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陕西广电网络家庭网关总体技术要求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年 3 月密级 一级类型 规范版本 1.0页数 92修订2基本信息文档名称陕西广电网络家庭网关总体技术要求文档编号当前版本 1.0 发布版本 1.0起草时间2014 年 3 月 27 日 定稿时间 2014 年 4 月 16 日姓名 部门 电话 电子邮件张西宁 研究院 87991228 起草人备注审阅人修订记录序号 修改时间 修改人 主要修改 存档版本1234567891112133目录前言 5陕西广电网络家庭网关总体技术要求 5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缩略语 84. 设备总体定义 84.1 设
2、备在网络中的位置 84.2 接口定义 94.3 设备形态 105. 物理接口要求 115.1 网络侧接口要求 115.2 用户侧接口要求 126. 功能要求 136.1 网络协议及数据转发功能要求 .136.2 WLAN AP 功能要求 .236.3 设备发现功能要求 .276.4 业务发现和控制功能要求 .296.5 语音功能处理要求 .317. 安全要求 397.1 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397.2 用户侧接口安全性 .417.3 登录安全性 .417.4 设备安全性 .438. 管理和维护要求 438.1 基本要求 .438.2 本地管理和配置要求 .468.3 TCMS 远程管理和配置要
3、求 558.4 基于 OAM 的 EMS 远程管理和配置要求 629. 性能要求 629.1 转发性能要求 .629.2 EOC 接入性能要求 .639.3 WLAN 无线性能指标 .639.4 可靠性 .64410. 运行环境要求 6510.1 供电及功耗要求 .6510.2 环境要求 .6710.3 抗电磁干扰能力 .6710.4 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6810.5 过压过流保护 .6810.6 光接口安全性要求 .6811. 软硬件要求 6811.1 硬件要求 .6811.2 软件要求 .7212. 基本应用要求 7512.1 强制门户功能 .7512.2 家庭存储 .7612.
4、3 IP 视频业务 .7613 家庭网关界面要求 7613.1 基本要求 .7613.2 家庭网关外壳标签要求 .7713.3 设备外壳要求 .77附 录 A79(资料性附录) 79家庭网关设备技术要求汇总 79附 录 B .81( 规 范 性 附 录 ) 81日 志 文 件 格 式 81附 录 C .82(规范性附录) 82告警信息 82附 录 D86( 规 范 性 附 录 ) .86基 于 逻 辑 ID 的 设 备 首 次 认 证 用 户 提 示 信 息 86附录 E.90(规范性附录) 90终端设备 ID 统一编码规范 905前言本标准是陕西广电网络家庭网关系列技术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
5、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1) 陕西广电网络家庭网关总体技术要求2) 陕西广电网络家庭网关与终端配置管理系统接口技术要求3) 家庭网关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本标准是根据陕西广电网络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主要用于规范家庭网关的设备形态、接口、功能、管理、安全、性能、运行环境、设备软硬件和用户界面等内容。随着陕西广电网络家庭网关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完善,还将制订后续的相关标准。陕西广电网络家庭网关总体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家庭网关的设备形态、接口、功能、管理、安全、性能、运行环境、设备软硬件、基本应用和用户界面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陕西广电网络中使用的家庭网关设备 e+-B、e+-C 和 e+-D。