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设计标准规范对照.doc

上传人:小屁孩 文档编号:8844082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6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设计标准规范对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设计标准规范对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设计标准规范对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设计标准规范对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设计标准规范对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规范对照:现行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12作废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1 总 则1.0.1 为了在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标准。套话,原则性问题。与 GB50545-2010 的区别为涉及直流线路问题。适用范围扩大。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 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对应原 DL/T5154-20

2、02 条文:1.0.1 、1.0.2、1.0.3由 110kV500kV 调整为 110kV750kV,与 GB50545-2010 相一致。与 GB50545-2010 的区别为涉及直流线路问题及 750 kV的双回及多回问题。适用范围扩大。去掉了原 DL/T5154-2002 条文 1.0.1 “通信杆塔设计可参照采用” ;略去了 1.0.2、1.0.3。DL/T5154-2012 条文说明 1.0.2 明确了临时线路、通信杆塔结构设计参照执行,原线路的改造和改建参照验算和设计。基本一致1.0.3 本标准确定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原则,给出了角钢铁塔和混凝土电杆的设计计算方法。新增1

3、.0.4 本标准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可靠度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在规定的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或各种变形或裂缝的限值条件下,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临界状态。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3.0.2一致#*1.0.5 杆塔结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新增与 GB50545-2010 条文:1.0.3 一致。1.0.6 杆塔结构设计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或新结构型式,当缺乏实践经验时,应经过试验验证。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3.0.3一致1.0.7 本标准规定了杆

4、塔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标准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3.0.4 区别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现行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基本一致。不妨碍执行。1.0.8 杆塔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3.0.4基本一致。不妨碍执行。 术语和符号与 GB50545-2010 相应条文基本一致,与 DL/T5154-2002 相应条文区别为“插入角钢(钢管) ”调整为“插入构件”3 荷 载3.1 一般规定3.1.1 荷载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5、 永久荷载:导线及地线、绝缘子及其附件、杆塔结构、各种固定设备等的重力荷载;拉线或纤绳的初始张力、预应力等荷载。与 GB50545-2010 条文 10.1.1-1 基本一致,未涉及 “土压力”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1.1-1#*区别:明确“拉线或纤绳的初始张力”为永久荷载 可变荷载:风和冰(雪)荷载;导线、地线及拉线的张力;安装检修的各种附加荷载;结构变形引起的次生荷载以及各种振动动力荷载。与 GB50545-2010 条文 10.1.1-2 一致。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1.1-2一致。3.1.2 荷载作用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杆塔的作用荷载一

6、般分解为:横向荷载、纵向荷载和垂直荷载。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1.1一致。 杆塔应计算最不利风向作用,悬垂型杆塔应计算与杆塔线路方向成 0 、45( 或60) 及 90 的三种基本风速的风向;一般耐张型杆塔可只计算 90 和 45两种基本风速的风向;终端杆塔除计算 90 和 45两种基本风速的风向外,还需计算 0 基本风速的风向;悬垂转角杆塔和小角度耐张转角杆塔还应计算与导、地线张力的横向分力相反的风向。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1.2区别:“杆塔应计算最不利风向作用” ,原 DL/T5154-2002 条文“对特殊杆塔应计算最不利风向” 。“一般耐

7、张型杆塔可只计算 90 和 45两种基本风速的风向” 原 DL/T5154-2002 条文“对一般耐张型杆塔可只计算 90 一个风向”“终端杆塔除计算 90 和 45两种基本风速的风向外” 原DL/T5154-2002 条文“对终端杆塔,除计算 90 风向外”注意对耐张终端增加了 45风向工况。#*3.1.3 风向与导、地线方向或塔面成夹角时,导线、地线风载在垂直和顺线条方向的分量,塔身和横担风载在塔面两垂直方向的分量,按表 3.1.3 选用。表 3.1.3 角度风作用时风荷载分配表注:1 X、Y 分别为垂直与顺导、地线方向风荷载的分量。 2 Wx 为风垂直导、地线方向吹时,导、地线风荷载标准

