(爬电比距32.4mm/kV)V串:XWP 型绝缘子36(爬距16200mm)复合化 XWP型绝缘子29 (爬距 13000mm)(爬电比距32.4mm/kV)注 1:XWP型绝缘子,即双伞型盘形绝缘子,爬距 450mm;注 2:当选用深沟槽绝缘子时,绝缘子爬距应按条文 3.3.2做形状系数修正;注 3:表中等值盐密以灰密为等值盐密的 5倍为计算条件。注 4:当 e级 区等值盐 密大于 0.35mg/cm2时,
44、 应根据现场实际污秽条件重新计算绝缘子串片数。注 5:当 500kV线路 V串使用复合绝缘子时,其配置要求同 I串。3.20 110500kV 变电设备外绝缘选择:平均直径小于 300mm的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套管)选择方法列于表 2。表 2 平均直径小于 300mm的支柱绝缘子/套管选择污秽等级&等值盐密(mg/cm2)110 kV 220 kV 500kVa级0.025瓷绝缘子爬距3150mm爬电比距25mm/kV(以下参数应按最新标准进行调整 )伞间最小距离 c30 mm伞间距 s与伞伸出 p之比0.65局部爬电距离 ld与间距 d之比5两伞伸出之差15mm伞倾角5爬电系数(C.F.)4
45、剖面形状系数(P.F.)0.7瓷绝缘子爬距6300mm爬电比距25mm/kV(以下参数应按最新标准进行调整 )伞间最小距离 c30 mm伞间距 s与伞伸出 p之比0.65局部爬电距离 ld与间距 d之比5两伞伸出之差15mm伞倾角5爬电系数(C.F.)4剖面形状系数(P.F.)0.7瓷绝缘子爬距13750mm爬电比距25mm/kV(以下参数应按最新标准进行调整 )伞间最小距离 c30 mm伞间距 s与伞伸出 p之比0.65局部爬电距离 ld与间距 d之比5两伞伸出之差15mm伞倾角5爬电系数(C.F.)4剖面形状系数(P.F.)0.7b级0.025-0.05瓷绝缘子爬距3150mm爬电比距25
46、mm/kV其它同 a瓷绝缘子爬距6300mm爬电比距25mm/kV其它同 a瓷绝缘子爬距13750mm爬电比距25mm/kV其它同 ac级0.05-0.1瓷绝缘子爬距3150mm爬电比距25mm/kV其它同 a瓷绝缘子爬距6300mm爬电比距25mm/kV其它同 a瓷绝缘子爬距13750mm爬电比距25mm/kV其它同 ad级0.1-0.25瓷绝缘子爬距3150(推荐 3906mm)爬电比距25mm/kV其它同 a安装防污闪辅助伞裙,辅助伞裙伸出量( 超出原伞裙以外的瓷绝缘子爬距6300mm(推荐 7812mm)爬电比距25mm/kV其它同 a安装防污闪辅助伞裙,辅助伞裙伸出量(超出原伞裙以外
47、的部分)为瓷绝缘子爬距13750mm(推荐 17050mm)爬电比距25mm/kV其它同 a安装防污闪辅助伞裙,辅助伞裙伸出量(超出原伞裙以外的部分)为26部分)为 80100mm。 80100mm。 80100mm。e 级0.25瓷绝缘子爬距3906mm爬电比距31mm/kV其它同 a安装防污闪辅助伞裙,辅助伞裙伸出量( 超出原伞裙以外的部分) 为 80100mm 。瓷绝缘子爬距7812mm爬电比距31mm/kV其它同 a安装防污闪辅助伞裙,辅助伞裙伸出量(超出原伞裙以外的部分)为80100mm。瓷绝缘子爬距17050mm爬电比距31mm/kV其它同 a安装防污闪辅助伞裙,辅助伞裙伸出量(超
48、出原伞裙以外的部分)为80100mm。注 1:表中等值盐密以灰密为等值盐密的 5 倍为计算条件。注 2:当 e 级 区等值盐 密大于 0.35mg/cm2时, 应根据现场实际污秽条件重新计算绝缘子爬距或爬电比距。平均直径大于 300mm 且小于 500mm 的 绝缘子(支柱绝缘子/ 套管)选择方法列于表 3。表 3 平均直径大于 300mm 且小于 500mm 的支柱绝缘子/ 套管选择污秽等级&等值盐密(mg/cm2)110 kV 220 kV 500kVa 级0.025瓷绝缘子爬距3465mm爬电比距27.5mm/kV(以下参数应按最新标准进行调整 )伞间最小距离 c30 mm伞间距 s 与
49、伞伸出 p 之比0.65局部爬电距离 ld 与间距 d 之比5两伞伸出之差15mm伞倾角5爬电系数(C.F.)4剖面形状系数(P.F.)0.7瓷绝缘子爬距6930mm爬电比距27.5mm/kV(以下参数应按最新标准进行调整 )伞间最小距离 c30 mm伞间距 s 与伞伸出 p 之比0.65局部爬电距离 ld 与间距 d 之比5两伞伸出之差15mm伞倾角5爬电系数(C.F.)4剖面形状系数(P.F.)0.7瓷绝缘子爬距15125mm爬电比距27.5mm/kV(以下参数应按最新标准进行调整 )伞间最小距离 c30 mm伞间距 s 与伞伸出 p 之比0.65局部爬电距离 ld 与间距 d 之比5两伞伸出之差15mm伞倾角5爬电系数(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