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18020学 分:3 分总 学 时:54 学时;理论学时:44;实验学时:10;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数理统计、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 “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设置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科学精神,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进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
2、研究方法;通过学习,培养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和把握当前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信息,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二、教学基本要求1.以科学精神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理,认真完成作业,逐步掌握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方法、操作技能和形成教育科研的能力。 (具体详细内容见各章的教学要求)2.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加心理学研究科研实践,并在科研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内容,结合工作,进行心理学研究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能力。3.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心
3、理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逐步树立心理学研究意识。4.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内容共分为十章。第一章 心理学与科学;第二章 选题与取样;第三章 假设与解释;第四章 测量;第五章 真实验设计;第六章 准实验设计;第七章 非实验设计(一);第八章 非实验设计(二);第九章 质的研究设计;第十章 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 54 学时。安排在第 6 学期开设,每周 4 课时。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共 44 学时,实践(实验)10 学时,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加大课堂授课的
4、知识含量;辅助实例分析、讨论、习题和测验;同时注重加大学生自学力度。2第一章 心理学与科学【课时安排】 3 学时【教学内容】(一)心理学的性质(二)心理学的科学研究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定义;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3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4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5心理学研究中的三层次方法体系;6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概况及发展趋势(三)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重、难点内容】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教学基本要求】领会:心理学的性质;科学研究的特征;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第二章 选题与抽样【课时安排】 6 学时【教学内容】(一)选题1心理学研究课题的主要类型;2
5、心理学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3心理学研究选题的主要原则;(二)查阅文献1查阅文献的意义;2文献的主要来源;3查阅文献的方法;(三)取样1取样的重要性;2取样的原则;3取样的程序;4几种主要的取样方法;5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重、难点内容】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教学基本要求】综合应用:查阅某一主题最近五年的心理学研究文献;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个研究课题并简要地写出方案及其执行计划;设计一个取样方案第三章 假设与解释3【课时安排】 6 学时【教学内容】(一)范型、假设与解释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型:生物学范型;心理动力学范型;行为论范型;人本论范
6、型;认知论范型(二)理论与假设1演绎式理论与归纳式理论的主要特点;2理论与假设的元素:概念与变量;研究变量的定义与类型;自变量的选择与确定;因变量的选择与确定;无关变量的辨别与控制;3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假设的内涵;假设的类型;假设检验的过程(三)解释1解释的逻辑;2如何进行关系的确定:相关关系;因果关系【重、难点内容】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教学基本要求】领会: 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范型;对比演绎式理论与归纳式理论;假设检验的基本过程;心理学研究的解释逻辑第四章 测量【课时安排】 6 学时【教学内容】(一)测量及其层次1测量的含义2测量的层次: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7、;离散测量与连续测量(二)测量的效度1效度的概念;2主要的效度鉴定程序:内容效度;准则效度;结构效度3研究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4如何提高测量的效度(三)测量的信度1信度的内涵;2信度的评定方法:并行法;重复法;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4如何提高测量的信度4(四)误差1误差的含义;2误差的主要类型;3如何有效的降低测量误差【重、难点内容】测量及其层次;测量的效度和信度;测量的误差【教学基本要求】领会:如何提高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如何有效的降低测量误差第五章 真实验设计【课时安排】 6 学时【教学内容】(一)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1实验设计的类型的划分;2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含义;3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8、;4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5所罗门四组设计(二)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1基本概念:因素与因素设计的含义;主效应与交互作用的含义;2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原理;322 因素设计;4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评价(三)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1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原理;2随机区组设计的被试分配;3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型;4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数据分析(四)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1随机化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式;2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数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评价 【重、难点内容】各种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方法及其优缺点【教学基本要求】领会:什么是好的实验设计;各种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方法及其优缺点;为什么在心理
