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修复习资料(适用于同济, 根据薛 XX 的复习提纲整理)(FINAL 版)考试题型:判断题 10 分多选题 20 分辨析题 40 分材料题 30 分本人自己辛苦找书打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同专业 N 个没书的同学们.有问题有错别字请大家提出.我会改进. 分享时记得留出处 .BETA1 版改进:1 缩小范围.2 更正两处错误FINAL 版 :改掉一个错别字 .考都考完了 .自然 FINAL 了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第一章1、理想的类
2、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2、信念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脱离现实的信念往往是脆弱的,经不起现实变化的冲击。信念的改变如同信念的确立一样,必将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3、产生重大影响。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第二章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有没有过时: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第三章1、人生观及其核心: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
4、生观。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第四章1、道德的主要功能: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第五章1、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2、社会公德及其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
5、、简明性。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3、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集会、游行、示威的主管机关,是集会、游行、示威举行地的市、县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游行、示威路线经过两个以上区县的,主管机关为所经过区、县的公安机关的共同上一级公安机关。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依照集会游行示威法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5 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机会、游行、示威。确因突然发生的事件临时要求举行
6、集会、游行、示威的,必须立即报告主管机关;主管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审查决定许可或者不许可。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第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第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第三,煽动民族分裂的;第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第六章1、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2、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性爱、理想和责任。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在处理恋爱问题上应当处理好这样三种关系:一是恋爱与学习的关系;二是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三是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7、。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自然属性仅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注重把握婚姻家庭演变的规律和现实状况,妥善协调婚姻家庭关系,既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又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乃至社会的长治久安。第七章1、法律运行包括的四个环节: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法治”与“法制”,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从内涵上讲,却有重大区别。“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8、。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3、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特征: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法律思维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第八章1、宪法的特征、基本原则: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
9、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2、民法通则有关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18 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
10、的同意。未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处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3、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4、诉讼时效的含义及其分类、适用于短期诉讼时效期间的四类案件: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11、之权利的制度。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2 年,短期 1 年)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适用于短期诉讼时效期间。5、犯罪构成的四个条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6、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7、故意犯罪的四种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区别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