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工艺1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编号: SZ-DL-03-2010编制: 郑志飞审批: 贺建端无锡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 0 一 0 年十二月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工艺2目 录3-1、管线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 3-103-2、管线基坑明挖施工工艺标准 11-233-3、高密度聚乙烯(PE )排水管道施工工艺标准.24-413-4、定向钻铺管施工工艺标准 .42-653-5、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工艺标准 66-753-6、砖砌雨、污水检查井施工工艺标准 76-883-7、雨水口施工工艺标准 89-983-8、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安装及回填施工工艺标准99-131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工艺33-
2、1 管线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301)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明挖法市政管线工程施工测量,建筑小区管线工程可参照执行。2 施工准备2.1 仪器设备2.1.1 主要测量设备:全站仪(测角精度不低于 6,测距精度不低于 5mm+5ppm.D) 。2.1.2 经纬仪(不低于 J6) ,水准仪(不低于 S3 ) 。2.2 辅助工具和材料2.2.1 工具及材料:水准尺、钢尺、盒尺、大锤、水泥钉、小钉、木桩、白灰、混凝土标桩、标志牌、红漆。2.2.2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合格。2.3 作业条件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工艺42.3.1 给定的测量平面控制点不得少于三个,高程控
3、制点不得少于两个。2.3.2 具有施工设计图纸及与测量有关得设计变更。2.3.3 施工测量人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2.3.4 已核对新建管线与现状管线平面位置和高程与设计相符。2.4 技术准备2.4.1 熟悉设计文件,明确设计意图及要求。2.4.2 进行现场踏勘,了解作业现场情况。2.4.3 依据建设单位提交的各种平面、高程控制点资料,制定具体工程测量技术方案,并经审批。2.4.4 依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定线条件、结合工程施工的需要,做好测量所需各项数据的内业收集、计算、复核工作。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3.2 操作方法3.2.1 测量桩位交接:测量桩位交接由建设单位主持,在现场由勘
4、测测量桩位交接 桩位复测管线基础测量控制网测设管线开挖测量 管线安装测量回填过程测量 竣工测量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工艺5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施工单位由测量主管人员负责接桩,依照资料在现场指认移交;交接桩时,各桩位应完全稳固,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现场标桩应与书面资料相吻合;如与相邻施工段相接时,应在相邻施工段多交接一个平面控制点和一个高程控制点;接桩后应做好护桩工作,同时做好标识便于寻找。3.2.2 桩位复测:接桩后,应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内业校核及外业复测,平面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导线测量方法进行,高程控制点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复测的技术要求不应低于原来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
5、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业主及交桩单位研究解决;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3.2.3 控制网测设3.2.3.1 控制网布设形式(1) 平面控制网布设形式:管网工程平面控制测量方法采用附合导线方法。(2) 高程控制网布设形式: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法,高程控制点每 100m 左右布设一点,施工期间应定期复测。3.2.3.2 控制网测量(1) 选点、埋石:加密控制点应选在距沟槽边 2050m,点位应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和长期保存,控制点应埋设混凝土桩或现浇混凝土,中心预埋 6 钢筋作为中心点(钢筋中设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工艺6十字中心线) ,如控制点
6、在现况沥青混凝土路面上也可直接钉水泥钉作为定位。(2) 外业观测:控制网测设应符合国家控制测量相应等级及相关技术要求。(3) 内业计算a、 计算所用全部外业资料与起算数据,应经两人独立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b、 各级控制点的计算,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平差法或近似平差方法。c、 平差时,使用程序必须可靠,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输出数据应满足相应精度要求。3.2.4 管线开挖测量3.2.4.1 开挖前测量(1) 沟槽开挖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进行中线定位,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管线中线桩时,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等位置测设中心桩。(2) 管线中线桩每 10m 一点,桩顶钉