8、值,按公式 3.7-1-1 计算;3 Wsa、Wsb 分别为风垂直于“a”面及“b”面吹时,塔身风荷载标准值,按公式 3.8-1 计算;4 Wsc 为风垂直于横担正面吹时,横担风荷载标准值,按公式 3.8-1 计算;5 K 1为塔身风载断面形状系数:对单角钢断面取 1.0,对组合角钢断面取 1.1。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1.3一致。3.1.4 各类杆塔均应计算线路正常运行情况、断线情况、不均匀覆冰情况和安装情况下的荷载组合,必要时尚应验算地震等稀有情况下的荷载组合。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1.4区别:增加了 “不均匀覆冰情况”3.1.5 计算曲线型

9、杆塔时,应计算沿高度方向不同时出现基本风速的不利情况,可参见附录 A 计算。新增。3.1.6 各类杆塔在断线情况下的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 ,以及不均匀覆冰情况下的不平衡张力均应按静态荷载计算。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3.4区别:增加了 “不均匀覆冰情况”按静态荷载计算。明确耐张杆塔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静态荷载计算。原规定为“耐张杆塔的导、地线张力均按静态荷载计算。 ”3.1.7 防串倒的加强型悬垂型杆塔,除按常规悬垂型杆塔工况计算外,还应按所有导、线条风荷载 塔身风荷载 水平横担风荷载 角度风作用示意图风向角(度) X Y X Y X Y0

10、 0 0.25Wx 0 Wsb 0 Wsc45 0.5Wx 0.15WxK10.424(W sa+Wsb)K10.424(W sa+Wsb)0.4Wsc 0.7Wsc60 0.75Wx 0K1(0.747W sa+0.249Wsb)K1(0.431W sa+0.144Wsb)0.4Wsc 0.7Wsc90 Wx 0 Wsa 0 0.4Wsc 0#*地线同侧有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计算。与 GB50545-2010 条文 10.1.11 一致。新增条文3.2 正常运行情况3.2.1 各类杆塔的正常运行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1 基本风速、无冰、未断线(包括最小垂直荷载和最大水平荷载

11、组合);2 设计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未断线;3 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终端和转角杆塔)。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2.1一致。3.3 断线情况3.3.1 悬垂型杆塔(不含大跨越悬垂型杆塔)的断线情况应按-5、有冰、无风的气象条件,计算下列荷载组合:1 单回路杆塔:单导线断任意一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一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地线未断;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未断。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3.1区别:明确断线温度,将“无冰”改为“有冰”2 双回路杆塔:同一档内,单导线断任意两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两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地线未断;同一档

12、内,断一根地线,单导线断任意一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一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3.1区别:明确断线温度,将“无冰”改为“有冰”断导线情况由一相增加为两相;断地线情况由导线未断改为断一相导线3 多回路杆塔:同一档内,单导线断任意三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三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地线未断;同一档内,断一根地线,单导线断任意两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两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3.1区别:明确断线温度,将“无冰”改为“有冰”断导线情况由两相增加为三相;断地线情况由导线未断改为断两相导线3.3.2 耐张型杆塔

13、的断线情况应按-5、有冰、无风的气象条件,计算下列荷载组合:1 单回路和双回路杆塔:#*1) 交流线路:同一档内,单导线断任意两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两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地线未断;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单导线断任意一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一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3.2区别:明确断线温度,将“无冰”改为“有冰”断地线情况由导线未断改为断一相导线2) 单回路直流线路: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单导线断任意一极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一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3.2区别:明确断线温度,将“无冰”

14、改为“有冰”断线情况由单独断一根地线或断任意一极导线改为断一根地线且断任意一极导线3) 双回路直流线路:同一档内,单导线断任意两极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两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地线未断;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单导线断任意一极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一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3.2区别:明确断线温度,将“无冰”改为“有冰”断导线情况由断任意一极导线改为断任意两极导线断地线情况由单独断一根地线改为断一根地线且断任意一极导线2 多回路杆塔:同一档内,单导线断任意三相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三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地线未断;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单

