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招教考试中学教师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0 分)1、新建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以面向_,_,_ ”和江泽民同志“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 。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具有_性,独立性、独特性、_性、_性。3、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_的人;学生是_的人;学生是_的人。4、新课程评价的功能应主要体现能发挥其促进学生_,教师_ 和改进_的作用。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次课程改革,是旨在提高 ,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国家意志的政府行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是_经济、_化和_化。是
2、为了迎接新世纪挑战而进行的,是历次课程改革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2 分/题,共 60 分)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 )A 时代的要求 B 教学要求 C 家长的要求 D 学校的要求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 教材改革 B 课堂教学改革 C 课程改革 D 教师素质提高3、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 )A 教学大纲 B 学生发展特点 C 国家课程标准 D 课程改革纲要4、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 )A 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 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C 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 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5、为了改
3、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 )A 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 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C 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 )A 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 加强了解,打成一片C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 相互尊重,共同提高7、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 ( )A 教学方法的变革 B 教学过程的变革C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 D 学习方法的变革8 下列不属于校外课程资源的一组是 ( )A 科研院所、科技馆、多媒体教室 B 教科书、实验室、博物馆C 家长、教师、工厂 D 自制教具、
4、校园草坪、阅览室9、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A 教材就是教科书 B 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C 教材就是课程 D 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10、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A 自主、合作、创新 B 自主、合作、探究C 主动、合作、改革 D 提高、发展、创新11、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至少有 7 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B 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C 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 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
5、,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12、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 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C 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责任编辑:招教考试网) D 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13、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B 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C 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D 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1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
6、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15、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16、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 )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研究学生特点A B C D17、
7、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A 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B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C 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D 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识1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C 让学生学会知识 D 师生的交往互动1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 )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A B C D20、探究
8、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 问题性 B 开放性 C 过程性 D 综合性2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2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 )知识与技能目标 德育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B. C. D.2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教师观的转变 学生观的转变 教学观的转变 评价观的转变A. B. C. D.2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 ) 从精英
9、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A. B. C. D.(责任编辑: 招教考试网) 2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 )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 ”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A. B. C. D. 2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
10、求。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A. B. C. D.27.课程标准对下列哪项内容没有做硬性的规定 ( )课程目标、内容 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基本标准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 评价基本标准和评价具体方法A. B. C. D.28、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A. B. C. D.29、现行的课程体系形成于 ( )A.信息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经济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30、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系统性 实用性A. B. C. D.三、简答题(共 20 分)1、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4 分)2、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是怎样的?(4 分)3、在新课程观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12 分)四、论述题(10 分)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结合新课程理论学习,谈谈教师角色应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适应新课程?(若只答几条要点,不展开论述的最多给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