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季节袋料香菇技术要点1袋料香菇高产栽培技术一、栽培条件(一) 物质条件1、原料: (1)各种新鲜无霉烂、无变质的阔叶树木屑和农作物秸秆,以及各种菌草等。(2)麸皮、米糠、玉米粉,新鲜、无霉变、无虫蛀均可。2、药品:硫磺、甲醛(或气雾消毒剂)、酒精、石灰等。3、生产用器材:塑料袋 15 厘米55 厘米0.05 厘米、接种钳、棉花等。(二) 设备设施条件1、发菌室:发菌室需符合三个条件:(1)房间清洁干燥;(2)保温性能好,调温方便;(3)使用方便,环境卫生,无污染源。2、灭菌灶:我县目前广泛使用常压灭菌灶,将 3-4 个油桶装上约 3/4 的水,作产 生蒸汽的发热源,用管子将蒸汽直接通入用塑料
2、膜紧紧包围的料袋堆内完成灭菌,每次可灭菌 25003000筒料袋。3、菇棚:位置应选择在通风、向阳处。菇棚按 3500 袋生产规模设计:菇棚用端正的竹竿或木杆搭架,菇棚长 18 米,宽 4 米,中墙高 2.8 米,边墙高 1.7 米,棚架上面盖上 6 丝以上厚的薄膜,薄膜上面铺草帘,在中墙上面 1 米高处用遮阳网搭建荫棚,荫棚落地与薄膜之间距离为 0.6 米。菇棚内走道宽 0.8 米,两边棚架为六层,中间棚架为七层,层架宽 0.4 米,层距 0.25 米,第一层距地面 0.10 米,菌筒间距离为 3 厘米。菇棚间距为 3 米。二、栽前准备袋栽香菇生产规模可大可小,要量力而行。以每个劳动力管理
3、3000 袋为宜。反季节袋料香菇技术要点2一般每生产 1000 袋(15cm55cm) 香菇应备足下列原辅材料:杂木屑 800 公斤(干木屑)或 1250 公斤(湿木屑),麦麸150175 公斤,糖 9-10 公斤,石膏粉 12.5 公斤,过磷酸钙 0.5 公斤, 香菇营养素 2 包。内袋 1000 个,外袋 1000 个。甲醛 500 毫升,高猛酸钾 300 毫克,新洁尔灭 500 毫升,酒精 500 毫升,或气雾消毒盒(科达、菇保)3 盒,香菇栽培种 17 袋(1355),灭菌用柴700 公斤,捆扎袋子的塑料绳 1 斤左右。同时,事先备好常压灭菌锅(灶)、装袋机、接种箱、培养室以及拌料和接
4、种所需的工用具等。香菇品种类型很多,对温度(季节)的要求也不一致,所以,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要求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菌株。袋料栽培中低温型香菇品种季节可适当提早(12 月),而中温型香菇菌株则可延迟接种季节,高山地区(指海拔在 1000 米左右) 可以推 迟到 56 月进行。外地引进的新品种必须经当地试验成功后,方可扩大生产。我县主要推广低温型(即春季生产)模式,主推品种 135、241-4。三、 袋栽香菇的工艺流程袋栽香菇的生产工艺是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越夏管理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等,现简述如下:(一) 备料。根据香菇营养学原理,不同树种
5、的营养成份含量不同,因此,除含芳香油脂的松、柏、杉、樟外,不分种类,混合运用,营养更全面。但空心树少用,木屑不能腐烂变质,麸皮要求新鲜、干燥,无虫蛀现象。蔗糖防止受潮泛酸,石膏粉要求纯净无杂质。(二) 配料。配料前,按前面所述配方称足所需的原辅材料,先将红(白)糖用少许热水溶解待用。把麦麸、石膏粉充分拌匀后,反季节袋料香菇技术要点3撒入杂木屑料中拌和 3 次,随即将糖水倒入适量清水中,均匀倾泻于原料中充分搅拌 23 次,力求原料水分均匀一致。一般原料含水量 5055%,即料水比为 1:11.1,切忌原料过湿或太干。拌好的料用手握不粘手,木屑捏不成团,含水量在 50%即可。拌料完毕,将其全部过筛
