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消渴病( 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 年)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 2小时血糖(2HPG)1
2、1.1mmol/L(200mg/dl) ;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二)证候诊断(1)主证 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
3、,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2)兼证瘀证: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
4、健忘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视物不清,唇舌紫暗,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苔薄白,脉弦或沉而涩。痰证:嗜食肥甘,形体肥胖,呕恶眩晕,口黏痰多,食油腻则加重,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湿证:头重昏蒙,四肢沉重,遇阴雨天加重,倦怠嗜卧,脘腹胀满,食少纳呆,便溏或黏滞不爽,舌胖大,边齿痕,苔腻,脉弦滑。浊证:腹部肥胖,实验检查血脂或血尿酸升高,或伴脂肪肝,舌胖大,苔腐腻,脉滑。二、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主证 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清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等。胃肠实热证:通腑泄热。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大黄、黄连、枳实、石膏、葛根、元
5、明粉等。脾虚胃热证:辛开苦降。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芩、黄连、党参、干姜、炙草等。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乌梅丸加减: 乌梅、黄连、黄柏、干姜、蜀椒、附子、当归、肉桂、党参等。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白虎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萸肉、丹皮、山药、石膏、粳米、甘草、天花粉、黄连、生地黄、藕汁等。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等。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金匮肾气丸加减。偏阴虚,左归饮加减;偏阳虚,右归饮加减。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枸杞子、甘草、杜仲、菟丝子、肉桂、当归、鹿角胶等。(2)兼
6、证瘀证: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加减:地黄、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等。痰证:行气化痰。二陈汤加减;偏痰热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等。湿证:健脾燥湿。三仁汤加减;杏仁、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等。浊证:消膏降浊。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大黄、黄连、枳实、石膏、葛根、元明粉、红曲、生山楂、五谷虫、西红花、威灵仙等。(二)辨证选择中成药(1)主证 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可选用大柴胡颗粒。胃肠实热证:通腑泄热。可选用牛黄清胃丸、一清胶囊、新清宁片、复方芦荟胶囊。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可选用乌梅丸。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十味玉泉丸、
7、金芪降糖片、金糖宁胶囊(片) 、津力达颗粒。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可选用消渴丸、降糖甲片、渴乐宁胶囊、参芪降糖胶囊(颗粒) 、芪药消渴胶囊、芪蛭降糖胶囊(片) 、降糖丸。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右归胶囊、左归丸。(2)兼证瘀证:活血化瘀。可选用渴乐欣胶囊、糖脉康颗粒、木丹颗粒、芪蛭降糖胶囊(片) ,复方血栓通胶囊。湿证:健脾燥湿。可选用二陈丸。痰证:湿证:健脾燥湿。可选用参苓白术颗粒。浊证:消膏降浊。可选用加味保和丸。(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如丹参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四)基础治疗1.降糖治疗:根据中国 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选择治疗方案。
8、配合使用“双 C方案”即动态血糖监测加胰岛素泵治疗。有适应症者,进行胰岛移植和/或干细胞治疗,以及臭氧治疗。2.并发症治疗:根据中国 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选择治疗方案。配合非药物疗法,如中频治疗仪、安诺治疗仪、气压循环驱动治疗、激光治疗、臭氧治疗等。(五)中药外用1.中药泡洗:下肢麻和/或凉和/或痛和/或水肿者,可采用汤剂泡洗,可选用腿浴治疗器和足疗仪。2.中药外敷:可选用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中药研末加工双足心贴敷。3.中药离子导入:可根据具体情况,辨证使用中药离子导入。可配合选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 (六)非药物疗法1.膳食与药膳调配:做到个体化,达到膳食平衡。尽可能基于中医食物性味理论
9、,进行药膳饮食治疗。2.运动治疗: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坚持有氧运动。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包括每天至少 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运动时注意安全性。其他尚有散步、广播操、太极拳、游泳、打球、滑冰、划船、骑自行车等。3.针灸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磁疗、激光穴位照射等。阴虚热盛证:鱼际(LU10) 、太渊(LU9) 、心俞(BL15) 、肺俞(BD13) 、脾俞(BL20) 、玉液(ExHV12) 、金津(ExHV13) 、承浆(RN24) 。气阴两虚证:内庭(ST44) 、三阴交(SP6) 、脾俞(BL20) 、胃俞(BL21) 、中脘(RN1
10、2) 、足三里(ST36) 。阴阳两虚证:太溪(KI3) 、太冲(LR3) 、肝俞(BL18) 、脾俞(BL20) 、肾俞(BL23) 、足三里(ST36) 、关元(RN4)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以下设备: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及经络导平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4.气功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丹田呼吸法等。可配合中医心理治疗仪、中医音乐治疗仪和子午流注治疗仪。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治疗糖尿病合并的骨质疏松症,三部推拿技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的难治性失眠,结肠透析机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11、等,可配合使用糖尿病治疗仪。(七)护理1. 糖尿病教育: 教育内容非常广泛,贯穿于糖尿病整个防治过程。 通过教育使患者了解治疗不达标的危害性,掌握饮食和运动的方法与实施,了解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合理使用及调节,急性并发症临床表现、预防、处理,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血糖的监测、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2. 饮食护理: 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应做到合理搭配,食养以尽,勿使太过。谨和五味,膳食有酸、苦、甘、辛、咸等五味以入五脏。五味调和,水谷精微充足,气血旺盛,脏腑调和。 食应有节:一日三餐应做到定时定量,合理安排。主食量分配:早餐占全日量的25%、午餐为40%、