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TU-T G.984.1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总体要求6ITU-T G.984.2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物理媒质相关(PMD )层要求ITU-T G.984.3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GPON):传输汇聚(TC )层要求ITU-T G.984.4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GPON):ONT 管理控制接口(OMCI)要求RFC 2131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RFC 2132 DHCP 选项及 BOOTP 供应商扩展RFC 2327 SDP: Session
7、Description ProtocolRFC 2373 IP Version 6 Addressing ArchitectureRFC 2460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SpecificationRFC 2462 IPv6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RFC 2472 IP Version 6 over PPPRFC 2516 以太网上传送 PPP 协议(PPPoE)RFC 2617 HTTP Authentication: Basic and Digest Access AuthenticationR
8、FC 2663 IP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 Terminology and ConsiderationsRFC 3261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RFC 3262 Reliability of Provisional Responses in the 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 (SIP)RFC 3263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Locating SIP ServersRFC 3264 An Offer-Answer Model with
9、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SDP)RFC 3311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UPDATE MethodRFC 3312 Integration of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 (SIP)7RFC 3315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for IPv6 (DHCPv6)RFC 3325 Private Extensions to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
10、ol (SIP) forAsserted Identity within Trusted NetworksRFC 3326 The Reason Header Field for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RFC 3361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for-IPv4)Option for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ServersRFC 3428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Extension for InstantM