6、一次,防止尖锐物刺破塑料袋。(三) 装袋。一旦拌料结束,随即集中人力用装袋机装袋。力争在 5 小时内完成并进灶灭菌,减少灭菌前微生物繁殖时间,严禁在阳光照射下操作,以免原料变酸,装袋机出料口处可铺编织袋等软垫物,在其上谨慎操作,防止塑料袋破损;袋口要扎紧,切莫漏气,袋料适度填紧,松紧一致,湿重 1.71.9 公斤,以手捏料筒无明显指印痕迹为宜。菌袋破损处,要粘贴胶布,谨防杂菌侵入感染。(四) 灭菌。装袋结束,随即将料筒细心搬入常压灭菌锅(灶)内,呈叠堆式紧密排列。锅内料筒横向可紧密叠堆,纵向要间隔 2-3厘米,以利锅内热气上下循环均匀穿透袋料中心。如果锅内堆放过密,不留空隙,造成热气上下循环受
7、阻,产生“死角” ,影响灭菌效果。常压灭菌一开始火势要旺,力争在 6 小时内达到 100。常压蒸气灭菌,灶内温度 100,连续保持 20 小时,确保灭菌彻底。灭菌途中,及时添加 85以上的沸水,严防干烧或锅温下降。(五) 冷却。当灶内温度自然降自 5060时,将料筒趁热出灶,先用外套套好,然后用软棉、清洁容具盛装搬运到灭好菌的地方,并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料筒破损。刚出锅的料筒软绵,排放要整齐合理,以免弯曲变形。待料筒冷却到 30以下,便可接种。冷却室事先要打扫干净,并严格消毒。冷却室与接种室距离宜近忌远,避免灰尘污染料筒。(六) 接种。袋栽香菇接种一关,是关系到生产成败的关键环节。首先,菌种要求
8、菌丝洁白,健壮浓密均匀一致,无褐色菌膜,反季节袋料香菇技术要点4无酱色液珠,无杂菌,培养基无萎缩干枯衰老现象,凡鼠咬、袋破及杂污劣种应予淘汰。菌龄 3540 天,视菌丝发至袋底 10-15 天内使用最好。袋装菌种事先在 0.1%高猛酸钾溶液中浸湿拧干,然后用经消毒过的纱巾四周围护,杜绝沾染尘埃。接种时再用 75%酒精棉进行表面揩擦消毒,并用利刀削弃表层培养基 2 厘米进行接种操作。接种前,接种室内四壁用浓石灰浆涂刷,要求清洁严密,远离污染源,泥土地面潮湿易滋生杂菌,不宜选作接种室。室内间隔 23 天用硫磺加热密封熏蒸消毒一次。为提高成活率,宜选择接种箱进行操作,减少杂菌感染机会。事先用干净毛巾
9、在 0.5%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湿拧干后,把料筒周身揩擦一遍放入箱内,清除筒表污尘,同时放入菌种,工具及用具等,随即进行消毒。箱内每立方米用甲醛溶液 12 毫升加高猛酸钾 7 克汽化消毒反应 30-40 分钟,或用气雾消毒剂(科达、菇保)点燃熏蒸消毒,然后进行操作。接种人员洗净双手、酒精消毒后,伸入箱内按各项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每袋料筒接三穴四穴,要求扎一穴,按一穴菌种,接完一袋,立即用外袋套好,再接第二袋。如不用外袋随即用胶布贴紧,或用石腊与松脂混合剂煎滚涂刷封口,木屑菌种接入穴位要冒出筒表 2 毫米,高温季节选择深夜或凌晨良机抓紧进行,但注意当箱内温度达 28以上时应停止接种,接种当中,动作敏捷