7、中心钉,并应在沟槽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根据中线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位置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然后在上口线外侧对称钉设一对高程桩,每对高程桩上钉一对等高的高程钉。高程桩的纵向间距宜为 10m。3.2.4.2 开挖过程测量: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必须对中线、高程、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工艺7坡度、沟槽下口线、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检测,并在人工清底前测放高程控制桩。3.2.4.3 人工清底后测量:沟槽见底后,采用极坐标方法或依据定位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向槽底投测管线中线控制桩;采用水准测量或钢尺悬吊法将地面高程引测至沟槽底。3.2.4.4 井室开挖测量:井室开挖与沟槽同时进行,根据井室桩号坐标
8、及控制点坐标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结构中心位置,依设计或相应图集测放结构开挖上口线及开挖高程控制桩,同时进行栓桩。3.2.5 管线基础测量:根据见底后管线中线桩及设计基础宽度测放管线基础结构宽度,同时测放管线基础高程控制桩。管线基础施工后复测基础中线偏差、宽度及高程。3.2.6 管道安装测量:管道基础施工后恢复中线,根据不同管线结构形式及附属设施分别进行安装放线。3.2.7 回填过程测量: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测放回填土不同区域及分层高程控制桩,标出每层回填土压实厚度。3.2.8 竣工测量3.2.8.1 竣工测量应由建设单位委托,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测绘单位进行测量。3.2.8.2 竣工测量完成后
9、,由承建竣工测量的单位编制“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 ,由建设单位留存并报送规划部门。4 质量标准4.0.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 4.0.1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工艺8表 4.0.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 回 数等 级导 线长 度( km)平 均边 长( km)测 角 中误 差( )测 距 中误 差( mm)测 距 相 对 中误 差 DJ1 DJ2 DJ6方 位 角 闭合 差 ( )导 线 全 长 相对 闭 合 差一 级 4 0.5 5 15 1/30000 1 2 4 10 n 1/15000二 级 2.4 0.25 8 15 1/14000 - 1 3 16 1/10000三 级
10、 1.2 0.1 10 15 1/7000 - 1 2 24 n 1/50004.0.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0.2 中的规定。表 4.0.2 水 准 测 量 的 主 要 技 术 要 求观 测 次 数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mm)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二等 2 DS1 铟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LDS1 铟瓦 往一次三等 6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12四等 10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测 20等外 15 DS3 单面 往返各一次 往测 30 L注: 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
11、应大于表中规定的 0.7 倍。2、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工艺93、三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双仪器高法单面尺施测。5 成品保护5.0.1 控制点应选在不易破坏的地方。5.0.2 对测量桩点进行标识,并对控制点采用护栏进行保护。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0.1 必须坚持测量复核制度,测量复核后方可施工。6.0.2 内业计算必须由两人独立计算、互相复核。6.0.3 永久施工控制点,必须埋设在施工变形区以外,如管线施工采取降水,永久控制点必须远离降水区,降水后降水区内的控制点必须与永久控制点联测。6.0.4 在阳光下测量时,仪器应在测伞下支设,防止因脚架受热不均而
12、使仪器偏移,造成测量不准。6.0.5 雨期施工必须加强对控制点的复测,以便及时发现控制是否有变动。7 质量记录7.0.1 测量交桩记录。7.0.2 导线测量记录及导线成果表。7.0.3 水准测量记录及高程成果表。7.0.4 施工放线成果表。7.0.5 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7.0.6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和测量复核记录。市政管线工程施工工艺108 安全措施8.0.1 在现状道路进行施工测量时,应设警示标志或安排专人警戒。8.0.2 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8.0.3 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应有专人看护,避免仪器受震、碰撞及倾倒。8.0.4 在基坑内测量时,应在大型施工机械作业范围之外的安全区域内操作。8.0.5 上下沟槽应走安全梯道或马道,在槽底作业前必须检查沟槽边坡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再下槽底测量作业。8.0.6 需在河流、池塘、湖泊等水中测量作业时,必须先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掌握水深、流速等情况,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溺水措施。