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84768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理化学作业题答案第六章 相平衡思考题5在含有氨的容器中氯化铵固体分解达平衡, 。指出该系统的独立组分43NHCl(s)(g)HCl():数、相数和自由度?答:反应中有三个物种,一个平衡限制条件,没有浓度限制条件。所以独立组分数为 2,相数为 2,自由度为2。习题解析3 在高温下分解为 和 ,根据相律解释下述实验事实。3CaO(s)CaO(s)2(g)(1) 在一定压力的 中,将 加热,实验证明在加热过程中,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23as不会分解。(2) 在 的分解过程中,若保持 的压力恒定,实验证明达分解平衡时,温3a(s)3a(s) 2CO(g)度有定值。解:(1) 该系统中有两个物种, 和

2、,所以物种数 。在没有发生反应时,组分数2CO(g)3a(s)S。现在是一个固相和一个气相两相共存, 。当 的压力有定值时,根据相律,条件自由度2CP2Cg)。这个自由度就是温度,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维持两相平衡共存不变,所以*121fP不会分解。3aO(s)(2)该系统有三个物种, , 和 ,所以物种数 。有一个化学平衡, 。2CO(g)3a(s)CaO()3S1R没有浓度限制条件,因为产物不在同一个相,故 。现在有三相共存(两个固相和一个气相) , 。若保2 3P持 的压力恒定,条件自由度 。也就是说,在保持 的压力恒定时,温2C(g) *10fP2CO(g)度不能发生变化,即 的分解

3、温度有定值。3aC(s)5结霜后的早晨冷而干燥,在-5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压降至 266.6 Pa 时,霜会升华变为水蒸气吗? 若要使霜不升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要有多大?已知水的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 273.16 K 和 611 Pa,水的摩尔气化焓 ,冰的摩尔融化焓 。设相变时的摩尔焓变在这个温度区1vapm45.0 kJolH 1fusm6.0 kJolH间内是常数。解:冰的摩尔升华焓等于摩尔熔化焓与摩尔气化焓的加和, submvapfusm11(45.06) kJol5.06 kJmol用 Clausius-Clapeyron 方程,计算 268.15 K(-5)时冰的饱和蒸气压

4、解得 (268.15) 061ln Pa.3427.68.5p(268.15K)40. Pap而 268.15 K(-5 )时,水蒸气的分压为 266.6 Pa,低于霜的水蒸气分压,所以这时霜要升华。当水蒸气分压等于或大于 时,霜可以存在。 401.Pa9根据 的相图,回答如下问题。2CO(1)说出 , 和 三条曲线以及特殊点 点与 点的含义。ABOA(2)在常温、常压下,将 高压钢瓶的阀门慢慢打开一点,喷出的2呈什么相态?为什么?C(3)在常温、常压下,将 高压钢瓶的阀门迅速开大,喷出的 呈什么相态?为什么?2CO2C(4)为什么将 称为“干冰”? 在怎样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能存在?2(s)2

5、(l)解:(1) 线是 的饱和蒸气压曲线。 线是 的饱和蒸气压曲线,也就是升华曲线。Al B2O(s)线是 与 的两相平衡曲线。 点是 的三相平衡共存的点,简称三相点,这时的自由度等于OC2(s)2O() 2C零,温度和压力由系统自定。 点是 的临界点,这时气-液界面消失,只有一个相。在 点温度以上,不能2 A用加压的方法将 液化。2(g)(2) 喷出时有一个膨胀做功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由于阀门是被缓慢打开的,所以在常温、常CO压下,喷出的还是呈 的相态。2()(3)高压钢瓶的阀门迅速被打开,是一个快速减压的过程,来不及从环境吸收热量,近似为绝热膨胀过程,系统温度迅速下降,少量 会转化成

6、 ,如雪花一样。实验室制备少量干冰就是利用这一原理。2C2O(s)(4)由于 三相点的温度很低,为 ,而压力很高,为 。我们处在常温、常压下,只能2O16. K518 kPa见到 ,在常压低温下,可以见到 ,这时 会直接升华,看不到由 变成 的过2C(g) 2(s)2C(s) 2CO(s)2(l)程,所以称 为干冰。只有在温度为 至 ,压力为 至 的范围内,s. 304 a740 a才能存在。所以,生活在常压下的人们是见不到 的。2O(l) 2O(l)12在大气压力下,液体 与液体 部分互溶,互溶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 和 对 Raoult 定律ABAB发生很大的正偏差,在它们的 的气-