10、、迅速,切莫轻率从事。(七) 培养。培养室远离厕所、禽畜舍等污染源,要求清洁、干燥、通风、弱光,切忌地表潮湿或通风不良之处。生产前夕,清理室内污染物,净化周围环境,地表可撤少许石灰粉防污。同时,室内事先喷洒 0.2%多菌灵,或用硫磺加热熏蒸消毒, 等排除废气后方可使用。料筒接种后称之为菌筒。目前,由于各地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反季节袋料香菇技术要点5供栽香菇品种温型繁多(香菇品种中分为中温、中高温、中低温型菌株),生产季节不尽相同,既有在早春低温季节接种的,也有在盛夏高温期间操作的,虽接种工序基本相似,但菌筒排列堆式略有差别,现分别简叙如下:1、冬末春初气温偏低,为提高堆温,菌筒搬至室内呈叠堆式紧
11、密排放,高 11.5 米,堆与堆之间留有空隙,以便空气畅通无阻。若室温低于 12,要求设法加温,提高室内温度,促其菌丝顺利萌发定植。2、盛夏高温季节,菌筒移至室内呈“井” 字形排列,穴位侧放,以利透气,每层三筒,高 8 层,堆与堆之间隔宽 40 厘米的作业道,便于通风散热。培养室温度 2025,以利菌丝尽快定植蔓延。室温不宜超过 30,否则香菇菌丝则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培养期间,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 70%以下,掌握宜干勿湿之原则。同时定期通风,排除室内废气,以免影响菌丝生长,高温期间着重注意及时通风散热,以利菌丝正常生长,培养阶段,如果发现菌筒呈现星罗棋布的杂色斑点,表明属灭菌不彻底,立即进行
12、重新灭菌接种。发生杂菌污染时用 1:1 酒精甲醛混合液防治消除,发现链孢霉感染,不要随意搬动,马上用柴油或煤油涂刷患处,待桔红色袍子萎缩后再处理。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杂菌有绿霉、毛霉、根霉、黄曲霉、黑曲霉、链孢霉素等,一旦发现污染严重的废筒,要立即丢弃,以免传染扩散。在正常的情况下,当穴位菌丝伸延 68 厘米白色圆圈时,用细针在穴周扎 46 个细穴,以利增氧,促进香菇菌丝正常蔓延生长。穴位菌丝定植延伸后,无论是春末夏初或盛夏期间,菌筒堆式一律改为“井 ”字形或三角形,穴位 侧放,堆高 10 层,留有作业道,便于通风。随香菇菌丝日益增长,呼吸增强,新陈代谢加快,要及时适度扎孔通气,满足菌丝生长对氧
13、气的需求。培养期反季节袋料香菇技术要点6间,自始至终防止强烈阳光照射。(八) 越夏管理早春制作的香菇菌筒,抓好越夏管理尤为重要,夏季温度高,不利于香菇菌丝生长。室内菌筒越夏可设三角形或多角形排列,适当加宽堆式距离,确保室内空气畅通无阻,以便通风散热,严防“ 烧 堆” 。农村如受房屋限制,菌筒可搬到野外菇棚下常规排列,加高加厚棚顶覆盖物,四周悬挂草帘,严防强烈阳光照射;若突遇 22左右的天气,切莫任意搬动,避免人为震动而诱导“ 早产”菇蕾;如遇长期阴雨或低温侵袭,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但注意及时揭膜透气,满足香菇生理的需求。具体管理办法如下:1、选择适宜的越夏场所。可选择土木结构的平房、礼堂、仓库
14、,也可在室外搭棚越夏。室内要求干净、阴凉、空气对流、无直射光,室外搭阴棚越夏的要求每畦及四周开水沟,遇到雨天盖膜避雨。2、科学摆放菌筒。菌筒摆放呈“井” 、“”形,摆放高度为 58层,每排之间要留 2030 厘米的走道,走道朝门、窗方向,利于空气流动,菌筒不得紧挨着墙壁,应距离墙壁 20 厘米以上的位置摆放。对转色不均匀的菌筒,选择气温较低时(最高气温在30以下)调整摆放位置。调整菌筒时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剧烈震动。3、排除“黄水 ”,清理袋内菇。菌筒 转色 时由于光线过强或者气温过高,菌袋内会分泌“黄水” ,此属香菇正常的 “抗逆”生理现象,少量的“ 黄水” 菌筒能自然吸收,若“ 黄水”过量