15、导线断任意两根导线(分裂导线任意两相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主要针对交流,目前无多回直流线路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3.2区别:明确断线温度,将“无冰”改为“有冰”断导线情况由两相增加为三相;断地线情况由导线未断改为断两相导线3.3.3 10mm 及以下的冰区导、地线的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的取值应符合表 3.3.3 规定的导、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值,垂直冰荷载取 100设计覆冰荷载。表 3.3.3 10mm 及以下冰区导线、地线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 (%)地形 地线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单导线 双分裂导线 双分裂以上导线 单导线

16、 双分裂及以上导线平丘 100 50 25 20 100 70山地 100 50 30 25 100 70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3.1、5.3.2完全改变,忘记过去3.3.4 中冰区导、地线的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的取值应符合表 3.3.4规定的导、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值,垂直冰荷载取 100设计覆冰荷载。表 3.3.4 中冰区导线、地线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冰 区单导线 双分裂导线 双分裂以上导线 地线 单导线 双分裂及以上导线 地线15mm 50 40 35 100 100 70 10020mm 50 5

17、0 45 100 100 70 100新增3.3.5 重冰区导、地线的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覆冰率的取值应符合表3.3.5-1 规定的导、地线最大覆冰的百分数值,垂直冰荷载取 100设计覆冰荷载。表 3.3.5-1 重冰区导线、地线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覆冰率取值表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冰 区一类 二类 三类 一类 二类 三类20mm 70 60 50 100 70 6030mm 80 70 60 100 80 7040mm 90 80 70 100 90 8050mm 100 90 80 100 100 90注:一类:750kV,500kV,重要 330k

18、V;二类:330kV,重要 220kV;三类:220kV 及 110kV。重冰区导、地线的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除应按表 3.3.5-1 的覆冰率进行计算外,具体取值不应低于下表 3.3.5-2 规定的导、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值。表 3.3.5-2 重冰区导线、地线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纵向或不平衡张力)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冰 区导线 地线 导线 地线#*20mm 55 100 75 10030mm 60 100 80 10040mm 65 100 85 10050mm 70 100 90 100新增3.3.6 转动横担或变形横担的启动力,应满足运行和施工的安全要求。

19、一般 110kV 线路采用标准值 2 kN3kN;220kV 线路采用标准值 5kN6kN。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3.1-3一致。3.4 不均匀覆冰情况新增内容,重点学习3.4.1 各类杆塔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1 10mm 冰区: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2 重覆冰区: 1)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2)所有导、地线同时不同向有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疑问:中冰区怎么办?重覆冰区包括中冰区及重冰区?暂按此执行,由 3.4.3 理解所得。3.4.2 10mm 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的导、地线的不平衡张力的取值应符合

20、表 3.4.2 规定的导、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值,垂直冰荷载取 75设计覆冰荷载。相应气象条件按5 、10m/s 风速的气象条件计算。表 3.4.2 10mm 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导线 地线 导线 地线10 20 30 403.4.3 重覆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的导、地线的不平衡张力的取值可按表 3.4.3-1 覆冰率计算,垂直冰荷载取不小于 75%设计覆冰荷载。相应气象条件按5、10m/s 风速的气象条件计算。表 3.4.3-1 重覆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覆冰率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线路等级一侧 另一侧 一侧 另一侧75

21、0kV、500kV 及重要的330kV100 20 100 0#*330kV 及重要的 220kV 100 30 100 15220kV 及 110kV 100 40 100 30中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的导、地线的不平衡张力的取值除按表 3.4.3-1 的覆冰率进行计算外,具体取值不应低于表 3.4.3-2 规定的导、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值。表 3.4.3-2 中冰区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冰 区导线 地线 导线 地线15mm 15 25 35 4520mm 20 30 40 50重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的导、地线的不平衡张力的取值除按表 3.4.3-1 的覆

22、冰率进行计算外,具体取值不应低于表 3.4.3-3 规定的导、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值。表 3.4.3-3 重冰区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冰 区导线 地线 导线 地线20mm 25 46 42 5430mm 29 50 46 5840mm 33 54 50 6350mm 38 58 54 673.5 安装情况3.5.1 各类杆塔的安装情况,应按 10m/s 风速、无冰、相应气温的气象条件下考虑下列荷载组合:1 悬垂型杆塔的安装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1)提升导、地线及其附件时的作用荷载。包括提升导、地线、绝缘子和金具等重量( 一般按 2.0 倍计算 )和安装工