11、essagingRFC 3489 STUN - Simple Traversal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Through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 (NATs)RFC 3515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Refer MethodRFC 3550 RTP: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RFC 3633 IPv6 Prefix Options for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
12、ol(DHCP) version 6RFC 3646 DNS Configuration options for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 for IPv6 (DHCPv6)RFC 3925 Vendor-Identifying Vendor Options for 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 version 4 (DHCPv4)RFC 3960 Early Media and Ringing Tone Generation in the 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 (SIP)RFC
13、 4028 Session Timers in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RFC 4730 A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Event Package for KeyPress Stimulus (KPML)RFC 4861 Neighbor Discovery for IP version 6 (IPv6)RFC 4862 IPv6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RFC 5072 IP Version 6 over PPPRFC 6334 Dynamic Host
14、Configuration Protocol for IPv6 (DHCPv6)8Option for Dual-Stack LiteIEEE 802.3 CSMA/CD 访问方式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媒质访问控制层及物理层标准IEEE 802.1D 媒体访问控制(MAC)网桥TR-069 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TR-098 Gateway Device Version 1.1 Data Model for TR-069TR-104 Provisioning Parameters for VoIP CPEUPnP IGD 1.0 通用即插
15、即用标准(综合网关设备)3. 缩略语4. 设备总体定义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家庭网关是家庭网络和外部网络的接口单元。9TCMS(终端配置管理系统)是家庭网关业务的部署和控制平台,也是家庭网关设备的远程管理平台,通过它既可以实现对家庭网关上的数据、语音、高清互动、QoS 等功能进行部署、管理和控制;又可以实现对家庭网关的远程状态查询、故障管理、设备配置和软件升级。家庭网络内部各种终端通过家庭网关的用户侧接口与家庭网关进行通信,家庭网关对经过其的数据和应用进行转发、控制和管理,并通过网络侧接口与业务平台和 TCMS进行交互,实现家庭网络和外部网络的通信,提供各种可管理、可控制的应用。4.2 接口定义a
16、) U 接口U 接口是家庭网关和宽带接入网的接口,采用以太网、EoC、EPON、GPON 、 CM等接入技术,同时传递接入认证、QoS 适配等的控10制信息。b) T 接口T 接口是家庭网关和各种应用终端或布线终端的接口,实现家庭网关对家庭应用终端的设备发现和统一管理;其中家庭网关与语音终端的接口传递注册和注销等控制信息和媒体流,家庭网关与机顶盒等终端的接口传递设备管理信息和数据流,家庭网关与外置 AP 等布线终端的接口传递设备管理信息和数据流。c) M 接口M 接口是 TCMS和家庭网关之间的逻辑接口,采用 TR-069 系列协议,可以实现对家庭网关的远程管理、配置、软件升级、性能统计、故障