12、晚餐为35%、或全日主食分为5等份,早餐为1/5,中餐和晚餐各2/5。并提倡适量膳食纤维、优质蛋白、植物脂肪。戒烟限酒:烟可促进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加重。酒精可诱发使用磺酰脲类药或胰岛素患者低血糖。可限量1-2份标准量/日(每份标准量啤酒285ml、白酒30ml等约含10g酒精) 。限盐:每天限制食用盐摄入在6g内,高血压患者应更严格。3. 运 动 护 理 : 运 动 方 式 多 样 , 内 容 丰 富 。 日 常 选 择 散 步 、 中 速 或 快 速 步 行 、 慢 跑 、广 播 操 、 太 极 拳 、 气 功 八 段 锦 、 五 禽 戏 、 游 泳 、 打 球 、 滑 冰 、 划 船
13、、 骑 自 行 车 等 。 提 倡比 较 温 和 的 有 氧 运 动 , 避 免 过 度 激 烈 。 运 动 量 可 按 心 率 衡 量 。 有 效 心 率 计 算 : 男 性 最 高心 率 205 年 龄 /2; 女 性 最 高 心 率 220 年 龄 /2。 最 适 合 运 动 心 率 范 围 , 心 率 应 控 制在 最 高 心 率 的 60 85 。 运 动 必 须 个 体 化 , 尤 其 老 年 或 有 较 严 重 并 发 症 者 , 量 力 而 行 。4. 心理护理: 人的心理状态、精神情绪对保持健康、疾病发生,病情转归等发挥重要作用。情志过激,超越生理调节限度,使脏腑、阴阳、气血
14、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司,可诱发疾病、或使疾病加重或恶化。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精神愉悦,正气旺盛以利战胜疾病。5.药 物 护 理 : 了 解 药 物 的 功 效 主 治 和 服 用 时 间 , 注 意 药 物 之 间 的 交 互 作 用 , 预 防 药害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糖尿病疗效判定包括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主要指标疗效(即降糖疗效)评价和证候疗效判定标准。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空腹血糖及餐后 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 2小时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 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 6.2%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
15、的 3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空腹血糖及餐后 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 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 30%;空腹血糖及餐后 2小时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2主要检测指标(血糖)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空腹血糖及餐后 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 2小时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 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 30%。有效:空腹血糖及餐后 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
16、疗前的 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 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空腹血糖及餐后 2小时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注: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应分别进行疗效评估。3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方法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 30%。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n)=(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二)评价方法1采用证型的半定量量表对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方法消失:疗前患有的症状消失,积分为零。好
17、转:疗前患有的症状减轻,积分降低,但不为零。无效:疗前患有的症状未减轻或加重,积分未降低。2代谢控制目标评价方法按 1999年亚洲-西太平地区 2型糖尿病政策组控制目标评价(表 1) 。表 1:1999 年亚洲-西太平地区 2型糖尿病政策组控制目标理想 良好 差血糖(mmol/L) 空腹 4.66.1 7.0 7.0非空腹 4.48.0 10.0 10.0HbA1c() 6.5 6.57.5 7.5血压(mmHg) 130/80 130/80140/90 140/90BMI(kg/m2) 男性 25 27 27女性 24 26 26TC(mmol/L) 4.5 4.5 6.0HDL-C(mmo
18、l/L) 1.1 1.10.9 0.9TG(mmol/L) 1.5 1.52.2 2.2LDL-C(mmol/L) 2.6 2.63.3 3.3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19、”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 、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 25 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
20、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 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
21、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6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7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
22、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1肝胃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甘草。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安胃疡胶囊等。2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清热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选用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甘草。中成药:加味左金丸等。3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选用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白蔻仁。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等。4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用党参、炒