9、学研究中要尽可能的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应用:试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来设计一个实验第六章 准实验设计【课时安排】 4 学时【教学内容】(一)单组准实验设计1准实验设计的含义;2时间序列设计;3相等时间样本设计(二)多组准实验设计51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2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3平衡对抗设计【重、难点内容】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的区别;各种准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教学基本要求】领会: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的区别;各种准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第七章 非实验设计(一)【课时安排】 6 学时【教学内容】(一)单组后测设计1非实验设计
10、的含义;2单组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式;3单组后测设计的评价(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1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式;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数据分析方法;3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评价(三)固定组比较设计1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2固定组比较设计的数据分析方法;3固定组比较设计的评价(四)事后回溯设计1事后回溯设计的基本模式;2相关研究设计;准则组设计【重、难点内容】各种非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教学基本要求】领会:各种非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第八章 非实验设计(二)【课时安排】 6 学时【教学内容】(一)访谈研究设计1访谈研究的含义;2访谈研究的类型;3访谈研究设计的主
11、要内容;4访谈研究设计的评价(二)问卷研究设计1问卷研究的含义;2问卷研究的类型;63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4调查问卷的设计;5问卷调查的评价(三)个案研究设计1个案研究的含义;2描述型个案研究;3实验型个案研究;4个案研究的评价(四)跨文化研究设计1跨文化研究的含义;2跨文化研究的两种取向;3跨文化研究的等值性;4跨文化研究的类型【重、难点内容】各种非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教学基本要求】领会:各种非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第九章 质的研究设计【课时安排】8 学时【教学内容】(一)质的研究概述1质的研究的含义;2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3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关
12、系;4质的研究的应用(二)质的研究设计要素研究设计要素:研究目的;观念架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效度(三)质的研究的设计模式与论证1质的研究的设计模式:线性设计模式;互动模式;立体两维模式;2质的研究的设计论证:研究设计与研究设计论证;研究设计论证的撰写(四)质的研究表现形式1心理传记;2人种志;3行动研究 【重、难点内容】质的研究的含义;质的研究设计的要素;质的研究的设计模式;常见的几种质的研究类型【教学基本要求】领会: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应用:提出一个质的研究设计方案第十章 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课时安排】 3 学时【教学内容】7(一)研究报告概述1研究报告的含义与特点;2研究报告的类型
13、;3研究报告的写作风格(二)研究报告各要素的写作研究报告各要素的写作:题目;作者姓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三)研究报告的交流1期刊发表;2会议报告【重、难点内容】 研究报告的概念与类别;研究报告的写作风格;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各个部分;评估研究报告的标准及发表与交流的注意事项【教学基本要求】 领会:研究报告的概念与类别;研究报告的写作风格;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各个部分;评估研究报告的标准及发表与交流的注意事项应用: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说明:限于教学时限,教材中关于资料的统计分析与 SPSS 应用的内容,以及若干难度较大的高级研究方法
14、的内容主要以自学为主,不作为本课程的教学主体内容讲授。学时分配章 节 内 容 讲授学时 实践(实验)学时备注第一章 心理学与科学 3 重点掌握第二章 选题与抽样 6 4 重点掌握第三章 假设与解释 6 0 重点掌握第四章 测量 6 0 重点掌握第五章 真实验设计 6 2 掌握第六章 准实验设计 4 0 掌握第七章 非实验设计(一) 6 0 掌握第八章 非实验设计(二) 6 0 掌握第九章 质的研究设计 8 2 掌握第十章 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3 2 重点掌握8四、实践(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 10 学时。安排在有关章节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开设,每 3 周 23 课时,争取每学期
15、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实验)环节教学时数达到 10 小时个左右。主要实践(实验)教学内容如下:主要心理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一揽表实践(实验)性质 备注序号实践(实验)项目 学时 演示 验证 综合 设计 必做 选做1 文献主题综述研究 2 2 调查取样方案设计 2 3 多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2 4 质的研究方案设计 2 5 自行设计研究课题,撰写一份研究报告2 其他略(主要为待建实验、演示实验等)五、教学参考书1、黄希庭,张志杰主编: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2、董奇: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 年。3、董奇、申继亮:心理与教育研究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年。4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5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年。6张敏强: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