17、诊断等功能。4.3 设备形态本标准定义的四种设备形态如下:家庭网关物理接口标准型 e+-B 标准型 e+-C普及型 e+-C增强型 e+-D以太网 EOC EPON GPON 网络侧接口CM 以太网接口 4 4 4 41 个或 2 个WLAN 接口(2个WLAN 接口指指1个2.4GHz频段, 1个5.8GHz频段) 1 个或 2 个 USB Host 用户侧接口1 个或 2 个POTS 接口 备注:以太网、EOC上行的普及型和增强型家庭网关以及CM和PON上行的家庭网关本期都暂不涉及;115.8GHz频段为可选参数。以下按照接口、功能、安全、管理和维护、性能、运行环境、软硬件、基本应用、家庭
18、网关界面等方面对各种类型的家庭网关设备提出了具体要求。本规范的附录 A 按照家庭网关(e+)形态对这些要求进行了汇总。5. 物理接口要求网络侧接口要求5.1.1 网络侧以太网接口要求至少应是10/100 Base-T Ethernet接口,应符合IEEE+02.3 标准,应支持采用直连网线进行连接,宜支持自动校验连接网线的功能。宜采用100/1000 Base-T Ethernet接口。应符合IEEE 802.3az EEE 标准。5.1.2 EOC 接口要求应符合陕西广电网络模块化 EOC 设备技术规范5.1.3 CM 接口要求待定5.1.4 EPON 接口要求待定125.1.5 GPON
19、接口要求待定5.2 用户侧接口要求5.2.1 用户侧以太网接口要求至少应是 10/100 Base-T Ethernet 接口,符合 IEEE+02.3 标准,支持采用直连网线进行连接,支持自动校验连接网线的功能。宜采用 100/1000 Base-T Ethernet 接口。应符合IEEE 802.3az EEE 标准。5.2.2 WLAN 接口要求应符合 IEEE 802.11n 协议(详细要求见 6.2),并且通过 Wi-Fi 联盟互操作性认证。5.2.3 USB 接口要求应符合 USB 2.0 规范,应支持 Full Speed 速率要求,可以支持 Hi-Speed 速率要求。当家庭网
20、关具有 1 个 USB 接口时,在 USB 接口外接 1 个 USB 设备情况下,接口的最大工作电流不超过 500mA;在 USB 接口下挂 USB Hub 的情况下,接口的最大工作电流能达到 1000mA。当家庭网关具有 2 个 USB 接口时,每个 USB 接口的最大工作电流不超过 500mA。USB 接口应支持 USB Mass Storage 类下定义的所有的子类及传输协议,须能识别并加载标准的USB Mass Storage 类设备;应支持 FAT、FAT32、NTFS 的分区格式。135.2.4 用户侧电话接口要求至少提供一个 FXS 接口(采用 RJ11 形式),应符合 YDN0
21、65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要求。每个FXS 接口应支持4部普通电话机同时接入且功能正常。6. 功能要求除特殊标明外,本章的要求同时适用于家庭网关启用 IPv4、IPv6 或 IPv4/v6 双栈的情形。6.1 网络协议及数据转发功能要求在网络侧,家庭网关设备应与网络设备配合,完成用户接入、网络地址分配、用户信息认证等管理控制功能,以支撑网络运营。在用户侧,家庭网关设备应该能够支持家庭网络运行,提供如地址分配、地址解析等管理服务功能。6.1.1 IP 协议要求应支持 IPv4/v6 双栈协议:a) 支持同时获取 IPv4/v6 地址的能力。1) 支持同时建立业务类型、绑定关系都一致的 I
22、Pv4、IPv6 两条路由网络连接,两条连接分别获取 IPv4、IPv6 的地址,分别支持 IPv4 和 IPv6 的应用,并能够同时生效。2) 支持建立一条支持 IPv4/v6 双栈的网络连接,同时获取 IPv4、IPv6 的地址,同时支持IPv4 和 IPv6 的应用。b) 能够根据获取 IP 地址的类型,自动启用相应的协议栈;对于同时获取14到 IPv4/v6 地址的情况,优选使用 IPv6 地址。c) 访问外网时,能够根据外网目的 IP 地址的类型,自动选择相应的网络连接或启用相应的协议栈进行外网访问;若外网目的地址 IPv4/v6 同时存在,优选使用 IPv6 地址。d) IPv6
23、协议应能够由 TCMS进行远程开启或关闭,缺省关闭。e) 在启用 IPv4/v6 双栈协议时,根据用户数据的协议(IPv4 或 IPv6)进行同协议类型的路由转发。6.1.2 数据转发功能要求a) 应支持路由工作模式、桥接工作模式、桥接路由混合工作模式。三种模式下应同时支持 IPv4、IPv6 报文的转发,应支持基于接口绑定、VLAN 绑定两种绑定方式进行数据转发;在所有WAN 连接均采用路由工作模式时,宜支持全路由方式,基于用户侧数据的目的 IP 地址进行转发。b) 应支持静态路由。c) 宜支持动态路由,IPv4 下支持 RIP v1/v2,IPv6 下支持 RIPng。d) 路由模式下,家