23、白术、茯苓、陈皮、木香、法半夏、炙甘草。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5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推荐方药: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选用黄芪、桂枝、干姜、白术、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中成药:安胃疡胶囊、温胃舒胶囊、虚寒胃痛颗粒等。6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选用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百合、乌药、佛手、生甘草。中成药:养胃舒胶囊、阴虚胃痛颗粒等。7胃络瘀阻证治法:活血通络。推荐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选用丹参、砂仁、生蒲黄、莪术、五灵脂、三七粉(冲服) 、元胡、川芎、当归等。中成药:复方田七胃痛胶囊、胃复春等。(二)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应用体针、腹针、平衡针
24、灸等治疗方法。(三)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穴位注射、背腧穴拔罐、中药穴位贴敷、中药 TDP离子导入、胃肠动力治疗仪等疗法。(四)护理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指导、情志调摄及健康教育等。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1)痊愈:症状消失。(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
25、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3.内镜下胃粘膜疗效评定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恢复正常。(2)显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 2级以上。(3)有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 1级。(4)无效:胃粘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4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分别对病理
26、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2)显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 2级。(3)有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 1级。(4)无效: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5.量表评价标准以所采用量表(如 SF-36、PRO 量表)的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前后变化进行直接比较判定。(二)评价方法1入院时的诊断与评价:在入院 17 天内完成。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2治疗过程中的评价: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每周进行一次。3出院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标准”中“中医证候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需要
27、和实际情况进行 “胃镜、病理组织学”评价。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年 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 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
28、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 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二)证候诊断1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 、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 、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二、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 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
29、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1肾气亏虚证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川芎、当归、地龙等。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 、右归丸(肾阳虚证)等。2痰瘀互结证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生半夏 洗 、苍术、白术、天麻、陈皮、茯苓、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地龙、郁金等。中成药:血栓
30、通胶囊、脑心清片、清脑复神液、血塞通胶囊、复方血塞通胶囊等。3肝火亢盛证治法:清肝泻火,疏肝凉肝。推荐方药:调肝降压方加减。柴胡、香附、佛手、夏枯草、炒栀子、黄芩、丹皮、菊花、双钩藤 后下 等。中成药:牛黄降压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4阴虚阳亢证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明天麻、双钩藤 后下 、石决明 先煎 、炒栀子、黄芩、川牛膝、炒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牡丹皮等。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全天麻胶囊、清脑降压片等。(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瘀血阻络证:可选择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液,如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等。气虚血瘀证:可
31、选择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注射液,如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配合应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液。痰浊壅盛证:可选择醒脑静注射液。(三)外治法1中药足浴(1)夏枯草 30g、钩藤 20g、桑叶 15g、菊花 20g。上药制成煎剂,用时加温至50左右,浸泡双足,两足相互搓动,每次浴足 2030 分钟,每日 2次,1015 天为1个疗程。(2)钩藤 20g、吴茱萸 10g、桑寄生 30g、夏枯草 30g,水煎取药液 1500ml,加入食醋 100ml,每天足浴 3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3)钩藤 15g、野菊花 10g、稀莶草 30g、夏枯草 20g、川牛膝 20g、赤芍