23、人和工具的附加荷载,并考虑动力系数 1.1,附加荷载标准值宜符合表 3.5.1 的规定。表 3.5.1 附加荷载标准值 kN导 线 地 线电压(kV)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 悬垂型杆塔 耐张型杆塔跳 线110 1.5 2.0 1.0 1.5 1.0220330 3.5 4.5 2.0 2.0 2.0500750 4.0 6.0 2.0 2.0 3.0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4.1#*区别:电压等级扩大至 750kV。增加跳线安装附加荷载。2)导线及地线锚线作业时的作用荷载。锚线对地夹角不宜大于 20 ,正在锚线相的张力应考虑动力系数 1.1。挂线点垂直荷载取锚线张力的垂直

24、分量和导、地线重力和附加荷载之和,纵向不平衡张力分别取导、地线张力与锚线张力纵向分量之差。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4.1基本一致,明确正在锚线相的张力应考虑动力系数 1.1。原条文为“锚线张力动力系数采用 1.1”去掉了直流线路单柱拉线杆塔的部分内容。可能考虑工程实际,现已无此种结构。 耐张型杆塔的安装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线及地线荷载:锚塔:锚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导线及地线均未架设;锚导线时,在同档内的地线已架设。紧线塔:紧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地线已架设或未架设,同档内的导线均未架设;紧导线时,同档内的地线已架设,相邻档内的导线和地线已架设或未架设。2)临时拉线所产生的

25、荷载:锚塔和紧线塔均允许计及临时拉线的作用,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应大于45 ,其方向与导、地线方向一致。临时拉线一般可平衡导、地线张力的30%。对 500kV 及以上杆塔,对 4 分裂导线的临时拉线按平衡导线张力标准值30kN 考虑,6 分裂及以上导线的临时拉线按平衡导线张力标准值 40kN 考虑,地线临时拉线按平衡地线张力标准值 5kN 考虑。3)紧线牵引绳产生的荷载: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宜按不大于 20 考虑,计算紧线张力时应计及导、地线的初伸长、施工误差和过牵引的影响。4)安装时的附加荷载:可按表 3.5.1 选用。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4.1区别:临时拉线所产生的荷

26、载电压等级 500kV 及以上有变化,原条文为“导线 20kN,地线 5kN”,目的为减小安装控制强度。理解#*500kV 及以上杆塔,4 分裂以下导线应执行 30%的要求,此时可能超过 30kN。3 导、地线的架设次序,宜考虑自上而下地逐相(根)架设。对于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应按实际需要,可考虑分期架设的情况。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4.1 5.1.54 终端杆塔应计及变电所(或升压站)侧导线及地线已架设或未架设的情况。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 5.1.55 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 30且可以上人的铁塔构件,应能承受设计值 1000N 人重荷载,且不应与其

27、他荷载组合。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4.1 原条文为“水平和接近水平” ,现明确为“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 30”3.6 验算情况3.6.1 验算情况是针对稀有气象条件、地震等特殊情况。3.6.2 位于基本地震烈度为九度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杆塔均应进行抗震验算。验算条件:有风(风荷载最大设计值的 30%) ,无冰、未断线。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5.1取消了“位于基本地震烈度为七度及以上地区的混凝土高塔”的抗震验算要求;但 GB50545-2010 10.1.16 对此依然要求验算。混凝土高塔指混凝土塔身总高度超过 100m 的塔。3.6.3 各类杆塔的验算

28、冰荷载情况,按验算冰厚、-5 、10m/s 风,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平衡张力。新增内容3.6.4 重覆冰线路各垂直档距系数(垂直档距与水平档距之比)小于 0.8 的杆塔,应按导、地线脱冰跳跃和不均匀覆冰时产生的上拔力校验导线横担和地线支架,导线上拔力取最大使用张力的 510,地线上拔力可取最大使用张力的 5。相邻塔位高差较大时,还应校验耐张型杆塔横担受扭情况。新增内容取消了原 DL/T5154-2002 条文:5.5.2,但 GB50545-2010 10.1.17对此依然要求验算。#*3.7 导线及地线线条风荷载的标准值导线及地线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WxWo Z SC cdLp