24、庭网关应支持对同一时间接入公网终端数量(基于接入的 IPv4 私网地址、IPv6 全局地址或 MAC 地址)进行限制,并通过 DHCP Option60 来区分设备类型。配置方式有两种:一、仅配置同时接入公网的最大数量;二、仅对每一种终端类型进行单独的数量限制,对于不能识别的设备视为 PC。接入终端数量限制应且只能通过远程方式配置。假设当前限制接入的终端数为 N,家庭网关在处理 1 个新的终端接入 Internet 请求时,应支持如下限制策略:1) 如果当前已接入公网的终端不足 N 个,直接允许新的终端完成 Internet 的接入152) 如果当前接入公网的终端已经是 N 个,检测先前接入的
25、 N 个终端中是否有终端离线(使用 ARP 方式进行检测,如果某终端连续 3 次检测无响应,则认为此终端已经离线): 如果检测出有终端离线,则当前在线的终端已不足 N 个,允许新的终端完成Internet 的接入。 如果 N 个终端仍然都在线,则家庭网关拒绝新终端接入 Internet 的请求,但此新终端可以获取私网 IP 地址,可以访问 LAN 侧其他终端和设备。6.1.3 DNS 功能要求a) 应支持DNS relay ,支持家庭网络内部设备的 DNS 请求转发至 DNS 服务器,并将服务器的DNS响应转发至家庭内部网络设备。b) 应支持 IPv4 和 IPv6 的 DNS client,
26、具备从外部 DNS server 同时获取同一域名 IPv4/v6 地址的功能,查询 A 记录时优先使用 v4 方式(如 DHCPv4 option6)获得的 DNS 服务器,查询 AAAA 记录时优先使用 v6 方式(如 DHCPv6 Option23)获得的 DNS 服务器。c) 应支持每个 WAN 连接使用对应的 DNS Server,家庭网关应支持自动获取、或在 Static IP时手工配置 DNS server 信息。6.1.4 IPv4 地址管理及拨号管理功能要求a) 路由、桥接、路由桥接混和模式下,家庭网关应支持 DHCPv4 server,应具备为家庭网络提供至少 253 个可
27、分配地址的能力;b) 缺省所有 LAN 侧 IP 地址段为 192.168.1.0/24。支持基于终端设备类型分配同一地址段的不同区间的 IP 地址,并根据设备类型开放所需的协16议端口,要求设备类型和地址区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配置。c) 在 WAN 侧 , 应 支 持 静 态 配 置 IP 地 址 、 DHCPv4 、 PPPoE 三 种 工 作 方 式 ( 遵 循 RFC2684/RFC2516) ;当 WAN 连接采用 DHCPv4 工作方式时,应支持以下 DHCP option 字段:1) Oprtion60 字段配置及上送,字段内容格式符合陕广电DHCP+私有描述符定义规范的要求,Opr
28、tion60 字段的具体内容能够由 TCMS 进行配置2) Oprtion125 字段配置及上送要求待定d) 根据设备发现配置 IP 地址及开放的协议端口。e) 整机设备应同时支持至少 16 个 session,应同时支持至少 3 个路由 session。1)以太网/EOC/EPON/GPON 上行设备应至少支持 4 条 VLAN 同时连接,每条 VLAN 应支持 5 个 PPPoE session 同时工作(每个 session 的模式应可由运营商设置,并可任选桥接、路由、或桥接路由混和模式)2) CM 上行设备:要求待定f) 通过 WEB 或 TR069 建立 WAN 连接要求:1)仅广电
29、维护人员和 TR069 远程可配置 WAN 连接;2) WAN 连接名称应自动生成,WAN 连接名称生成规则如下:WAN 连接名称:序号_关键字_桥接或路由方式_ VLAN 信息表 2 WAN 连接名称定义内容 定义 含义序号 数字:199 WAN 连接的数字标识,生成规则如下:按 WAN 连接生成顺序,序号依次递增,当前已使用的数字不应重复使用TR069 表示此连接仅用于 TR069关键字INTERNET 表示此连接仅用于上网等17应用,但不支持 TR069TR069_INTERNET 表示此连接同时用于 TR069 和上网等应用VOICE 表示此连接仅用于语音TR069_VOICE 表示此