7、 液相图上,在 出现最低恒沸点,恒沸混合物的组成为 。Tw36 K0.7w液体 与液体 的 的气 -液相图,与液体 与 部分互溶形成的帽形区在 时重叠,在 的水平AB 36 K36 线上有三相共存:液体 中溶解了 的溶液 ,其 ;液体 中溶解了 的溶液 ,其 ;以B1lB0.2lB.85及组成为 的气-液组成相同的恒沸混合物。根据这些数据:B0.7w(1)画出液体 与液体 在等压下的 的相图示意图。设液体 的沸点为 ,液体 的沸点为ABTwA37 K。 (2)在各相区中,标明平衡共存的相态和自由度。390 K(3)在大气压力下,将由 液体 和 液体 组成的物系缓缓加热,在加热到接近 (而没35

8、0 gA150 gB36 K有到达 )时,分别计算 和 两个液体的质量。6 1l2解:(1)根据题意,所画的相图示意图如下,(2) 线以上,是 和 的混合气体单相区,对于二组分系统,根据相律,条件自由度 ;CEDB *2f线以左,是液体 中溶解了 的溶液 ,单相区, ;AF1l*2f线之内,是气体与溶液 的两相平衡共存区, ;1l线以右,是液体 中溶解了 的溶液 ,单相区, ;BDGA2l*f线之内,是气体与溶液 的两相平衡共存区, ;E2l 1线以下,是溶液 与溶液 的两相平衡共存区, ;F1 *f(3)在由 液体 和 液体 组成的物系中,50 gA50 gBB50 g.3(1)w在 的物系

9、加热到接近 时,还是两个溶液组成的两相区,近似利用 时两液相的组成,B.w36 K6 K以 为支点,利用杠杆规则,计算 和 两个液相的质量031l212().)(0.85)mlml12()(3501)g0 ml解得, , 1367g23 gl第七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思考题9已知平行反应 和 ,且 ,为提高 B 的产量,应采取什么措施?1,aABkE 2,aCkE a,2,1E答:措施之一: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只减小活化能 , 加快生成 B 的速率系数;措施之二:提高反应温度,,使 的增加量大于 的增加量,使 B 的含量提高。1k2k习题解析3已知物质 A 的分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当 A

10、 的起始浓度为 30.1 mold时,分解 20%的 A需时 50min。试计算(1) 该反应的速率系数 k。(2) 该反应的半衰期 12t。(3) 当 A 的起始浓度为 30.2 mold时,分解 20%的 A 所需的时间。解:(1) 因为是一级反应,已知在 5in内 A 的分解分数,可利用一级反应的定积分式,计算速率系数 k。即1 lnkty311ln4.60min50mi2(2)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只要知道速率系数的值,就能计算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即 131lnl2 .4 i4.6 intk (3) 对于一级反应,在达到各种转化分数时,所需的时间与半衰期一样,都与反应物

11、的起始浓度无关。所以,只要转化分数相同,所需的时间也就相同。现在 A 的分解分数都是 20%,所以(3)的答案与已知的条件相同,也是50min。11在 298 K 时,测定乙酸乙酯皂反应的速率。反应开始时,溶液中乙酸乙酯与碱的浓度都为3.1 old,每隔一定时间,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其中的碱含量,实验所得结果如下:/int3 5 7 10 15 21 253OH(0l)7.40 6.34 5.50 4.64 3.63 2.88 2.54(1)证明该反应为二级反应,并求出速率系数 k的值。(2)若乙酸乙酯与碱的浓度都为 30.2 mold,试计算该反应完成 95%时所需的时间及该反应的半衰期。解:(

12、1) 假设反应是二级反应,代入二级反应( ab)的定积分式, 1xkta,计算速率系数值。已知的是剩余碱的浓度,即 ()ax的数值,所以1xkta3310.1740)mold3minold.1 311.7(mold)in332(.6)5i01l.40l 31.5(l)i333(.51)od7inold.lmk 311.69(old)in同理,可以求出其他的速率系数值分别为: 3141.5(ml)in, 315.70(l)ink,67odk, 1od。速率常数基本为一常数,说明该反应为二级反应,其平均值为: 311.67 (mold)ink。也可以用作图法来确定反应的级数。假设反应为二级,以 t