29、B1sin2 (3.71)WoV 2/1600 (3.72)式中:Wx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kN; 风压不均匀系数,应根据设计基本风速,按照表 3.7-1 确定;注意:数值与原 DL/T5154-2002 有变化。 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准高度为 10m 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表 3.7-2 的规定确定;注意:数值与原 DL/T5154-2002 有变化。且与现行建筑荷载规范数值(略小)不同,斟酌取用。 SC导线或地线的体型系数:线径小于 17mm 或覆冰时(不论线径大小)应取 SC=1.2;线径大于或等于 17mm, SC取 1.1; c500kV 和 750kV 线路导线及

30、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仅用于计算作用于杆塔上的导线及地线风荷载(不含导线及地线张力弧垂计算和风偏角计算), c应按照表3.7-1 确定;其它电压等级的线路 c取 1.0;注意:与原 DL/T5154-2002 略有变化,主要为基本风速取值的变化。d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的总和,m;Lp杆塔的水平档距,m;B1导、地线及绝缘子串覆冰风荷载增大系数,5mm 冰区取 1.1,10mm 冰区取1.2,15mm 冰区取 1.3,20mm 及以上冰区取 1.52.0; 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度;Wo基准风压标准值,kN/m 2;V基准高度为 10m 的风速,m

31、/s。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6增加参数 B1(导、地线及绝缘子串覆冰风荷载增大系数)表 3.7-1 风压不均匀系数 和导地线风载调整系数c风速 V(m/s) 20 20V0.61 1.0 0.85 0.66 0.50 0.33 0.152 1.0 0.90 0.75 0.60 0.45 0.30#*注:1 A塔架的轮廓面积; a塔架迎风面宽度; b塔架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距离;2 中间值可按线性插入法计算。表 3.8.1-2 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z杆塔全高 H (m) 20 30 40 50 60单柱拉线杆塔 1.0 1.4 1.6 1.7 1.8z其他杆塔 1.0 1.2

32、5 1.35 1.5 1.6注:1 中间值按插入法计算。2 对自立式杆塔,表中数值适用于高度与根开之比为 46。对应原 DL/T5154-2002 表:5.7-1、5.7-23.9 绝缘子串风荷载的标准值3.9.1 绝缘子串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WIW O ZB1AI (3.91)式中:WI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kN;AI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 2。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5.8增加参数 B1 4 材 料4.0.1 钢材的材质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形式、连接方式、钢材厚度和结构所处的环境及气温等条件进行合理选择。钢材等级宜采用 Q235、Q345、Q390

33、和 Q420,有条件时也可采用 Q460。钢材的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 的规定。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6.1.1增加钢材 Q420 及 Q4604.0.2 所有杆塔的钢材均应满足不低于 B 级钢的质量要求。当结构工作温度不高于40时,Q235、Q345、Q390 焊接构件和 Q420 钢材质量等级应满足不低于 C 级钢的质量要求,Q460 钢材质量等级应满足不低于 D 级钢的质量要求,螺栓孔宜采用钻孔工艺。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6.1.1 xxxxx,对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 ,对

34、Q235 钢尚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45、Q390 钢尚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本条主要注意当结构工作温度不高于40 时,钢材等级要求及制孔要求。4.0.3 当采用 40mm 及以上厚度的钢板焊接时,应采取防止钢材层状撕裂的措施。新增,主要指塔脚板。材料符合厚度方向性能钢板要求。4.0.4 螺栓连接副宜采用 4.8 级、5.8 级、6.8 级、8.8 级热浸镀锌螺栓和螺母,有条件时也可采用 10.9 级螺栓,其材质和机械特性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1 和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 粗牙螺纹GB/T 3098.2 及现行行业