32、 20 g、川芎 15 g、葛根 20 g、花椒 10 g,浸泡 1小时后,大火煮开,小火再煮 30分钟,后下钩藤,连水带药倒入盆中,水温 4045,赤足泡药中,浸过踝部,双足互搓,每次 30分钟,每天 1次,10 次为 1疗程,间隔 3天,做第二疗程。2耳穴压豆(1)常用穴:耳背沟、肝、心、交感、肾上腺;备用穴:耳神门、耳尖、肾。常用穴每次取 34 穴,酌加备用穴,以 7mm7mm的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于所选之穴,贴紧后并稍加压力,使患者感胀痛及耳郭发热。每隔 2天换贴 1次,每次一耳,双耳交替,15 次为一疗程。(2)肾气亏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选用肾、枕、皮质下;痰浊壅盛证选用脾、
33、枕、皮质下。耳穴定位:肾:在对耳轮下脚下缘;枕:在对耳屏后上方;皮质下:在对耳屏的内侧面;脾点:耳甲腔后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的中点。(3)操作流程:将胶布剪成 0.5cm0.5cm的小方块,将磁珠粒或生王不留行子或白芥子或六神丸贴在胶布中央备用。然后用 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将贴有药子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贴压后用手指按压穴位半分钟,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 5次,每次 10分钟,局部微热微痛为宜。每次贴一只耳朵,下次轮换对侧,症状较重者可双耳同时贴。3穴位敷贴(1)肾气亏虚证:吴茱萸散(吴茱萸 1份,清醋 1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痰湿壅盛证:吴茱萸散内关、丰隆、解溪穴贴敷。肝火亢
34、盛证:清肝散(吴茱萸 1份,黄连 6份,清醋 1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肝阳偏亢伴有头晕者,以吴茱萸、川芎颗粒剂各 3g,混匀,白醋调成糊状,每天晚间临睡前贴敷双侧涌泉穴,2 周为 1个疗程;肝阳偏亢伴头痛明显者,以决明子 10g 焙干研末,以绿茶水调成糊状,贴敷两侧太阳穴,干后更换。(2)生大黄 2g、生石决明 5g、牛膝 5g、冰片 0.5g诸药为末,过 600目筛,适量凡士林调为糊状,等分 4份,均匀涂于自粘性无菌敷料上,贴于双侧穴位上,每日 1次,每次贴 6小时,次日对时更换,15 日为 1疗程,可以连续 2个疗程或以上。肝阳上亢证:曲池、风池 、合谷、太冲;风痰上扰证:曲池、合谷
35、、丰隆、太溪;肝肾阴虚证: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阴阳两虚证:曲池、足三里、气海、涌泉;气虚血瘀证:曲池、合谷、气海、丰隆。4穴位埋线(穿刺针埋线)在 太 冲 穴 、 三 阴 交 、 足 三 里 等 选 定 穴 位 埋 藏 医 用 铬 制 羊 肠 线 , 其 最 初 起 到 刺 激 穴位 的 机 械 性 作 用 , 以 后 肠 线 液 化 、 吸 收 所 产 生 的 化 学 刺 激 , 作 用 持 久 而 温 和 , 兼 有 穴位 刺 激 疗 法 和 组 织 疗 法 的 共 同 作 用 。 操 作 方 法 : 患 者 取 卧 位 或 坐 位 , 医 生 选 取 专 用埋 线 针 1 支 ,
36、 前 端 置 入 已 消 毒 羊 肠 线 1.5cm 长 , 常 规 消 毒 局 部 皮 肤 , 左 手 拇 、 食 指绷 紧 或 提 起 进 针 部 位 皮 肤 , 右 手 持 针 , 对 准 选 定 双 侧 太 冲 穴 位 ( 位 于 人 体 足 背 侧 ,当 第 1 跖 骨 间 隙 的 后 方 凹 陷 处 ) , 快 速 进 针 过 皮 , 送 针 至 一 定 深 度 , 当 出 现 针 感 后 即酸 、 麻 、 胀 等 后 , 缓 慢 退 针 。 边 退 针 , 边 推 针 芯 , 将 羊 肠 线 埋 植 在 穴 位 内 , 针 孔 涂 以碘 酒 , 盖 上 消 毒 纱 布 。注意事项
37、:(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埋线最好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羊肠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 (3)注意术后反应。一种属于正常反应,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刺激,在 15 天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病例反应较重,切口处有少量渗出液,亦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若渗液较多凸出皮肤表面时,可将乳白色渗液挤出,用 70%酒精棉球擦去,覆盖消毒纱布。 (4)少数病人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一般中治疗后 34 天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热,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 (5)个别病人对羊肠线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应适当作抗过
38、敏处理。20 天为一个疗程,共 3个疗程。(四)其他疗法1养生调摄方法见表 1。表 1 防治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的调摄法措施 目标1.修体态 减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体质指数保持 2024kg/m 2膳食限盐: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 8g,以后再降至 6g;南方可控制在6g以下。2.节饮食 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 30%,饱和脂肪10%,增加新鲜蔬菜400500g/d,水果 100g,肉类 50100g,鱼虾类 50g,蛋类每周 34 个,奶类250g/d,食油 2025g/d,少吃糖类和甜食。3.适劳逸 增加及保持适当体力活动:一般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持续 2
39、060 分钟。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4.畅情志 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通过宣教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5.忌烟酒戒烟;限酒:不提倡饮酒(特别是高度烈性酒) ,尽可能戒酒;如饮酒,男性每日饮酒精量不超过 25克,即葡萄酒100150ml,或啤酒250500ml,或白酒2550ml;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6.常随诊门诊健康教育和照顾受试者利益:主动热情服务、最大限度保护受试者利益、及时处理可能的严重不良事件、积极向受试者及其亲属或陪人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随时帮助病人
40、解决医疗有关问题、密切与受试者的联系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2治疗设备: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配备多功能艾灸仪和针灸器具(针灸针、艾条、刮痧板、拔火罐等) ,可选用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等中药浸浴设备。(五)内科基础治疗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修订版) ,合理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六)护理包括基于血压波动性日节律、月节律和年规律的调神摄生、因时起居、择时服药、排痰通腑等。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证候学评价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5月)的证候评分标准,动态观察证候变化,重点于评价患者已有或新发的头晕目眩、头痛等主要症状是否明显缓解(证候计分下降50%) 。2疾病病情评价推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