13、ax:作图。若得一直线,说明是二级反应。从直线的斜率计算速率系数的值。(2)利用以转化分数表示的二级反应的定积分式,和 b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转化95%所需的时间和半衰期。1ytka10.95814. min(.6702)min12t 31 32. i.(old)i.2old14某些农药的水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已知在 293 K 时,敌敌畏在酸性介质中的水解反应也是一级反应,测得它的半衰期为 61.5 d,试求:在此条件下,敌敌畏的水解速率系数。若在 343 K 时的速率系数为 0.173 h-1,求在343 K 时的半衰期及该反应的活化能 Ea 。解: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

14、的起始浓度无关,从 293 K 时的半衰期表示式,求出该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系数 12lnl(93 )6.5 dkt1410.3 .70 h再从 343 K 时的速率系数值,求出该温度下的半衰期 12 12ln0.693(3 )4. h7 tk已知两个温度下的速率系数,根据 Arrhenius 公式的定积分公式,就可以计算反应的活化能。a2112()lnEkTRa410.173ln8. JKmol2934KE解得 1a98.70 kJmolE18某一级反应,在 40时,反应物转化 20%需时 15 min ,已知其活化能为 1 Jl。若要使反应在15 min 内,反应物转化 50%,问反应温度应控

15、制在多少?解: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反应完成 20% 所需的时间,就可以从它的积分式求出反应的速率系数1lnkty11ln0.49min5mi2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半衰期(完成 50%所需的时间) ,就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速率系数121l.63()0.42in5inkTt 根据 Arrhenius 公式的定积分公式, T2 成了唯一的未知数a2112()lnEkTR320.4610l98.T解得: 23 KT所以,反应温度应控制在 323 K。24乙醛热分解反应的主要机理如下: CH3CHO 1k CH3+ CHO (1) CH3+ CH3CHO 2k CH4+ CH3CO (2) CH3CO 3 C

16、H3+ CO (3) CH3+ CH3 4 C2H6 (4) 试推导:(1)用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的速率方程。 (2)表观活化能 Ea 的表达式。 解:(1) 根据反应机理中的第二步,甲烷的生成速率为 423dCH CHOkt但是,这个速率方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含有中间产物 3项,它的浓度无法用实验测定。利用稳态近似,将中间产物的浓度,改用反应物的浓度来代替。设反应达到稳态时,31323dCHOCH Okkt 2343CH0kk2 0根据上面两个方程,解得 1212334k代入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式,得423dCH CHOkt12323224CHOCHkk这就是有效的用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的速率

17、方程,式中,表观速率系数 为 1224k(2)活化能的定义式为: 2adlnkERT。对表观速率系数表达式的等式双方取对数,得: 214lnln2lkkk然后对温度微分: 214dlnldlnlkkTT等式双方都乘以 2RT因子,得 222214dlnlllRTR对照活化能的定义式,得表观活化能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为: a,2a,1,4 EE第八章 电化学16将一根均匀的铁棒,部分插入水中,部分露在空气中。经若干时间后,哪一部分腐蚀最严重?为什么?答:在靠近水面的部分腐蚀最严重。因为在水下部分的铁棒,虽然有 2CO(g)和 2S()等酸性氧化物溶于水中,使水略带酸性,但 H+ 离子的浓

18、度还是很低的,发生析氢腐蚀的趋势不大;铁棒露在空气中的部分,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无电解质溶液,构成微电池的机会较小;而在靠近水面的部分,既有氧气,又有微酸性的电解质溶液,所以很容易构成微电池,发生耗氧腐蚀,这样形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比在水中的析氢腐蚀的电动势大,因而这部分腐蚀最严重。五习题解析4在某电导池内,装有两个直径为 0.4 m并相互平行的圆形银电极,电极之间的距离为 0.12 m。若在电导池内盛满浓度为 30.1 mold的 3AgNO溶液,施以 20 V 的电压,则所得电流强度为 0.1976 A。试计算该电导池的电导池常数、 3g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解:根据所要计算物理量的