35、标准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紧固用冷镦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DL/T 764.4 的规定。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6.3 及 10.1.1-4增加“也可采用 10.9 级螺栓”内容;对紧固件增加 DL/T 764.4 要求。4.0.5 对钢材手工焊焊接用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 5117 和低合金钢焊条 GB/T 5118 的规定。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6.1.3一致4.0.6 对自动焊和半自动焊应采用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的焊丝和焊剂,应保证其熔敷金属抗拉强度不低于相应手工焊焊条的数值。不同强度的钢材相焊接时,可按强度较低的钢材选用焊接材料。焊丝应

36、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用钢丝GB 1300 规定的要求。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6.1.4一致4.0.7 环形断面的普通混凝土杆及预应力混凝土杆的钢筋,宜符合下列规定:1 普通钢筋宜采用 HRB400 级和 HRB335 级钢筋,也可采用 HPB235 级和 RRB400 级钢筋;2 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丝,也可采用热处理钢筋。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6.1.2区别:普通混凝土杆“、级钢筋和 LL550 冷轧钢筋”改#*为“HRB400 级和 HRB335,也可采用 HPB235 级和 RRB400 级” ;预应力混凝土杆去掉了冷拉钢筋。4.0.8 普通钢

37、筋混凝土离心环形电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40;预应力混凝土离心环形电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50,有条件时应采用强度等级更高的混凝土,其他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6.1.5区别:原条文“其他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4.0.9 钢材(型钢)机械性能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和碳素结构钢GB/T700 的规定采用。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6.2区别:没给出性能表,按现行规范取值。4.0.10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的规定

38、采用,孔壁承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4.0.10-1 采用;螺栓和锚栓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4.0.10-2 采用。表 4.0.10-1 钢材孔壁承压强度设计值 N/mm 2钢材 厚度或直径 (mm) 孔壁承压 *1616404060Q2356010037016 5101640 4904063 440Q3456380 41516 5301640 5104063 480Q3906380 45016 5601640 535Q4204063 510#*6380 480表 4.0.10-2 螺栓和锚栓的强度设计值 N/mm 24.8 级 标称直径 d39 200 / 170 4205.8 级 标称直径 d3

39、9 240 / 210 5206.8 级 标称直径 d39 300 / 240 6008.8 级 标称直径 d39 400 / 300 800镀锌粗制螺栓(C 级)10.9 级 标称直径 d39 500 / 380螺杆承压900Q235 钢 外径16 160 / / /Q345 钢 外径16 205 / / /35 号优质碳素钢 外径16 190 / / /45 号优质碳素钢 外径16 215 / / /40Cr 合金结构钢 外径16 260 / / /锚栓42CrMo 合金结构钢 外径16 310 / / /注:1 *适用于构件上螺栓端距大于等于1.5d(d螺栓直径);2 8.8级高强度螺栓

40、应具有A类(塑性性能)和B类试验项目的合格证明;3 40Cr 合金结构钢、42CrMo 合金结构钢抗拉强度为热处理后的强度,热处理后的材料机械性能应满足 GB/T3077 的要求。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6.2区别:除钢材孔壁承压强度和螺栓和锚栓的强度外,按现行钢结构规范取值。4.0.11 钢材(型钢)物理性能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的规定采用。4.0.12 焊缝强度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的规定采用。4.0.13 拉线宜采用镀锌钢绞线,其强度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镀锌钢绞线YB/T5004 的规定采用。4.0.14

41、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采用。4.0.15 混凝土受拉或受压的弹性模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4.0.16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采用。4.0.17 钢筋弹性模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采用。#*明确以上内容均按现行国家规范取值,本次参数均未给出。保持了与现行国家规范的一致性。5 设计基本规定5.1 计算的基本规定5.1.1 杆塔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结

42、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可靠指标度量,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采用荷载标准值、材料性能标准值、几何参数标准值以及各种分项系数等表达。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3.0.2基本一致5.1.2 结构的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构件在规定的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或各种变形或裂缝的限值条件下,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临界状态。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合继续承载的变形。其计算表达式为: o( GS GK+ QiS QiK)R (5.1.2-1)式中: o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重要线路不应小于1.1,临时线路取0.9,其他线路取1.0; G永久荷载

43、分项系数,对结构受力有利时不大于1.0,不利时取1.2; Qi第i项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SGK 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SQiK 第i项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可变荷载组合系数,应按表5.1.2-1的规定确定;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表 5.1.2-1 计算各类杆塔用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正常运行情况 断线情况 安装情况 不均匀冰荷载情况 验算情况1.0 0.90 0.90 0.90 0.75提高了 110kV 线路断线情况可变荷载组合系数:0.75 改为 0.9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或裂缝等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规定限值。其计算表达式为:SGK+S QiK C (5.

