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分析 联想:从多元化到专业化,联想发展史,联想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 1989年11月联想集团公司成立。 1994年在香港上市。 1996年,联想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市场第一。 1999年第三季度,联想电脑以8.5%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荣登亚太市场PC市场销量榜首。 1999全年联想实现销售总额200亿元,联想电脑完成销量125万台,年增长80%。,2001年4月1日,联想集团实行资产重组,分拆上市,联想自身专著于联想品牌业务。 2001联想提出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联想的战略。 2002联想成立手机业务合资企业,宣
2、布进军手机业务领域。 2003联想宣布使用新标识“Lenovo“为进军海外市场做准备。 2004联想成为第一家中国企业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2005联想和 IBM达成协议,收购 IBM 全球个人电脑(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新联想将成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第三大供应商。,联想集团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联想多元化历程,多元化战略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 联想的多元化:选择了与计算机相关的三个业务互联网、IT业务和手机业务作为联想多元化的三个重点。 从相关性来说联想的多元化属于相关多元化,从其内容上看,更偏向于同心多元化,联想实施多元化的背景:,
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联想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要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得形成综合竞争力。 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开发新市场可以提高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额 联想自身十几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和技术等优势实力 政府合适的政策配合,互联网,背景: 互联网用户数目迅速增加; 电信资费降低; 措施: (1) 2000年8月,联想入股嬴时通,取得其40%的股权。 (2)2000年12月,联想与新东方合作,成立新东方教育在线。 (3)2001年6月,联想与美国在线(AOL)合作,合资运营FM365网站,互联网:进退失据,国内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PC生产商和经销商均采取降价倾销的策略
4、以维持其市场占有率 ; 中国加入WTO后,逐渐减少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限制,来自戴尔、惠普和IBM等国际知名商业企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 没有详细的发展蓝图,资本投入逐年增加,但资产回报率却逐年下降,业务经营艰难;,IT业务,背景: 市场潜力大; 政府政策辅助 措施: (1)2002年3月,以5500万港元收购了汉普咨询公司51%的股权。 (2)2002年4月,以2333万收购智软计算机开发有限公司。 (3)2002年12月,以6000万收购中望系统服务有限公司,IT业务:目光短浅,联想只作了3个收购项目,并希望能在短短4年时间内将IT服务占营业额的比例由近乎零变成15%,其目标定得太高,给
5、的时间太短。 从IBM的成功可见,服务转型是需要长时间及高投入的。但联想却因IT服务既不能达成短时间内增加营业额的目标,又处于亏损状态,未能等到IT服务业转亏为盈,就将之置于了次要位置。,手机业务,背景: 中国的手机普及率低,手机业务有庞大的发展空间 措施:2002年投入9000万,与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了联想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手机业务:前途未卜,多元化业务的整体盈利状况不佳; 竞争环境相当严峻,联想能取得约3的市场占有率,难能可贵 ; 优势: 可利用本身完善的销售网售卖手机 ; 积累的物流管理经验 ; 相关的高端技术基础;,多元化战略反思,对于形势的过分乐观,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
6、对加入WTO以后中国市场竞争局面可能发生的变化估计不足 ; 对多元化业务的拓展经验和管理能力还相当的稚嫩; 对多元化发展的这个复杂性估计不足,精力过于分散,最终影响到核心业务竞争力的提升 ;,重归PC:联想收购IBM,背景: 多元化战略受挫 措施: 专注“第一类业务” ; 引入直销,抗衡戴尔; 借国际化摆脱微利困境;,专业化多元化战略迷失中的灯塔,以核心能力为转型基础; 掌握未来产品,建立长期技术策略预测; 沟通企业内外,降低决策风险; 发挥战略执行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表明,联想重归PC这条道路是行得通的;,发展策略,细分市场 目标市场 市场定位 产品策略 价格策略 分销渠道策略 促销策略,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