19、定义式,即可以进行计算,但都要严格使用 SI 的基本单位(即 , kgs) ,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1cel220.1 m95.4 34()lArK310.976 A.810 S2VIRUG311cel9.8 S. 0. SmG 1321 m30. .4 olol 5在 298 K 时,用同一电导池测得浓度为 30. ld的 KCl 水溶液的电阻为 24.69 ,浓度为30.1 ld的乙酸(HAc)水溶液的电阻为 1982 。试计算该 HAc 水溶液的解离平衡常数。已知:298 K 时,o的 KCl 水溶液的电导率为 1.289Sm, 21 (HAc)3.9071Smol 。解: 用电导测定的

20、方法计算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常数,要使用 Ostwald 稀释定律,即计算达到解离平衡时 HAc 的摩尔电导率 m(HAc) ,将它代入 Ostwald 稀释定律公式就能计算得到解离平衡常数的值。也可以用摩尔电导率 () 先计算出 HAc 的解离度 , m(c)HA ,代入解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也可以。要计算 mc ,必须先计算 HAc 水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的测定实际是测定电阻,但计算时要用到电导池中电极的面积和电极间的距离,这又是不容易测定的数值,因为电极的表面一般都是镀了铂黑的。常用的方法是用已知电导率的标准 KCl 水溶液先测定电导池常数,然后用该电导池测定未知溶液的电阻,就可得到未知

21、溶液的电导率数值。用已知电导率的 KCl 溶液测定电导池的电阻,主要是测定该电导池的电导池常数, cel1KRA相同的电导池,电导池常数也相同,则电导率之比就等于电阻的反比,即 (HAc)(KCl)lR(KCl)(HAc)lcR1 124.69 .89 Sm0. Sm8m()ck= 1321330.6 Sm.60 ol ol-=代入 Ostwald 稀释定律的公式,可得到解离平衡常数2 m cK 3252 30.1(.6 )1.703.971.0 )也可以先计算 HAc 的解离度 21 m.Smol .4397HAc 的解离平衡为eHAC0 0 (1)tcca+-=-225/(0.4).167

22、0(1)cK11有下列电池,写出各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1) +2HAgPt) |()(sp| |(2) g(s)AI() |Cl() Agl(s)aIl|(3) 2(NaO)Hl (4) 321PtFe,|解:(1)负极 2H()ea 正极 +Ag()e2(s) 净反应 +2AgH()2g(s)p(2) 负极 gs(s)e II 正极 Cl()e(s)Cl) a l净反应 Cl()Cl)aa I l(3) 负极 2H2OH)(ep 正极 OHg(s)(le)g(l 净反应 2H2)g(s)l(4) 负极 231Fe()eaa 正极 Ag()eg(s)a 净反应 32 1Ag ()Fe()

23、s12 试将下述化学反应设计成合适的电池(1) +gClAgCl(s)()()a (2) 2 3FeAgFe()()()g(saa(3) 22HOp (4) +HOHOl :(5) 234SnTlSnTl()()()()a 解 :(1)生成物 +Ag是由 s氧化而来的,所以电极 +Ag(s)a|做阳极,难溶盐电极 Cl()l()a|做阴极,所设计的电池为 +Cl) |()gl(s)A|然后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进行验证。负极 Agg(s)()ea 正极 AgCl(s)eg(s)l) a l净反应 gls()al说明设计的电池是正确的。同理,其余设计的电池为(2) 32FeFeAgPt(),()

24、 |()(sa| |(3) 2 2HOaqPtpp|或(4) 2 2HOHPt |Ptpap (5) 423TlSnSnTl(),()|(),()a20已知电极 3Tl,t|的还原电极电势 3l,1.50 VE ,电极 l(s)|的还原电极电势 Tl0.6 VE |。试计算电极 3l(s)|的还原电极电势 3Tl |的值。解:首先写出电极反应,写出摩尔 Gibbs 自由能变化值与标准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根据 Hess 定律,电极反应相加减, rmG 也是相加减的关系,但是电极电势不能相加减,而要从 rmG 的数值和关系式得到。(1) 33 rm,1Tl,Tl2el 2GFE (2) r,l(s

25、) |(3) 33 rm,3Tllel |因为(3)=(1)+ (2) ,所以rm,r,1rm, G 33TlTl,Tl2FEFE |33TlTl,TlE | 1.50(.6) V0.721 21 已知 3+Fe.6 V | , 3+2Fe,.7 。 试计算(1) 2+ |的值。(2) 反应 32e(s)e: 的标准平衡常数。解:首先写出电极反应,写出摩尔 Gibbs 自由能变化值与标准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根据 Hess 定律,电极反应相加减, rmG 也是相加减的关系,但是电极电势不能相加减,而要从 rmG 的数值得到。(1) 3FeFe(s) 3+rm,1FeGE |2 3+2r,2, 2