30、连接仅用于 TR069 和语音应用VOICE_INTERNET 表示此连接仅用于上网和语音应用TR069_VOICE_INTERNET 表示此连接仅用于 TR069、上网和语音应用Other 其他连接(除了以上的应用,都选 Other,目前主要是 STB 会用 Other 这种方式)B Bridge 方式桥接或路由方式R Router 方式VLAN 信息 VID_Z 以太网/EOC/EPON/GPON/CM 上行设备采用 VLAN 信息,具体为:VID_Z 中 Z 为实际 VLAN_ID 值(对于 untag 的 WAN 连接,Z 值为空且不出现在连接名称中)示例如下:1_TR069_R_VI
31、D_2(表示此 WAN 连接的业务类型为 TR069,工作方式为 Router 方式)2_INTERNET_B_VID_8(表示此 WAN 连接的业务类型为INTERNET,工作方式为 Router 方式)3_Other_B_VID_10(表示此 WAN 连接的业务类型为 Other,工作方式为 Bridge 方式)4_INTERNET_R_VID_2(表示此 WAN 连接的业务类型为 INTERNET,工作方式为 Router 方式,VLAN ID 为 2)5_INTERNET_R_VID_ (表示此 WAN 连接的业务类型为 INTERNET,工作方式为 Router 方式,VLAN ID
32、 为空)3) WAN 连接配置可增加,可修改,可删除;4) WAN 连接配置后即启用;5) WAN 连接按手工和远程配置的数量和名称显示;186) WAN 连接建立时选择关键字,就确定了 TR069 等绑定的关系;7) 数据绑定方式要求:家庭网关用户侧端口应支持多种业务数据携带不同的 VLAN ID(每一种业务的上下行 VLAN ID 相同) ,应支持以下数据两种绑定模式,每个端口的绑定模式可通过本地 GUI 及 TR069 进行配置: 基于端口绑定:各用户侧端口应支持和 WAN 连接的绑定和非绑定模式。对于进行了绑定的端口,对应端口数据经由绑定的 WAN 连接收发;对于未进行绑定的端口(非绑
33、定模式) ,对应端口数据经由缺省路由/缺省连接收发。 基于 VLAN 绑定:按照配置的 VLAN 转换表进行转发,没有 VLAN 标志的数据经由缺省路由/缺省连接收发,带有 VLAN 转换表中未指定的 VLAN ID 的数据丢弃在两种绑定模式下,与带“INTERNET” 关键字的 WAN 连接绑定的终端应能够访问家庭网关 WEB 页面,各终端间应能相互访问。8) 全路由方式要求:在所有 WAN 连接均采用路由工作模式时,宜支持全路由方式: 所有 WAN 连接不进行端口绑定或 VLAN 绑定配置,根据用户侧数据目的 IP 地址和 WAN 连接的绑定关系实现数据转发 应支持不小于 1024 条的根
34、据用户侧数据目的 IP 地址和 WAN 连接的绑定关系配置,未配置的用户侧数据目的 IP 地址的数据流由缺省路由/缺省连接转发,不存在缺省连接时进行丢弃。 在进行 DNS relay 时,首先向缺省路由/缺省连接进行 DNS 转发,无法解析成功时再依次向其它 WAN 连接转发9) 关于缺省路由/缺省连接的确定:19带“INTERNET”关键字的 WAN 连接(包括路由和桥接)为缺省路由 /缺省连接当存在多条带“INTERNET” 关键字的路由或桥接 WAN 连接时,终端自动选择其中生效的一条为缺省路由/缺省连接。没有支持“INTERNET” 关键字的 WAN 连接时,则没有缺省路由。10) 默
35、认 IPv4 NAT 模块启用要求:新建 WAN 连接时,带“Router”关键字的路由 WAN 连接均默认自动起 NAT;但如果此 WAN 连接是 TR069、或语音专用,则应自动关闭 NAT,且不能出现端口绑定内容(WEB 页面上灰显可以接受) 。11) 默认 DHCPv4 Server 模块启用要求:家庭网关用户侧 DHCP Server 分配的 IP 地址区段为 192.168.1.0/24。在数据绑定方式下,新建带“INTERNET” 关键字的 WAN 连接时(无论是 Router 还是 Bridge) ,针对此 WAN 连接默认自动起用 DHCP Server。新建带 “Other
36、”关键字的 WAN 连接时,针对此 WAN 连接要求可以开启/ 关闭 DHCP Server 功能,默认关闭。在全路由方式下,家庭网关用户侧自动起用 DHCP Server。12) 多 Router 连接情况下上报 TCMS 要求:当家庭网关建立了一条以上 Router WAN 连接时,家庭网关向 TCMS上报的管理 IP 地址应是 TR069 通道的地址,上报的宽带帐号应是带“INTERNET”关键字的 WAN 连接用的帐号。 13) 多连接情况下的数据隔离要求:当家庭网关建立了一条以上的 WAN 连接时,不同 WAN 连接之间的数据(包括 DNS、ARP 、管理应用数据等)应支持完全隔离。