44、1.22)#*式中:C结构或构件的裂缝宽度或变形的规定限制值,mm。3 结构或构件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应按以下公式计算:GSGE+EhSEhk+EVSEVK+EQSEQK+wESwkR/RE (5.1.23)式中:G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对结构受力有利时取1.0,不利时取1.2,验算结构抗倾或抗滑移时取0.9。Eh, EV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 5.1.2-2 的规定确定;表 5.1.2-2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地震作用的情况 Eh EV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1.3 0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0 1.3水平地震作用为主时 1.3 0.5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 竖向地震作用为主时 0.5 1.

45、3SG 永久荷载代表值的效应;S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EQ 导、地线张力可变荷载的分项综合系数,取 0.5;SEQK 导、地线张力可变荷载代表值的效应;SWK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we地震基本组合中的风荷载组合系数,可取 0.3;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表 5.1.2-3 的规定确定。表 5.1.2-3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 料 结构构件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跨越塔 0.85除跨越塔外的其它杆塔 0.80钢材焊缝和螺栓 1.00跨越塔 0.90钢管混凝土杆塔 0.80钢筋混凝土杆 0.80钢筋混凝土各类受剪构件 0.85对应原 DL/T51

46、54-2002 条文:7.1.1除“110kV 线路断线情况可变荷载组合系数”外,基本一致#*5.1.3 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和连接强度,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设计值和材料强度的设计值进行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或裂缝,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标准值和正常使用规定限值进行计算。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7.1.2一致5.1.4 不带拉线的悬垂型杆塔,在纵向荷载情况下计算时,可以考虑顺线路方向的地线支持力作用。但最大支持力不得大于地线线夹的允许握着力,并考虑有一定的裕度。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7.1.4区别:原 DL/T5154-2

47、002 条文只是针对“直线杆” ,现针对“悬垂型杆塔” 。目前最大支持力的计算需解决理论依据。5.1.5 一般拉线杆塔,拉线受力按简化方法计算时,须乘以 1.05 增大系数。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7.1.5一致5.1.6 杆塔拉线初应力一般控制在 120 N/mm2140N/mm 2。拉杆预拉力可取拉杆最大使用拉力的 20 30 。对应原 DL/T5154-2002 条文:7.1.6一致5.1.7 杆塔辅助材在其支撑点所提供的支撑力一般不低于所支撑主材内力的 2 、斜材内力的 5 ,当受力材之间的夹角25时,支撑该受力材的辅助材的承载力应适当提高或通过试验确定。对应原 DL

48、/T5154-2002 条文:7.1.7黄色部分为新增5.1.8 中重冰区各类杆塔在覆冰工况下,均应计入构件覆冰对杆塔构件的影响。新增,应用时参考条文说明5.1.9 重覆冰线路不宜采用下列型式的杆塔: 1 导线非对称排列的杆塔;2 塔身断面非正方形铁塔。#*新增5.1.10 杆塔结构应根据重覆冰线路的特点进行设计: 1 拉线杆塔的根部结构宜为铰接支承;2 不应采用转动横担或变形横担;3 110kV 线路 30以上转角杆塔和 220kV 及以上线路耐张型杆塔宜采用自立式杆塔;4 钢筋混凝土杆应有便于冰期登杆的设施;新增5.1.11 塔架为一空间桁架结构,应采用三维计算模型程序进行内力分析。当用人工进行杆塔内力分析时,可按附录 B 简化计算。绘制杆塔结构加工图时必须与内力计算图保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