26、ee(s) 2+rm,3Fe | r,r,1r,G 2+3+3+2FeFeFe,EE |2+3+3+2,1 | (0.36 V)(0.71 ).40 V2(2) 需要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就是 es)Fe:这个反应。这里 Fe 氧化为 Fe2+,把这个电极作负极。Fe 3+还原为 Fe2+,把这个氧化还原电极作正极,则所设计的电池为:Fe (s)Fe2+(a=1)Fe 3+(a=1), Fe2+(a=1)Pt 在电池反应 32Fe(s)2Fe:中,有 2 个电子得失,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3+22+Fe,FeE |(0.71.4 V1. xpzKRT 40.9650 xp.32832也可将

27、电池设计为 Fe (s)Fe3+(a=1)Fe 3+(a=1), Fe2+(a=1)Pt 电池反应也是 Fe (s)2 Fe3+3 Fe2+ ,有 3个电子得失.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3+23+Fe,FeE |(0.71.36) V0.87 xp()zKRT 40.895 xp.14227有电池 1Cus(Ac)0. molkg) Ac(s)g| |,已知 298 K 时该电池的电动势(298)0.372 VE,在 308 K 时, (380.74 VE,设电动势 E 随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又知 298 K 时,+Ag|, 2+Cu.7 |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2)当电池反应中

28、电子的得失数为 2 时,求反应进度为 1 mol 时的 rmr,GH和 rmS。(3)求醋酸银 AgAc(s)的活度积常数 apK (设活度因子均为 1) 。解: 2Cu(Ac)是可溶性盐,不要误认为是难溶盐,将电极反应写错,这样就会一错到底。(1) 负极,氧化 2CuCu(s)()e 正极,还原 AcgAceg(s()a 净反应 2Cuu(s)2(s)(s) (2)设电动势 E 随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意味着电动势的温度系数可以用电动势的差值除以温度的差值来求,得到的是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的是,已规定电子的得失数为 2。所以41(0.374.2)V.0 K89KppTrmGzEF11. 65

29、Cmol7.80 kJolrpST 41290 l2. 13.6 mlrmrrmH311(71.8.610)kJol0.29 kJol(3)要计算 AgAc(s)的活度积 apK ,一般是要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恰好是 AgAc(s)的解离反应。也可以将二类电极反应写成一类电极反应的形式,直接将 apK 引入计算电动势的 Nernst 方程,使之成为唯一的未知数。解法 1:首先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就是 AgAc(s)的解离反应,这样可从所设计电池的标准电动势,计算该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这就是 AgAc(s) 的活度积。所设计的电池为:+AgAc(s)| ()g(s)a| |电池反应为:

30、+gcc a现在要从已知电池的电动势,求出 AcE 。已知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式为 22CuAcAcgCuln()RTEF 2cg0.372 V0.37 V0.1( 解得: Acg0.638 VE 则所设计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AcgAg.6380.79)V=.1 EE Agc(s)的活度积为: 3ap (.)5exexp.142zFKRT 解法 2:将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写成负极,氧化 2CuCu(s)()ea 正极,还原 +apAgc2eAg(sK 净反应 + 2apg CuAcCu(s) 2()()a 2+2CuAgCuapln()RTEFK 2ap0.1()0.37 V(.90.37Vl解得

31、: 3ap1.90K30在 298 K 和标准压力时,电解一含 2+Zn溶液,希望当 2+Zn浓度降至 41 molkg时,仍不会有2H(g)析出,试问溶液的 pH 应控制在多少为好?已知 2n0.763 VE | , 2H(g)在 Zn(s)上的超电势为 0.72 V,并设此值与浓度无关。解:要使 2(g)不析出, 2H(g)的实际析出电势应小于 2+的析出电势。首先分别列出两个电极电势的计算式 222ZnnZZn1lRTEFa| 410.763 Vln0.8 RTF222HHl| (.59p.2) (0.5916pH0.72) V.81 溶液的 pH 应控制在 以上, 2(g)才不会与 Zn(s)同时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