37、应屏蔽网络侧源 IP 地址或目的 IP 地址在家庭网关用户侧私网段内的 20ARP 报文。6.1.5 IPv6 地址管理及拨号管理功能要求a) 路由、桥接、路由桥接混和模式下,家庭网关应支持 SLAAC(无状态地址自动分配)和 DHCPv6 server,可为家庭网络设备公告 IPv6 地址前缀。b) 支持 DHCPv6-PD 机制,家庭网关能够接受 DHCPv6 通过 IAPD(Identity Association for Prefix Delegation)下发 LAN 侧的地址前缀,并公告给家庭网络设备,支持根据给 LAN 侧的地址前缀设置 LAN 侧全局 IPv6 地址。c)在 W
38、AN 侧,应支持静态配置 IP 地址、DHCPv6、PPPoE 三种工作方式;当 WAN 连接采用 DHCPv6 工作方式时,应支持以下 DHCP option 字段:Option16 字段配置及上送,字段内容格式参照附录 B,Option16 字段的具体内容能够由 TCMS 进行配置d) 家庭网关 IPv6 缺省本地管理地址为 fe+0:1。e) 支持 LAN 侧设备的全局 v6 地址前缀和家庭网关所公告的地址前缀的一致性检查,对不一致的报文不进行处理或转发。f) 宜支持基于 LAN 侧终端设备类型指定不同的 v6 地址前缀,设备类型和地址前缀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广电维护账号和 TCMS 进行
39、配置。g) WAN 侧 IPv6 地址前缀可通过 SLAAC 获取,即自动向 WAN 侧路由器请求地址前缀,并根据下发的前缀生成 IPv6 全局地址。h) WAN 侧支持启用 DHCPv6 Client,使用 DHCPv6 报文请求地址前缀和其他配置,生成 IPv6 全局地址,并保存其他配置参数。i) WAN 侧支持 RFC5072 协议规范,支持 PAP/CHAP 认证,获取接口 ID,IPv6 全局地址前缀则使用 SLAAC 或 DHCPv6 获取。j) WAN 连接的命名和配置与 6.1.4 中的 f)保持一致, 9)和 10)除外:211)IPv6 不需要 NAT 功能;2)默认启用
40、SLAAC 和 DHCPv6 Server。6.1.6 IPv4 NATa) 应支持 NAT,NAPT,符合 RFC2663、RFC3022 协议规范,支持的 NAT 数量不低于 4000。b) UDP 穿越 NAT,应支持 STUN (RFC3489)的规定。6.1.7 其他功能要求a) 家庭网关应支持 IPv4 ALG 功能,实现 H.323、SIP、RTSP、L2TP、IPSEC、FTP、PPTP 等的私网穿越的功能,每种 ALG 应提供单独的开关功能。b) 应支持 IPv4 virtual server 功能,实现外部网络对于家庭内部主机的访问。c) 应支持 SNTP,应支持 NTP
41、服务器和 WAN 连接的绑定;支持至少配置两个 NTP 服务器地址,多个 NTP 服务器采用主备工作模式,获取的时间作为设备统一时钟。家庭网关每次上电应和 NTP 服务器同步,持续上电时的同步间隔可配置,缺省为每 24 小时同步一次。6.1.8 DS-Lite 功能要求家庭网关应支持 DS-Lite 功能,具体要求如下:a)支持 DS-Lite 功能的独立开启和关闭b)DS-Lite 功能只针对带有“INTERNET” 关键字的路由 WAN 连接c)启动 DS-Lite 功能 WAN 连接,应支持如下功能: WAN 侧自动关闭的 IPv4 协议栈,支持 PPPv6(RFC5072)、NDRA/
42、SLAAC(RFC4861/4862)和 DHCPv6 的 Option5,23,25,26,24 22(RFC3315/3646/3633/6334),并能正确获得 IPv6 地址 支持通过 DHCPv6 协议动态获得 IPv6 DNS 地址、AFTR 域名和用户侧接口的 Prefix 对绑定的用户侧端口支持 IPv4 至 IPv6 的 DNS 代理,作为下接 IPv4 主机的 DNS 服务器,将主机发送的 IPv4 DNS 请求转换为 IPv6 DNS 请求向网络侧转发,收到网络侧 IPv6 DNS 响应后( A 记录)再转换为 IPv4 DNS 响应回送给 V4 主机 支持 IPv6 流
43、量的直接转发(无需经过隧道封装处理) IPv4 流量应使用隧道封装的方式通过 IPv6 来承载,实现自动发起 IPv4-in-IPv6 隧道,隧道中的下行流量应解封装后发送到对应的 IPv4 地址上 同时对于上行 IPv4 流量,宜采用增大 MTU 方式来避免对数据的分段处理,否则,应实现报文的分段处理;对于下行 IPv4 流量,应支持对分段报文的重组6.2 WLAN AP 功能要求本节要求仅适用于带有 WLAN 用户接口的设备。根据 WLAN 接口支持协议不同,WLAN 接口具体可有如下形式: W1: 2.4GHz 802.11n(1 条空间流) W2: 2.4GHz 802.11n(至少