15、,菌筒自身无法吸收, “黄水 ”久积而腐,造成 烂袋。因此 应用粗针刺袋(不能刺破菌皮)排出“ 黄水” 。在 转色期间忽遇较长时间 低温(22以下)和较大温差(58)时 会引起袋内出菇,如果袋内菇已自然干瘪,可不做任何处理。如袋内菇出现腐烂,应刮去袋内菇及腐烂的部反季节袋料香菇技术要点7位,并用多菌灵涂擦刮口,再用透明胶封住破口部位。4、时时观察气温,严防高温烧菌。门窗应用草帘或遮阳网挡住,防止阳光直射,室外阴棚要加厚遮阴物。当场所最高气温超过 33时,极易引起菌筒烧菌。高温期间,要时时观察越夏场地气温,每天中午、傍晚检查一次,如果温度过高,要采取降温措施。室内越夏的:早上在越夏场所的屋顶、外
16、墙面喷水,室内不得喷水。加强通风,白天将向阳门窗关闭,背阳的门窗打开。如果室内温度还是过高,要及时转移菌筒。室外阴棚越夏:除加厚棚顶及四周的遮阴物外,在棚内开沟灌活动水,降低棚内温度。注意棚内通风,自然风向方位的遮阴物可适当稀疏,利于棚内空气对流。(九) 出菇管理。在出菇管理过程中,既要考虑人为地创造温差刺激和干湿交替等因素来满足出菇的环境条件,又要注重调节适合香菇菌丝分化发育所需的最适要求。由于袋料香菇在秋、冬、春三季都会显蕾、各季的环境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在管理上应有区别。1、秋季管理。香菇菌筒通过几个月的生长由营养期转为生长期, 1011 月为 秋菇“ 黄金”季节,此期气温由高转低,菌筒含
17、水量充足,菌丝生长旺盛,有利于香菇顺利形成,管理重点是拉大昼夜温差(8 以上),刺激菇蕾迅速发生,具体操作是白天盖密薄膜,让菇棚内温度升高至 20以上;夜晚全部揭开塑料薄膜,任其外界冷空气侵袭,这样连续 35 天,菌筒便会全部显蕾,显蕾后,当菇蕾有一指头大小时,立即划袋,让其自然生长,菇棚内温度保持 1318,空气相对湿度 6570%,促其菇蕾顺利长大。若遇气温 22以上天气,要及时揭膜通风散热,同时适当加厚棚顶覆盖物,防止高温招致霉菌感染。坚持定期通风。当采完头批菇后,有一部分菌筒需要补水,同时需停水养菌复壮 710 天,反季节袋料香菇技术要点8待菌筒菇蒂发白转至红褐色时,随即进行冷热刺激,
18、干湿交替,促其多产秋菇。2、冬季管理。冬菇大多发生在 122 月间,正是中低温型菌株产菇适期,品质最优,售价高,此期着重抓保湿保温,防寒避冻。此期适当疏散棚顶覆盖物,让花花阳光透进菇场,增加热源,提高菇床温度,促其菇蕾顺利形成。菌筒较轻的要浸水或注水调节其含水量,保持适宜的温度。菇棚的薄膜要罩盖严密,同时注意减少通风次数,缩短透气时间,杜绝外界恶劣环境的直接侵袭。寒冬腊月,有条件可采取用温室蒸气加温催蕾,蓓蕾如珠,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3、春季管理。35 月是菌筒产春菇旺季,此期时晴时雨,气温逐日升高,香菇菌丝恢复生机逐步活跃,由于菌筒含水量明显减轻,采用注水或用浸水补充水分,调节调节菌筒内的含水量,以利菇蕾陆续发生。若遇闷热或春雨连绵,菇棚两侧薄膜可适当提高些,不必覆盖过密,任其透气,保持菇棚内空气流动、新鲜;如遇到温度高于 23,要马上加厚棚顶覆盖物,杜绝阳光直射,否则高温高湿,极易造成菌筒霉烂报废,暴雨倾泻时,随时排除场地积水,注重揭膜透风换气,耐心管理好后期菌筒,这也是提高香菇总产的一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