44、2 条空间流) W3: 2.4GHz 802.11n(至少 2 条空间流)5.8GHz (至少 2 条空间流)针对 W3,视频应用(如 DTV)主要在 5.8GHz 频段承载,其它业务主要在2.4GHz 频段承载。WLAN AP 具体功能如下:a) 应支持 WLAN 功能启用/禁用,默认为启用;WEB 页面和设备外部硬开关每23次操作都为反转,且 WEB 页面和设备外部硬开关状态需一致(W3 采用一个开关同步控制 2 个模块) 。b) 应支持并符合 IEEE 802.11n 协议,2.4GHz 应支持 802.11b/g/n Mixed 工作模式。c) 2.4GHz 频段应支持 20MHz 频
45、宽的频宽模式,宜支持 40MHz 频宽、20/40M频宽自适应的频宽模式,频宽模式可使用广电维护账号进行配置,并支持TR069 远程配置;5.8GHz 频段应支持 20MHz 频宽、40MHz 频宽、20/40M 频宽自适应的频宽模式,默认为 20/40M 频宽自适应模式。在 20/40M 频宽自适应模式下,家庭网关能够与各个关联无线客户端协商适当的频宽模式,并能根据外界干扰和业务实际带宽需求等动态改变信道特性。d) 应支持多 SSID 功能。至少支持 4 个虚拟 AP,每一虚拟 AP 应拥有自己的SSID(依次表示为 SSID-1,SSID-2 ,SSID-3,SSID-4 等等) 、BSS
46、ID 、Sequence Number、发送队列、安全机制、配置参数,即对外看来,每一虚拟 AP 和实际物理 AP 等同。应支持单独设置每个 SSID 的隐藏及加密设置,应支持各 SSID和 WAN 连接间建立独立的绑定关系。默认仅启用 SSID-1,其他 SSID 的启用和相关配置仅通过 TR-069 方式实现,不对广电维护人员及普通用户开放。e) 应支持自动速率调节。f) 应支持 STA 在节电模式下工作,能够识别 STA 进入节电状态,并缓存相关数据,能够通过 Beacon 信标帧唤醒 STA,并发送已缓存的数据。g) 信道要求:1) 2.4GHz 频段,应支持 13 个工作信道(cha
47、nnel 113) ,信道范围符合802.11 协议要求。2) 5.8GHz 频段,应支持 5 个工作信道(channel 24149,153,157,161,165) ,信道范围符合 802.11 协议要求。h) 2.4GHz 频段应支持自动信道选择和手工配置两种方式,默认自动信道选择方式,在自动信道选择方式下,设备仅在 channel 111 做选择。5.8GHz 频段支持自动信道选择和遇干扰时信道跳转,要求如下:1) 应支持在开机时刻自动选择干扰较小的信道。2) 当 5.8GHz 频段有客户端关联且无业务传输时,家庭网关应能够感知无线干扰,并协同已关联客户端进行信道切换,跳转到干扰小的工
48、作信道。i) 应支持发射功率可调(广电维护账号或用户账号均可配置) 。2.4GHz 频段最大发射功率(包含天线增益)达到 85100mW;5.8 GHz 频段发射功率(包含天线增益)默认 100mW,最高可调至 200mW。j) 应支持视频业务流组播转单播的功能要求。k) 可选支持项:支持 Wi-Fi Protected Setup(简称 WPS)规范,支持 PIN、Push Button 功能。针对 Push-Button 功能(此功能 2.4GHz 频段应支持,5.8GHz 频段可选支持) ,具体要求如下:1) 能够和支持 WPS Push-Button 功能的 WLAN 终端设备在 2
49、分钟内协商好加密算法,分发密钥,各自配置好相关参数,建立连接。2) 正常工作状态下(无需设备或 AP 重新启动) ,应能和多个 STA 依次建立连接。3) 新 STA 和 AP 通过 WPS Push-Button 方式建立连接的时间段内不应影响已连接 STA 的连接和使用。4) 自动保存相关配置,在设备重启后,保证和 STA 的连接。5) WPS 功能无需在 WEB 页面启用和配置,默认启用。6) 可以通过登陆本地管理页面多次修改 WPS 相关配置,如 SSID 和密钥。7) WPS PBC 按钮应和 WLAN 功能开关独立设计,不能共用。258) WPS 按钮按下至协商成功(或 2 分钟超时)时间段内,应有对应的指示灯为用户提供反馈,指示 WPS 工作状态;宜采用多色指示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